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btion). 消化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 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 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 动, 将食物切割、磨碎, 与消化液混合, 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 消化液的作用, 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btion). 消化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 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 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 动, 将食物切割、磨碎, 与消化液混合, 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 消化液的作用, 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btion)

2 消化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 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 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 动, 将食物切割、磨碎, 与消化液混合, 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 消化液的作用, 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 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经过消化的食物, 透 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 吸收。

3 人体消化系统组成

4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消化 : 消化两种方式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吸收 :

5 一、消化道的组成与功能组成 消化管 消化腺 二、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一)黏膜 (二)黏膜下层 (三)肌层 (四)外膜

6 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 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二) 伸展性大 (三) 紧张性 (四) 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五)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 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7 五、 电生理特性 1. 静息电位 2. 基本电节律 3. 动作电位

8 六、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 一 ) 自主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粘膜下神经丛 肌间神经丛 ( 二 ) 肠神经系统

9 七、消化道激素 1. 促胃液素 2. 促胰液素 3. 胆囊收缩素 - 促胰酶素 4. 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

10 一 唾液分泌 1. 唾液性质及成分 2. 唾液作用 3. 唾液分泌的调节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11 唾液腺 小唾液腺:唇腺、颊腺、舌腺 大唾液腺: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12 唾液腺

13 唾液腺分泌的调节

14 口腔前庭 唇颊唇颊 固有口腔 腭 舌 牙 口腔腺 咽峡--由腭垂、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 根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 二、消化管 口腔

15 舌 形态: 分舌背、舌下面、舌侧缘。 舌的分部 舌尖 舌体:占舌的前 2/3 ,是界沟 之前的可游活动的部分。 舌根:占舌后的 1/3 。

16 三、 咀嚼和吞咽

17 牙的种类和排列 牙的种类 乳牙: 20 个 恒牙: 32 个 牙式: 以 “ 十 ” 记号划分 4 个区。 左、右,上、下颌。 4 右上颌乳侧切牙 II 左下颌第一前磨牙

18 牙的形态 牙冠 牙根 牙颈 牙的构造 釉质 牙质(粘合质) 牙骨质 髓腔 ( 牙腔 ) 牙根管 根尖孔 髓腔内容纳牙髓由神经、血管、淋巴管和结缔组织构成。

19 牙周组织 牙周膜 牙槽骨 牙龈 作用: 保护、支持和固定

20 咽 位置形态 咽的分部 鼻咽 口咽 喉咽 咽壁肌 咽缩肌、咽提肌

21 四、食管 位置和分部:颈部、胸部、腹部 狭窄部位: 3 个生理性狭窄 管壁结构: 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22

23 第三节 胃内消化

24 胃的结构

25 胃的功能 暂时贮存食物 消化食物 ( 一 ) 胃液成分及其作用 1. 盐酸 来源 : 壁细胞 作用 : 一、胃的功能

26 2. 胃蛋白酶 来源 : 主细胞 作用 :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HCl 分解蛋白质 3. 粘液 来源 : 作用 : 润滑、保护、屏障

27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 主要来源主细胞, 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 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 胃蛋白酶原 H+H+ 胃蛋白酶( pepsin ) 蛋白质 眎、胨, 少量多 肽和氨基酸 pH2.0 ~ 3.5

28 粘液和碳酸氢盐 分泌粘液细胞: 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颈粘液细胞、 贲门腺、幽门腺 粘液的主要成分:糖蛋白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成的一道生理 性屏障, 可有效保护胃粘膜。特点:粘度大, 表 面 pH 为 2.0 , 上皮细胞面为 7.0 。

29

30

31 4. 内因子 来源 : 壁细胞 作用 : 保护维生素 B 12 不被破坏 ( 二 ) 胃液分泌的调节 1. 基础胃液分泌 ( 非消化期分泌 ) 2. 消化期胃液分泌 头期 胃期 肠期 特点 :

32 胃液分泌的调节

33 二、胃的运动 ( 一 ) 胃运动形式 1. 胃的容受性舒张 2. 紧张性收缩 3. 蠕动 胃的形态结构 食道 角切迹 贲门 胃底 胃体 胃窦 幽门 十二指肠

34

35 (二) 胃排空( gastric emptying ) : 胃内食糜由胃排人十二指肠的过程。进食 5 分钟后开始, 排空速度:稀的、流质 > 稠的、固体的食物, 小颗粒 > 大颗粒 等渗溶液 > 非等渗溶液 糖 > 蛋白质 > 脂肪 混合食物排空通常需要 4 ~ 6 小时

36 ( 1 )胃排空促进因素 胃内物  扩张胃  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 - 迷走反射  胃运动加强 食物扩张刺激和化学成分  胃泌素释放  胃运动加强 ( 2 )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因 肠-胃反射: 十二指肠内食物  酸、脂肪、 渗透压、机械感受器  反射性抑制胃运动  排空 减慢

37

38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人体小肠 5-7 米,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39

40

41 空肠和回肠有什么区别? 空肠:占上 2/5 ,位于膜腔左上部,肠壁厚、 管径大、血供丰富、肠系膜内血管弓 少、 粘膜环状襞高而密、绒毛较多, 有散在的孤立淋滤泡。 回肠:占上 3/5 ,位于膜腔右下部,肠壁薄、 管径小、血供稍差、肠系膜内血管弓 多、粘膜环状襞低而疏、绒毛较少, 有孤立淋滤泡和集合淋滤泡。

42 一、 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1. 碳酸氢盐和水 : 来源 : 导管细胞分泌 2. 胰淀粉酶 : 来源 :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3. 胰脂肪酶 : 来源 :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4.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 来源 :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43 胰酶由腺泡细胞分泌, 主要有: ( 1 )碳水化合物水解酶: 胰淀粉酶( pancreatic amylase ), 是一种  -淀粉酶, 消化产物为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 最适 PH 为 6.7 ~ 7.0 ( 2 )脂类水解酶: 胰脂肪酶( lipase ), 可分解为甘油三酯、甘油一酯 和甘油, 最适 PH 为 7.5 ~ 8.5 。 胰脂肪酶只有在胰腺分泌的 辅脂酶( colipase )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44 蛋白水解酶: 蛋白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胰蛋白酶原 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蛋白质 小分子多肽、氨基酸

45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 特点 : 2. 体液调节 : (1) 促胰液素 (2) 胆囊收缩素 - 促胰酶素 (3) 促胃液素

46

47 二、肝 1. 肝的位置和形态 2. 肝的结构 3. 肝的血液循环 4. 肝的功能: 分泌胆汁 代谢功能 防御和解毒功能 造血功能

48

49

50

51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肝细胞胆汁(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 PH 约 7.4 胆囊胆汁:颜色变深, PH 约 6.8 , 胆汁颜色由胆色素 的种类和浓度决定。 成分: 无机物有水、 Na + 、 K + 、 Ca 2 + 、 HCO 3 - 。 有机物有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 和粘蛋白。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 或钾盐称为胆盐( bile salt )。

52 胆囊的功能 1. 贮存胆汁 2. 浓缩胆汁 3. 调节胆道内压力

53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胆汁( bile )由肝细胞不断生成, 肝 管流出, 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或由肝 管转入胆囊管而储存在胆囊内, 消化时再 由胆囊排出。正常成人 800 ~ 1000ml /日。

54 胆汁的分泌 1. 胆盐 胆盐的肠肝循环 : 2. 胆固醇 3. 胆色素 4. 卵磷脂、无机盐

55 (三)胆汁的作用 ( 1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 减 小脂肪表面张力, 使脂肪裂解为直径为 3 ~ 10um 的脂肪微 滴, 分散在肠腔内, 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 使其分解 脂肪的作用加速。 ( 2 )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 micelle ), 肠腔 中脂肪的分解产物, 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 胶粒中, 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 促进脂肪的 消化吸收。 ( 3 )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 素的吸收。

56 ( 四 ) 胆汁分泌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 主要是迷走神经 2. 体液调节 : (1) 胆盐 (2) 促胰液素 (3) 促胃液素 (4) 胆囊收缩素

57

58 三、 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液是弱减性液体, PH 7.6 肠激酶(肠致活酶) 肠淀粉酶 四、 小肠的运动 ( 一 ) 小肠运动形式 1. 紧张性收缩及生理意义 : 2. 分节运动及生理意义 : 3. 蠕动及生理意义 : ( 二 ) 小肠运动调节

59 小肠的蠕动

60

61

62

63 第五节 大肠功能 一、大肠分部: 盲肠,阑尾,升、横、降、乙状结肠, 直肠,肛管。 3 种特征性结构: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 除直肠,肛管,阑尾外 )

64 大 肠主要功能 吸收水分 贮存食物残渣 大肠液作用: PH 8.3—8.4 大肠运动特点: 大肠运动形式 分节推动运动 蠕动 袋状往返运动 排便反射: 二、大肠的功能

65

66 第六节 吸 收 一、吸收的部位

67

68 小肠绒毛

69 二、吸收的机制 (一)被动吸收 1. 滤过作用 2. 扩散作用 (二)主动吸收 (三)交换扩散

70 脂肪的吸收 三、主要物质的吸收

71 葡萄糖的吸收

72 铁的吸收

73


Download ppt "第八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btion). 消化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 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 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 动, 将食物切割、磨碎, 与消化液混合, 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 消化液的作用, 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