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 中國文學科 資訊科技教材 中七級 中國文學史 單元十 清文學史 設計:張偉蓉老師 日期:二零零一年十一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 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 中國文學科 資訊科技教材 中七級 中國文學史 單元十 清文學史 設計:張偉蓉老師 日期:二零零一年十一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 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 中國文學科 資訊科技教材 中七級 中國文學史 單元十 清文學史 設計:張偉蓉老師 日期:二零零一年十一月

2 2 目錄 1. 清代散文的發展概況頁 4. 清代散文的發展概況 2. 桐城派的產生背景頁 10 桐城派的產生背景 3. 桐城派的發展概況頁 11 桐城派的發展概況 4. 桐城派的理論頁 12 桐城派的理論 5. 桐城派的得失頁 16 桐城派的得失 6. 清代小說的興盛原因頁 17 清代小說的興盛原因 7. 清代小說的發展概況頁 18 清代小說的發展概況 8. 章回小說在形式上的特點頁 22 章回小說在形式上的特點

3 3 9. 聊齋誌異的題材內容頁 23 聊齋誌異的題材內容 10. 聊齋誌異的藝術成就頁 24 聊齋誌異的藝術成就 11. 儒林外史的藝術成就頁 25 儒林外史的藝術成就 12. 紅樓夢的藝術成就頁 28 紅樓夢的藝術成就 13. 清代戲曲的發展概況頁 31 清代戲曲的發展概況

4 4 清代散文的發展概況 第一期:清初期 ( 順治、康熙 ) 發展概況: 1. 三遺老 ( 黃宗羲、顧亭林、王夫之 ) (1) 要求文章宗經致用; (2) 文章風格樸賞,反對摹擬仿古; (3) 多抒發國亡之痛,充滿濃烈的民 族意識。

5 5 2. 三大家 ( 魏禧、侯方域、汪婉 ) : (1) 學習韓愈、歐陽修的古文 ; (2) 作品內容稍空洞 ; (3) 建立平易純樸的散文風格。 第二期:清中期 ( 雍正、乾隆 ) 1. 桐城派 ( 方苞、劉大櫆、姚鼐 ) : (1) 倡文道合一; (2) 學習六經、孟子、史記、唐宋古文 八大家及歸有光的散文; (3) 用詞追求雅潔; (4) 文風嚴謹。

6 6 2. 陽湖派 ( 惲敬、張惠言 ) : (1) 要求取法六經外,同時兼取諸子百家; (2) 文章風格活潑,筆調放縱 第三期:清後期 ( 嘉慶以後 ) 1. 策士派 ( 龔自珍、魏源 ) : (1) 取法諸子,救桐城文字空疏之弊; (2) 文章有奇氣。 2. 湘鄉派 ( 曾國藩 ) : (1) 以桐城派為宗,糾正桐城派重法不重義之弊; (2) 文風雄奇瑰偉。

7 7 3. 新民體 ( 梁啟超 ) (1) 倡導平易淺白的報章文體; (2) 文風順暢,不拘一格。

8 8 黃宗羲的散文特點 (98‘) 1. 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2. 寫了許多傳記文,大力表彰愛國志士和 抗敵英雄。

9 9 顧炎武的詩學主張 (98‘) 1. 講求經世致用/講究實用 2. 不事藻飾/樸素自然 3. 論理清楚

10 10 桐城派的產生背景 1. 清初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講求經世致 用,看不起明末反正統、倡性靈的公 安派、竟陵派等浪漫文學。 2. 方苞提倡義法說,主張作文為了宣揚義 理,而義理主要指孔、孟、程、朱的道 統。他的主張,正好和滿清政府尊崇理 學和道統的國策配合。

11 11 桐城派盛衰概況 1. 方苞導乎先路,其弟子有劉大櫆等 2. 姚鼐師事劉大櫆,晚年主講鍾山書院,蔚然一 代文宗。弟子有梅曾亮、方東樹等,勢力遍本 南諸省。 3. 曾國藩出,桐城派風靡一時。 4. 民國肇建,西潮激盪,桐城之學寖衰。

12 12 桐城派的理論 1. 其理論基本是方苞開始建立的,他的主張是:  強調「義法」,「義」即「言有物」 / 指文章應 有內容,「法」即「言有序」 / 指寫文章要講 結構條理。  繼承唐、宋古文運動「文」、「道」合一的主 張 ( 分 ) 。以六經、論語、孟子為文章最早的根 源,其次為左傳、史記,其次為唐宋八大家, 最後是明朝的歸有光。

13 13  追求雅潔。主張古文中不可語錄中語、魏晉六 朝人藻麗俳語、漢賦中板重字法、詩歌中雋語、 南北史佻巧語;反對文章裡雜小說,又不同意 柳宗元、蘇軾的引用佛家語。

14 14 2.  劉大櫆補充了方苞的理論,強調「神、氣、 音節」,以為「義理、書卷、經濟者」,是 「行文之實」,是「匠人 ( 文人 ) 材料」,而 「神、氣、音節者」,是「匠人之能事」  他又提到「文貴奇」、「文貴高」、「文貴 遠」、「文貴簡」、「文貴疏」、「文貴 變」、「文貴參差」、「文貴去陳言」,深 入闡發古文寫作技巧 。

15 15 3.  姚鼐合「義理」、「考據」、「文章」 為一。  他以為「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 律、聲、色者,文之粗也」。  他又提出陰陽剛柔之說。 4.  曾國藩為矯桐城派古文懦緩之失,故不棄駢 體,主張讀漢書與文選。  又推衍姚鼐陰陽剛柔之說,擴為古文四象論, 四象者,太陽氣勢,少陽趣味,太陰識度, 少了陰情韻。

16 16 桐城派的得失 得: 1. 總結歷代古文家的經驗和方法,對 於提高寫作古文的有一定的作用 / 寫 作態度嚴肅。 2. 文章結構嚴謹,語高洗煉,立意明確 失: 1. 過於求雅,避忌太多,文學語言反而失去 活力。 2. 過於著重儒學道統,排斥其他文學。

17 17 清代小說的興盛原因 1. 小說本身的發展 / 宋、明兩代小說的成 就,為清代小說創作提供了可貴的經驗。 2. 文人有意識創作小說。 3. 經濟繁榮,通俗讀物有大量的需求。 4. 印刷發達。 5. 其他

18 18 第一期 ( 發展期 ) 時間:康熙、順治 發展概況: 1. 長篇白話小說繼承明末白說的傳統,富有現實主義精 神,題材日趨多樣化: (1) 講史小說,如 《水滸後傳》、《說岳全傳》; (2) 愛情小說,如《玉嬌梨小傳》; (3) 諷刺小說,如《斬鬼傳》 2. 短篇白話小說受明代「三言」、「二拍 J 的影響, 出現了 創作的高潮。如《豆棚閑話》 3. 文言小說復興。如《聊齋誌異》 清代小說發展概況

19 19 第二期 ( 興盛期 ) 時間:雍正乾隆期 發展概況: 1. 長篇白話小說進入興盛時,在統治者高壓及懷 柔的政策下, 文人多托小說以抒積鬱: (1) 講史小說,如《南北史演義》; (2) 人情小說《雪月梅》; (3) 諷刺小說。如《紅樓夢》、《儒林外史》; 2. 短篇白話小說多模擬前人之作。由於在內容及 技巧上未見新意,逐漸走上衰落之路。如《警 世奇觀》、《二刻醒世恆言》

20 20 3. 文言小說多模仿《聊誌異》的形式,未有突出 的表現。如《新齊諧》 第三期 ( 衰落期 ) 時間:嘉慶、道光 發展概況: 小說產量不多,體裁以白話長篇小說為主,題材 受前人作品限制。 (1) 仿《紅樓夢》之作,如《續紅樓夢》 (2) 愛情小說,如《綠牡丹》 (3) 諷刺小說,如《鏡花緣》

21 21 第四期 ( 轉變期 ) 時間:道光以後至清末 發展概況: 時代的轉變,昶絛思潮複雜,小說的思想傾向多趨多 樣化,創作數量更超越從前。 1. 前期 (1) 俠義小說:《兒女英雄傳》 (2) 狹邪小說,如《花月痕》 (3) 公案小說,如《施公傳》、《彭公傳》 2. 後期 (1) 譴責小說,如《官場現形記》、《老殘遊記》 (2) 愛情小說,如《恨海》、《瑤瑟夫人》

22 22 章回小說在形式上的特點 (97‘) 1. 分章/分回敘事。 2. 每章/每回有撮舉要旨的回目。 3. 回目多由雙句組成,對仗工整,辭藻精鍊。 4. 多以「話說 …… 」開頭。 5. 多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結尾。 6. 常以詩歌開場結尾,中間敘事,也多加插詩詞。 7 .內文有時夾有「看官」的稱呼。

23 23 《聊齋誌異》的主要題材內容 1. 人與花妖狐魅的戀愛故事: 如蓮香、小 謝、青鳳、香玉、嬰寧、鴉頭。 2. 科舉制度的腐敗:如考弊司、王子安、 司文郎、三生。 3. 政治和社會的黑暗: 如席方平、促織、 紅玉、竇氏、續黃粱 4. 其他: ( 如勞山道寫好逸待勞;畫皮寫 惡鬼害人的技倆。嬌娜寫朋友之義;張 誠寫兄弟之愛;口技寫民間藝人的絕 技。 )

24 24 《聊齋誌異》的藝術成就 1. 情節方面:故事情節曲折 2. 人物方面:善於塑造人物 / 通過寫景烘托人物 3. 語言方面:善於提煉語言 4. 風格方面:富浪漫主義色彩

25 25 《儒林外史》的藝術成就 (94‘,00’) : 《儒林外史》的藝術成就 (94‘,00’) : 1. 是我國諷刺小說的傑作; 2. 對當時的科舉制度,以至官僚政治,社會風氣, 人倫關係,風俗習慣等等, 3. 作出無情的抨擊和揭露; 4. 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並深刻地反映人性 5. 成功地刻劃出許多鮮明概括的反面典型和一些正 面人物;

26 26 5. 往往通過同一人物的矛盾言行,展現其虛偽與 矯飾/善於使用帶諷刺的誇張手法, 6. 描繪人物的過份言行,暴露他們的醜態/長於 描寫人物心理;長於以人物與人物作對比; 7. 由一連串短篇,中篇性質的段落連綴組合而成; 8. 每個「段落」有大量精彩的情節,全書主題明 確; 9. 善用口語,切合人物身份,語匯豐富傳神;

27 27 10. 文筆生動,語言洗煉; 11. 是我國小說史上第一部蛻盡「話本」文 學痕跡的長篇小說。

28 28 《紅樓夢》的藝術成就 (97‘) 1. 擺脫傳統小說的局限,強調人應有獨特的個性, 不應盲目追隨主體文化。 2. 直接取材於現實的社會生活和作者的親身體驗。 3. 揭露封建時代上層階級的虛偽和荒淫 / 腐朽 / 剝 削。 4. 是一部正面描寫愛情的長篇小說,寫來純美真 摯。

29 29 5. 情節豐富。 6. 布局嚴密。 7. 悲劇性結局,感人至深,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並 不多見。 8. 塑造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9. 善於描繪人物性格或心理 / 寫出人物性格的形成 和發展。 10. 打破「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寫 法。

30 30 11. 描寫生動而細膩 12. 詞彙豐富,語言凝煉 13. 小說中出現不少優美詩詞。 14. 善於營造意境。

31 31 第一期 ( 發展期 ) 時間:康熙、順治時期 發展概況: 1. 作品內容多反映社會現實,與時期環境息息相關, 如洪昇《長生殿》 2. 昆山腔傳奇非常繁盛,如孔尚任《桃花扇》; 3. 大量專業的戲劇家出現,進行集體創作,如李玉 《清忠譜》; 4. 案頭作品的創作 清代戲曲發展概況

32 32 第二期 時間:雍正乾隆期 發展概況: 1. 作品內容多脫離現實環境。如蔣士銓《姐雪樓 九種曲》 2. 追求形式主意,注意格律、辭藻。 3. 傳奇、雜劇開始衰落。如楊潮觀《吟風閣雜劇》 4. 地方戲曲漸漸興起。

33 33 第三期 ( 衰落期 ) 時間:嘉慶、道光 發展概況: 1. 文人創作的雜劇及傳奇已衰落。如黃燮《倚情樓 七種曲》、《完璧歸趙》、《群英會》 2. 京劇興起。 3. 地方劇迅速發展。

34 34 第四期 ( 轉變期 ) 時間:道光以後至清末 發展概況: 1. 作品內容多反映現實。如《哭祖廟》 2. 地方戲曲日趨多樣化。 3. 鼓吹改良戲曲,宣揚革命思想。 4. 話劇開始出現。


Download ppt "1 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 中國文學科 資訊科技教材 中七級 中國文學史 單元十 清文學史 設計:張偉蓉老師 日期:二零零一年十一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