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内脏学总论 第三章 内脏学. 总 论 一、内脏的概念 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系统的大部分器官都位于体腔 内,并借一定的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二、内脏器官的分类 (一)中空性器官 1. 内部形成空腔 2. 壁分为 3-4 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内脏学总论 第三章 内脏学. 总 论 一、内脏的概念 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系统的大部分器官都位于体腔 内,并借一定的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二、内脏器官的分类 (一)中空性器官 1. 内部形成空腔 2. 壁分为 3-4 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内脏学总论 第三章 内脏学

2 总 论 一、内脏的概念 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系统的大部分器官都位于体腔 内,并借一定的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二、内脏器官的分类 (一)中空性器官 1. 内部形成空腔 2. 壁分为 3-4 层

3 例:消化管壁的分层 分四层: 1. 粘膜: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有血管、淋巴管、淋巴组织 腺体 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一般为 1-2 层 2. 粘膜下层: 粘膜与部分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皱褶称皱襞 3. 肌层: 通常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 4. 外膜: 纤维膜,为薄层结缔组织 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4

5 (二)实质性器官 特点: 1. 器官实质表面有 CT 被膜包裹。 2. 被膜分支将器官实质分为若干区域 -- 小叶。 3. 器官表面凹陷部位常常是血管、神经、淋巴管和 特异导管出入器官的部位 -- 门。

6 三、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肩胛(下角)线 后正中线

7 四、腹部的分区 (一)九分法 1. 四线 2. 九区 腹上区 左、右季肋区 脐区 左、右腹外侧区 耻区 左、右腹股沟区 (二)四分法

8 第一节 消化系统

9 概述 1. 组成 消化管: 十二指肠 上下消化道分界 口腔 → 咽 → 食管 → 胃 → 小肠 空肠 回肠 盲肠 阑尾 下消化道 大肠 结肠 直肠 肛管 消化腺:小消化腺 口腔腺 大消化腺 肝、胰 2. 功能 摄食,消化,吸收,排泄

10

11 消 化 管消 化 管

12 一、口腔 前壁:为上、下唇,借口裂通外界 后界:经咽峡与咽相通 (一)境界 上壁:为腭 下壁:为口腔底 侧壁:为颊 (二)分部 以牙弓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闭口时前庭经第三磨牙后与固有口腔相通。

13 (三)腭 1. 腭的分部 硬腭:位于腭的前 2/3 软腭:位于腭的后 1/3 腭帆:软腭后部向下倾斜的部分。 腭垂:软腭游离缘中部向下的突起。 腭舌弓:两侧连于舌根外侧的粘膜皱襞。 腭咽弓: 2. 咽峡: 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腭 咽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部和通道。

14 (四)牙 1. 牙的分部 三部:牙冠、牙颈、牙根 2. 牙的分类 乳牙和恒牙

15 (四)牙 3. 牙的记录形式 乳牙:罗马数字 恒牙:阿拉伯数字

16 (五)舌 1. 形态 三部分:舌尖、舌体、舌根 2. 舌粘膜 舌背: 舌乳头 ( 菌, 叶, 丝, 轮廓乳头 ) 舌扁桃体 舌底: 舌系带 舌下阜 舌下襞

17 (六)唾液腺 三对大唾液腺: 1. 腮腺 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 2. 下颌下腺 开口于舌下阜 3. 舌下腺 开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18 二、咽 (一)位置 位于第 1-6 颈椎前方,上方起 于颅底,下方在第六颈椎下 缘与食管相接,后壁与侧壁 完整,前方分别与鼻腔、口 腔和喉腔相通。

19 (二)分部 1. 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鼓管扁桃体 咽隐窝 咽扁桃体 2.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会厌谷 腭扁桃体 咽淋巴环 3. 喉咽 梨状隐窝

20 三、食管 (一)位置 上端在第 6 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下缘高度起于咽,下端在第 11 胸椎左侧续于胃的贲门 (二)分部 分为颈部、胸部、腹部三段 (三)狭窄 三个狭窄: 起始部 15cm 左主支气管后方 25cm 食管裂孔 40cm

21 四、胃 (一)形态 贲门:接食管 两口 幽门:连十二指肠 胃小弯:最低点 -- 角切记 两缘 胃大弯: 前壁:在肝左叶和左肋弓之间的胃前壁, 两壁 直接和腹前壁相贴,为临床胃的触诊区 后壁:与腹后壁器官相邻

22 (二)分部 分为四部分: 贲门部 胃底:胃的最高点 胃体 幽门窦 幽门部 幽门管

23 (三)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 部分位于腹上区。 毗邻: 前壁:肝左叶、膈、腹 前壁 后壁:胰、横结肠、左 肾、左肾上腺(胃床) 胃底:脾、膈

24 (四)胃壁的微细结构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胃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 胃底腺主要有两种细胞: 1. 主细胞 功能: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 2. 壁细胞 功能: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肌层 浆膜

25 五、小肠 (一)十二指肠 上部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球部 → 溃疡好发 降部 十二指肠下曲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小乳头 水平部 L3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韧带 (Treitz 韧带 )→ 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上下消化道的分界标志

26 (二)空、回肠 1. 区别 区别 空肠 回肠 位置 左腰区, 脐区 脐区, 右髂区, 下腹区 长度 2/5 3/5 外观 粗, 粉红, 血管多 细, 粉灰, 血管少 2. Meckel 憩室

27 (三)小肠的微细结构 细胞衣 受体 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 浆膜(除十二指肠中段外)  粘膜 吸收细胞:微绒毛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 粘膜下层 上皮:单柱 固有层:小肠腺 十二指肠腺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空肠无特殊结构

28 六、大肠 (一)结肠和盲肠的共同形态 结肠袋、结肠带、肠脂垂 (二)盲肠 1. 位置 2. 形态 回盲口 回盲瓣

29 (三)阑尾 1. 形态 2. 位置 3. 根部体表投影 McBurney 点 Lanz 点

30 (四)结肠 分四部: 升结肠 结肠右曲 ( 肝曲 ) 横结肠 结肠左曲 ( 脾曲 ) 降结肠 乙状结肠

31 (五)直肠 1. 弯曲 侧面观: 直肠骶曲 直肠会阴曲 前面观: 三个弯曲 2. 直肠壶腹 三个直肠横襞 中间的距肛门 7cm

32 (六)肛管 肛柱 肛瓣 肛窦 肛直肠线 齿状线 ( 肛皮线 ) 肛梳 ( 痔环 ) 白线 痔 ( 内痔, 外痔, 混合痔 )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直肠环

33 消 化 腺消 化 腺

34 一、肝 (一)形态 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 膈面镰状韧带、冠状韧带、裸区 两面 左纵沟:肝圆韧带裂(肝圆韧带)、 静脉韧带裂(静脉韧带) 脏面 横沟:肝门、肝蒂 右纵沟:胆囊窝、腔静脉沟 四个缘 前缘:胆囊切迹、肝圆韧带切迹 ( 脐切迹 ) 肝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 第二肝门

35 功能: 1. 合成 — 蛋白质、糖原、 胆固醇、胆盐 2. 储存 — 糖原、维生素 3. 分泌 — 胆汁 4. 解毒 — 氧化、还原、水 解、结合 5. 防御 —Kupffer 细胞 6. 造血(胎儿期)

36 (二)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37 (三)肝的分叶和分段 Glisson 系统 ( 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 ) 五个叶: 左外叶 左内叶 右前叶 右后叶 尾状叶 六个段: 左外叶上段 左外叶下段 右后叶上段 右后叶下段 尾状叶左段 尾状叶右段

38 (四)微细结构 1. 肝小叶 肝板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39 2. 门管区 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胆管

40 (五)肝的血管 肝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动脉 肝血窦 中央静脉 小叶下静脉 肝静脉和肝小静脉 出肝 上腔静脉 两套血管 功能血管: 营养血管:

41 (六)输胆管道 1. 组成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肝左管肝右管 肝总管 胆囊胆囊管 胆总管胰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内胆道 肝外胆道

42

43 2.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44 二、胰 (一)形态 分三部: 胰头 胰体 胰尾 右侧部的膨大,被十二指肠呈 C 形包绕,有胰管出胰 左侧部的缩细,伸至脾门附近 头和体之间的缩细部分称胰颈

45

46 (二)位置 在第一、二腰椎高度横贴 于腹后壁,属腹膜外位器官

47 (三)微细结构 1. 外分泌部 分为腺泡和导管两部分

48 2. 内分泌部 - 胰岛 A 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抑制糖原 合成,使血糖升高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insulin ,主要促进肝细胞、脂肪细胞等细 胞吸收血液内的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贮存 D 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其作用是抑制和调节 A 、 B 或 PP 细胞 的分泌活动 PP 细胞:分泌胰多肽,它有抑制胃肠运动和胰液分泌以及减 弱胆囊收缩等作用

49 胰岛


Download ppt "内脏学总论 第三章 内脏学. 总 论 一、内脏的概念 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系统的大部分器官都位于体腔 内,并借一定的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二、内脏器官的分类 (一)中空性器官 1. 内部形成空腔 2. 壁分为 3-4 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