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細菌 0993B005 朱文廷 0993B009 鄭曜昇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11 鍾立皇
2
細菌的歷史 Q: 為何有細菌這個詞 ? Q: 為何有細菌這個詞 ? A: 起源於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在 1828 年提出,用 來指代某種細菌。 Βακτηριον( 希臘文 ) ,意為「小 棍子」。 A: 起源於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在 1828 年提出,用 來指代某種細菌。 Βακτηριον( 希臘文 ) ,意為「小 棍子」。 1866 年,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 Ernst Haeckel , 1834-1919 )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 單細胞生物(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 1866 年,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 Ernst Haeckel , 1834-1919 )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 單細胞生物(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
3
1878 年,法國外科醫生塞迪悅( 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 , 1804-1883 )提出 「微生物」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 用來指微小生物體。 1878 年,法國外科醫生塞迪悅( 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 , 1804-1883 )提出 「微生物」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 用來指微小生物體。
4
Q: 如何發現細菌? Q: 如何發現細菌?
7
A:1683 年,列文虎克( Antony van Leeuwenhoek , 1632–1723 )最先使用自 己設計的單透鏡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大 概放大 200 倍。 A:1683 年,列文虎克( Antony van Leeuwenhoek , 1632–1723 )最先使用自 己設計的單透鏡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大 概放大 200 倍。
8
路易 ·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 1822-1895 ) 和羅伯特 · 科赫( Robert Koch , 1843-1910 ) 指出細菌可導致疾病。 路易 ·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 1822-1895 ) 和羅伯特 · 科赫( Robert Koch , 1843-1910 ) 指出細菌可導致疾病。
9
細菌的繁殖 Q:細菌如何繁殖? Q:細菌如何繁殖?
10
細菌可以以無性或者遺傳重組兩種方式繁 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以二分裂法這種無性 繁殖的方式:一個細菌細胞細胞壁橫向分 裂,形成兩個子代細胞。 細菌可以以無性或者遺傳重組兩種方式繁 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以二分裂法這種無性 繁殖的方式:一個細菌細胞細胞壁橫向分 裂,形成兩個子代細胞。
11
單個細胞通過幾種方式發生遺傳變異: 突變(遺傳密碼發生隨機改變) 突變(遺傳密碼發生隨機改變) 轉化(無修飾的 DNA 從一個細菌轉移到另一個細 菌中) 轉化(無修飾的 DNA 從一個細菌轉移到另一個細 菌中) 轉染(病毒或細菌的 DNA 通過噬菌體轉移到另一 個細菌中) 轉染(病毒或細菌的 DNA 通過噬菌體轉移到另一 個細菌中) 細菌接合(一個細菌的 DNA 通過兩細菌間形成的 特殊的蛋白質結構,轉移到另一個細菌)。 細菌接合(一個細菌的 DNA 通過兩細菌間形成的 特殊的蛋白質結構,轉移到另一個細菌)。
12
1處於有利環境中時,細菌可以形成肉眼 可見的集合體,例如菌簇。 1處於有利環境中時,細菌可以形成肉眼 可見的集合體,例如菌簇。
13
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法國生物學家路易 · 巴士德( Louis Pasteur ) 於 1862 年發明的消毒方法,主要用於牛奶 上,殺滅牛奶裡含有的病菌而不影響牛奶 本身的味道。 法國生物學家路易 · 巴士德( Louis Pasteur ) 於 1862 年發明的消毒方法,主要用於牛奶 上,殺滅牛奶裡含有的病菌而不影響牛奶 本身的味道。 該方法是以約攝氏 71 度的高溫把牛奶煮 15 秒,把大部分病菌殺滅。 該方法是以約攝氏 71 度的高溫把牛奶煮 15 秒,把大部分病菌殺滅。
14
2處於不利的狀態細菌會以芽孢的形式度 過有限的不利環境 2處於不利的狀態細菌會以芽孢的形式度 過有限的不利環境
15
有極強的抗逆性,對熱、鹼、酸以及輻射 均有強耐受性。通常使用的殺滅芽孢的方 法為高壓滅菌。 有極強的抗逆性,對熱、鹼、酸以及輻射 均有強耐受性。通常使用的殺滅芽孢的方 法為高壓滅菌。
16
如何抵抗細菌? 青黴素( Penicillin ,或音譯盤尼西林) 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 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讓細 胞不孕的一類抗生素。 青黴素( Penicillin ,或音譯盤尼西林) 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 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讓細 胞不孕的一類抗生素。
17
超級細菌 它不是特指某一種細菌,而是指對多種抗 菌藥物有耐藥性的細菌。 它不是特指某一種細菌,而是指對多種抗 菌藥物有耐藥性的細菌。 在我們身邊 “ 超級細菌 ” 經常可見, 在我們身邊 “ 超級細菌 ” 經常可見, 曾在上世紀 60 年代被稱為 “ 超級細菌 ” 的耐甲 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 )就很普遍; 曾在上世紀 60 年代被稱為 “ 超級細菌 ” 的耐甲 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 )就很普遍; 上世紀 90 年代,耐萬古黴素腸球菌( VRE ) 被發現 上世紀 90 年代,耐萬古黴素腸球菌( VRE ) 被發現
19
簡單的來說 細菌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類 -依不同的形狀。 *桿菌 *球菌 *螺旋菌 *弧菌 -根據細胞壁的組成成分 *革蘭氏陽性菌 *革蘭氏陰性菌
20
桿菌 Bacillus EX: 大腸桿菌(學名: Escherichia coli ,通常簡寫 爲 E. coli ) ) 是人和動物腸道 中最主要和數量最多的一種 細菌,主要寄生於大腸內。 是一種兩端鈍圓、能運動、 無芽孢的革蘭氏陰性短桿菌。 除某些菌型能引起腹瀉外, 一般不致病,能合成維生素 B 和 K ,對人體有益。 革蘭氏陰性
21
球菌 Coccus 葡萄球菌 (學名: Staphylococcus )是一群革 蘭氏染色陽性球菌,因常常堆聚成葡 萄串狀而得名。在生物學分類上,葡 萄球菌是芽孢桿菌目的一個屬。多數 葡萄球菌為非致病菌,少數可致病。學名革 蘭氏染色陽性球菌芽孢桿菌目
22
螺旋菌 Spirillum 幽門螺桿菌或幽門螺旋菌 (學名: Helicobacter pylori ) 是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 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 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 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 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學名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細 菌胃部十二指腸發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
23
弧菌 Spirochaete 霍亂弧菌 (Vibrio cholerae) 是革 蘭氏陰性菌,菌體短小呈逗點狀, 有單鞭毛、菌毛,部分有莢膜。 共分為 139 個血清群,其中 O1 群 和 O139 群可引起霍亂。
24
革蘭氏陽 / 陰性細菌 革蘭氏陽性細菌:細胞壁僅由肽聚糖層所構 成。 革蘭氏陽性細菌:細胞壁僅由肽聚糖層所構 成。 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在肽聚糖層之外 還有一層脂雙層的外膜。 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在肽聚糖層之外 還有一層脂雙層的外膜。
25
細菌的結構
26
細胞壁 cell wall 細胞壁 cell wall 基本上由醣類、蛋白質和脂質鑲嵌而成。 基本上由醣類、蛋白質和脂質鑲嵌而成。 主要功用在於保持細菌外型和保護細菌。 主要功用在於保持細菌外型和保護細菌。 細胞膜 cell membrane 細胞膜 cell membrane 具有許多微孔,控制分子進出及調節滲透。膜上有許多種 酵素,參與細菌的物質交換、合成及氧化。 具有許多微孔,控制分子進出及調節滲透。膜上有許多種 酵素,參與細菌的物質交換、合成及氧化。 核區 核區 不是真正的細胞核,散佈著遺傳物質 DNA ,細菌通常有一 或數條 DNA 分子;細胞質中有環狀的質體 DNA ,是基因群 質的主要載體。 不是真正的細胞核,散佈著遺傳物質 DNA ,細菌通常有一 或數條 DNA 分子;細胞質中有環狀的質體 DNA ,是基因群 質的主要載體。
27
核糖體 ribosome 核糖體 ribosome 微小的游離球狀顆粒,主要集中在核區和 細胞膜上。 微小的游離球狀顆粒,主要集中在核區和 細胞膜上。 質體 plasmid 質體 plasmid 環形雙股 DNA 片段,能進行複製,其中含 有一些非生命所必須的基因。質體比染色 體小,只有 50-100 個基因,也可以插入染 色體中,稱為附加體。 環形雙股 DNA 片段,能進行複製,其中含 有一些非生命所必須的基因。質體比染色 體小,只有 50-100 個基因,也可以插入染 色體中,稱為附加體。
28
莢膜 capsule 主要成份是來自醣類、糖蛋白及黏狀物。 莢膜 capsule 主要成份是來自醣類、糖蛋白及黏狀物。 形成莢膜是有條件的,必須要在感染的動 物內,或在加有血清或碳酸氫鈉的培養基 中,並在二氧化碳的情況下才會形成莢膜。 形成莢膜是有條件的,必須要在感染的動 物內,或在加有血清或碳酸氫鈉的培養基 中,並在二氧化碳的情況下才會形成莢膜。
29
鞭毛 flagellum 有一些細菌的表面生長著數目不等的蛋白 質絲狀物,稱作鞭毛,其功用在於運動, 運動方式與鞭毛數目及分佈位置有關。 鞭毛 flagellum 有一些細菌的表面生長著數目不等的蛋白 質絲狀物,稱作鞭毛,其功用在於運動, 運動方式與鞭毛數目及分佈位置有關。
30
革蘭氏染色法 用革蘭氏染色法染色細菌細胞壁,並用酒 精脫色。若能將紫色脫去而複染呈者 稱革蘭氏。 用革蘭氏染色法染色細菌細胞壁,並用酒 精脫色。若能將紫色脫去而複染呈紅色者 稱革蘭氏陰性菌。 若呈,則為革蘭氏。此法可將 所有的細菌分為這兩類,這與細胞壁成分 有關。 若呈紫色,則為革蘭氏陽性菌。此法可將 所有的細菌分為這兩類,這與細胞壁成分 有關。
32
細菌的代謝
35
根據它們對氧氣的反應,大部分細菌可以 被分為以下三類: 根據它們對氧氣的反應,大部分細菌可以 被分為以下三類: 一些只能在氧氣存在的情況下生長,稱為 ; 一些只能在氧氣存在的情況下生長,稱為 需氧菌; 需氧菌 另一些只能在沒有氧氣存在的情況下生長, 稱為; 另一些只能在沒有氧氣存在的情況下生長, 稱為厭氧菌;厭氧菌 還有一些無論有氧無氧都能生長,稱為 還有一些無論有氧無氧都能生長,稱為兼 性厭氧菌。兼 性厭氧菌
38
參考資料 http://www1.tf.edu.tw/top/department/food/ %E9%A3%9F%E5%93%81%E7%B3%BB %E7%B6%B2%E9%A0%81/teacher&rese arch/%E9%99%B3%E5%A7%BF%E5%88 %A9%E8%80%81%E5%B8%AB/lesson01 /05%E5%BE%AE%E7%94%9F%E7%89 %A9%E7%9A%84%E4%BB%A3%E8%A C%9D.pdf http://www1.tf.edu.tw/top/department/food/ %E9%A3%9F%E5%93%81%E7%B3%BB %E7%B6%B2%E9%A0%81/teacher&rese arch/%E9%99%B3%E5%A7%BF%E5%88 %A9%E8%80%81%E5%B8%AB/lesson01 /05%E5%BE%AE%E7%94%9F%E7%89 %A9%E7%9A%84%E4%BB%A3%E8%A C%9D.pdf http://www1.tf.edu.tw/top/department/food/ %E9%A3%9F%E5%93%81%E7%B3%BB %E7%B6%B2%E9%A0%81/teacher&rese arch/%E9%99%B3%E5%A7%BF%E5%88 %A9%E8%80%81%E5%B8%AB/lesson01 /05%E5%BE%AE%E7%94%9F%E7%89 %A9%E7%9A%84%E4%BB%A3%E8%A C%9D.pdf http://www1.tf.edu.tw/top/department/food/ %E9%A3%9F%E5%93%81%E7%B3%BB %E7%B6%B2%E9%A0%81/teacher&rese arch/%E9%99%B3%E5%A7%BF%E5%88 %A9%E8%80%81%E5%B8%AB/lesson01 /05%E5%BE%AE%E7%94%9F%E7%89 %A9%E7%9A%84%E4%BB%A3%E8%A C%9D.pdf
39
細菌的用處有 ?? 1. 細菌通常與酵母菌及其他種類的真菌一起用於醱酵食 物, 例如在醋的傳統製造過程中,就是利用空氣中的醋菌 ( Acetobacter )使酒轉變成醋。 1. 細菌通常與酵母菌及其他種類的真菌一起用於醱酵食 物, 例如在醋的傳統製造過程中,就是利用空氣中的醋菌 ( Acetobacter )使酒轉變成醋。 其他利用細菌製造的食品還有乳酪、泡菜、醬油、醋、酒、 酸奶等。細菌也能夠分泌多種抗生素,例如鏈黴素即是由 鏈黴菌( Steptomyces )所分泌的 鏈黴素是一種抗生素 ,第一個應用於治療肺結核的抗生素。 抗生素肺結核抗生素肺結核
40
細菌的好處與壞處 ?? 接下來將會介紹你們在座的各位,腸道裡 有什麼細菌以及有什麼好菌與壞菌。 接下來將會介紹你們在座的各位,腸道裡 有什麼細菌以及有什麼好菌與壞菌。
41
在人體腸內的細菌 人體腸內的細菌可分為三大類: 人體腸內的細菌可分為三大類: 一、 有益菌 二、有害菌 三、伺機菌 三、伺機菌 隨著年紀的增長,有益菌會愈來愈少,有害 菌則不斷增加,腸道亦隨之逐漸老化。
42
人體中的有益菌自出生時即存在於腸道中,在餵食母奶後成 為腸內菌的優勢族群,以哺餵母乳的嬰兒來說,體內比菲 德氏菌( Bifidus )可佔腸內細菌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43
一旦如果失去平衡,疾病就會伺機而動。據了解,在感冒、 腹瀉、便祕、消化潰瘍、肝硬化等病人身上,均可發現其 腸內的 bifidus 菌減少而有害菌卻相對增加的現象。
44
有益菌 (Probiotic): 是有益的腸菌,例如腸球菌、乳酸菌。 在腸內的有益菌表現主要任務是為宿主系統的健康: 1. 它們協助消化和用自己的酶分解食物使用營養。 2. 它們製造有用的物質包括維他命 B 和 K 。 3. 它們阻止病原菌。
45
腸益菌的兩種保護功效 1. 透過它們的新陳代謝, 它們製造微酸性環境環繞它 們自己, 不利於沙門桿菌屬和大腸桿菌的增殖。 2. 第二種是充分增殖的腸菌數代表了機械地阻礙病 原菌,它們充滿腸壁而且腸的絨毛有若干層所以 它們讓腸更難以使沙門桿菌屬和大腸桿菌生存, 藉 酸性的環境已經使它們變弱無法到達或進入腸壁。
46
便秘的人有福了 !!!!
47
乳酸菌 空腹時,胃中之胃酸呈強酸性,故與其他部位相比,僅有 少量細菌能夠存活,即乳酸桿菌、鏈球菌、酵母菌等耐酸 性菌。 空腹時,胃中之胃酸呈強酸性,故與其他部位相比,僅有 少量細菌能夠存活,即乳酸桿菌、鏈球菌、酵母菌等耐酸 性菌。 真正能夠耐胃酸及耐膽鹽才是好的乳酸菌,因為乳酸菌在 食用到體內後必需能順利通過胃到達腸道裡,並附著在腸 道內生長發揮功能以維持腸道內之清潔。 真正能夠耐胃酸及耐膽鹽才是好的乳酸菌,因為乳酸菌在 食用到體內後必需能順利通過胃到達腸道裡,並附著在腸 道內生長發揮功能以維持腸道內之清潔。 在便秘之中最常見的是習慣性便秘,也叫做弛緩性便秘, 約佔便秘人口的三分之二。這是因為腸子的蠕動運動遲鈍 所引起的。運動不足、水分不足、食物纖維攝取量過少的 人,就會引起便秘。 在便秘之中最常見的是習慣性便秘,也叫做弛緩性便秘, 約佔便秘人口的三分之二。這是因為腸子的蠕動運動遲鈍 所引起的。運動不足、水分不足、食物纖維攝取量過少的 人,就會引起便秘。
48
如何改善 ?? 乳酸菌可以消除習慣性便秘以及腸內呈現鹼性。當 成鹼性時會使得腸子的功能變得遲鈍。不過如果 腸內的乳酸菌佔優勢時,乳酸菌所創造的「酸」 可以改變腸內的環境。這會刺激到腸道,使大腸 蠕動活潑,促進排便順利進行。 乳酸菌在體內運作的情況下,可以幫助體內分泌乳 糖分解酶以消化、分解乳糖,同時產生大量乳酸, 因而抑制腸道有害菌叢孳生、繁殖,助於保持腸 道健康,因此持續食用乳酸菌,才是維持腸道健 康的根本之道。
49
壞菌 !!!
50
大腸桿菌 一般而言,致病性大腸桿菌主要症狀可分為水瀉及血便兩類, 通常水瀉是因致病性大腸桿菌釋放毒素,導致腸道黏膜細 胞排出水分,造成腹瀉症狀,但細菌並未破壞腸道黏膜細 胞。 另一型則會破壞腸道黏膜,民眾將出現肚子痛、血便;若 大腸桿菌分泌的志賀氏毒素( Shiga toxin ,最早由日本微 生物學者志賀所發現,因此命名)跑到血液,毒素干擾蛋 白質合成,會造成溶血性貧血、急性腎衰竭甚至死亡。 另一型則會破壞腸道黏膜,民眾將出現肚子痛、血便;若 大腸桿菌分泌的志賀氏毒素( Shiga toxin ,最早由日本微 生物學者志賀所發現,因此命名)跑到血液,毒素干擾蛋 白質合成,會造成溶血性貧血、急性腎衰竭甚至死亡。
51
以往出血性大腸桿菌汙染均為 O157H7 型,亦即 O 抗原 157 型, H 抗原第 7 種。 以往出血性大腸桿菌汙染均為 O157H7 型,亦即 O 抗原 157 型, H 抗原第 7 種。 其中, O 抗原,又稱表面抗原; H 抗原,又稱鞭毛抗原。 其中, O 抗原,又稱表面抗原; H 抗原,又稱鞭毛抗原。 這種細菌可以感染大部分人,但只有 10 歲以下幼童或老年 人,容易併發出血性腎衰竭症候群;至於成人以血便症狀 為主,極少出現腎衰竭個案。 這種細菌可以感染大部分人,但只有 10 歲以下幼童或老年 人,容易併發出血性腎衰竭症候群;至於成人以血便症狀 為主,極少出現腎衰竭個案。 那該如何預防呢 ??
52
無論是哪種大腸桿菌,高溫都可以將其消滅。 只要在吃蔬菜水果前將食物充分加熱,大腸桿菌就沒有機會 趁虛而入。 另外,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傳播渠道主要有人際接觸、食物、 水和接觸動物等,所以預防這類病相對簡單。對抗大腸桿 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注意衛生,包括飲食衛生、個人衛生 等方面。個人衛生的保持主要在於洗手,尤其在進食前和 如廁後。
53
最後呢 希望大家還醒著 哈哈 謝謝聆聽 謝謝聆聽
54
資料來源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heh/chinapress/20110609/010525112 43.html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heh/chinapress/20110609/010525112 43.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GLPcPCRkX9OGlmBm1ZKA-- /article?mid=178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GLPcPCRkX9OGlmBm1ZKA-- /article?mid=178 http://tw.myblog.yahoo.com/champion-king/article?mid=199 http://www.tcell.com.tw/acidophilus/acidophilus3.htm http://www.liver.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layo ut=liverarticle&catid=119&id=1528&COLUMNMODE=2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