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节 台湾部分 主要分期: ( 1 ) 1895-1949 ,初创期 ( 2 ) 1950-1962 ,重整与起步期 ( 3 ) 1963-1969 ,黄金期 ( 4 ) 1970-1979 ,软硬并行期 ( 5 ) 1980-1989 ,新电影时期 ( 6 ) 1990- 至今,新新电影时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节 台湾部分 主要分期: ( 1 ) 1895-1949 ,初创期 ( 2 ) 1950-1962 ,重整与起步期 ( 3 ) 1963-1969 ,黄金期 ( 4 ) 1970-1979 ,软硬并行期 ( 5 ) 1980-1989 ,新电影时期 ( 6 ) 1990- 至今,新新电影时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台湾部分 主要分期: ( 1 ) 1895-1949 ,初创期 ( 2 ) 1950-1962 ,重整与起步期 ( 3 ) 1963-1969 ,黄金期 ( 4 ) 1970-1979 ,软硬并行期 ( 5 ) 1980-1989 ,新电影时期 ( 6 ) 1990- 至今,新新电影时期

2 (一)台湾电影初创期( 1895-1949 ) 1、日本强权统治下的早期台湾电影  1899 年 /1901 年,电影传入台湾  1908 年,高松丰次郎建成 “ 芳乃馆 ”  1922 年,田中钦拍摄了《大佛的瞳孔》

3 2、早期台湾本土电影的探索  1921 年 10 月,台湾知识界创立 “ 台湾文化协会 ” 。  1925 年 5 月 23 日,刘喜阳、李松峰、郑超人等,发起成 立 “ 台湾映画研究会 ” 。  同年拍摄台湾人自己制作的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

4 3、光复时期的台湾电影  1945 年 12 月,台湾公布 “ 电影审查办法 ” ,规定不准放映日本影片等特 殊规定。  1949 年春天,上海国泰再派张英、张彻到台拍摄《阿里山风云》。 《阿里山风云》成为此阶段台湾第一部自制的国语故事片。  本土电影生产的匮乏,为好莱坞影片占据台湾市场提供了空间。

5 (二)重整与起步期( 1950-1962 )  1950 年, “ 中国文艺协会 ” 以 “ 反共抗俄 ” 为原则,提出 “ 战斗文艺 运动 ” 。同期台湾颁布 “ 电影检查法及实施细则 ” ,进步电影全面 被禁映。  “ 台制 ” 、 “ 中制 ” 和蒋经国掌管的 “ 农教 ” ,纷纷抢拍《恶梦初醒》 《军中芳草》《梅岗春回》等 “ 反共复国 ” 影片。  本土台语电影的兴起。 1955 年歌仔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意 外击败美片《金字塔》。

6 (三)黄金时期( 1963—1969 ) 健康写实主义电影  1963 年,中影公司再次改组,龚弘接任总经理,提出 “ 健康 写实主义 ” 路线的制片方针。  1963 年,李行与李嘉联合执导中影改组后的第一部影片 《蚵女》,王莫愁主演。  其后李行又拍摄影片《养鸭人家》,唐宝云主演。

7  “ 健康写实主义 ” ,强调写实主义,同时又强调避免暴露社会黑暗、 阶级仇恨等社会问题的核心。  实质,是对社会问题的逃避。  中影及其他制片厂被迫转向,将 “ 健康写实 ” 改为 “ 健康综艺 ” 路线。

8 (四)软派文艺与硬派武侠功夫并行( 1970—1979 ) 软派 —— 琼瑶电影 60 年代  琼瑶电影始于 1965 年,李行影片《婉君表妹》和王引影片《烟雨蒙蒙》。  60 年代涌现出《哑女情深》《紫贝壳》等近 20 部琼瑶影片。  1967 年琼瑶自组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幸运草》等片。 70 年代  李行拍摄《彩云飞》《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等影片  白景瑞执导《女朋友》《一帘幽梦》《人在天涯》等影片  琼瑶组建巨星公司,聘请刘立立拍摄《我是一片云》《彩霞满天》等电影。

9 硬派 —— 武侠功夫片  60 年代后半期,武侠功夫片占总产量三分之一多。 1971 年到 1977 年间,占总数的 42% 。  1980 年古龙自组电影公司,亲自监制和导演《楚留香传奇》《楚 留香与胡铁龙》等电影。  郭南宏,监制和导演《鬼见愁》《单刀赴会》《中国铁人》等。

10 爱国政宣电影  大型战争片成为中影公司王牌制作。  1974 年,丁善玺导演大型战争历史巨 片《英烈千秋》。  1976 年,中影拍摄《八百壮士》和 《梅花》两部战争片;  1977 年,制作战争纪实影片《笕桥英 烈传》。

11 (五)新电影运动时期( 1980—1989 ) 台湾新电影运动  台湾电影创作环境逐渐宽松。  1982 ,台湾新闻局宣实行完成片送检制度,重新制定 “ 电影分级 制 ” 。  1980 ,总经理明骥提拔小野、吴念真进入制片部,并启用陶德 辰、杨德昌等新导演拍摄影片。

12 新电影开山之作:《光阴的故事》( 1982 年) 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联合执导。  第一段 “ 小 龙 头 ” :陶德辰细心描摹少儿世界。  第二段 “ 指 望 ” :杨德昌细腻刻画少女成长。  第三段 “ 跳 蛙 ” :柯一正自由展现大学生活。  第四段 “ 报上名来 ” :张毅深入透析现代都市生活。

13  《小毕的故事》 (陈坤厚)  《海滩的一天》 (杨德昌)  《看海的日子》 (王童)  《儿子的大玩偶》 (侯孝贤、万仁、曾壮祥)  《风柜来的人》 (侯孝贤)  《油麻菜籽》 (万仁)  《嫁妆一牛车》 (张美君)  《玉卿嫂》 (张毅)  侯孝贤、杨德昌,分别以 “ 乡土电影 ” 、 “ 都市电影 ” 构成新电影的双子星座。  新电影特点: ( 1 )文学改编的居多; ( 2 )从个人成长、历史回忆的角度出发; ( 3 )故事强调生活化的细节,以及偶然性、突发性; ( 4 )广泛采用长镜头和深焦镜头,着意纪实风格; ( 5 )开拓声画搭配,多采用旁白来结构故事; ( 6 )强调写实,多采用非职业演员表演

14 新电影结束  1987 年,除张毅《我这样过了一生》勉强盈利之外,其他新电影 票房纷纷落败。  1987 年底,台湾五十位电影人发表《民国七十六年台湾电影宣 言》,对电影政策、媒体宣传和评论体系进行了质疑。

15 (六)新新电影时期( 1990— 至今) 台湾新新电影的产生  1993 年,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将定为 “ 电影年 ” 。  1994 年,新闻局特别筹划 “ 迎接新新电影 ” 系列 活动。中影公司宣布着重培养第三代年轻导演。

16 特别值得关注的新新电影导演  李 安:《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  蔡明亮:《青少年哪吒》《河流》《洞》  陈国富:《征婚启事》《我的美丽与哀愁》《双瞳》  赖声川:《暗恋桃花源》《飞侠阿达》  何 平:《十八》《国道封闭》  林正盛:《放浪》《美丽在歌唱》  魏德圣:《海角七号》  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  林靖杰:《最遥远的距离》  周美玲:《刺青》  李云禅:《人鱼朵朵》 《基因决定我爱 你》  郑文堂:《梦幻部落》《深海》 《夏天 的尾巴》  陈芯宜 :《流浪神狗人》

17 新新电影风格特点 ( 1 )开拓多样化的题材与类型; ( 2 )影像风格注重后现代式的断裂性、拼贴性、跳跃性,呈现出现代 MTV 式效果; ( 3 )拓宽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多层表达关系,具有强烈的实验性; ( 4 )聚焦边缘叛逆的新新人类,由此出发探索历史与解剖现实。

18 台湾电影发展现状  电影工业长期萎缩,年产量由 90 年代初的 90 部左右持续下降到如今 20 、 30 部或更少。  2001 年,台湾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仅为 0.1% ,几近于死亡。  2002 年,一部借助美国资金炮制出来的《双瞳》创出卖座成绩。  2008 年,台湾电影状况虽有复兴表现,但仍然严峻。


Download ppt "第三节 台湾部分 主要分期: ( 1 ) 1895-1949 ,初创期 ( 2 ) 1950-1962 ,重整与起步期 ( 3 ) 1963-1969 ,黄金期 ( 4 ) 1970-1979 ,软硬并行期 ( 5 ) 1980-1989 ,新电影时期 ( 6 ) 1990- 至今,新新电影时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