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四章 治燥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四章 治燥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 治燥剂

2 一、含义 凡以轻扬宣散药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润内燥的作用,用于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润之”是其理论依据。

3 二、适应证 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系感受秋季  燥邪所致。内燥多因嗜食辛辣,或攻伐太过,吐利亡津,导致体内阴液耗伤,脏腑失其濡润所致。从发病部位上,内燥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分。上燥在肺,以干咳气逆为主;中燥在胃,以呕逆食不下为主;下燥在肾与大肠,以消渴大便燥结为主。 三、分类 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又有温燥、凉燥之别,内燥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异

4 四、注意  使用本类方剂时,首先宜辨明病证,分清燥证的内、外、温、凉及上、中、下证型,然后根据病证准确立法处方。同时人体内外,脏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病理上每多相互影响,以致内外相兼,上下互见,治法亦相互配合使用,但用时要分清主次。治燥剂因以甘寒滋腻为主组成,易于助湿碍气,妨碍脾胃运化,故对素体多湿者,脾虚便溏者,气滞痰盛者均应慎用。治燥剂用药时宜注意少用苦寒或辛香温燥之品,以防再伤津液。

5 第 节 轻宣外燥 1.适应证:秋季外感燥邪,耗伤津液之证 。
第 节 轻宣外燥 1.适应证:秋季外感燥邪,耗伤津液之证 。 2.组方特点:凉燥用辛温发散药如苏叶、豆豉、生姜,配伍宣肺化痰止咳的杏仁、前胡、桔梗、贝母等组成温燥用辛凉解表药如桑叶、薄荷、连翘等,

6 杏苏散 《温病条辨》

7 【组成】苏叶(6g) 杏仁(9g) 半夏(6g) 茯苓(8g) 前胡(9g) 枳壳(6g)
【方歌】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功用】轻宣凉燥 理肺化痰 。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8 【方解】

9 【配伍特点】配伍特点:本方轻宣凉燥解表与温润化痰止咳并用,表里兼顾而以治表为主,乃苦温甘辛之法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凉燥的代表方剂,亦常用于治疗外感咳嗽。临床应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10 【典型病案】 1、患者男,9岁。因反复感冒咳嗽来诊。母代诉:患儿平素喜食生果、冷饮。10天前因感冒发热,咳嗽,在当地治疗,经注射柴胡针剂、口服先锋霉素、川贝枇杷膏和小儿速效感冒片等药后,热退,但咳嗽未止、曾用雪梨炖冰糖服吃,咳嗽反加剧,症见神疲、咳嗽频频、喉痒、喉间有痰、口淡、纳减、大便溏、小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诊断为脾胃虚寒夹外感风寒咳嗽。治以温散风寒、化痰止咳、健脾和胃。

11 处方:苏叶12g,北杏仁12g,陈皮6g,枳壳12g,前胡15g,法夏12g,云苓15g,桔梗12g,川贝母12g,细辛6g,五味子9g,甘草5g,,生姜5g,大枣12枚,山楂10g,谷麦芽各20g,水煎服,日1剂。3剂后症状大减,4剂后痊愈,考虑其脾胃虚弱再以参苓白术散加减3剂,进行调理巩固。[蓝康祥.杏苏散加减的临床运用.实用医学杂志.1995;11(11):770]

12 桑 杏 汤 《温病条辨》

13 【组成】桑叶一钱(3g) 杏仁一钱五分(4.5g) 沙参
二钱(6g) 象贝母一钱(3g) 香豉一钱(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 【方歌】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身热干咳口咽燥,清宣凉润温燥医。 。 【功用】轻宣温燥,凉润止咳。 。 【主治】 外感温燥证。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14 【方解】

15 【配伍特点】轻宣凉散与生津养液并用,清宣温燥而不伤津,凉润肺金而不滋腻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温燥初起,邪袭肺卫的代表方。临床运用以发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16 【典型病案】 2、安某,女,2岁,汉族。患儿于1991年11月初因高热咳喘,烦躁不安在某院诊为“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经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近一月,出院后仍有咳嗽,时轻时重,声音嘶哑,干咳无痰,精神萎靡,纳呆便干。先后服交沙霉素和头孢氨苄诸药不效,两月以来,症状渐重,乃来求治。时诊,患儿干咳频作,溲黄便结,唇咽干红,舌红苔薄黄燥,脉数,指纹青紫。

17 处方:桑杏汤加减,桑叶3克、杏仁5克、沙参6克、象贝3克、香豉3克、栀子皮3克、梨皮5克,三剂咳嗽减轻,继进五剂,诸症尽除。[吴慧学
处方:桑杏汤加减,桑叶3克、杏仁5克、沙参6克、象贝3克、香豉3克、栀子皮3克、梨皮5克,三剂咳嗽减轻,继进五剂,诸症尽除。[吴慧学.桑杏汤儿科冬用治验心得.新疆中医药.1994;(4):60]

18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19 【组成】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钱(9g) 石膏煅,二钱五分(7
【组成】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钱(9g) 石膏煅,二钱五分(7.5g) 麦冬去心,一钱二分(4g) 阿胶八分(3g) 人参七分(2g) 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g)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g) 胡麻仁炒,研,一钱(3g) 甘草一钱(3g) 【方歌】清燥救肺参草杷,桑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20 【功用】清燥润肺 益气养阴。 【主治】外感温燥,气阴两伤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21 【方解】

22 【配伍特点】轻宣与清润同用,清润而不碍宣透;清宣之中兼以滋补降气,邪正兼顾,标本同施;治肺同时,兼以和中,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温燥伤肺重证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以头痛身热,气逆而喘,干咳无痰,咽燥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23 【典型病案】赵某,男,50岁。咳嗽反复发作2年,加重2周。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年,2周前因外感引起咳嗽,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咽干燥,夜间咳重,五心烦热,纳谷欠馨,夜寐差,二便调。体检:体温正常,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舌红少苔脉细略数,血常规WBC6 4×109/L,N0 63,L0 37。尿常规(-)。胸透肺纹理增重。西医诊断: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中医诊断:咳嗽(温燥伤肺型)。治法:宣肺清燥,润肺止咳。

24 处方:桑叶10g,杏仁(后下)10g,麦冬10g,胡麻仁10g,炙枇杷叶10g,生石膏(先下)30g,炙甘草6g,紫苑10g,款冬花15g,桔梗10g,地骨皮10g,炒酸枣仁15g,党参10g,炙甘草6g,阿胶珠10g。7剂,水煎服,日2次,嘱患者在服药期间忌服辛辣之品。服用1个疗程后,病已痊愈。后随访半年内未复发。[马秀丽.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60例临床观察.中华中医药志.2005;20(1):34]

25 第二节 滋阴润燥 1.适应证:脏腑津液亏损的内燥病证。
第二节 滋阴润燥 1.适应证:脏腑津液亏损的内燥病证。 2.组方特点:大抵肺胃阴伤者,以百合、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善于滋养肺胃之阴药物为主;肾阴虚者,以熟地、女贞、生地、玄参等善于滋补肾阴药为主;肺肾阴虚者,以两类药物配合使用。

26 麦门冬汤 《伤寒论》

27 【组成】麦门冬七升(42g)人参三两(9g)半夏一升(6g)甘草二两(6g)粳米三合(6g)大枣十二枚(4枚)
【方歌】麦门冬汤人参草,半夏粳米与大枣,滋润肺胃降逆气,肺胃阴虚气火逆。

28 【功用】滋润肺胃 降逆下气。 【主治】肺痿。咳逆上气,咳吐浊唾涎沫,口干咽燥,手心烦热,舌红苔少,脉虚数。

29 【方解】

30 【配伍特点】一是润中有燥,滋润而不碍胃,温燥而不伤津;二是培土生金,使脾胃气旺,则金生有源。
【辨证要点】本方原为治疗虚热肺痿的常用方剂,现代亦常用于治疗肺阴不足或胃阴不足的病证。临床应用以咳唾涎沫,气喘短气,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31 【典型病案】 张某某,女,47岁。因家庭口角,赌气之下服农药乐果百余毫升,幸救及时才免一死,然而农药灼伤食管及胃,再加洗胃创伤,月余乃觉胃脘痞闷灼热,嗳气嘈杂,时而呃逆。口干咽燥,吞咽觉胸痛透背,自上而下,不思饮食。经纤维胃镜检查见:食道粘膜充血,下段米粒样糜烂3处,胃大部分红斑充血水肿,大弯处散在多处糜烂,分泌物增多。诊为食道、胃慢性炎症伴糜烂而来院求诊。刻下症:面色少华,肌肤干瘦,嗳气欲呃,胸腔烦热,咽干口燥,吞咽食物自上而下疼痛,不思饮食,大便干结难解,舌红无苔,脉细数。 4、张某某,女,47岁。。

32 处方:麦门冬汤重用麦冬至30g,加公英、大黄。3剂,上述症状减轻。7剂诸症俱除,乃去大黄减少沙参量为12g,加黄芪、白芨再进7剂以善后,经纤维胃镜检查只留部分胃粘膜充血,少量分泌物。[郭本传.麦门冬汤临床新用体会. 北京中医. 2004;23(1):59] 4、张某某,女,47岁。。

33 增液汤 《温病条辨》

34 【组成】玄参一两(30g) 麦门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歌诀】增液承气玄麦地,津亏肠燥便秘愈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大便干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细无力。

35 【方解】

36 【配伍特点】滋阴增液,润肠通便,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寓泻于补,以补为攻,既可祛实,又可防虚,是“增水行舟”治法的代表方剂。
【辨证要点】本方不但是治疗津亏肠燥便秘的常用方剂,也是“增水行舟”治法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以便秘,口渴、舌干红,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37 【典型病案】 李某,24岁。1999年5月20日初诊。产后4周大便燥结,数日不解,口苦咽干,烦热少寐,腹胀满。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产后大便难。证属:阴虚内热,肠道燥结。治以滋养阴液,润燥通便,兼清虚热。 处方:增液汤加味:玄参、麦冬、生地各15g,火麻仁12g,枳实6g,大黄8g(后下)。水煎服,1d1剂。1剂后大便解,4剂后痊愈。[李渭阳,等.增液汤临床运用举隅.陕西中医.2002;23(7):654]

38 益胃汤 《温病条辨》

39 【组成 】沙参三钱(9) 麦冬五钱(15) 冰糖一钱(3) 细生地五钱(15) 玉竹炒香,一钱五分(4.5)
【方歌】益胃汤治胃阴伤,玉竹沙地麦冰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胃阴亏虚证。胃脘灼热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或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者。

40 【方解】

41 【辨证要点】本方为滋养胃阴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42 【典型病案】刘某,男,9岁,2004年4月12月初诊。咳嗽已有月余,痰多色白而稀,纳呆,困倦,舌苔白腻,脉濡。辨证属痰湿咳嗽,治以健脾燥湿
【典型病案】刘某,男,9岁,2004年4月12月初诊。咳嗽已有月余,痰多色白而稀,纳呆,困倦,舌苔白腻,脉濡。辨证属痰湿咳嗽,治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用止嗽散加减:百部10g,沙参10g,白前10g,紫菀10g,桔梗10g,陈皮10g,半夏5g,,茯苓10g,款冬花5g,枳壳10g,薏苡仁10g,甘草3g,上方服4剂后,咳止而愈。[温秦庆. 白学斌教授应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1):21-22]

43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44 【组成】大生地二钱(6g) 麦门冬一钱二分(4g) 生甘草五分(2g) 玄参钱半(5g)贝母去心,八分(3g)
【方歌】银养阴清肺汤,玄麦芍地黄,贝草薄丹皮,白喉赖斯方

45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 【主治】阴虚肺燥之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46 【方解】

47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剂,临床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为辨证要点。
【配伍特点】清热解毒与凉血养阴并用,气血兼治;滋补肾水与宣肺止咳共方,金水相生。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剂,临床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为辨证要点。

48 百 合 固 金 汤 《慎斋遗书》

49 【组成】熟地 生地 当归身各三钱(9g) 白芍 甘草各一钱(3g) 桔梗 玄参八分(2g) 贝母 百合 麦冬各一钱半(4.5g)
【方歌】百合固金二地冬,草芍归贝玄桔梗,阴虚火炎伤肺络,滋阴润肺可收功。

50 【功用】润养肺肾,止咳化痰。 。 【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51 【方解】

52 【配伍特点】滋补肺肾,金水并调,上下并治,以治上为主。 。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痰血证的常用方剂,也是金水相生的代表方剂。临床以咳痰带血,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53 【典型病案】李某某,女,33岁,教师,1993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自述:3年前,因连续授课,自觉喉部有灼热感,时常干痒、疼痛,特别是在感冒之后,诸症加重,出现声音沙哑,干咳,无痰,严重时影响进食。查:患处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声音嘶哑,咳嗽无痰,心烦易怒,舌红苔黄燥,脉沉细而数。治法:滋阴清热,润肺利咽。

54 处方:生地黄6g,熟地黄9g,麦冬5g,百合、炒白芍、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3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连服12剂后,诸症全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杨玉林.百合固金汤治疗慢性咽炎73例. 四川中医.2002;20(7):72]。

55 谢 谢


Download ppt "第十四章 治燥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