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逆转录病毒及其他病毒
2
教学目的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 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免疫性。
3
逆转录病毒 共同特点: 有包膜的球形病毒, 80-120nm , 基因组为单股 RNA 二聚体,核心有逆 转录酶,复制通过 DNA 中间体,能与 宿主细胞 DNA 整合。 有包膜的球形病毒, 80-120nm , 基因组为单股 RNA 二聚体,核心有逆 转录酶,复制通过 DNA 中间体,能与 宿主细胞 DNA 整合。
4
1. 直径 100-200nm 有包膜,球形病毒, 包膜上有糖蛋白刺突,核心有两条相同 正链 RNA 和逆转录酶。 2.gp120 为刺突,可吸附与 T 细胞表面的 CD4 分子。 gp41 为跨膜蛋白,可介导 HIV 进入细胞。 3. 抵抗力较弱,对热及多种消毒剂敏感。 一、生物学形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结构模式图
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传染源: HIV 感染者和 AIDS 患者。 2.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血制品, 母婴传播。
7
3. 感染特点: HIV 选择性侵犯 CD 4 + 细胞,主要是 T H , 其次是单核吞噬细胞等。通过 gp 120 结合 CD 4 ,引起以 CD4+ 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 为主的严重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细胞 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体 液免疫功能也受到影响,故而表现为免 疫功能严重低下。 HIV 选择性侵犯 CD 4 + 细胞,主要是 T H , 其次是单核吞噬细胞等。通过 gp 120 结合 CD 4 ,引起以 CD4+ 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 为主的严重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细胞 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体 液免疫功能也受到影响,故而表现为免 疫功能严重低下。
8
4. 临床特点: ⑴ 潜伏期长,一般 3-5 年;病毒以潜伏 或低水平性感染方式存在,一旦激发, 出现症状后则于 1-3 年死亡。 ⑵ 合并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 ⑶ 免疫性:一但感染 HIV ,便终生携带 病毒。
9
三、防治: 无根治的方法和有效地疫苗,故以综 合性措施预防为主。 无根治的方法和有效地疫苗,故以综 合性措施预防为主。 人类嗜 T 细胞病毒 人类嗜 T 细胞病毒 1. 有 HTLV Ⅰ和 HTLV Ⅱ两个亚型。 2. 仅感染 CD 4 T 细胞,通过输血、性交 等方式传播,引起人类 T 细胞性白血 病及淋巴瘤。
10
虫媒病毒
11
教学目的 1 .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致病性、免疫性。 2 .了解:汉坦病毒的生物学特 性与致病性。
12
虫媒病毒概念 虫媒病毒概念 是一群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人、家 畜和野生动物而传播的病毒,具有自然 疫源性。 是一群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人、家 畜和野生动物而传播的病毒,具有自然 疫源性。 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 1. 小球形,直径 40-70nm ,单股正链 RNA ,有包膜,有血凝素刺突。 2. 致病力强,引起疾病潜伏期短,发病 急,病情重,节肢动物是传播媒介。
13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一、生物学形状: 1. 球形,直径 45nm ,有包膜、血凝素 刺突。 2. 只有一个血清型。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传播媒介:蚊子 2.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家畜家禽,特 别是幼猪
14
3. 致病特点: ①人群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为隐性 或轻型感染,仅少数发生乙型脑炎。 ②病毒经蚊叮咬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经二 次病毒血症后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内 繁殖,引起脑实质及脑膜病变。
15
4. 乙脑隐性感染和病后均可获得牢固免疫 力,主要依靠中和抗体。 三、检查:取脑脊液、血液分离病毒; 或取血清查抗体。 或取血清查抗体。 四、防治: 1. 接种乙脑疫苗( 10 岁以下儿童)。 1. 接种乙脑疫苗( 10 岁以下儿童)。 2. 防蚊灭蚊,检测猪群抗体水平。
16
出血热病毒 2. 病毒包膜刺突糖蛋白 G1 和 G2 是主要 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据 此可分为 6 种血清型。 1. 病毒呈球形或多态形,有包膜和血凝 素刺突,核酸为单股负链 RNA 。 一、生物学性 3. 可在多种细胞中生长,易感动物是 黑线姬鼠等啮齿类动物。
1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宿主动物与传染源:鼠类 2.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消化道或 直接接触。 3. 致病特点:起病急,主要症状为 高热、皮下出血和肾损伤。 4. 病后免疫力持久。
18
疱 疹 病 毒疱 疹 病 毒疱 疹 病 毒疱 疹 病 毒
19
* 共同特点 1. 形态结构:球形, 120-300nm , 核心 为线性双链 DNA ,衣壳为 20 面体立体对 称,有包膜及包膜刺突。 2. 除 EBV 外,均可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 复制,产生明显 CPE (如多核巨细胞 等),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3. 病毒感染后可表现为①增殖性感染; ②潜伏性感染;③整合感染。 4. 多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或新生儿。
20
分三个亚科 8 型 人疱疹病毒 1 型(单纯疱疹病毒 1 型, HSV-1 ) 人疱疹病毒 2 型(单纯疱疹病毒 2 型, HSV-2 ) 人疱疹病毒 3 型(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VZV ) 人疱疹病毒 5 型(巨细胞病毒, CMV ) 人疱疹病毒 4 型( EB 病毒) 人疱疹病毒 6 型 引起婴儿急疹等 人疱疹病毒 7 型 未明确 人疱疹病毒 8 型 Kaposi 肉瘤(卡波济肉瘤)
21
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1. 分两个血清型 HSV-1 、 HSV-2 ;两型 DNA 有 50% 同源性。病毒有 10 种包膜糖蛋白。 一、生物学性状 2. 宿主动物广泛,细胞培养 CPE 明显。 2. 宿主动物广泛,细胞培养 CPE 明显。
2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传染源 病人、健康带病毒者。 2.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呼吸道、垂直 传播。 3. 感染类型 ( 1 )原发感染 ( 2 )潜伏感染 再发感染 ( 3 )垂直感染 诱因作用
23
HSV Ⅰ型:原发感染 引起龈口炎 HSV Ⅱ型:原发感染引 起生殖器的疱疹病损 潜伏感染 : 三叉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 潜伏感染 : 骶神经节 受到非特异性刺激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受到非特异性刺激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再发感染 : 口、鼻、 眼部位疱疹等 再发感染 : 生殖器疱 疹等,宫颈癌? 病人和健康带毒者 密切接触 飞沫传播 性接触
24
4. 免疫性 HSV 原发感染恢复后,血液 中的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扩散,但不能 消除潜伏感染,亦不能阻止复发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 病毒分离 2. 快速诊断 (1)ELISA 或间接荧光法测病毒抗原 ; (2)PCR 技术测标本中的病毒 DNA 。
25
四、防治原则 1. 抗病毒治疗 碘苷、阿糖胞苷、 无环鸟苷等。 2. 包膜亚单位疫苗正在研制。
26
EB 病毒 EB 病毒 1.EBV 不易培养, 主要感染 B 细胞,基因 呈潜伏状态。 2.EBV 的特异性抗原 ( 1 )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的抗原 *EBV 核抗原 所有感染和转化的 B 细胞均可 检出。 *EBV 核抗原 所有感染和转化的 B 细胞均可 检出。 * 潜伏感染膜蛋白 潜伏感染 B 细胞出现的膜 抗原,是诱导 B 细胞转化的主要因子。 * 潜伏感染膜蛋白 潜伏感染 B 细胞出现的膜 抗原,是诱导 B 细胞转化的主要因子。 一、生物学特性
27
( 2 )病毒增殖相关的抗原 *EBV 早期抗原( EA ) 是 EBV 增殖活跃的标 志。 *EBV 衣壳抗原( VCA ) *EBV 膜抗原( MA ) 是 EBV 的中和性抗原。 3.EBV 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 (1) 增殖性感染 (2) 非增殖性感染 * 潜伏感染 * 恶性转化
28
2. 与 EBV 有关的疾病: ( 1 )传播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2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 3 )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1. 病毒主要经唾液传播,多数为隐性感 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9
三、微生物学检查 1. EBV 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VCA-IgA EA- IgA 2. 异嗜性抗体检测 可协助鼻咽癌诊断
30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 儿童期患水痘(可 防止病毒再感染) VZV 隐伏于脊髓后根神 经节或颈神经节 当机体细胞免疫降低时 VZV 到达脊神经感觉神经支 配的皮肤细胞内,出现疱疹, 呈带状分布 ( 带状疱疹 ) 。 原发 感染 潜伏 感染 再发 感染
31
巨细胞病毒( CMV ) 巨细胞病毒( CMV ) 一、生物学性状 1.CMV 形态和基因结构与 HSV 相似,但 只感染人。
32
2.CMV 在人成纤维细胞中缓慢增殖,引 起典型的 CPE ,特点:细胞肿大,核内 有嗜酸性包涵体( “ 猫头鹰眼 ” 状)。
33
①先天性感染:胎儿先天畸形,早产、 死胎,智力低下等。 1. 隐性感染率高,多发生潜伏感染, 通过多途径传播。 1. 隐性感染率高,多发生潜伏感染, 通过多途径传播。 ②围产期感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 感染类型 ③接触感染
34
④输血感染 可致肝炎、单核细胞增 多症等。 ⑤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 可发生 肺炎、视网膜炎、结肠炎等。 ⑥细胞转化和致癌潜能 实验证明 CMV 在细胞培养中可致细胞转化;在 宫颈癌等检出 CMV 的 DNA 序列。
35
其它病毒及朊粒
36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 1. 子弹状,核心含单股负链 RNA ,有包 膜,尚有糖蛋白刺突。
37
2. 嗜神经细胞性,在神经细胞内繁殖 可形成内基体,有诊断价值。
38
3. 野毒株毒力强,经家兔脑内连续传代 50 代后毒力减弱,固定毒株制备疫苗。 4. 对热、紫外线、碘、肥皂水敏感。 5. 传染源为疯狗、猫。传播途径为患病 动物咬伤。
39
6. 致病机理:病毒进入体内沿神经传 播,在 CNS 细胞内增殖并引起病发。 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任何刺激均 可引起痉挛,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7. 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是预防的主 要措施。被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理及时、 彻底,注射高效狂犬病疫苗。
40
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损部位, 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物品及性接触 传播,引起疾病。如寻常疣,扁平疣, 尖锐湿疣等。 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损部位, 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物品及性接触 传播,引起疾病。如寻常疣,扁平疣, 尖锐湿疣等。 人乳头瘤病毒 HPV 人乳头瘤病毒 HPV
41
朊粒 朊粒 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其主要成 份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 PrP ,引 起一系列 CNS 退化性疾病,包括人 类的库鲁病,克 - 雅氏病及动物的 疯牛病等。 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其主要成 份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 PrP ,引 起一系列 CNS 退化性疾病,包括人 类的库鲁病,克 - 雅氏病及动物的 疯牛病等。
42
习题 简述 HIV 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侵犯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