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陈美月 摄影 / 制作 哈巴特及萨纳欣二座修道院 9 世纪兴建在土马尼亚地区 (the Tumanian region), 当时正是基乌里克王朝 (Kiurikian dynasty ) 鼎盛时期, 修道院建筑群融合拜占庭建筑风格和高加索地区本土传统元素, 是一座典型的亚美尼亚复合式建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陈美月 摄影 / 制作 哈巴特及萨纳欣二座修道院 9 世纪兴建在土马尼亚地区 (the Tumanian region), 当时正是基乌里克王朝 (Kiurikian dynasty ) 鼎盛时期, 修道院建筑群融合拜占庭建筑风格和高加索地区本土传统元素, 是一座典型的亚美尼亚复合式建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陈美月 摄影 / 制作

3 哈巴特及萨纳欣二座修道院 9 世纪兴建在土马尼亚地区 (the Tumanian region), 当时正是基乌里克王朝 (Kiurikian dynasty ) 鼎盛时期, 修道院建筑群融合拜占庭建筑风格和高加索地区本土传统元素, 是一座典型的亚美尼亚复合式建筑.

4 哈巴特修道院 (Haghpat Monastery) 建筑群, 最初建在萨纳欣修道院附近, 公 元 970 年, 统治亚美尼亚的布拉加图家 族把修道院迁往北方, 取名「哈巴特圣 十字架修道院」, 建筑群有教堂、图书 馆、回廊、餐厅、钟楼、墓园及十字 架碑等.

5 基督宗教信仰在亚美尼亚的艺术及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古典式样成就于五至七世纪, 到 9 世纪是宗教建 筑的黄金时期. 全盛时期修道院内有 500 多名僧侣, 是文化和知识的重镇, 亚美尼亚地区为基督教主要传播中心之一.

6 修道院曾遭无数次地震及外敌入侵毁坏, 重修再建, 才保有现今的景观. 重回到 1105 年被塞尔柱土耳其摧毁. 1233 年为 防蒙古大军侵略, 兴建凯安堡垒,1241 年再度沦陷,13 世纪末陆续动土新增建及修复, 到 17 世纪进行大规模的扩大整建.

7 哈巴特修道院接待厅 (Gavit) 大门入口.

8 接待厅 (Gavit) 建于公元十三世纪主要由二根弘形的十字肋支撑巨大的拱顶, 接待厅供信徒整理仪容、 上课、集会或举行丧礼之用.

9 从接待厅往内通过一扇门就是恩莎纳 (Nshana) 主教堂, 又名圣十字教堂, 由伟大建筑大师 Trdat 设计兴建于 967-991 年, 教堂由 4 根立柱支撑拱顶, 最高的圆顶代表耶稣,4 根立柱代表四福音书, 半圆形后殿 (Apse) 朝东方, 以迎接初起的太阳.

10 亚美尼亚使徒教派, 信奉「单一属性」, 神性大于人性, 认为基督是神, 神龛摆在最高处, 与正教派有所不同, 在神龛前两旁, 一边放法器, 另一边是保存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脆片, 教堂因脆片而显盛.

11 小型藏书室 (Matenadaran) 建于 12 世纪, 曾是当年僧侣抄写经书的地方, 高台上立了 以耶稣和 12 位使徒为主体的十字架碑,

12 通往图书馆的走廊, 两旁摆放雕刻精美的十字架碑.

13 图书馆的设计完美呈现, 由建筑师楚达特 (Trdat) 发明的十字肋建筑耐震度强 ; 地板上布满陶瓮, 为藏书 ( 羊皮卷 ) 及存粮, 是最安全、极隐密、可防潮又防火, 比保险箱更保险, 不怕天灾或人祸 ; 穹顶中央有四方形天窗, 使室内有明亮的光线, 为僧侣带来良好的抄写质量, 萨纳欣修道院以神学及手抄本、彩绘及书法闻名.

14 食堂建于 13 世纪, 双拱建筑. 屋顶有一个天窗, 晴天采光, 雨天收集雨水, 四方形洞下埋有水管, 将水引进蓄水池.

15 钟楼建于 1245 年是受拜占庭影响而建, 在拜占庭之前, 亚美尼亚教堂是没有钟楼. 钟楼独特的设计, 七根圆柱撑起 尖形屋顶, 里面挂着钟, 三角墙外观底下有对称的窗户, 四面角内凹, 雕刻着塞尔柱式图案, 墙面装饰着大小十字架.

16 三角墙下是赞助者荷丝洛凡乌蕬 (Queen Khosravanuche) 皇后的雕像

17 萨纳欣修道院 (Sanahin Monastery) 建筑群与哈巴特修道院建群是同一位赞助者, 是为两兄弟祈福, 并在同时期所兴建.

18 萨纳欣修道院绿树成荫, 是苦行修道者隐居修行的好环境. 僧侣 (monk) 和修道院 (monastery) 字意源自希腊文 「 monos 」 为独自之意. 僧侣从一般世俗社会中抽离, 如隐士般居在偏远地方, 以便完全献给上帝.

19 接待厅外面左、右边立了二个大十字架碑

20 接待厅成为昔日教主及修士的长眠之处, 他们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在世为你服务, 死也为你服务, 旅人的足迹让它耀眼光芒.

21 接待厅和哈巴特修道院的作用一样, 盛水盘子供信徒以手指蘸水从额头至胸口画十字, 以示崇敬.

22 亚美尼亚的教堂都采圆顶十字型式建造, 耶稣位在最高的位子, 四根柱子代表约翰、马可、马太、路加四福音书.

23 教室采小班制授课方式, 老师站中间, 学生座两旁, 上课问答思辩交锋, 不专心, 老师一眼就看出.

24 存放羊皮卷的图书馆, 全盛时期萨纳欣修道院以科学 ( 含几何、数学、修辞及翻译 ) 取胜, 但自蒙古入侵后, 就一蹶不振.

25 图书馆仿照高加索地区的传统农舍建筑, 形成独特风貌。

26 外墙上每根柱头装饰都不一样, 三角墙下雕有捐赠者雕像

27 思凡纳旺克修道院 (Sevanavank Monastery) 原建在塞凡湖的一个小岛南岸上, 后因湖水蒸发流失, 逐年下降, 小岛变成半岛, 形成一座小山丘.

28 思凡纳旺克修道院建于 9 世纪, 以黑色的凝灰岩为建材, 建造成十字形状的两座修道院.

29 据说在 1850 年有一位法国探险家来到这修道院, 发现当时的修士, 仍以人工方式用手抄复写经书.

30 1930 年最后一位修士离开思凡纳旺克修道院后就渐渐荒废了.

31 教堂门口外摆满十字架碑, 在亚美尼亚十字架为数几十万个并不稀奇, 雕工巧妙细致很够看.

32 匠心独具, 耐人寻味的十字架不仅是亚美尼亚独有的宗教艺术, 具有宗教意义外, 也可当纪念碑、墓碑或奠基石等等.

33 古色古香的十字架碑, 立在往教堂的步道旁.

34 教堂祭台上有一座富丽堂皇, 波斯风格的彩绘木雕屏风, 据说是远嫁到波斯的公主捐献的.

35 教堂内这个石碑把耶稣给卡通化了, 亚美尼亚几十世纪来不断的被入侵, 他们也学会变装术, 耶苏变成了蒙古人. 耶稣留着垂 地的编发, 两 位使徒向耶 稣膜拜. 耶稣到地岳救 亚当与夏娃, 他 拉着亚当的手. 葡萄代表 耶稣的血 三贤士 耶稣降生 耶稣骑驴 进耶京

36 思凡湖 (Lake Sevan) 是亚美尼亚人心中的大海, 面积约 1360 平方公里, 为一座高山湖泊, 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湖泊.

37 思凡纳旺克修道院矗立在山丘上, 望着蓝天白云下, 思凡湖的千载沧桑.

38 位在半岛北岸, 通往思凡纳旺克修道院步道左边是新建的神学院, 山丘花团锦簇, 湖水碧如玉, 一片春天的景象, 美不胜收.

39 诺拉凡修道院在 13 世纪时, 兴建在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上, 修道院高耸直入云端.

40 几世纪以来, 色彩斑斓的山峰, 宛如巨大的城墙, 保护着修道院免受外来者侵略.

41 磗红色的诺拉凡修道院与大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风景引人入胜.

42 两层楼的建筑, 地面层做为墓地, 上层是钟楼.

43 地面层门楣上刻有圣母玛莉亚抱着耶稣, 两旁站着加百利, 他 ( 她 ) 们的脸部已被突厥人 ( 穆斯林 ) 敲坏了.

44 另一座修道院门楣雕刻, 上幅 : 耶苏流着泪, 手握着亚当的头. 下幅 : 耶苏扮成蒙古人, 留有长辫子, 玛莉亚坐在地毯上, 这是 游牧民族的习性, 当时亚美尼亚是被蒙古人所统治, 因此当蒙古人看到此雕像, 以为是自己民族所建, 则可逃过被破坏.

45 储藏室设在地底洞穴内, 温度就像冰箱一样的冷.

46 僧侣们上课的教室

47 小礼拜堂建筑大同小异, 圆顶代表耶稣, 面朝东方的高台上是圣玛莉亚的神像.

48 每座十字架碑背后都会刻上雕这座十字架碑的理由

49 重要的记事刻在墙上, 不怕消失毁灭.

50 修道院里面地上都是家族的坟墓, 每个墓碑上图案雕刻都不一样.

51 外面刻有超 Q 像狮子的墓碑. 人往生埋葬时, 头要朝东方 ; 穆斯林面要朝麦加方向, 如墓地太小, 可曲肢葬, 不可火葬.

52 工匠们尽情挥洒, 十字架碑无所不在, 无一相同, 它不仅是个图案, 还蕴藏上帝无尽的爱, 更代表了永生的开始.

53 Email: adamy_chen620@yahoo.com.tw http://sites.google.com/site/meiphoto620/


Download ppt "陈美月 摄影 / 制作 哈巴特及萨纳欣二座修道院 9 世纪兴建在土马尼亚地区 (the Tumanian region), 当时正是基乌里克王朝 (Kiurikian dynasty ) 鼎盛时期, 修道院建筑群融合拜占庭建筑风格和高加索地区本土传统元素, 是一座典型的亚美尼亚复合式建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