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死亡时间推断 竞花兰老师主讲 课件由成建定老师提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死亡时间推断 竞花兰老师主讲 课件由成建定老师提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死亡时间推断 竞花兰老师主讲 课件由成建定老师提供

2 ☆ 什么是时间? 时间是宇宙的终极谜团: 时间是宇宙的持续存在 时间开始于宇宙大爆炸 时间和空间可能是同一事物

3 ☆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来自何方? 去向何处? 人的生命历程 时间轴 出生点 死亡点

4 CONTENTS 死亡时间推断的概述 目前各种死亡时间推断方法简介 案例分析 科研动态及走向的思考

5 概述--概念 死亡时间 time of death 死后经过时间 the time since death TSD
死后间隔时间 postmortem interval PMI 生存时间 死亡时间 出生点 死亡点 检查点 时间轴

6 概述--死亡时间推断的意义 1 确定作案时间 2 4 确定致死时间 确定/排除嫌疑人 死亡时间 财产继承保险赔付 3

7 死亡时间推断方法简介 目前推断死亡时间的思路 根据生命现象的时间规律 根据超生反应的某些时间规律 根据尸体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根据尸体以外的某些特点

8 死亡时间推断方法简介

9 一、根据生前时存在的生命现象的规律 ◆胃肠内容物的质与量 进食后不久死亡 胃内饱胀,食物呈原始状态 进食后2-3小时死亡
胃内容移向十二指肠,食物有消化 进食后4-5小时死亡 胃基本排空,十二指肠含消化物 进食后6小时死亡 胃、十二指肠完全排空

10 一、根据生前时存在的生命现象的规律 ◆膀胱残余尿量
终尿的生成量: 尿量的影响因素: 饮水、疾病、生活习惯 死因的影响: 窒息、猝死可有排便、排精现象 若膀胱内尿量少,提示就寝后2-3小时内死亡;若尿量较多,可以推测为凌晨死亡

11 二、根据死后超生反应的某些时间规律 ◆骨骼肌的超生反应: 骨骼肌的机械性刺激: 第一期:1.5-2.5 hpm,整个肌肉收缩;
骨骼肌的直接电兴奋性:电流强度30mA,频率50HZ,电极间距15-20mm;深度5-7mm;矩形脉冲方波

12 二、根据死后超生反应的某些时间规律 ◆骨骼肌的超生反应: 刺激部位 分级 +++ ++ + 眼轮匝肌 手 死后时间TSD(h) 0~2.5
整个表情肌收缩 眼睑收缩 肌纤维抽搐 眼、口轮匝肌、颈肌及眼睑肌收缩 眼、口轮匝肌收缩 整个上肢肌收缩 手及前臂肌收缩 死后时间TSD(h) 0~2.5 1~5 2~6

13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死后变化:尸冷 尸温测量:直肠、肝温、脑温 一般将温度计插入直肠内15cm测直肠温度 死亡时尸温取值
一般取37℃,窒息、破伤风等死亡时升高 尸体冷却规律 反S型曲线规律,复指数规律 问题:为何会出现尸冷平台期???

14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尸冷的时间规律公式 ☆ Burman公式 TSD=(36.9-Tr)/0.889 (20世纪30年代提出)
☆ Moritz公式 TSD=(37-Tr) (1954年) ☆ De Saram公式 (1955年) TSD/t2-t1=(logθ0-log θ1)/ (log θ1-log θ2) 华氏温度(9/5 ×℃+32);考虑尸冷平台期,加上45分钟

15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的公式 ☆ 多元回归方程
1984年公安部组织八省区公安部门研究了581具尸体的直肠温度,建立了三元回归方程; 1993年,中国医科大学马建中建立起环境温度为3-20 ℃时的死亡时间推断公式; 1994年,徐长苗提出回归方程,按死后1-8小时,9-15小时,16-24小时以及环境温度、尸体衣着、停放物不同,得出不同条件下的27个计算公式。

16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根据尸冷的推断死亡时间的经验算法 春秋季节:前10小时,尸温平均每小时下降1℃;
后10小时,尸温平均每小时下降0.5 ℃; 肥胖尸体,前10小时,尸温平均每小时下降0.75℃; 夏季尸体:尸温下降速率较春秋季慢1.4倍; 冬季尸体:尸温下降速率较春秋季快0.7倍。 简单方便,适合现场粗略测算;应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应用!!!

17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死后变化:角膜混浊 点状混浊: 约死亡6小时 斑片状混浊: 约死亡12小时 云雾状混浊: 约死亡24小时
点状混浊: 约死亡6小时 斑片状混浊: 约死亡12小时 云雾状混浊: 约死亡24小时 完全混浊: 死后48小时或以上

18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死后变化:尸斑 开始出现: 约死亡1-2小时 融合成片: 约死亡3-6小时 指压可褪色: 死亡12小时内
开始出现: 约死亡1-2小时 融合成片: 约死亡3-6小时 指压可褪色: 死亡12小时内 指压部分褪色: 死后12-24小时 指压完全不褪色:死后24小时以上

19 尸斑

20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死后变化:尸体化学 尸体血液、脑脊液、玻璃体液的离子浓度检测 玻璃体液钾离子浓度测定推断死亡时间
影响因素:环境温度、检测方法、死后观察时间、 年龄、例数、死因

21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死后变化:尸僵 下颌关节和颈项部开始: 约死后1-5小时 上肢肌肉出现: 约死后4-6小时
下颌关节和颈项部开始: 约死后1-5小时 上肢肌肉出现: 约死后4-6小时 全身肌肉强硬: 约死后6-8小时 用力破坏后能重新发生: 约死后4-6小时 手指、足趾强硬: 约死后10-15小时 全身肌肉强硬达到高峰: 约死后6-24小时 下颌及上肢开始缓解: 约死后24-38小时 全身关节容易活动: 约死后2-3天 完全缓解: 约死后3-4天

22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死后变化:酶组织化学检测 原理: 检测酶的活性 方法: 将未固定的组织制成冰冻切片,加入作用底物,显色
肝酶、心肌酶、骨骼肌酶、脾酶活性检测: 原理: 检测酶的活性 方法: 将未固定的组织制成冰冻切片,加入作用底物,显色 剂,根据颜色反应,半定量检测酶活性,推测TSD 影响因素:环境温度 缺乏严格的定量标准 死后48小时后几乎测不到

23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死后变化:组织学改变检测(以心肌为例)
死后6小时, 肌纤维横纹不清 死后12小时,部分肌纤维自溶 死后18小时,胞浆嗜酸性,部分核模糊 死后36小时,绝大多数心肌自溶,核模糊 死后48小时,肌纤维完全崩解 死后96小时,肌纤维基本辨认不清,核完全消失

24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死后变化: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 活细胞中DNA含量恒定,具有显著的生化稳定性
水解酶作用,核最终消失 大鼠肝细胞(20 ℃):死后6小时,DNA含量下降为99%; 死后12小时,下降为87%;死后18小时,下降为71%; 死后24小时,下降为61%;死后30小时,下降为31%; 死后36小时,下降为20%;死后48小时,下降为1.9%

25 三、 根据死后变化的某些时间规律 ◆死后变化:晚期尸体现象 死后1-2天 右下腹尸绿出现 死后3-4天 腐败静脉网出现
死后1-2天 右下腹尸绿出现 死后3-4天 腐败静脉网出现 死后5-7天 巨人观出现 死后2-3周 皮下局部尸蜡形成 死后数月-1年 地上尸体白骨化 死后3-5年 土中尸体白骨化

26 四、 其他:根据尸体以外的某些特征 昆虫学 ◆利用昆虫的生长发育、演替规律 基本原理:1、昆虫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2、昆虫在尸体上出现的次序具有一定规律 昆虫(蝇类)的生长概况: 春秋季蛆每日长0.1cm,约2周成蛹,4周变蝇。 夏季蛆每日长 cm,约1周成蛹,2周成蝇。

27 昆虫的生长发育、演替规律

28 蝇类的生长状况 虫卵 孵化 大头金蝇幼虫 大头金蝇即将羽化蛹 大头金蝇初羽化成虫 大头金蝇

29 四、 其他:根据尸体以外的某些特征 昆虫学 ◆现场昆虫样本的收集 收集地点:尸体表面、内部;尸体下面及周围地下
收集方法:一部分置二甲苯、酒精或热水中杀死,置入70- 75%的酒精中保存; 另一部分置入内放1/4-1/2湿土的小瓶,带回实 验室饲养。

30 四、 其他:根据尸体以外的某些特征 昆虫学 ◆目前存在的问题 昆虫幼虫种类鉴定: 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复杂: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
演替规律复杂:地区性很强,至少需调查8年以上 昆虫到达尸体时间不确定:受下雨、黑夜、人为的影响

31 四、 其他:根据尸体以外的某些特征 环境及现场 ◆根据尸体周围植物生长、现场特点 根据尸体周围植物的破坏情况: 如植物折断、受压后的变化
现场遗留物特点:报刊杂志、日历、食物包 装日期、摔坏的手表

32 法医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0年10月4日八时许,某镇一小卖部店主被发现死于卧室。约9时进行了尸检。据调查,死者一般晚八时许吃晚饭。
尸检:男性,身材肥胖,俯卧位,尸斑暗红色,位于胸腹 未受压处,指压褪色。尸僵较强,累及各大关节。 左侧角膜外眦部见绿豆大不规则混浊区。尸体直肠 温度为33.0℃。胃、十二指肠内空虚。 死因:机械性窒息 请推断死亡时间???

33 法医学案例分析 ◆案例二:腐败尸体死亡时间
1、某年盛夏,在一野外人迹罕至处(空旷废弃的采石场),发现一成人尸体,衣着完整,尸体白骨化几乎形成,尚有部分软骨、肌腱存在,尸体上大量蛆虫,尸周大量鸟粪。(推断死亡半年左右) 实际为38天!!! 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极其困难!

34 法医学案例分析 ◆案例二:腐败尸体死亡时间
2、某年秋季,在一山上较高的密林中发现一成年男尸,衣着完整,尸体全身皮肤干燥,多处呈皮革样化,非裸露部位腐败重,腹部大量蛆虫;未见巨人观,尸周无腐败血水流出。(推断死亡20天) 实际为67天!!! 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极其困难!

35 科研动态与走向的思考 1、必须对尸体腐败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 目前,教科书上有关尸体腐败过程及规律的描述过于粗糙, 与现场出入很大!
必须按地区、季节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摸索总结可靠的尸体 腐败规律。 贵州陈禄仕曾对一具尸体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观察 美国田纳西州“尸体农场”,在进行相关研究 各位法医学工作者,应针对各自工作的地域、环境、季节, 在实践中总结尸体腐败的时间规律!

36 科研动态与走向的思考 2、必须寻找新的、环境依赖因素较小的研究指标 目前,所有推断死亡时间的指标均与环境温度等因素息息相
关,极大地限制了应用,加大了误差! 能否重新开发放射性同位素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能否多利用尸体的物理学、化学特性,而不是专注于生命科 学领域的研究(DNA降解)? 方超运用猪眼视网膜细胞DNA降解程度推断死亡时间(单细胞电泳) 次黄嘌呤Hypoxanthine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37 离体猪眼分组: A 闭眼暴露空气组 B 浸于淡水组 角膜 混浊程度 玻璃体液 K+、Na+、Cl-、Hx浓度 视网膜细胞 DNA降解程度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支持向量机模型 推断PMI

38

39 科研动态与走向的思考 3、必须建立综合推断死亡时间的精确、简便方法 死后变化的时间规律性不强,影响因素复杂
必须从多个角度、多种技术方法入手,建立综合推断死亡时 间的系统 如德国的Henssge C教授创立了基于尸冷变化规律的 综合参数法,用于推断早期死亡时间 又如国内外专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基于尸食性昆虫的生长 发育规律、演替规律、尸体腐败规律的计算机 专家系统,以综合推断腐败尸体死亡时间

40 复习重点 1、了解死亡时间推断常用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 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2、掌握尸冷、角膜混浊、尸斑、尸僵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及其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关系意义; 3、掌握尸体明显腐败的一般时间规律; 4、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及演替规律与死亡时间推断的关系

41 THE END THANK YOU!!!!


Download ppt "死亡时间推断 竞花兰老师主讲 课件由成建定老师提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