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課 師說 韓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課 師說 韓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課 師說 韓愈

2 課前引導: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3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是美國老師送給小男孩的見面禮,每一樣都有其特殊意義。
第一樣牙籤。挑出別人的長處。 第二件橡皮筋。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OK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第四件鉛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第五件橡皮擦。everyone makes mistakes and it is OK 。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第六件口香糖。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

4 第七件棉花球。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 第八件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紙。to remind you to help dry someone’s tears,幫別人擦乾眼淚。 第十件金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十一,銅板。to remind you that you are valuable and special。提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 十二,救生員(糖果代替,救生圈形),當你需要談一談時,你可以來找我。 資料來源:簡嫃《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5 匹夫而為百世師 韓退之 如是說…

6 第三課 師 說 韓愈

7

8 一、知人論世 ~ 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 回目次

9 主旨: 論述從師問學及尊師重道 「說」:為文體的一種,用來解析事理, 闡述己意。 當時背景:唐朝士大夫恥於相師。
寫作動機:李蟠向自己請學。(贈送給李蟠) 為文目的: (1)慨嘆師道不傳,抨擊士大 夫恥學之弊。 (2)強調師道尊嚴及從師向學的重要。

10 託古立論✍ 從師的重要性:古之學者必有師 老師的作用:傳道、授業、解惑 從師的原則: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全文的精神: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11 反面論證✍ 古今縱比-古之聖人,從師而問(聖益聖);今之眾 人,恥學於師(愚益愚)。
自身對比-愛其子,擇師而教(小學);於其身,則恥師焉(大遺)。 當代橫比-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則群聚而笑。

12 因操行堅貞,直言無忌,屢遭貶謫。憲宗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因上表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省潮州市)刺史。
作者第二段 屢遭貶謫詳情見p.28、29 因操行堅貞,直言無忌,屢遭貶謫。憲宗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因上表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省潮州市)刺史。

13 駢文:是中國特有的一種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它是從古代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逐漸發展形成的,漢末魏、晉盛極一時。駢文有下列幾個特點:(1)句式整齊;(2)辭藻華美;(3)韻律和諧;(4)用典繁多。

14 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用以下的四句話來概括韓愈的一生: (1)文起八代之衰:指提倡古文,遏抑華靡文風。
承p.21 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用以下的四句話來概括韓愈的一生: (1)文起八代之衰:指提倡古文,遏抑華靡文風。 (2)道濟天下之溺:指排斥佛 老,建立儒家道統。 (3)忠犯人主之怒:指諫迎佛骨,冒大不韙之罪。 (4)勇奪三軍之帥:指說降叛將,使王廷湊懾服。 (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或「魏、晉、宋、齊、梁、陳、隋、唐」)

15 振興儒學,倡導古文 韓愈古文的主張有三: 承p.21
   在韓愈以前,已有陳子昂、獨孤及、李華、梁肅、柳冕諸人先後倡導古文。韓愈倡導古文,則以振興儒術為目的,曾作原道以探討儒家仁義之道,〈上論佛骨表〉也是為宏揚儒學聖道。他認為孟子闢楊、墨,承孔子道學,醇乎其醇,「觀聖人之道,必自孟子始」〈送王秀才序〉,所以他自比孟軻。 韓愈古文的主張有三:

16 奇險派:除韓愈外,孟郊、賈島亦是此派的代表詩人。奇,指寫詩用意新奇、深刻,塑造形象新穎、奇特。險,指遣詞造句、用韻用字,別開生面,往往取僻字、押險韻,而得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
昌黎先生集:由韓愈的女婿兼門人李漢編纂而成。其序言:「又有注論語十卷傳學者,順宗實錄五卷列於史書,不在集中。」

17 諫迎佛骨表,再貶潮州 憲宗晚年迷於佛法,迎佛骨入宮,王公士庶投其所好,競相奔走膜拜。韓愈對唐憲宗鋪張浪費迎接佛骨一事,很不滿意,就上論佛骨表以諫阻,批評佛道不言先王之法言,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又說佛骨乃是「枯朽之骨,凶穢之餘」,東漢奉佛以後,朝代都壽命不長。結果憲宗大怒,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貶潮州赴任,旅途勞頓,途經藍關大雪塞途,姪孫韓湘特地趕來相會。韓愈百感交集,作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一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本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18 潮州立廟 韓愈在潮州辦鄉校、興教化、釋奴婢、勵農桑。所以,潮州人感念他的恩德,建廟祭祀他,四時香火不絕。 承p.19
  韓愈到潮州以後,探詢民間疾苦,得知鱷魚食民畜產,就寫了〈祭鱷魚文〉,驅走鱷魚,解除民患。 韓愈在潮州辦鄉校、興教化、釋奴婢、勵農桑。所以,潮州人感念他的恩德,建廟祭祀他,四時香火不絕。   潮州韓文公廟

19

20

21

22 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是一篇闡述從師問學之道的論說文。「說」為古文中「論辯類」的一種,用來說明事理,闡述己見。
題解第一段   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是一篇闡述從師問學之道的論說文。「說」為古文中「論辯類」的一種,用來說明事理,闡述己見。 說:據吳訥 文章辨體 序說:「說者,釋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說之名,起自孔夫子之說卦,厥後漢 許慎著說文,蓋亦祖述其名而為之辭也。……至昌黎 韓子,憫斯文日弊,作師說,抗顏為學者師。迨柳子厚及宋室諸大老出,因各即事即理而為之說,以曉當世,以開悟後學。」可知「說」為解釋義理,並述己意的一種類文體。韓愈的雜說四首、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周敦頤的愛蓮說、劉大櫆的騾說,都是「說」體有名的文章。 2.贈序文體見下頁

23 四、探驪得珠 1.課文賞析 第一段 第二到四段 第五段 第六到七段 2.深度鑑賞 回目次

24 第一段:強調學必有師的道理─點出從師的重要性。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第一段賞析:本段首句開門見山點出主旨:「古之學者必有師。」不但以「必」字強調了從師問學的必要性,也概括了全文論述的內容與範圍,成為中心論點。

25 第二段:從師既然重要,所以韓愈提出擇師的原則─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第二段賞析:此段圍繞「聞道」來論述擇師的原則。正面概述教師的角色與功用。作者強而有力地言論,廓清了世俗以年齡多寡、地位高低判定能否堪為人師之謬誤,不但拓展了思路,也為下文分論的三組對比奠定了立論基礎。

26 第三段:成為聖與愚的關鍵─在於從師問學與否。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第三段賞析:再次申論「從師」的重要,並從反面論述眾人恥學於師,而不能解惑。文中以「聖」、「愚」相比,二者天資已差距極大,再加上聖人「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恥學於師」,導致二者差距更大,進而闡明從師的必要性。 全文以「師」字為文眼,貫串全文;文中正、反兩面對比說理,歸結在「尊師重道」上。

27 第四段:指陳當代士大夫只為兒子擇師,自身卻恥學於師。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第四段賞析:本段透過自身矛盾的對比,對於士大夫不明事理的表現給予與直接的否定:一是只為自家小孩擇師,自己卻恥學於師;二是士大夫只要求老師教導小孩習其句讀。這種連「受業」都談不上,更別說是「傳道」了。

28 第五段:舉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反襯士大夫恥學於師的荒謬。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29 諛─音ㄩˊ,美言取悅於人。如:阿諛奉承。
腴─音ㄩˊ,腹部脂肪,引申為肥沃。如:膏腴之地。 臾─音ㄩˊ。「須臾」,疊韻聯綿詞,片刻。 復: (1)恢復。師說:「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2)實踐。論語 學而:「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3)回復。論語 顏淵:「克己復禮為仁。」 第五段賞析:此段進行了當代的橫向比較,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描述,反襯出「士大夫之族」的見解淺陋和虛榮。語帶諷刺與感慨。因這些士大夫不懂得以「聞」道作為擇師的原則,而荒謬地把年齡、地位作為原則,甚至怕有「近諛」之嫌,而拒絕向「官盛」者請教。對此,作者予以全部否定,從而加強論述的力量。

30 第六段:舉聖人(孔子)無常師,以凸顯士大夫恥學於師的錯誤。(此段與第四、五段,一正一反,對比說理)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第六段賞析:以至聖孔子拜師的言行為例,正面提出擇師原則:說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之理,也有力地體現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道理,既可以替作者公然為人師作辯解,又能給恥學於師的「士大夫之族」重重一擊。

31 第七段:說明撰寫本文動機─言李蟠不恥相師,故作師說以貽之。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請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32 深究鑑賞 1.論點賞析 2.寫作手法 3.思想創新 4.寫作技巧

33 1.論點賞析 本文是作者批評時俗、闡論師道的論說文,歷來得到許多學者很高的評價。
  就思想方面來說,本文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等觀念,對當時只務鑽營、不學無術的士大夫來說,就像暮鼓晨鐘一般,讓人警省。

34 2.寫作手法 (1)正反兼顧,面面俱到   首段提到人既然不能沒有疑惑,就必須從師學習;次段指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第六段以孔子為例,說明「聖人無常師」的道理;七段嘉許李蟠能行古道;以上都是從正面立論。 第三段說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第四段批評當時士大夫雖知為童子擇師,本身卻不從師;第五段斥責士大夫之族恥於相師,智慧反而不如人;均從反面批駁。

35 (2)以對比法突顯主題 第三段以古之聖人從師,故聖益聖,與今之眾人恥學於師,故愚益愚對比;第四段以世人知為童子擇師,與本身恥學於師對比;第五段以巫、醫、樂師、百工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不肯從師對比,最後以李蟠的不拘時俗,勇於問學作結,使主題更加凸顯,意旨更為鮮明。

36 3.韓愈在〈師說〉中的創新 1.突破一般人對教師作用認識的局限,從「授之書而習其句讀」,擴大到「傳道」、「解惑」,明確提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的定義。 針對上層「士大夫之族」的門第觀念,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從師之道:從師即是學道,惟「道」是問,凡是聞道者無論貴賤長幼都可為師,開拓了為師者的廣闊領域。

37 六、妙筆生花 運用對比,可以使說理更加鮮明有力,本文的第三、四、五段,就是運用對比手法來寫的。根據內容,列表如下,可以清楚看出對比手法的運用。 ※對 比 回目次

38 論據 對比 作者的議論和抒情 正確的態度 錯誤的態度 第三段 古今縱比 古之聖人從師問學 今之眾人恥學於師 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 愚,其皆出於此乎? 第四段 自身對比 士大夫愛其子,擇 師而教之 於其身也則恥師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39 論據 對比 作者的議論和抒情 第五段 當代橫比 巫、醫、樂師、百 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1.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2.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40 七、提綱挈領 ~ 章法結構 ~ 回目次

41 結構表 師說 從師的重要性─古之學者必有師 托古立論 老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從師的原則─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於其身─則恥師焉─大遺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托古立論 古之聖人─從師而問焉─聖益聖 當代 橫比 從師的重要性─古之學者必有師 愛其子─擇師而教─小學 老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從師的原則─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反面論證 古今 縱比 自身 對比 今之眾人─恥學於師─愚益愚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則群聚而笑─其智反不能及

42 正面論證 聖人無常師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結論 寫作緣由 李蟠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不拘於時,請學於余 寫作重點─余嘉其能行古道 寫作目的─贈李蟠

43


Download ppt "第三課 師說 韓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