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闻侵权责任与预防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与新闻学院. 新闻官司 原告 —— 普通公民或者法人 被告 —— 新闻媒体或者记者 诉讼理由 —— 新闻报道侵犯公 民或者法人的人身权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闻侵权责任与预防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与新闻学院. 新闻官司 原告 —— 普通公民或者法人 被告 —— 新闻媒体或者记者 诉讼理由 —— 新闻报道侵犯公 民或者法人的人身权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闻侵权责任与预防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与新闻学院

2 新闻官司 原告 —— 普通公民或者法人 被告 —— 新闻媒体或者记者 诉讼理由 —— 新闻报道侵犯公 民或者法人的人身权利

3 人身权利  包括生命健康不受侵犯,人身自由不 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 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 犯等。  人格尊严又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 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4 1994 年三本学术著作

5 新闻侵权五次浪潮

6 第一次浪潮 : 公民告媒体 ( 1988 年 — 1990 年)  以《民主与法制》杂志社记者 沈涯夫、牟春林的 “ 二十年疯 女之谜 ” 一文侵犯杜融名誉权 官司为典型案例; 二十年疯 女之谜

7 第二次浪潮:名人告媒体 ( 1992 年 — 1993 年)  以徐良、游本昌、陈佩斯、刘 晓庆、陈凯歌、李谷一等明星 状告新闻媒体侵犯其名誉权官 司为典型案例;李谷一

8 第三次浪潮:法人告媒体 ( 1996 年 — 1997 年)  以周林频谱仪、 “ 505 ” 神功元 气袋、河南驻马店制药厂等状 告新闻媒体侵犯名誉权官司为 典型案例;

9 驻马店制药厂诉某报社胜诉  1999 年沈阳一家报社报道过一条新闻:标题 是《夫妻轻生,假药 “ 救命 ” 》,两夫妇因赌 博输钱自杀,但服了多瓶安眠药未死。作者 断定,这种安眠药自然就是 “ 假药 ” 。  其实 “ 佳静安定 ” 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安眠药, 成人半数致死量 ( 以体重 50kg 计 ) 在 56 瓶以上。 新闻没有弄清这一情况,轻率说是 “ 假药 ” , 以致驻马店制药厂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传媒 赔款达 65 万元。

10 第四次浪潮:官员告媒体 ( 1994 年 — 2004 年)  以公务人员(包括税务干部、 农工部长、首长秘书、文化局 长、卫生局长、县委书记、市 长、警察、法官等)状告新闻 媒体侵犯名誉权官司为典型案 例。文化局 长

11 第五次浪潮:公民告网站 ( 2004 年 — 2013 年)  网站把属于别人的软件、文章、 图片、音乐、动画拿过来放在 自己网站上供用户浏览、下载, 以此向用户收费或吸引企业投 放广告,以此达到赢利为目的, 但侵犯当事人的权利。文章动画

12 二、新闻侵权的种类  名誉权纠纷 名誉权纠纷  隐私权纠纷 隐私权纠纷  肖像权纠纷 肖像权纠纷

13 三、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  作品已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发表;  作品有侵害他人人格权违法性质  具有特定指向性。  新闻媒体或者新闻记者主观上有 一定的过错。

14 新闻报道有特定的指向并不限于指名道姓  ( 1 )李谷一诉《声屏周报》社和作者汤生午侵害名誉权 案,文章中的指向用语是 “10 年前以一曲《乡恋》而名噪 大陆的某乐团领导人 ” ;李谷一  ( 2 )游本昌诉张弛和《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社侵害名 誉权案,文章指向用语是 “ 一个靠演济公抬高身份的演员 竟然向《济公》剧组漫天要价。 ”  ( 3 )徐良《上海文化艺术报》报社侵犯名誉权案,文章 的指向用语是 “ 一位以动听的歌声博得群众尊重爱戴的老 山英模参加上海金秋文艺晚会时 ” ;  ( 4 )刘晓庆诉羊慧明侵害名誉权案,文章的指向用语是 ‘ 四川籍女演员,全国政协委员 ’”

15 四、发生新闻侵权的原因  采访深入不够  写作内容失实  无意披露隐私  有意毁损名誉  批评褒贬过度  编辑核实不力

16 照片运用失当 —— 照片署错名  2004 年 8 月 10 日《现代女报》第一版 刊登了《申奥大使刘璇母亲眼中的乖 女》的题图照片,并注明为 “ 刘璇的父 母 ” ,但照片中的男子并不是刘璇的爸 爸刘锦成。  2004 年 9 月《女性天地》刊登了署名 “ 湖南箭指南山 ( 汤的笔名 )” 的文章《妈 妈眼中的刘璇:不仅是申奥形象大 使》,也将同一张照片注明为 “ 刘璇的 爸爸妈妈 ” 。  刘璇妈妈谢蔚平要求:记者和两家报 社共同赔偿精神损失费人民币一百万 元;公开登报致歉;承担本场审判的 费用;销毁照片底片。

17 五、避免新闻侵权的方法

18 1 、辨清新闻消息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 和权威性  或记者采访发现;  或有关会议和材料;  或读者来信来电材料;

19 2 、编辑把好稿件的法律关

20 ( 1 )内容关  看稿件是否采访了当事人;  是否有被批评者的说法;  是否有有关部门的鉴定和结论;  是否合乎常理。

21 ( 2 )文字关  删除侮辱性词语,准确运用形容词;  权衡结论定性词语,要持之有据;  杜绝新闻稿件的文字差错,以免以讹 传讹。

22 ( 3 )法律常识关。  准确运用法律术语;  注意保守国家机密;  尊重个人隐私;  维护人格尊严;  维护司法尊严。

23 3 、善于化解新闻报道引起的矛盾。  耐心接待、与人为善;  澄清事实、晓以利害;  事态变化、跟踪报道;  及时更正、赔礼道歉。

24 4 、谨防新闻的二次侵权。  或对原告及其他当事人二次侵权  或对司法的干扰;  或对法官的名誉损害。

25 六、新闻官司应诉技巧

26  书证(采访笔录)  物证(留存原稿和相关材料)、  证人证言(被采访对象签字)、  视听材料(录音录像)、  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 1 、记者要注意搜集相关的证据

27 2 、新闻官司的举证责任。  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 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  “ 谁主张,谁举证 ” “ 谁报道,谁举证 ”

28 3 、举证新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 举的若干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 未经许可的录音录像也可作证据。  即以合法手段取得的并有其他证 据佐证、无疑点的录音录像等, 也具有证据效力。

29 七、新闻纠纷的免责理由  1. 新闻内容基本真实;  2. 新闻消息来自权威部门;  国家地震局提供的震级预报  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 卫生部的疫情通报  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

30 3 、新闻报道中的公正评论。  即新闻媒体在有可靠的事实来源 的情况下,针对与社会公共利益 有关的事项进行立场公正的、没 有恶意的评论,即使某些言辞是 片面的、偏激的,也不应追究法 律责任。偏激的

31 4 、正当的舆论监督。舆论监督  即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帮助公众了 解政府事务、公共事务和一切涉 及公共利益的活动,并用舆论的 力量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 共同准则的轨道运作的一种社会 行为。

32 七、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33 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  ( 1 )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  ( 2 )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 版单位为被告;  ( 3 )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 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 告。  但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 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 位为被告。

34 新闻侵权责任  更正与答辩  停止侵害  消除影响  恢复名誉  赔礼道歉  赔偿经济损失  赔偿精神损失


Download ppt "新闻侵权责任与预防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与新闻学院. 新闻官司 原告 —— 普通公民或者法人 被告 —— 新闻媒体或者记者 诉讼理由 —— 新闻报道侵犯公 民或者法人的人身权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