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杵镌 沈 Modified 8年之前
1
認識國中基本學測 與 因應高中職多元入學 曾士熊 北一女中家長會副會長 任職於中央研究院
2
國中基測的命題原則 至少提前一年出題並預考:收入題庫的試題都於 每年五月上旬,依城鄉分佈隨機挑選 240 或 300 位 國三(九年級)學生進行預考,剔除太困難和太 容易的題目,剩下的收入題庫,供下一屆起的基 測使用。 入闈只組題及印製考卷:每一科都是從題庫中, 以中間偏易(答對率 50% ~ 75% )的原則,挑選 試題並製作試卷。第一、二兩次基測試題,以儘 可能難易程度相近為原則。 中間偏易 各科試卷中,試題依由易而難的原則排列。試題避開市售及學校測驗題,且不重複使用。
3
基測的科目、時間、試題取材範疇 各科測驗時間均為 70 分鐘,題數為- 國文: 45 ~ 50 題(可能 48 題)、英語: 40 ~ 45 題(可能 45 題) 數學: 30 ~ 35 題(可能 32 題)、社會: 60 ~ 70 題(可能 63 題) 自然: 50 ~ 60 題(可能 58 題) 測驗題型:均為四選一選擇題,單題或題組。試題取材範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能力指標。 試題取材一般原則: 1. 以能經由紙筆測驗評量之能力指標為主。 2. 以評量學生所習得之基本能力為目標。 3. 以符合綱要不涉及素材(版本)之選取為方針。 寫作測驗為 50 分鐘,其評分採 0 ~ 6 級分。 詳見網站 http://www.bctest.ntnu.edu.tw/ 。 http://www.bctest.ntnu.edu.tw/
4
94 年起基測的命題原則 只考各版本教科書都有的單元。不根據任何版本教科書命題。避免和任何市售或學校的評量試題重複。 考觀念和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原理、事項和 事件。 1/3 為題組(即題目敘述較長)。 繼續維持單題難易度 50% ~ 75% ,平均難易度 66.x% 。 基測參考試題詳見網站 http://www.bctest.ntnu.edu.tw/ 的「歷屆試 題」網頁。 http://www.bctest.ntnu.edu.tw/
5
量尺分數 原始分數:每題一分,不倒扣。 原始分數 - ( 常規化 ) → 量尺分數 量尺分數: 滿分 60 分,最低 1 分。 平均原始分數 → 30 分。 第 1 次基測量尺分數 ≒ 30 + 標準差配分 X [( 原始分數-平均原始分數 )∕ 標準差 ] 第 1 次基測的「答對題數 - 量尺分數對照表」 - ( 等化處理 ) → 第 2 次基測的對照表 可參考每次考試後所公布的「答對題數、量尺分 數」對照表。
6
量尺分數示例 答對題數量尺分數答對題數量尺分數答對題數量尺分數答對題數量尺分數 01151230264541 11161331274642 21171432284743 31181533294844 41191634304946 51201735315047 62211836325148 73221937335250 85232038345352 962421393554 107252240365556 118262341375660 12927344238 131028254339 141129254440 總題數共 56 題
7
PR (百分等第) 在全部考生中,每一百人可贏過多少人。 PR 值最高 99 (意指成績居全體考生最前面的百 分之一)。 93 年第 1 次基測報名考生總數 316,475 人,因 此 PR 值每一點代表 3,170 人。第 2 次基測考生 總數 188,719 人 , PR 值每一點 1,890 人。 備註:基北區國三應屆畢業生約 93,000 人。 考量時,原則上 PR 值較量尺分數穩定,尤 其排名越前面的學校,排序越穩定,而且錄取成績的 PR 值越少變動。但自 92 學年起,基測難易度相當穩定(約 66%±1.5% ),因此可直接參考量尺分數。 考量各校錄取成績時,原則上 PR 值較量尺分數穩定,尤 其排名越前面的學校,排序越穩定,而且錄取成績的 PR 值越少變動。但自 92 學年起,基測難易度相當穩定(約 66%±1.5% ),因此可直接參考量尺分數。各校錄取成績 單科試題難易度=平均答對題數 ÷ 考試題數 基測難易度=五科試題難易度加總 ÷5 備註:平均答對題數=量尺分數 30 之對應答對題數
8
基測不同於聯考 基測對 Average 範圍的考生鑑別度最好,聯考則對 Above Average 範圍的考生鑑別度最好。 基測採題庫式命題且經過抽樣預考,聯考採入闈命題且僅 經少數幾位資優學生預考。 基測不依據特定教材出題且,聯考依據特定教材出 題且題目較難。 基測不依據特定教材出題且題目淺,聯考依據特定教材出 題且題目較難。基測不可能考時事,聯考卻經常考時事。
9
基測因應之道-事前準備 基測取材廣泛且部分題目敘述較長,內容多 屬中間偏易,有利於大量閱讀、語文能力強 的學生。 學生應廣泛閱讀,加強語文能力。對各科目要真正瞭解教材內容,不死背。最好從國二暑假開始複習舊課程。 最好將過去的基測試題做過一遍,以適應其 命題方式。 過度反覆練習與研習難題,有害無益。
10
基測因應之道-考前階段 考場沒有空調設備,考前幾週最好關掉教室冷氣, 讓學生適應考場氣溫。 考前一或兩週應避免開夜車,讓作息正常(尤其 正常飲食和充分睡眠)。 考前一天,儘量不要唸書,做些可以放鬆心情的 活動(例如逛街、看電影)。 考試當天不要帶書、 切勿 對答案和討論作答情況。 若有宗教信仰,不妨帶(替)小孩去拜拜。
11
基測因應之道-考試現場 基測題數經過規劃,考試時間足以讓中等程度的 考生答完所有題目,所以考生應放鬆心情,從容 作答。 基測考題不會拐彎抹角(但會有陷阱),所以答 題時宜避免過度聯想。 程度好的學生要提防粗心大意。 基測題目答錯不倒扣,所以務必作答,沒把握者 可先消去較不可能的選項,好提高猜中率。 答題時應直接畫卡, 切勿 將答案先圈寫在試題紙 上而後再畫卡。
12
高中職多元入學 (本校)直升:僅限由完全中學國中部直升 該校高中部。 甄選入學(可能停辦):主要適用於學術性 向資優學生。 申請入學:憑第 1 次基測成績向符合條件的 高中職申請(各校自訂申請入學條件)。 登記分發:於第 2 次基測報考的登記分發區, 填寫志願表(混合公私立高中職),就兩次 基測成績擇優排序,決定錄取的學校。
13
高中職入學流程 原校直升 否 第一次基測 申請入學 第二次基測 兩個半月 的暑假 否 是 登記分發 快樂的 國三下 是
14
96 學年基測與高中職入學時程 第一次基測報名: 4.2( 一 ) ~ 4.4( 三 ) 寄發准考證: 5.11( 五 ) 第一次基測考試: 5.26( 六 ) ~ 5.27( 日 ) 寄發成績單: 6.7( 四 ) 分數複查及結果通知: 6.8( 五 ) ~ 6.9( 六 ) 申請 ∕ 甄選入學報名: 6.12( 二 ) ~ 6.13( 三 ) 甄選非學科測驗: 6.17( 日 ) 申請 ∕ 甄選入學放榜: 6.20( 三 ) 申請 ∕ 甄選入學報到: 6.22( 五 )
15
93 學年基測與高中職入學時程 ( 續 ) 第二次基測報名: 6.26( 二 ) ~ 6.27( 三 ) 寄發准考證: 7.6( 五 ) 第二次基測考試: 7.14( 六 ) ~ 7.15( 日 ) 寄發成績單: 7.24( 二 ) 分數複查及結果通知: 7.25( 三 ) ~ 7.26( 四 ) 登記分發繳志願卡 ( 集體 ) : 7.27( 五 ) ~ 7.30( 一 ) 登記分發放榜: 8.13( 一 ) 登記分發報到: 8.16( 四 )
16
選校原則 社區 ∕ 交通導向:選擇離家近或交通方便的高 中職。 特色 ∕ 興趣導向:選擇有特色(科學、語言等) 的學校,或依興趣選擇有特定職業類科(餐 飲、美工等)的高職。 排序 ∕ 升學導向:依過去各校錄取成績或心目 中的排序選擇學校。 混合式導向:例如先考量交通方便,再考量 興趣或學校排序。
17
學術性向資優甄選入學 94 年共七類組:數理、數學、自然、語文、國文、英文、 人文社會。 只能單一類組單一學校報名。 常見的申請門檻條件(擇一): 基測成績-如 PR 值 93 以上、量尺分數 240 以上。 相關競賽得獎。 長期參與學術單位研習活動。 常見的甄選入學計分方式: 例如:(第 1 次基測成績 ÷3 )和(類組能力測驗成績 ÷2 ) 各佔 50% 。 因為甄選與申請係分別辦理,建議第一次基測成績達甄選 標準者別輕易放棄機會。
18
申請入學 最多只能申請公立高中、私立高中、公立高職、私 立高職各一所。 慎選機會較大且最想唸的學校。 常見的申請門檻條件: 基測成績-如 200 以上(不得超過 250 )。 在校成績-就人文藝術、體育健康、綜合活動等 領域和日常生活表現成績(都採百分制)中選擇 至少一項。 常見的申請入學計分方式:以第 1 次基測成績為基 礎,可能加計 一或兩個考科的成績加權。 科展、語文或其它正式比賽得獎者的加分。 擔任班級幹部或公共服務的加分。 其它條件的加分。
19
申請入學或登記分發? 若第一次基測沒失常,宜善用申請入學以 求進入理想或適當的高中職。 基測是否失常,可參考: 。 。 比對學校成績排名。 基測是否失常,可參考: 模擬考成績的 PR 值。 模擬考成績的量尺分數(通常會比基測成 績約低 20 分)。 比對學校成績排名。
20
申請入學的要訣 先篩選出所有自己想就讀且可能申請上的學校:考 慮各校的申請門檻條件、自己的基測成績,請參考 。 前幾志願學校的申請入學錄取標準(量尺成績) 可能高於登記分發。 先篩選出所有自己想就讀且可能申請上的學校:考 慮各校的申請門檻條件、自己的基測成績,請參考 附件資料。 前幾志願學校的申請入學錄取標準(量尺成績) 可能高於登記分發。 附件資料 參考各校加分條件,分析申請哪幾所學校具有加分 優勢或社區生優勢。 選擇申請目標: 進取策略-挑選比登記分發所能錄取的學校, 更讓自己喜歡的學校。 保守策略-就幾乎可申請上的學校當中,擇優 選填。
21
登記分發選填志願的要訣 評估可能錄取的學校:考慮自己的基測成績。請參 考。 評估可能錄取的學校:考慮自己的基測成績。請參 考附件資料。附件資料 確定選校原則:交通方便?特色?興趣?排序?大 學升學率? 擬定志願範圍:排除絕對不想唸的學校,加入很想 唸但錄取機會不大的學校。 填寫志願:就志願範圍內學校依序填寫。 以錄取機率由低而高為填寫原則。 切記補上幾所穩上但興趣不大的學校,以預防 高分落榜。 家長簽名之前,切記再次確認填寫無誤(例如大同 有公私立兩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