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微生物与免疫学 Microbiology & basic imumunology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薛长艳 1395767726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 微生物与免疫学 Microbiology & basic imumunology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薛长艳 1395767726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 微生物与免疫学 Microbiology & basic imumunology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薛长艳 13957677260

2 2 考核办法及成绩合成 一、平时成绩: 30% 二、期末考试: 50% 三、实验技能: 20%

3 微生物学概论 免疫学基础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3

4 4 学习方法:笔记+课本+资料 学习方法:笔记+课本+资料 正确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 理解基础上的必要记忆; 正确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 理解基础上的必要记忆;

5 5 绪论 土壤:细菌数亿 /g 人口腔中的微生物 土壤 水体 空气 极端环境 皮肤 肠道

6 6

7 7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 生物的总称。或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 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 低等生物的通称。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 生物的总称。或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 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 低等生物的通称。 特点:小、简、低。 特点:小、简、低。

8 8

9 (一)微生物分三大类 1. 非细胞型微生物 较小,无典型细胞结构,需在活细胞内生 长繁殖。如病毒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内仅有原始核质,细胞器不完整,只 有核糖体。如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 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 菌。 9

10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 1. 两界系统 真正科学地叙述两界系统的学者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 ( Carl von Linne, 拉丁名为 Carrolus Linnaeus , 1707~1778 ), 他在其名著《植物种志》( 1753 年)中首先提出了动物界 和植物界两界系统。 2. 三界系统 德国动物学家 E.H.Haeckel 于 1866 年建议在动物界和植 物界之外,应加上一个由低等生物组成的第三界 —— 原核 生物界( Protista ),它主要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真菌和 细菌。 10

11 3. 四界系统 Copeland 在 1938 年时就提出过生物可分四界即 四界系统的设想,至 1956 年时更臻成熟。这四界 为: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 真菌、粘菌和藻类)和原核生物界(细菌、蓝细 菌)。 4. 五界系统 1969 年, R.H.Whittaker 在 Science 杂志上发表了 一篇《生物界级分类的新观点》的著名论文,影 响很大。他的五界系统包括:动物界、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 、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 11

12 12

13 5. 六界系统 13

14 三域学说 三个域指的是:细菌域( Bacteria )、古生 菌域( Archaea )、和真核生物域( Eukarya )。 三个域指的是:细菌域( Bacteria )、古生 菌域( Archaea )、和真核生物域( Eukarya )。 14

15 15 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 、体积小、面积大。 1 、体积小、面积大。 2 、吸收多、转化快。 2 、吸收多、转化快。 3 、生长旺、繁殖快。 3 、生长旺、繁殖快。 4 、适应强、易变异。 4 、适应强、易变异。 5 、分布广、种类多。 5 、分布广、种类多。

16 16 1 、体积小、面积大 大小以 um 计,但比表面值(表面积 / 体积)大,必然有 一个巨大的营养吸收,代谢废物排泄和环境信息接受面。 乳酸杆菌: 120 , 000 鸡蛋: 1.5 人( 200 磅): 0.3 E.coli (大肠杆菌)比表面值为 30 万 2 、吸收多、转化快 该特性为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物提供了充分的 物质基础。 重量相同下:乳酸菌: 1 小时可分解其体 重 1000 至 10000 倍乳糖。 人: 2.5×10 5 小时消耗自身体重 1000 倍乳糖

17 17 3 、生长旺、繁殖快 极高生长繁殖速度,如 E. coli 12.5-20 分钟分裂一次,若不 停分裂, 12 小时 4772t 。 菌数增加,营养消耗,代谢积累,限制生长速度。 4 、适应强、易变异 极其灵活适应性,对极端环境具有惊人的适应力。自然变 异繁殖快。

18 18 5 、分布广、种类多。 极端环境;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是土壤;人体微生物数达 人体细胞数 10 倍。 微生物物种多样:种数在 50-600 万种之间,已记载的有 20 万 种。

19 19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微生物难以认识:个体过于微小、群体外貌不显、 种间杂居混生、形态和作用的后果之间难以认识。 微生物难以认识:个体过于微小、群体外貌不显、 种间杂居混生、形态和作用的后果之间难以认识。 史前期:约 8000 年前 -1676 。朦胧阶段。没真正观 察到微生物的存在,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经 验制曲、酿酒、治病等。 史前期:约 8000 年前 -1676 。朦胧阶段。没真正观 察到微生物的存在,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经 验制曲、酿酒、治病等。 初创期( 1676-1861 ):形态描述阶段。荷兰商人 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 初创期( 1676-1861 ):形态描述阶段。荷兰商人 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 微生物的发现.flv 微生物的发现.flv 微生物的发现.flv 微生物的发现.flv

20 20 1664 年,微生物学的先驱列文虎克 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 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 年,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1664 年,微生物学的先驱列文虎克 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 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 年,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21 21 奠基期( 1861-1897 ):生理水平研究阶段。法国 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他们可分别称为微生物学 的奠基人和细菌学的奠基人。揭示出微生物是造 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 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 奠基期( 1861-1897 ):生理水平研究阶段。法国 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他们可分别称为微生物学 的奠基人和细菌学的奠基人。揭示出微生物是造 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 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

22 22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 伟大的巴斯德 法国人( 1822 ~ 1895 )巴斯 德( Louis Pasteur ) —— 微 生物学之父 1857 年巴斯德证明发酵 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

23 23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 )彻底否定了 “ 自然发生 ” 学说 : 著名的曲颈 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 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 —— 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 60 ~ 65 ℃作短 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2 )彻底否定了 “ 自然发生 ” 学说 : 著名的曲颈 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 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 —— 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 60 ~ 65 ℃作短 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24 24

25 25 德国微生物学家柯赫( Robert Koch , 1843-1910 ) — 细菌学之父 发明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 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 创立 证实炭疽病因 — 炭疽杆 菌 发现结核病原菌 — 结核杆 菌 科赫法则

26 26 划线法获得单菌落 科赫定理图示

27 27 特点 微生物学开始建立 微生物学开始建立 创立研究方法 创立研究方法 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 建立分支学科 建立分支学科 寻找病原黄金时期 寻找病原黄金时期

28 28 1897 年德国人 E . Buchner (布赫纳)用无细 胞酵母菌压榨汁对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成 功 发展期( 1897-1953 ):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1897 年德国人 E . Buchner (布赫纳)用无细 胞酵母菌压榨汁对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成 功 1929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了世界上第一 个抗生素 - 青霉素 1929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了世界上第一 个抗生素 - 青霉素 从而开创了微生物生化研究的新时代。

29 29 成熟期( 1953- 至今):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 1953.4.25 Watson 和 Crick 在 《 Nature 》杂志 发表 DNA 双螺旋模型。 1953.4.25 Watson 和 Crick 在 《 Nature 》杂志 发表 DNA 双螺旋模型。特点: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菌基因组学

30 四、微生物的命名 30 微生物的名字有俗名和学名两种。如: 红色面包霉 ——— 粗糙脉孢霉 绿脓杆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学名 — 是微生物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有关微生物分类国际委员会拟定 的法则命名的。学名由拉丁词、或拉丁化的外来词组成。学名的命名有双 名法和三名法两种。 ①双名法: 学名 = 属名 + 种名 + (首次定名人) + 现定名人 + 定名年份 必要,用斜体表示 可省略,用正体字  属名:拉丁文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单数,首字母大写,表示微 生物的主要特征,由微生物构造,形状或由科学家命名。  种名:拉丁文形容词,字首小写,为微生物次要特征, 如微生物色素、形状、来源或科学家姓名等。

31 31 例:大肠埃希氏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Migula ) 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  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种(或未定 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 sp. 或 ssp. (分别代表 species 缩 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 例如: 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属中的一个种。

32 32  菌株名称 —— 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 Bacillus subtilis AS1.389 AS=Academia Sinica 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 北纺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 ATCC =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  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 1~3 个 字母。 如: Escherichia coli 可缩写成 E.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可缩写成 S. aureus ②三名法:用于对亚种的命名,这时在属和种名后加写一个 subsp. , 然后再附上亚种名称(斜排体)。 如: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苏云金芽孢杆菌腊螟亚种

33 33 五、微生物学与药学的关系 1.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产抗生素; 2. 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维生素、辅酶、氨基酸等; 3. 疫苗等生物制品可采用死、活微生物来制备; 4. 在现代生物制药中,微生物是主要的表达载体; 5. 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和手段来检测和控制药物中的微 生物。

34 34 六、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在医疗保健战线上的六大 “ 战役 ” 在医疗保健战线上的六大 “ 战役 ” 儿童预防接种.flv 儿童预防接种.flv 微生物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微生物学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微生物学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微生物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微生物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 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


Download ppt "1 微生物与免疫学 Microbiology & basic imumunology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薛长艳 1395767726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