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驻町 公叔 Modified 8年之前
1
拔火罐 梅州市中医医院 赖梅
2
概念 又名 “ 火罐气 ”“ 吸筒疗法 ” ,古称 “ 角法 ” 。这 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 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 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经通络、 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拔脓为目的的 一种技术操作。
3
拔火罐的历史发展 先秦时期 :“ 以小角角之 ” 治疗痔疮 — 《五十二 病方》 晋代:兽角拔脓血治疗疮疡脓肿 — 《肘后 备急方》 唐代:以竹筒代替兽角 清代:用于治疗风寒头痛等多种内科疾病
4
火罐种类 ◇竹筒火罐 ◇陶瓷火罐 ◇玻璃火罐 ◇紫铜管 ◇抽气罐 ◇砭石火罐
5
作用机理 负压作用 温热作用 调节作用 行气活血、舒筋活 络、消肿止痛、祛 风除湿 温经散寒、清热 解毒
6
护理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酸背痛、虚寒性咳喘等 症状。 2 、环节疮疡症状,对蛇毒咬伤进行解救排毒等。 评估患者病情,即往史、意识、活动能力、有无 感觉迟钝、障碍,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 有无破损和伤口、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便,手脉象。女性问孕、经、带情况。 评估要点
7
拔 罐 种 类拔 罐 种 类 ◇坐罐:留罐 5—20 分钟,使局部皮肤潮红,甚或皮 下淤血呈紫黑色后再将罐具取下 ◇闪罐: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发红,或罐体底部发 热为度。肌肉松弛,吸拔不紧,留罐困难或局部 皮肤麻木、功能减退的虚证。 ◇走罐法:反复推拉至部位皮肤紫红为度,用于面 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 ◇刺血拔罐法:急慢性软组织伤,丹毒,哮喘,坐 骨神经痛。不可再大血管上行本法。 ◇针罐法:施针达到一定刺激量后拔罐。 ◇药罐法:适用于风湿痛等,有煮药罐,贮药罐
8
操作重点、步骤 1 、拔罐部位、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的部 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根据所拔部位选取卧位或坐位。 2 、初诊、年老体弱、小儿、和有过过敏史, 晕针史的患者,均宜采用卧位。
9
准备用物: 治疗盘,火罐(在治疗室检查罐口情况), 止血钳, 95 %酒精,棉球,打火机(酒精 灯),纱块,宽口瓶,大毛巾等。
10
拔罐方法 一手持止止血钳夹 95 %棉球(酒精棉球应 避免过湿,以不滴酒精为宜)点燃,另一 手持火罐,将燃烧的酒精球深入罐内中下 端,绕瓶壁 1—2 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将罐 口扣在选定部位(穴位)上,留罐 5—10 分 钟。注意用火安全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 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11
观察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询问患者感觉,检查罐 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以紫红色为度,患 者感觉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12
起罐时间: 施术部位产生淤血,留罐达到 5—10 分钟即可气罐 起罐方法 : 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 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起罐时切勿强拉,以免损伤皮肤。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 覆盖消毒敷料。 拔罐时间间隔: 拔火罐法可隔日或每日一次,有时用于急性病症,如 腹泻、重症风湿等,也可每日 2 次
13
效果评价 1 、患者 / 家属对所作的解释和操作表示理解 和满意。 2 、取穴准确,操作做到准稳快,以达到拔 罐目的。 3 、操作过程安全,无发生意外情况。 4 、罐内负压有效,能紧吸皮肤。 5 、取罐后皮肤有罐斑但不至烫伤疼痛等。 6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14
寒冷季节拔玻璃或陶瓷罐时,应预先将罐 在火上烘烤,当罐与皮肤温度相近时再拔。 在上次拔罐出现的淤血现象尚未消退之前, 不宜在原处拔罐。 拔罐时不要使患者受风,以免感冒。 拔罐后 4—8 小时内避免沐浴,游泳。
15
意外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1 、局部不适,晕罐: 拔罐时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局部和全身的情 况。局部发热,发紧,发酸,痛较明显或灼热,应取下重 拔;有晕罐先兆如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 急促,脉细数等症状时,应取下罐,使患者平卧,轻者饮 温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应立即做相应的处理。 2 、烫伤: 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若水泡 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 消毒敷料。 3 、紫色瘀斑: 局部可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色瘀斑,数日后可消失。 4 、疼痛: 由于罐内负压过大造成患者留罐处感觉疼痛、过紧;应 及时气罐或适当放气。
16
禁 忌禁 忌 出现一下情况不能予以拔罐: 1 、血友症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极度衰弱、销售、皮肤失去弹力者。 4 、高热不退,抽搐,痉挛 5 、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及静脉曲张部 6 、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7 、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精神质及不合作者。 8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17
操作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 痕。 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 切勿强拉。 4 、使用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 、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 、若水泡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 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18
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颈椎病: 颈项,肩臂疼痛麻木,强硬,活动受限,劳累后加重。 取穴:大椎,肩井,天宗,外关,风池,阿是穴 偏头痛: 头部胀痛或者伴眩晕,睡眠欠佳,时而又发心烦易怒, 睡眠不安,口苦。 取穴:大椎,风池,肝俞 ,太阳 腰痛: 腰部隐痛,活动受限,劳动受凉加重。 取穴:肾俞,腰阳关,气海,委中,阳陵泉,阿是穴。
19
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大椎穴刺络放血,大椎至命门走罐治疗流感 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刺络放血可起 到泻三阳经热毒,解表痛阳之功;走罐由大椎至 命门能增强经络气血运行、兼调五脏六腑之经气, 激发机体卫外之功能而驱邪外出。 神厥穴拔罐养生:神厥穴储存着人体先天与后天 丰富的生命信息,是无可替代的特殊养生大穴, 通过拔罐充分激发了神厥穴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之 枢纽功能。
20
案例 1 患者张某,女, 32 岁 主诉: 3 年来小腹部疼痛疼痛(经期和劳累 后更重),白带较多,食欲不佳,睡眠差, 急躁易怒,伴腰骶部酸痛。舌质暗,苔薄 黄,脉弦涩。 中医诊断:少腹痛(气滞淤血型)
21
主穴:关元,归来,血海,肾俞,足三里。 配穴:子宫,地机,三阴交,太溪,命门, 大肠俞,承山。 方法:除主穴外,再取配穴 4—6 个互相交 替使用,强度以中度偏上、高度偏下为宜, 以留罐法为主,留罐 10-20 分钟,以所拔部 位出现深红或者紫红为度, 1 天 1 次。
22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