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经济建设概念的起源 现实背景: 1952 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党中 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编制我国从 1953 年到 1957 年发展 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集中主要力量进行 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 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 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经济建设概念的起源 现实背景: 1952 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党中 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编制我国从 1953 年到 1957 年发展 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集中主要力量进行 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 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 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经济建设概念的起源 现实背景: 1952 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党中 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编制我国从 1953 年到 1957 年发展 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集中主要力量进行 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 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 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 经济增长的概念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用现价计算的 GDP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 GDP 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技术进步) 政策因素:利率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 历史因素:比较优势与公共服务

4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特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 缺点: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特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优点: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 高。

5 经济发展的概念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单纯的经济增长,更意 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 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经济总量的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 经济结构的优化: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 以及人口结构等的优化。 经济质量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 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6  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 “ 看不见的手 ”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看得见的手 ”  政府失灵与治理的兴起:政府 - 市场 - 社会 的伙伴合作

7 社会建设的内含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与非营利性 事业。 社会管理:群众权益维护、人口管理、公共安全、社会组织管理。 社会建设的目标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自我管理

8 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社会建设的主要手段 实施积极的再分配干预政策(社会政策) 公共服务部门的发展与健全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建设 政府与社会的协同能力建设

9 社会发展的目标 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包容性增长、社会公平) 实现社会进步与和谐(共同富裕、文明社会) 社会发展的动力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

10 对大多数人而言,发展就指的是经济进步。 —— 米奇利:《社会发展: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发展观》,第 3 页。  传统的发展指标:经济增长指标( GDP )  发展的重新定义:人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全社 会成员的共同发展。

11 贫困的测量:与发展相对的状况是贫困 早期的贫困:食物的匮乏 传统的贫困:收入不足与生活条件恶劣(衣、食、住、行) 能力的贫困:可行能力的丧失,是导致不自由和贫困的根本原因。 可行能力的限制条件 权利贫困 受教育水平 健康状态

12  背景  以经济增长指标( GDP )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指标,导致后发 国家形成了扭曲的发展观,将社会发展剥离于经济发展。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从 1990 年开始发布用以衡量各 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即人类发展指标(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并据此区分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 达国家。  指标  预期寿命(健康水平)  受教育水平(识字率和入学率)  经济增长水平( GDP )

13  消除贫困的斗争一直与国家机构的建设并行不悖, 同时致力于经济的增长和民主政治建设。 —— 斯坦因 库勒: “ 福利社会与发展中的斯堪的纳维亚福利国家 ”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 5 期,第 12 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革命是分 阶段的,改革也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 任务。我国社会建设比经济建设差了 15 年,加快社 会建设的步伐非常重要。 —— 陆学艺答人民论坛记者, 2009.10.15

14 古典自由主义模式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收入会相应增长,通 过集体物品的私人提供,社会发展水平自然而然也会不 断提高。 马克思列宁主义模式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理论

15 福利主义模式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增进全体国民的福祉 再分配干预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功能要求(奥菲悖论) 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 经济发展应包含社会发展的目标 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应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更多的 “ 生产 性功能 ”

1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从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到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合法性基础转变:从领袖魅力到经济增长 指导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政绩考核与干部考核标准: GDP 增长 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与缺位(选择性履行) 后果: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剧增, 社会公平状态恶化

17 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型政府建设 职能定位: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特别需要强化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转型:从管制型、发展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包括创新政府管 理和服务方式,扩大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构建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 体系,建设廉洁、公正、透明、责任和回应性政府。

18 社会建设 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十七大: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不提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 政府职能: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 ! ? 寻求经济问题的社会性解决方案 增长方式的危机:投资、出口与内需 发展方式的危机:社会建设相对滞后

19 经济基础 社会基础 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的环境 条件 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增长的内源 动力 走向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的新时代

20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否意味着经济建设优 先于社会建设? 我国社会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后发国家的社会建设必须等到经济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时才能进行吗?

21


Download ppt "经济建设概念的起源 现实背景: 1952 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党中 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编制我国从 1953 年到 1957 年发展 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集中主要力量进行 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 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 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