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现代新儒学要义 任课教师: 杜 霞. 一、何谓 “ 现代新儒学 ” ? “ 儒学 ” 是以孔子为宗师,以《诗》、《书》、 《易》、《礼》、《乐》、《春秋》为经典,以 仁、义、礼、智为基本思想的学术体系。 它在战国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显学,是绵延时 间最长,对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影响最为深远的 一个学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现代新儒学要义 任课教师: 杜 霞. 一、何谓 “ 现代新儒学 ” ? “ 儒学 ” 是以孔子为宗师,以《诗》、《书》、 《易》、《礼》、《乐》、《春秋》为经典,以 仁、义、礼、智为基本思想的学术体系。 它在战国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显学,是绵延时 间最长,对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影响最为深远的 一个学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现代新儒学要义 任课教师: 杜 霞

2 一、何谓 “ 现代新儒学 ” ? “ 儒学 ” 是以孔子为宗师,以《诗》、《书》、 《易》、《礼》、《乐》、《春秋》为经典,以 仁、义、礼、智为基本思想的学术体系。 它在战国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显学,是绵延时 间最长,对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影响最为深远的 一个学派。 儒学

3 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学,是指五四以来,在强烈的民 族危机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之慧命 自任的知识分子,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位和 主导地位,在现时代新的生活方式之下对传统 儒学进行重新诠释,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 合、会通西学,建构起一种 “ 继往开来 ” 、 “ 中体 西用 ” 式的思想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 会的现实出路。 它主要是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同时也包 含着社会政治的内容。 五四至今不过区区九十年的历史,对于现 代新儒学思潮如何界定,在学界还存在众 多的争论。

4 现代新儒学的 三种类型 一种是狭义新儒家,以接续孔孟道统,复兴儒学 为已任,以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 为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梁漱溟、熊十力、徐复观、 唐君毅、牟宗三等人; 另一种是广义新儒家,以冯友兰、贺麟、钱穆为 代表;甚至一些不公然承认自己是新儒家,但其 思想信仰已大部分认同儒家学说,力图以儒家思 想为主体,吸收、融合西方哲学,谋求中国社会 和哲学文化现代化的,也可宽泛地归入其中。 再一种则是儒家解释学者,他们已放弃道统观念, 从不同的视角诠释儒学的现代学术价值。

5 二、现代新儒学的历史由来 儒学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成不变 的。 考察现代新儒学的历史由来,可以从儒家 思想自身的发生、转进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中展开。

6 儒学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时期 先秦为儒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两汉为儒学经学化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为儒学的玄学化和儒释 道三教融合的时期; 宋明为儒学理学化的时期; 清代为儒学的综汇期。 五四以后为儒学的重构时期,亦即现代转 型时期

7 夏商周三代的诸侯邦国的地域性文化在历 史发展中逐渐演变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争鸣中儒、墨、道、名、法、阴阳都曾处 于显学的地位,儒家仅是诸子百家其中之 一。 先秦是儒学的草创时期

8 由孔子所创立,而成为 中国文化主干。孔子作 为中国古代卓越的思想 家和文献整理家,在创 立、传播他的思想及教 学实践中,以他的思想 为依据,对搜集来的大 量古代文献作了整理修 订,编订 “ 六经 ” ,以 “ 六 经 ” 为教 。 两汉 —— 儒学经学化的时期 秦统一六国用的是法家 思想,然而到了汉武帝时 为了完成思想统一,采纳 了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的 建议。董仲舒以孔孟之道 吸取道家、法家、阴阳家 等各派学说而建立的天人 感应的儒家思想满足了当 时大一统的需要 ,也使得 儒家成了整个封建社会的 统治思想。 历史上的汉唐传注之学遵循 “ 注不违经, 疏不破注 ” 的原则,沿袭以往的章句注疏之 学,学者拘于训诂,墨守 “ 正义 ” ,如此严重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使儒学发展 停滞。

9 魏晋玄学的兴起和儒学的玄学化 名教与自然之争

10 隋唐佛教的流行和儒释道三教合流 印度文化的精华 —— 佛教,先是由魏晋玄 学以无为本的思维方 式被中国文化吸收, 产生了中国化的隋唐 佛教,接着又被宋明 理学所消化。

11 宋明 —— 儒学理学化的时期 宋明理学,阐发义 理和天理,而不拘 泥于训诂考释;以 儒学为本位,又援 佛、道入儒,从而 发展了传统儒学, 使新儒学在内涵上 更加丰富。 清代 —— 儒学的综汇期 考据之学盛行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的命运 李大钊

13 鲁迅先生对二程思 想作了激烈批判。由 于他运用小说的形式, 其社会影响很大。发 表在 1924 年的小说 《祝福》,描写了在 “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 极大 ” 说教的压抑下折 磨而死的寡妇祥林嫂 的悲惨形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的命运

14 有一批热爱中国文化、执着 地认为儒家思想包含着普遍的、 永恒的价值、在现代必能有新开 展并能有大贡献于世界未来文化 的学者,和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 统的西化论者进行了激烈的持久 的论战,他们被称为 ‘ 现代新儒 家 ’ 和 ‘ 当代新儒家 ’ ,形成为 ‘ 五四 ’ 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想史上足以和 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的西化 派鼎足而三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思 想派别。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的命运 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

15 三、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 及其基本思想 1920—1949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1950—1979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1980—2004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2004— 至今: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四阶段

16 1920—1949 在儒学遭到空前 “ 厄运 ” , “ 儒门淡薄,收拾不住 ” 的 情况下力图 “ 重建 ” 和 “ 复兴 ” 儒学,使之在现代生活 和世界文化对话中仍保持一定的地位。 代表人物有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马一浮、 冯友兰、贺麟等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家的第一代, 特别是梁漱溟、熊十力,则被看作是狭义现代新 儒家的开山宗师。 现代儒学三圣

17 1950—1979 在港台和海外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现代新儒学第二阶段的发展,中心已经转移到港 台,起骨干作用的是从大陆去的一批新儒家学者, 如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方东美等人。 以新亚书院为基地, “ 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 并旁采西欧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教育为宗旨, 沟通世界东西文化 ” 。 第二代新儒家 牟宗三 唐君毅

18 1980——2004 在 80 年代港台和海外的一批中青年学者 继续发扬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其中香港 的刘述先、台湾的蔡仁厚、侨居美国的 杜维明、成中英、余英时较为著名,又 被称为当代新儒家。 当代新儒家 杜维明 余英时 成中英 刘述先

19 现代新儒学前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论 第一 中国文化传统如何进行现代转化。 第二 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现代价值 第三 中体西用的理论思维模式 第四 中国文化的宗教性内涵 前三代新儒家多具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以熊十力、 牟宗三及其弟子一系为主,力倡儒家心性之学的 复兴,其基本理论包括如下四个基本论题:

20 2004—— 至今 自二十世纪末,现代新儒学的发展中心已逐渐由 港台转向大陆。经过 1980 年代文化热之后,在上 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极其宽松的思想环境下,经港 台新儒学 “ 反哺 ” 和十多年酝酿准备,大陆新儒学 已渐成气候,一些中青年学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认 同现代新儒学的价值,进入现代新儒学的阵营。 自觉标举新儒学旗帜的代表人物蒋庆、康晓光、 盛洪、陈明等。 思考当前儒学的发展 2005 年方克立先生曾指出: “ 中国的现代新 儒学运动,从 ‘ 五四 ’ 至今已有三代人薪火相 传,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我认为 以甲申( 2004 )年 7 月贵阳阳明精舍儒学会 讲(或谓 ‘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峰会 ’ )为标志, 它已进入以蒋庆、康晓光、盛洪、陈明等 人为代表的大陆新生代新儒家唱主角的阶 段,或者说进入了整个现代新儒学运动的 第四个阶段。 ”

21 大陆新儒学 蒋 庆 阳明精舍

22 大陆新生代新儒家的理论特点 现代新儒家第四阶段的发展则在更广泛的意义 复兴儒学传统,他们普遍反对熊牟一系新儒家 仅将儒学局限于心性之学,由 “ 内圣 ” 开出 “ 外王 ” 来接纳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做法。 他们提出了一整套 “ 儒化中国 ” 的理论、方针、 原则和策略,认为儒学应在政治制度、社会生 活、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全面复兴。比起港台 新儒学大陆新儒家显得更有创造性,也具有更 强的意识形态性和现实针对性,实已成为当今 中国保守主义的中心话语,成为一面政治和文 化旗帜 。

23 结 语 儒学内通心性,外透天道,旁彻物情,合内外, 一天人,是天人性命一贯之学,是内圣外王之道,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培养 基,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中曾经起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同质化的过程, 也不一个西化的过程,我们必须特别突出现代性中的 传统,从民族自身资源中开发出自己的现代性的问题 。近年呈现的儒学复兴势头,绝非眼下的偶然性事件 ,而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事情。这是当今中国的 “ 现代 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 ” 。 当然,民族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与时代性 相统一的。在当今时代,我们培育和弘扬伟大的 中华民族精神,不仅需要从传统儒学中吸收精神 营养,还特别要有现代新儒家与时俱进的创造转 化传统的能力。 我们研究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发展,正是为了捕 捉他们提出的具有普适性的问题意识,并且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理解自己的生存状态 ,形成超越现代新儒家的新结论。


Download ppt "第八章 现代新儒学要义 任课教师: 杜 霞. 一、何谓 “ 现代新儒学 ” ? “ 儒学 ” 是以孔子为宗师,以《诗》、《书》、 《易》、《礼》、《乐》、《春秋》为经典,以 仁、义、礼、智为基本思想的学术体系。 它在战国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显学,是绵延时 间最长,对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影响最为深远的 一个学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