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南台科技大學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 第十六章­觀察幼兒:二至五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南台科技大學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 第十六章­觀察幼兒:二至五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南台科技大學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 第十六章­觀察幼兒:二至五歲
南台科技大學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 第十六章­觀察幼兒:二至五歲 指導老師:李芳靜老師 組員:498i0004 李函儒 498i0005 李珮穎 498i0008 蔡佩娟 498i0016 楊惠君 書本來源:嬰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 作者:Warren R. Bentzen

2 幼兒與物理環境 一、背景概論: 物理環境對我們有著重大的影響。我們擁有的空間的大小、空間內物品的多少和安排方式,以及空間所含的社會心理層面之意義,在結合後都能決定並指引我們的行為模式。隨著幼兒認知與語言能力的進步,他能了解空間所代表的意義。

3 熟悉你所觀察的物理環境,並了解幼兒對環境的反應,以及受環境影響的方式。
二、觀察目標: 熟悉你所觀察的物理環境,並了解幼兒對環境的反應,以及受環境影響的方式。 三、步驟: 首先畫出室內與室外的環境圖,在圖上標是設備和材料的名稱及其所在位子。第二部份是有關幼兒使用學習區的方式,以及不同學習區域對幼兒行為的影響。

4 身體成長與動作能力 一、背景概論: 身體特質與動作能力是人類生長與發展中最值得注意和異於測量的部分。這些特性和能力對父母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在抹些方面來說,這份觀察練習是容易完成的,因為幼兒通常是很好動的,而其動作的表現也十分明顯。觀察練習所感興趣的行為可分為三個範圍:(1)身體特質(2)大肌肉動作或能力(3)小肌肉動作或能力。所有幼兒的身體動作能力皆可劃分於此三者之中。

5 二、觀察目標: 了解幼兒身體特徵及動作能力,以及幼兒間的異同。 三、步驟: 挑選兩名不同年齡的幼兒,採用事件取樣法描述下列各點:(1)幼兒的身體外觀(2)在觀察時段內遊戲時的動作。分別觀察每位幼兒10~15分鐘,充分利用時間觀察幼兒以發現你想要看最可能發展的動作行為。如果要觀察大肌肉動作能力,則在可以提供促進大肌肉活動器材的地點觀察,要觀察幼兒的小肌肉動作能力亦然。

6 幼兒的認知與智力發展與行為 一、背景概論: Piaget將知識分為兩類:(1)特殊事實和訊息 的知識,稱為「狹義的知識」;(2)需要用思
考的過程,以對其真實性佳以推理者,稱之為 「廣泛的認知」。幼兒思考方式有一個特性是 自我中心,Charles Brained 提出:「任何又而 只注意與其自身相關,而不考量其週遭所發生 的事和行為,皆可稱為自我中心。」

7 1、找出自我中心例子: 有許多成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對幼兒來說需 要一段時間來發展。有些能力是無法直接教會 的;須靠個體成熟、經驗累積、模仿以及同化 和調適。 2、觀察幼兒分類物品的方法: 這是認知能力之ㄧ,能分辨物品再某一屬性上之相同性與想異性,能依據某特定屬性的相同性加以歸類。 3、能將物品一一對應: 另一項重要的認知能力是數概念,包刮數數、一一對應、數量保留概念。數量保留概念是了解物品不會因排列方式的不同,而改變原有的數量。

8 4、序列: 也是認知能力之ㄧ。是將物品或想法依據某些特性案次序排列,這需要比較和綜合物品相異性的能力。 5、容量和體積保留概念: 幼兒知道液體倒入不一樣的容器裡,容量還是會一樣,保留概念不僅可以用在數量方面,也可以用在測量。 6、泛靈論、人為論和因果關係: 因果關係、時間及空間概念也是重要的心智能力。因果關係是指幼兒了解因和結果之間的關連性,以及解釋各種不同現象的能力。泛靈論只沒有生命的東西認為是有生命的。人為論指人類為了本身的目的創造了大自然中的物體及自然現象。

9 空間概念是指了解物體是如何站有空間,其所在的相對位置和其所佔的空間大小。時間概念則是指了解現在、過去、未來,以及世情持續的時間。
7、瞭解空間及時間: 空間概念是指了解物體是如何站有空間,其所在的相對位置和其所佔的空間大小。時間概念則是指了解現在、過去、未來,以及世情持續的時間。 8、幼而具有哪些知識: 學前階段的相關認知內容,無法加以討論,然而有一種是我們覺得特別有助於瞭解幼兒智力,也就是心智世界及其他層面能力。 Saunder與Ann Bingham-Newman提出運思前期的表徵: ●具有三度空間物體的表徵或象徵其他物體的能力。 ●認識及使用圖片或圖畫的二度空間物體來象徵物體或情境。 ●表演使用某物體的動作來象徵該物體的能力。 ●模仿生物的動作來象徵生物的能力。 ●使用省略的動作或一系列動作來象徵真實事件的能力。 ●以不同方式來表達一種想法的能力。

10 二、觀察目標: 瞭解幼兒思考的方式、所擁有以及能夠 學習的知識,並觀察幼兒不同的認知能 力和模式以及了解運思前期幼兒如何運 用心智表現其世界。

11 幼兒的發展 一、背景概論: 語言是幼兒較顯著的行為,因為幼兒的字彙增 加迅速,文法與具法有因不斷地修飾而更接近
成人語言模式,語言也是社會發展進步指標。 1.維高斯基理論的核心觀點: Berk和Wineter所提的第一個觀點是會文化的 差異,因為文化間的不同其所強調活動的重要 性不同,所以人類高層次的心智運作也會因文 化的不同而有差異。我們以智力為工具,所以 不同文化需不同文化特殊的使用工具。

12 第二個觀點是「發展的或發生學的方法」,Berk和Wineter指出「我們只有檢視行為的發展或歷史才能了解行為的發展,若要真實了解事情的本質,必須要看其發展上的形成」。
第三個觀點是要確認發展的兩條線,自然線和文化線。自然線指生物學上的成長或身體及心智上的成熟;文化線指參與文化活動來學習使用文化工具和人類知覺,但Vygotsy認為文化線重疊了遺傳和環境,有就是發展上的改變是因為來自外在環境的經驗(後天論)和發展上改變的來源是環境與成熟間的交互作用。 第四個觀點是低層次與高層次的心智功能不同。高層次的心智功能包括語言或其他能引導或中介認知活動的文化資產貨工具。

13 第五個觀點是文化發展的普遍遺傳法則,Vygotsy分為兩個水準,一為社會或人際間,二為個人或心理的。
第六個觀點視語言為中心,語言是人類用來活動的主要文化工具,是幫助重建心智及形成高層次自我規範的思考過程。

14 幼兒的發展 一、背景概論: 語言是幼兒較顯著的行為,因為幼兒的字彙增 加迅速,文法與具法有因不斷地修飾而更接近
成人語言模式,語言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指 標。 1.維高斯基理論的核心觀點: Berk和Wineter所提的第一個觀點是會文化的 差異,因為文化間的不同其所強調活動的重要 性不同,所以人類高層次的心智運作也會因文 化的不同而有差異。我們以智力為工具,所以 不同文化需不同文化特殊的使用工具。

15 幼兒的遊戲 背景概論   遊戲的概念就像是家庭與兒童的概念相似,因為大多數的人認為他們知道何謂遊戲、家庭與兒童。就像是大多數的人認為家庭與兒童很重要,他們也認為遊戲在兒童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遊戲是幼兒最重要的活動,因為從嬰兒期到幼兒期,遊戲佔據了幼兒的生活大部分。幼兒有一些遊戲和觀察模仿成人有關,但有一些則是幼兒自己想像的,以及他覺得特別有趣的經驗。

16 Dworesky的五項遊戲指標 內在動機:行為是由個人的內在動機所促成,「遊戲純粹為了個人的理由而非為了滿足社會的要求或身體的機能」。
正向情感:遊戲是愉快及歡喜的 非水平的:遊戲行為「不是依據嚴肅的模式或順序」,具有假裝的性質。 方法與目的:強調方法重於目的。主要的著眼點為行為的本身而非可達成的目標。 彈性化:行為並不嚴格,但顯示能適應不同情境中的形式與脈絡。

17 Carr和Kemmis的六種遊戲類別 感官經驗的滿足:Carr和Kemmis說:「此種遊戲的目的是為了感官經驗」,這類遊戲教導幼兒有關他們的「身體、感官及環境中事物的特性」。 動作遊戲:這類型的遊戲是為了自己喜歡的身體動作,如:跑、跳。如同Carr和Kemmis所指出:「動作遊戲長由成人開始的,以便能提供嬰兒一些早期社會經驗,而幼兒在3歲前是不會與其他人進行這種遊戲的」。 打鬧遊戲:Carr和Kemmis認為此類遊戲雖然常被老師或父母阻止,但有證據顯示其對幼兒是有益的。打鬧遊戲教幼兒如何「在團體中處理情感、控制衝動、過濾在團體中不適當的負面行為」。

18 語言遊戲:此種遊戲不強調語言的溝通強調語言的本身,也就是幼兒操弄語言的聲音、型態與意義
戲劇及模仿遊戲:扮演某種角色或人物是遊戲的主要類別,如:扮家家酒。此種類型不只是整個行為類型的模仿,也包含「相當多的想像與創新的互動方式」。 競賽、儀式與競爭的遊戲:最後一種遊戲可能是最複雜的,包含規則與特定目標,如何輪流的決定,建立什麼是被允許的指導原則等等。

19 遊戲的定義 Brewer定義遊戲為發生在學校中,可以是「從自由遊戲到指導性遊戲,甚至是指示性遊戲。當幼兒被允許選擇遊戲的器材或方是時,他們就是進行自由遊戲。如果是老師選擇幼兒可能賄選的器材時,那麼老師的目的是想幫助幼兒發展一些概念,那麼就是進行指導性遊戲。

20 Parten認為社會發展有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包括沒有參與的行為、旁觀者的行為及單獨遊戲。在任何的社會互動中缺少其中一種就值得注意。第二個步驟是平行遊戲,也就是幼兒在其他幼兒的附近玩相同或類似的器材,但彼此沒有互動,也沒試著想要影響他人。真正的遊戲行為是出現在聯合遊戲,「雖然幼兒是各玩各的,但相互監會以交換玩具或評論他人的行為而互動……,而合作遊戲是一種更進一步互動方式的遊戲,幼兒在其中能朝著共同目標,想像假裝扮演某個主題,或是共同製作成品,如:做砂堡或合作畫。

21 認知遊戲發展順序 動作領域 年齡 無所事事行為 1歲左右 旁觀者行為 單獨遊戲 2歲以前 平行遊戲 2~3歲 聯合遊戲 4~5歲 團體遊戲
5~6歲 合作遊戲 7~8歲

22 Vygotsky的遊戲觀 遊戲創造了幼兒的近側發展區,也就是說,幼兒能在遊戲中控制行為,就像是在他能在別的情境中控制該行為之前,他會專心於工作。 遊戲將思想從行動與物品中分離出來,也就是說,幼兒在遊戲中能假裝一塊積木事一艘船,這種將物品從意義中分離出來的現象,對抽象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遊戲促進了自我規範的發展,也就是說,幼兒在遊戲中需要將其行為符合能接受的規定。

23 觀察目標   由團體或個人觀點來研究遊戲行為,依據特定的描述標準來分析幼兒的行為,並確定該行為是否屬於遊戲。

24 幼兒的情緒行為 背景概論   情緒是心裡最基本的一部份,但有時我們卻視其為理所當然。情緒是一種內在的經驗,是屬於個人的,也只有個人能直接經驗。幼兒的情緒會隨著成熟度更精確及更多元,因此,4歲的幼兒較2歲的幼兒能表達更多的情緒。

25 學前階段的情緒里程碑 Greenspan的第五階段情緒里程碑:

26 攻擊  攻擊被認定是具特殊性質的行為,或被形容是具某種特殊的人格特質。所謂特質,是指在某種情況下,以特定方式行動的傾向,這樣的行為往往伴隨著問題的產生。攻擊行為通常被定義為蓄意對他人身體或心裡的傷害或故意破壞物品的行為。 依賴  依賴是指幼兒對成人或其他幼兒的依附,或想和人保持親密、尋求同意、認同、協助、關切、保證、得到感情或支持。依賴有兩種的基本型態:(1)工具性依賴,是指在自己的能力所及之外,因為某事而依賴他人;(2)情緒性依賴,事只想要親近他人以得到支持、感情或保證,亦可指雖然自己有能力去做會做,或應該能做的是,但卻不情願或自認為沒能力做而依賴他人。

27 恐懼  恐懼的行為有哭、畏縮、求助及避免產生恐懼的情境。它能導致依賴和攻擊的行為,是一種最原始的情緒。

28 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與同儕互動 一、背景概論:
有些人認為幼兒期的社會性發展應是幼兒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時期幼兒的發展呈戲劇性的成長,而他的認知和情緒能力,讓他越來越能和他人做社會性的互動。社會性行為是指面對他人影響所發生的行為,社會互動則是彼此考慮對方立場的一種情境,社會技巧是指和他人相處、不用暴力影響或用說服他人,以社會認可的方式解決衝突及建立並維持友宜和社會性互動的能力。包括成為團體領袖的能力或為團體利益而做為一個服從者的能力。 二、觀察目標: 了解團體中不同幼兒的社會地位及社會互動模式。

29 三、步驟: 觀察練習包含兩部份:第一部分是要在同儕互動中辨認領導者,觀察並記錄這些領導者以及團體中其他幼兒的行為。 1.比較與對照你所觀察不同領導者的領導型態或行為,在此,形態是指幼兒維護其領導權的方式,如:口語說服。 2.比較與對照領導者和團體中服從者或其他幼兒的行為,其相同性及相異性如何,領導者如何使他人服從,是否有幼兒在某團體中為領導者,而在另一團體中確為服從者。 第二部份是要用圖表以決定團體中誰是最受歡迎及最不受歡迎的幼兒。

30 問題 近側發展區是誰的理論? 平行遊戲是幾歲? 什麼是依賴? 社會性行為是? 恐懼的行為有哪些?
6.身體成長與動作能力的步驟中觀察幼兒要幾分鐘到幾分鐘最可能看出發展的動作行為? 7.幼兒的認知與智力發展與行為背景概論中Piaget將知識分為哪兩類? 8.幼兒的發展為高斯基的觀點有哪六項? 9. 幼兒的遊戲中Dworesky有哪五項的遊戲指標? 10.Saunder與Ann Bingham-Newman提出運思前期的表徵有什麼?

31 關鍵字: 泛靈論、人為論、因果關係、分類、數量保留、自我中心語言、自我中心、統整、一一對應、創意遊戲場、私語、序列、社會化語言、社會中心語言、社會中心、社會圖、特質、近側發展區


Download ppt "南台科技大學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 第十六章­觀察幼兒:二至五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