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悠游名曲名畫間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達了繪畫與文學一體的兩面;「音樂繪本」藉由筆觸生動的繽紛畫面,啟迪心靈遨遊於飛揚與想像的樂音世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悠游名曲名畫間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達了繪畫與文學一體的兩面;「音樂繪本」藉由筆觸生動的繽紛畫面,啟迪心靈遨遊於飛揚與想像的樂音世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悠游名曲名畫間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達了繪畫與文學一體的兩面;「音樂繪本」藉由筆觸生動的繽紛畫面,啟迪心靈遨遊於飛揚與想像的樂音世界。
音樂史上,有作曲家曾就名畫創作出名曲;繪畫史上,也曾有畫家深受名曲感動,而創作出不朽的名畫。讓我們來體會「名畫動起來」及「名曲浮出畫面」的感動。

3 欣賞《展覽會之畫》 俄國作曲家穆梭斯基的好友-畫家兼建築師哈特曼,於一八七三年去世,令他深受打擊,寫信給遠在德國的史塔索夫表達內心的哀慟。
一八七四年史塔索夫在聖彼得堡為哈特曼舉辦遺作展,展出他生前四百多幅美術作品。

4 《展覽會之畫》 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的創作靈感,即來自於哈特曼遺作展中的畫作。
穆梭斯基巧妙運用五次「漫步」主題銜接十首樂曲:〈侏儒〉、〈古堡〉、〈御花園〉、〈牛車〉、〈雛雞之舞〉、〈猶太人〉、〈市場〉、〈墓窟〉、〈女巫的小屋〉和〈基輔城門〉;聆賞這些樂曲,就如同漫步於展覽會中瀏覽藝術作品,悠遊於名曲名畫間。

5 樂曲概說 穆索斯基創作此曲時的鋼琴技巧已經相當純熟,樂曲不僅表現寫實主義的藝術本質,也充分的表現他卓越的鋼琴技巧。
除原作的鋼琴版本外,尚有多位作曲家以穆索斯基的鋼琴版本為藍圖,改編成管絃樂板本,其中以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拉威爾最為愛樂者熟知與津津樂道。 樂曲分析 作曲家-穆索斯基 創作完成-1874年7月27日 出版-1886年 作品類別:組曲(現代組曲) 演出時間:約二十分鐘 呈獻給:史塔索夫(一位藝術史家、美術音樂的批評家)

6 藝術家小傳 1839年穆梭斯基出生於俄國,曾任軍職,後改習音樂。1856年,因與鮑羅定相識,而成為「俄國五人組」一員。
1867年完成《荒山之夜》時,他曾自我評價:「我的音樂是真正的俄羅斯的,然而在形式及性格上都是獨立的,是一個嶄新的成就」。 1873年因無法抗拒酒的誘惑,健康情形急遽衰敗,加上密友維克多˙哈特曼的去世及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結婚離開了共同居室,使得穆索斯基意志力消沉,買醉過日終因酒精侵蝕健康,於1881年終至崩潰結束悲劇性的一生,享年42歲。 重要作品有《展覽會之畫》、《荒山之夜》以及歌劇《包利斯.葛都諾夫》等。

7 欣賞曲目 〈漫步〉 〈侏儒〉 〈雛雞之舞〉 〈墓窟〉 〈女巫的小屋〉 〈基輔城門〉

8 〈漫步〉 適度的快板,降B大調,五四拍和六四拍交替出現,拉開本曲的序幕。純樸、強而有力的主題,展現俄國民俗音樂的特色。
「五四拍」是一種混合拍子,以四分音符為一 拍,每小節有五拍。 五拍子常用的有2+3(強拍在一、三拍)與3+2 (強拍在一、四拍)兩種。

9 第一曲:侏儒 活潑生動的(Vivo),降G大調,三四拍。
「庫諾姆斯」是地下寶藏的守護神,穆梭斯基以充滿活力的音樂,描繪他古怪的姿態和滑稽步履(譜例二),並以稍慢的速度描寫他鬱鬱寡歡的心情(譜例三)。 譜例二 譜例三

10 第五曲:雛雞之舞 活潑輕快的詼諧曲,F大調,二四拍。 作曲靈感來自哈特曼為芭蕾舞《軟沾帽》(Trilbi)設計的服裝圖。
以輕巧可愛的舞蹈音樂,描繪雛雞清脆的啼叫聲(譜例四)及快活的姿態(譜例五)。

11 震音(Trill)又名顫音,記號為tr﹏﹏﹏。tr為裝飾音的一種,由本音與上一音級,快速交替反覆演奏。
譜例四 譜例五 震音(Trill)又名顫音,記號為tr﹏﹏﹏。tr為裝飾音的一種,由本音與上一音級,快速交替反覆演奏。

12 第八曲:墓窟 最緩板,三四拍。 「墓窟」指羅馬時期埋葬基督徒的墳墓。 哈特曼的畫作描繪他自己在一盞提燈下,凝視著巴黎地下的墓穴。
穆梭斯基的樂曲則利用和絃的變化營造出陰森恐怖的氣氛(譜例六),其間迴蕩著讚美詩的旋律(譜例七)。 譜例六 譜例七

13 第九曲:女巫的小屋 凶暴而燦爛的快板,G大調,二四拍。 哈特曼原畫作是一座時鐘外形,斯拉夫民族傳說中女巫的小屋,建造在兩隻滑稽的雞腳上。
穆梭斯基即根據這幅圖,幻想女巫騎乘掃帚疾馳飛翔的情景(譜例八)。 樂曲為三段式,粗獷尖銳的動機持續增強後,出現劇烈的主題(譜例九),中間部分速度轉為四四拍,稍快的行板,最後再回到第一段快速的二拍子。 譜例八 譜例九

14 第十曲:基輔城門 莊嚴宏偉的快板,降E大調, 二二拍。 靈感來自哈特曼為古都基輔設計的建築圖,基輔城門是一座雄偉壯麗的紀念碑式大門。
樂曲由莊嚴肅穆的主題(譜例十)與平靜的聖詠曲(譜例十一)交替出現,最後在輝煌豪壯的尾奏中結束。

15 譜例十 譜例十一

16 交響詩 (Symphonic poem) 「交響詩」又名「音詩」(Tone poem),約1850年由匈牙利浪漫樂派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在威瑪任職期間首創此一樂曲類型,為有標題的單樂章管絃樂曲。 其涵義乃在音樂中發展詩的理念,結合古典時期的交響曲與浪漫時期的創作精神,為標題音樂的創作領域開拓出一片寬廣的揮灑空間。   

17 舉凡能感動音樂家的文學、繪畫、哲學、思想、史詩、劇作或神話等,都可以是「交響詩」的創作題材。
作曲家在「交響詩」中藉由音樂描繪與主題關聯的內容、故事、情感、場景或詩的意念,因此「交響詩」是蘊涵著濃厚文學氣息的音樂作品。 一首交響詩除了有「標題」之外,常有一段「序文」說明標題的淵源及內容。 音樂部分則由幾個不同的主題貫穿,沒有樂章之分的連篇效果。

18 著名的交響詩 著名的交響詩有李斯特的《前奏曲》、斯梅塔納的《我的祖國》、穆梭斯基的《荒山之夜》、德布西的《牧神之午後》,以及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的《芬蘭頌》等。

19 交響詩《莫爾道河》 一八七四到一八七九年間,斯梅塔納創作了一部頌讚捷克光榮史蹟和優美名勝的交響詩《我的祖國》,這部音樂鉅著還啟發了同胞藝術家慕夏(A, Mucha)創作出宏偉的「斯拉夫史詩」系列畫作。 這裡我們要欣賞的《莫爾道河》,即出自交響詩《我的祖國》六首中的第二曲;其他五曲則是《城堡》、《薩爾卡》、《波西米亞的森林與草原》、《塔波爾》及《布拉尼克山》。

20 《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樂曲呈現豐富多彩的音色、清新的地方民歌曲調,是一首很容易令欣賞者親近的經典之作,其中以第二曲《莫爾道河》深受愛樂者的青睞。 《我的祖國》於1882年11月5日在布拉格首演,此曲每年於斯梅塔納洗禮日開幕的「布拉格之春」音樂季的第一天(5月12日),由捷克愛樂管絃樂團演出。

21 《莫爾道河》 《莫爾道河》描繪發源於捷克山區的兩條清流,在晨曦映照中向前流去,匯合成莫爾道河 (優美的民謠風主題描寫奔流的河水)。河水穿過森林(狩獵號角聲),流經農村(村民在婚禮中的舞蹈──波爾卡舞曲),入夜後水精靈在月色中曼妙起舞(溫柔優美的小提琴旋律奏出水精靈之舞)。河水在旭日東昇中繼續往前奔流(莫爾道河主題),流經聖約翰峽谷時,水流湍急,險象環生;通過峽谷後河床漸寬,水勢漸緩,平靜莊嚴的流入布拉格市(木管和小提琴以大調呈現主題),展現作曲家對祖國的熱情,將樂曲推向高潮。隨後木管吹出城堡主題,在金碧輝煌的銅管樂聲引領下,河水歡欣鼓舞的流經昔日波西米亞宮殿,消失在朦朧的遠方。 此曲呈現出強烈的波西米亞地方色彩及田園生活情趣,是一首如詩如畫、引人入勝的管絃樂作品。

22 斯梅塔納,捷克作曲家、鋼琴家及指揮家。十九歲才接受正規音樂訓練,曾獲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援助創辦音樂學校,培育出知名的音樂人才,如作曲家德弗乍克(AntonIn Dvorak)。
作品中融入捷克民族文化與思想,表現出民族音樂色彩,是一位深具民族意識的國民樂派作曲家,被譽為「捷克音樂之父」。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交響詩《我的祖國》、歌劇《被出賣的新娘》。

23 欣賞《莫爾道河》 民謠風主題:e小調,六八拍,急促的快板。 優美的民謠風主題,描寫奔流的河水。 主題譜例

24 欣賞《莫爾道河》 村民之舞:G大調,二四拍,等速的中板。 描繪村民們在婚禮中,愉快地跳著輕快活潑的波爾卡舞曲的情景。 主題譜例

25 欣賞《莫爾道河》 水精靈之舞:降A大調,四四拍,非常溫柔。 入夜後水精靈再月色中嫚妙起舞,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溫柔優美的水精靈之舞。
主題譜例

26 欣賞《莫爾道河》 城堡主題:E大調, 六八拍。 此一主題由木管吹出。 主題譜例


Download ppt "悠游名曲名畫間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達了繪畫與文學一體的兩面;「音樂繪本」藉由筆觸生動的繽紛畫面,啟迪心靈遨遊於飛揚與想像的樂音世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