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陳美月 攝影 / 製作 音樂 :Armenian Serenade 哈巴特及薩納欣二座修道院 9 世紀興建在土馬尼亞地區 (the Tumanian region), 當時正是基烏里克王朝 (Kiurikian dynasty ) 鼎盛時期, 修道院建築群融合拜占庭建築風格和高加索地區本土傳统元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陳美月 攝影 / 製作 音樂 :Armenian Serenade 哈巴特及薩納欣二座修道院 9 世紀興建在土馬尼亞地區 (the Tumanian region), 當時正是基烏里克王朝 (Kiurikian dynasty ) 鼎盛時期, 修道院建築群融合拜占庭建築風格和高加索地區本土傳统元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陳美月 攝影 / 製作 音樂 :Armenian Serenade

3 哈巴特及薩納欣二座修道院 9 世紀興建在土馬尼亞地區 (the Tumanian region), 當時正是基烏里克王朝 (Kiurikian dynasty ) 鼎盛時期, 修道院建築群融合拜占庭建築風格和高加索地區本土傳统元素, 是一座典型的亞美尼亞複合式建築.

4 哈巴特修道院 (Haghpat Monastery) 建築群, 最初建在薩納欣修道院附近, 公 元 970 年, 統治亞美尼亞的布拉加圖家 族把修道院遷往北方, 取名「哈巴特聖 十字架修道院」, 建築群有教堂、圖書 館、迴廊、餐廳、鐘樓、墓園及十字 架碑等.

5 基督宗教信仰在亞美尼亞的藝術及建築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其古典式樣成就於五至七世紀, 到 9 世紀是宗教建 築的黃金時期. 全盛時期修道院內有 500 多名僧侶, 是文化和知識的重鎮, 亞美尼亞地區為基督教主要傳播中心之一.

6 修道院曾遭無數次地震及外敵入侵毀壞, 重修再建, 才保有現今的景觀. 重回到 1105 年被塞爾柱土耳其摧毀. 1233 年為 防蒙古大軍侵略, 興建凱安堡壘,1241 年再度淪陷,13 世紀末陸續動土新增建及修復, 到 17 世紀進行大規模的擴大整建.

7 哈巴特修道院接待廳 (Gavit) 大門入口.

8 接待廳 (Gavit) 建於公元十三世紀主要由二根弘形的十字肋支撐巨大的拱頂, 接待廳供信徒整理儀容、 上課、集會或舉行喪禮之用.

9 從接待廳往內通過一扇門就是恩莎納 (Nshana) 主教堂, 又名聖十字教堂, 由偉大建築大師 Trdat 設計興建於 967-991 年, 教堂由 4 根立柱支撐拱頂, 最高的圓頂代表耶穌,4 根立柱代表四福音書, 半圓形後殿 (Apse) 朝東方, 以迎接初起的太陽.

10 亞美尼亞使徒教派, 信奉「單一屬性」, 神性大於人性, 認為基督是神, 神龕擺在最高處, 與正教派有所不同, 在神龕前兩旁, 一邊放法器, 另一邊是保存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脆片, 教堂因脆片而顯盛.

11 小型藏書室 (Matenadaran) 建於 12 世紀, 曾是當年僧侶抄寫經書的地方, 高台上立了 以耶穌和 12 位使徒為主體的十字架碑,

12 通往圖書館的走廊, 兩旁擺放雕刻精美的十字架碑.

13 圖書館的設計完美呈現, 由建築師楚達特 (Trdat) 發明的十字肋建築耐震度強 ; 地板上佈滿陶甕, 為藏書 ( 羊皮卷 ) 及存糧, 是最安全、極隱密、可防潮又防火, 比保險箱更保險, 不怕天災或人禍 ; 穹頂中央有四方形天窗, 使室內有明亮的光線, 為僧侶帶來良好的抄寫品質, 薩納欣修道院以神學及手抄本、彩繪及書法聞名.

14 食堂建於 13 世紀, 雙拱建築. 屋頂有一個天窗, 晴天採光, 雨天收集雨水, 四方形洞下埋有水管, 將水引進蓄水池.

15 鐘樓建於 1245 年是受拜占庭影響而建, 在拜占庭之前, 亞美尼亞教堂是沒有鐘樓. 鐘樓獨特的設計, 七根圓柱撐起 尖形屋頂, 裏面掛著鐘, 三角牆外觀底下有對稱的窗戶, 四面角內凹, 雕刻著塞爾柱式圖案, 牆面裝飾著大小十字架.

16 三角牆下是贊助者荷絲洛凡烏蕬 (Queen Khosravanuche) 皇后的雕像

17 薩納欣修道院 (Sanahin Monastery) 建築群與哈巴特修道院建群是同一位贊助者, 是為兩兄弟祈福, 並在同時期所興建.

18 薩納欣修道院綠樹成蔭, 是苦行修道者隱居修行的好環境. 僧侶 (monk) 和修道院 (monastery) 字意源自希臘文 「 monos 」 為獨自之意. 僧侶從一般世俗社會中抽離, 如隱士般居在偏遠地方, 以便完全獻給上帝.

19 接待廳外面左、右邊立了二個大十字架碑

20 接待廳成為昔日教主及修士的長眠之處, 他們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 在世為你服務, 死也為你服務, 旅人的足跡讓它耀眼光芒.

21 接待廳和哈巴特修道院的作用一樣, 盛水盤子供信徒以手指蘸水從額頭至胸口畫十字, 以示崇敬.

22 亞美尼亞的教堂都採圓頂十字型式建造, 耶穌位在最高的位子, 四根柱子代表約翰、馬可、馬太、路加四福音書.

23 教室採小班制授課方式, 老師站中間, 學生座兩旁, 上課問答思辯交鋒, 不專心, 老師一眼就看出.

24 存放羊皮卷的圖書館, 全盛時期薩納欣修道院以科學 ( 含幾何、數學、修辭及翻譯 ) 取勝, 但自蒙古入侵後, 就一蹶不振.

25 圖書館仿照高加索地區的傳統農舍建築, 形成獨特風貌。

26 外牆上每根柱頭裝飾都不一樣, 三角牆下雕有捐贈者雕像

27 思凡納旺克修道院 (Sevanavank Monastery) 原建在塞凡湖的一個小島南岸上, 後因湖水蒸發流失, 逐年下降, 小島變成半島, 形成一座小山丘.

28 思凡納旺克修道院建於 9 世紀, 以黑色的凝灰岩為建材, 建造成十字形狀的兩座修道院.

29 據說在 1850 年有一位法國探險家來到這修道院, 發現當時的修士, 仍以人工方式用手抄複寫經書.

30 1930 年最後一位修士離開思凡納旺克修道院後就漸漸荒廢了.

31 教堂門口外擺滿十字架碑, 在亞美尼亞十字架為數幾十萬個並不稀奇, 雕工巧妙細緻很夠看.

32 匠心獨具, 耐人尋味的十字架不僅是亞美尼亞獨有的宗教藝術, 具有宗教意義外, 也可當紀念碑、墓碑或奠基石等等.

33 古色古香的十字架碑, 立在往教堂的步道旁.

34 教堂祭台上有一座富麗堂皇, 波斯風格的彩繪木雕屏風, 據說是遠嫁到波斯的公主捐獻的.

35 教堂內這個石碑把耶穌給卡通化了, 亞美尼亞幾十世紀來不斷的被入侵, 他們也學會變裝術, 耶蘇變成了蒙古人. 耶穌留著垂 地的編髮, 兩位使徒向 耶穌膜拜. 耶穌到地嶽救 亞當與夏娃, 他 拉著亞當的手. 葡萄代表 耶穌的血 三賢士 耶穌降生 耶穌騎驢 進耶京

36 思凡湖 (Lake Sevan) 是亞美尼亞人心中的大海, 面積約 1360 平方公里, 為一座高山湖泊, 是高加索地區最大的湖泊.

37 思凡納旺克修道院矗立在山丘上, 望著藍天白雲下, 思凡湖的千載滄桑.

38 位在半島北岸, 通往思凡納旺克修道院步道左邊是新建的神學院, 山丘花團錦簇, 湖水碧如玉, 一片春天的景象, 美不勝收.

39 諾拉凡修道院在 13 世紀時, 興建在大峽谷的懸崖峭壁上, 修道院高聳直入雲端.

40 幾世紀以來, 色彩斑斕的山峰, 宛如巨大的城牆, 保護著修道院免受外來者侵略.

41 磗紅色的諾拉凡修道院與大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風景引人入勝.

42 兩層樓的建築, 地面層做為墓地, 上層是鐘樓.

43 地面層門楣上刻有聖母瑪莉亞抱著耶穌, 兩旁站著加百利, 他 ( 她 ) 們的臉部已被突厥人 ( 穆斯林 ) 敲壞了.

44 另一座修道院門楣雕刻, 上幅 : 耶蘇流著淚, 手握著亞當的頭. 下幅 : 耶蘇扮成蒙古人, 留有長辮子, 瑪莉亞坐在地毯上, 這 是游牧民族的習性, 當時亞美尼亞是被蒙古人所統治, 因此當蒙古人看到此雕像, 以為是自己民族所建, 則可逃過被破壞.

45 儲藏室設在地底洞穴內, 溫度就像冰箱一樣的冷.

46 僧侶們上課的教室

47 小禮拜堂建築大同小異, 圓頂代表耶穌, 面朝東方的高台上是聖瑪莉亞的神像.

48 每座十字架碑背後都會刻上雕這座十字架碑的理由

49 重要的記事刻在牆上, 不怕消失毀滅.

50 修道院裡面地上都是家族的墳墓, 每個墓碑上圖案雕刻都不一樣.

51 外面刻有超 Q 像獅子的墓碑. 人往生埋葬時, 頭要朝東方 ; 穆斯林面要朝麥加方向, 如墓地太小, 可曲肢葬, 不可火葬.

52 工匠們盡情揮灑, 十字架碑無所不在, 無一相同, 它不僅是個圖案, 還蘊藏上帝無盡的愛, 更代表了永生的開始.

53 Email: adamy_chen620@yahoo.com.tw http://sites.google.com/site/meiphoto620/


Download ppt "陳美月 攝影 / 製作 音樂 :Armenian Serenade 哈巴特及薩納欣二座修道院 9 世紀興建在土馬尼亞地區 (the Tumanian region), 當時正是基烏里克王朝 (Kiurikian dynasty ) 鼎盛時期, 修道院建築群融合拜占庭建築風格和高加索地區本土傳统元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