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呐喊》自序 — 鲁 迅 <>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先驱,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于浙江绍兴一富裕人家, 少年时代,由于家庭的变故,寄住乡下一个穷苦 的亲戚家里,因此有机会和劳动人民接触。为了 拯救苦难的国家,他到日本留学,期望以医学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呐喊》自序 — 鲁 迅 <>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先驱,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于浙江绍兴一富裕人家, 少年时代,由于家庭的变故,寄住乡下一个穷苦 的亲戚家里,因此有机会和劳动人民接触。为了 拯救苦难的国家,他到日本留学,期望以医学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呐喊》自序 — 鲁 迅 <>

3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先驱,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于浙江绍兴一富裕人家, 少年时代,由于家庭的变故,寄住乡下一个穷苦 的亲戚家里,因此有机会和劳动人民接触。为了 拯救苦难的国家,他到日本留学,期望以医学拯 救落后的祖国。后来鲁迅感到,医学并不能拯救 人们的麻木灵魂,他毅然弃医从文。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鲁迅的作品,不仅以新的概念,新的人物、题材、 主题以及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而且以丰富的内 容、深刻的思想打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旧格局, 冲刷着中国人的灵魂,显示出 “ 五四 ” 文学革命的 实绩。 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一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 大贡献, 毛泽东称之为 “ 民族的脊梁 ” 。

4 照片资料 少年鲁迅 鲁迅在日本留学 老年鲁迅

5 鲁迅的诞生地 当铺

6 经常 出入 的药 店

7 江南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

8 矿务铁路学堂

9 仙台医专

10 绍兴 会馆

11 一:作品集简况 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杂文集十六部:《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 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12 ( 1 )《呐喊》自序 (1922.12) ( 2 )狂人日记 (1918.4) ( 2 )狂人日记 (1918.4) ( 3 )孔乙己 (1919.3) ( 3 )孔乙己 (1919.3) ( 4 )药 (1919.4) ( 4 )药 (1919.4) ( 5 )明天 (1920.6) ( 5 )明天 (1920.6) ( 6 )一件小事 (1920.7) ( 6 )一件小事 (1920.7) ( 7 )头发的故事 (1920.10) ( 7 )头发的故事 (1920.10) ( 8 )风波 (1920.10) ( 8 )风波 (1920.10) ( 9 )故乡 (1921.1) ( 9 )故乡 (1921.1) ( 10 )阿 Q 正传 (1921.12) ( 10 )阿 Q 正传 (1921.12) ( 11 )端午节 (1922.6) ( 11 )端午节 (1922.6) ( 12 )白光 (1922.6) ( 12 )白光 (1922.6) ( 13 )兔和猫 (1922.10) ( 13 )兔和猫 (1922.10) ( 14 )鸭的戏剧 (1922.10) ( 14 )鸭的戏剧 (1922.10) ( 15 )社戏 (1922.10) ( 15 )社戏 (1922.10) 二 : 《呐喊》篇目表

13 序言简称序,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 文章。作者写的序叫自序,一般说明 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他人写 的,多介绍作者或评论书的内容;也 有把与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 序言的,叫代序。 三 : 序言简介

14 相关知识 赠序 临别赠言,教育劝诫 《送东阳马生序》《师说》 文序、书序 介绍写书的缘由、过程等 《<呐喊>自序》《<名人传>序》 诗序 介绍作诗的过程、中心等 《滕王阁序》 图序 介绍与作画或摄影相关的内容 《胡同文化》

15 教学目标: 一、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二、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 的含义。 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 典型事例反映思想发展过程。一

16 【本课时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 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体会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 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情感。 难点 : 1 .如何理解 “ 金心异 ” 与鲁迅的一番谈话。 2 .鲁迅写 “ 呐喊 ” ,为什么要 “ 听将令 ” ?

17 救国救民 文章结构图析 不能全忘的 一部分的 “ 梦 ” 总起⑴ 总起⑴ 绍兴侍父 绍兴侍父 绍兴侍父 看透世态 看透世态⑵ 南京求学 想走异路 想走异路 ⑶ 仙台学医 治病从军 ⑷ 惨遭打击 惨遭打击 领悟 “ 要著 ” 领悟 “ 要著 ” ( 5 ) ( 5 ) 东京治文无可措手 ( 6~10 ) ( 6~10 ) 弃医从文 创作动机 ( 22~24 ) 北京蛰居 寂寞苦闷 ( 11 ) 振笔呐喊 铁屋之争 ( 12~21 )

18 训练一:为什么选择学医? 一、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二、战时便去当军医 三、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19 一、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 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 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人 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二、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以为要 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训练二:为什么选择从文?

20 提示:鲁迅用 “ 铁屋子 ” 比喻当时十分顽固和黑暗的社会;用 “ 熟睡的人们 ” 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而精神麻木的人们;用 “ 闷 死 ” 比喻他们可怕的必然走向灭亡的前途。 “ 大嚷起来 ” 比喻为 了唤醒广大民众而发出的呐喊。这表明鲁迅在当时对中国社 会的黑暗和国民的愚弱麻木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深深体现 了他精神的寂寞和苦处,以至于悲观失望。金心异的回答, 使鲁迅对摧毁旧中国这闷死人的 “ 铁屋子 ” 产生了新的希望。 从更广泛的历史背景来看,一方面鲁迅在 10 多年前就产生 了文艺救国的理想,另一方面,这时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 化。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鲁迅看到 “ 新世纪的 曙光 ” ,他相信 “ 希望是在于将来 ” ,决不能因为自己的认识来 抹杀了他人的,尤其是年轻人的希望, 他的被长期压抑的革命 热情,才像火山岩浆一样迸发出来,才 “ 一发而不可收 ”, 于是 答应了老朋友的要求,提笔开始创作,最初的一篇就是《狂 人日记》。 训练三 : 怎么理解鲁迅先生和金心异关于 “ 铁屋子 ” 的谈话?

21 一、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 罢 二、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 训练四:为什么写《呐喊》?

22 训练五:鲁迅为什么要 “ 听将令 ” ? “ 听将令 ” 就是遵从革命先驱者的意愿。这表明 “ 呐喊 ” 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这还表明鲁迅的思想已发展 到一个新的高度,开始自觉的以文艺为武器,为鞭 挞黑暗残酷的反动统治而战斗;开始为猛士的前驱 而奋力呐喊;已成为革命的无畏战士。

23 课外链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鲁迅 郁达夫 ①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台南的宴会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 ②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 上了去上海的轮船。 ③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 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 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 肺与紧捏的拳头。 ④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 地震要来,或黎明降到时冲塞在天地间的一瞬的静寂。 ⑤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 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 大,更猛烈的寂光。

24 ⑥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爱护、拥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 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尚可以有为。 也因为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 望的国家。 ⑦鲁迅的灵柩,在夜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脚却出现了一 片微红的新月。 1 .本文思路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 / ②③ / ④⑤⑥⑦ B .①②③ / ④⑤⑥⑦ C .① / ②③ / ④⑤⑥ ⑦ D .①②③ / ④⑤⑥ / ⑦ 2 .找出对①节中 “ 晴天霹雳 ” 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 .喻鲁迅死的突如其来,毫无精神准备 B .喻闻鲁迅死讯时内心的极度惊惧和紧张 C .喻闻鲁迅死讯时内心的极度惊惧和悲愤 D .喻闻鲁迅死讯时受震动之大,可见敬爱鲁迅之深。

25 3 .对①节中在全文中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门见山,抒发自己内心的震惊和悲愤 B .全文总纲,震惊和悲愤之情统帅全文 C .直抒胸臆,抒写听到鲁迅死讯时的心情 D .全文开端,参加丧葬活动、怀念鲁迅的缘由 4 .⑥节中 “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 ” , 其根据是 ( ) A . 3 节中 “ 遇见的是紧捏的拳头 ” B . 4 节中 “ 大地震 ” 、 “ 黎明 ” 将到来。 C . 5 节中 “ 照耀着猛烈的寂光 ” D .因为人们爱戴拥护,崇仰鲁迅 5. 恩格斯在 中, 高度评价马克思的一生, 那 么, 郁达夫是如何评价鲁迅先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的 ?

26 答案提示: 1 . D( 先写闻鲁迅死讯赶去吊唁的经过,再写怀念鲁迅的 感想,最后写灵柩下葬。 ) 2 . B( 在宴会上,忽然听到鲁迅先生的死,情感中只能是 惊惧,悲愤,意想不到,不会有紧张。 ) 3 . B( 这句并非全文的纲 ) 4 . A( 人们对鲁迅的死是遗憾的,伤心的,由此可以看出 这个民族还是有希望的。 ) 5.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尚可以有为。也因为鲁迅之 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27 总结 :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一生的复杂的思想历 程及其艰苦的奋斗过程,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 梦想,这个梦想将激励着我们前进,这个梦想也许会 伴随我们一生,也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而 改变,但我们始终离不开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可 悲的,请大家以《我的梦》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 的小作文。

28


Download ppt "《呐喊》自序 — 鲁 迅 <>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先驱,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于浙江绍兴一富裕人家, 少年时代,由于家庭的变故,寄住乡下一个穷苦 的亲戚家里,因此有机会和劳动人民接触。为了 拯救苦难的国家,他到日本留学,期望以医学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