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瀜梓 经 Modified 8年之前
1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 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 度。 —— 培根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 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 度。 —— 培根
2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 1 )文化传播的含义 --- 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 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 2 )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A 、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商品交换同时交流着商品中蕴涵着丰富文化,而 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3
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 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 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 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这条东西通路,将 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 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 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 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 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 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 友谊之路。
5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 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 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 能? 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 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 宣价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美国)政 府要大力推 动美国电影 走向世界, 因为好莱坞 的电影走到 哪里,就把 美国的价值 观念和商业 利益带到哪 里。
6
B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学习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更直接传播文化。 注意: 不能把教育仅仅理解为学校教育
7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 模的人口迁徙, 请你根据所学过的 历史知识, 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 生的影响. 1. 永嘉之乱后 …… 2. 安史之乱后 …… 3. 靖康之乱后 ……
8
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 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 区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 原兵力和劳动力的不足而对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内迁。 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泛称 “ 五胡 ” 。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 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 移奠定了基础。 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 755 年)的 “ 安史之乱 ” 造 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这次战乱虽然仅仅持续了七年( 755——763 年),但是,中原地区人民南迁并没有因为战乱的结束而终止。直 至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南迁的中原地区人民仍相望于道。经过 “ 安史之乱 ” 后,中原人民的南迁,南、北方的 人口比例首次出现均衡状况。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 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 徙是从北宋末年的 “ 靖康之难 ” 至南宋末年。 1161 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和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人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 迁移到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忽必烈继承汗位以后,于 1273 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 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地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进入今天的广东、 广西、福建等地。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 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10
到 2003 年, 在爱尔兰的中国留学生已经达 到 4 万多人, 占爱尔兰人口总数的 1%! 从 1978 年到 2004 年, 我国各类出国留学 人员总数已达到 814884 人 截止到 2004 年 5 月 1 日为止, 在日本的外国 留学生共有 117302 人, 其中中国留学生人数 77713 人, 占总数的 66.3% 。 百年海归百年海归 政治家: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 科学家:邓稼先 、李四光 、詹天佑、侯祥麟 ‥‥‥
11
( 一 )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1 、古代商旅活动 2 、网络互动 3 、教育 4 、人口迀徙 5 、红色旅游 6 、科考队南极考察
12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 1. 什么是传媒 ―― 即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 什么是大众传媒 ――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 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传媒真正开始面 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 时空的局限,汇集各地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 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3
( 二 ) 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 、传媒及其发展 2 、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传媒: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 —— 文字 — — 印刷 —— 电子 —— 网络等发展阶段。 大众传媒 手段 : 大众传媒 报 刊广 播电 视网 络报 刊广 播电 视网 络 ◆ 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体验谈谈大众传媒技术的进步 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14
烽火狼烟 驿寄梅花驿寄梅花驿寄梅花驿寄梅花 鸿雁传书鸿雁传书鸿雁传书鸿雁传书 晨钟暮鼓
15
报刊网络电视广播
16
(2) 各自的特点是 : 人际传播最直观、常见、丰富, 渠道多、灵活、反馈 快. 报纸、杂志、书籍等, 通过扫描编排在互联网上显示, 供读者使用. 电视动态画面和色彩, 使信息更生动、形象、真实. 互联网传播同网、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 手机短信语言精练、内容丰富, 有娱乐性、情感性、 艺术性和哲理性. 电子读物实现了文字、图象、声音的完美结合, 阅读 时可以听、写、笔记、复制多种方式学习. (1) 可以通过人际交往、阅读报纸、杂志、书籍, 看电视、 上网、发手机短信、阅读电子读物等搜集资料.
17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 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及其表现 2.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 赋予我们的使命 ――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8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张骞通西域 班超遣使通大秦 ( 古罗马) 马可波罗撰写《东 方见闻录》 利玛窦献《坤 舆万国全图》 举出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19
1271 年起, 17 岁的 马可 · 波罗随父亲从 意大利骑马旅行到 中国。之后著 《马 可 · 波罗游记》,详 细介绍中国。 1405 年,郑和率船队 通使西洋,后又访遍 30 多个国家。带出中 国的各种名产,又带 回东南亚地区的各种 产品。
20
( 2003 、 10—2004 、 7 )
21
( 2004 、 10—2005 、 7 ) 法国文化年
22
中国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文化的 “ 四件武器 ” 首先是 “ 文化桥梁 ”—— 汉语拼音。因为采用了罗马字母,容 易被利用字母文字的国家所接受。借助着汉语拼音这个桥梁 ,探索神秘的中国文化也不再是难以越过的天堑。 福娃英语名称从原 来的 “Friendlies” 改为汉语拼音 “Fuwa” 。
23
其次是 “ 文化深度 ”—— 孔子文化。 海内外如火如荼的 “ 孔子学院 ” 就是 这个文化在世界上重要程度的表 现。在东南亚,举办过多次的经 典诵读,大人和孩子们着汉服, 说汉语,背诵中国的千年的经典 。孔子文化有助于全世界人们了 解中国人的 “ 仁义 ” 。
24
再就是 “ 文化救赎 ”—— 中医学说。 在法国,有着良好的培训的中医师 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在韩国, 中医已经形成了产业。在美国,有 的私人中医针灸师,每一针的费用 高达数百美元。神秘的中国文化在 健康的理念上对世界的冲击,中医 就是最大的利器。 中医典范著作《黄帝内经》
25
通过便捷的桥梁,探索深奥的文 化底蕴,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赎,世 人还应关注中国文化的一个精品。 这个精品正在形成气候,开创辉煌 —— 这就是 五粮液 。中国的国粹 —— 五粮液在国际上,几乎就是中 国白酒的全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