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稼 胡 Modified 7年之前
1
第十一章 流通加工成本管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流通加工的概念、类型及流通加工在物流中的意义;掌握流通加工成本的构成及其归集方法,能准确地进行物流加工成本的核算;掌握流通加工成本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流通加工、供应链、仓库、优化 Distribution processing、Supply chain、Warehouse、 Optimization
2
典型案例 一条供应链上的故事 2004年,当禽流感让众多以鸡类食品为招牌菜的中餐馆门可罗雀时,肯德基因为要求所有鸡肉供应商必须提供由当地检疫部门签发的检验证明而赢得消费者信任。但一年之后,当“苏丹红”袭来时,供应商的证明却没有带给肯德基幸运。 百胜餐饮中国协作发展总部(以下简称“百胜”)公共事务部总监王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2月份,百胜就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不含有“苏丹红”的书面证明,而供应商也都提供了相应的证明。 但是,书面证明没能防住“苏丹红”,这一次,供应商的供货出了问题。 ⑴ 餐饮巨头连着河南个体户 出问题的供应商是中山基快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快富”)基快富的供应商,是宏芳香料(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山宏芳”),而昆山宏芳的供应商,是安徽阜阳义门苔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义门苔干”)。 2004年年初,义门苔干,这家年产值2000万元人民币、亳州最大的脱水菜供应商,开始给昆山宏芳供应“辣椒粉”。“辣椒粉
3
以前我们没有做过,也没有生产过。辣椒粉的需求方只有昆山宏芳一家,需求量很少,我们的货都是从其他公司进的。” 义门苔干办公室一们工作人员说。义门苔干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
义门苔干没有成立专门“辣椒粉”小组。昆山宏芳的需求随意性也很大,并非每个月都要,每次要货3吨、5吨、10吨不等。义门苔干上述工作人员介绍, “农副产品利润都比较低,供给昆山宏芳的辣椒粉,利润在5%~8%”。每次进了辣椒粉之后,义门苔干按照20千克或25千克的包装简单分装后,发给昆山宏芳。 供给昆山宏芳最后一批货是什么时间,义门苔干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但他认为,“从昆山宏芳的说法看,检查出‘苏丹红’的那批货是2004年9月发的” 义门苔干方面称,辣椒粉供贷方是河南豫香调味品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豫香”)。但是这个说法遭到了河南豫香副总经理张某的反驳,“如果他们(义门苔干)说有合作,那让他们提供合同啊。”他强调,河南豫香有与义门苔干直接发生过联系,找上门的是河南商丘的一个个体户。
4
那个体户要求整车发货,不要厂包装。但张某不愿透露关于个体户的更多消息。
在河南驻马店的调味品圈子里,除了十三香调味品公司,数得着的就是河南豫香了。据河南驻马店农业局有关部门介绍,河南豫香有辣椒生产基地。 ⑵ 供应链上封闭的信息 由于张某不愿透露更多情况,《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无法获知河南豫香是不是辣椒粉的生产源头,其原料来自何处。假如河南豫香就是辣椒粉的生产源头,那么肯德基的辣椒粉供应路径上就应该有河南豫香、河南商丘个体户、义门苔干、昆山宏芳和基快富。 “报纸刊登出来,我们才知道是供给肯德基的。”昆山宏芳业务部的黄先生说。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义门苔干和河南豫香。在这个链条上,每个环节只知道自己的上家和下家。据黄先生介绍,义门苔干的辣椒粉 进入昆山宏芳之后,公司会对产品进行微生物、水分等品质检查,然后分装成25千克包装,发到中山基快富。黄某表示,昆山宏芳赚取的利润“应该不到10%,具体不太清
5
楚。” “苏丹红”事件发生后,昆山宏芳投资200万元,从国外进口了先进的检测设备。黄某说:“它除了能检测‘苏丹红’,还可以检测农药残留物等。” 昆山宏芳的货物发至基快富后,基快富对产品如何进行加工,再发至肯德基,这无从得知。基快富方面表示,与肯德基的合作是商业秘密,不方便告知。 ⑶ 书面报告背后的失控 “此次事件的确反映出我们存在管理漏洞。”王某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供应链出现了问题。” “在这次事件中,每个环节的供应商都承诺没有‘苏丹红’,我们则相信了他们的承诺。”这是百胜集团公开的说法。这次出事的基快富,是最快向肯德肯提供书面报告的供应商。但是,在中山基快富之外,肯德基无法直接鉴控,甚至无法知晓供应链上,还有昆山宏芳、义门苔干业务经理陈某说。 关于以往每批货,义门苔干是否向昆山宏芳提供检测报告,以及是否向辣椒粉供货方要检测报告,义门苔干业务经理陈某:“以前有关部门没有相关的要求。”
6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中国网咨询师卫某表示:“肯德基的书面保证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转嫁风险方式,也是有法律效力的。”
但是消费者不管这么多,肯德基最后还是买了一个“大单”。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估算,因5种“拳头”产品全都牵扯进了“苏丹红”事件而被停售,全国1200家肯德基店在这次事件中4天至少损失2 600万元。 资料来源:点击辣椒粉:一条供应链上的故事.浙江物流网 (资料整理) 阅读本案例后,讨论此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哪个流通加工环节可能出现了问题?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7
11.1 流通加工成本管理概述 流通加工的概念 流通加工是物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即在商品从生产向消费者流动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商品质量,实现物流的高效率所采取的使商品的形态和性质的变化,这就是流通加工。比如剪板加工、冷冻加工、分装加工、组装加工、精致加工等。 流通加工和一般生产加工相比,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方面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别较大,其差别表现在:
8
流通加工和一般生产加工的区别 ⑴ 加工对象不同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而生产加工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及半成品。 ⑵ 加工内容不同 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主要是解包分包、裁剪分割、组配集合、废物再生利用等。而生产加工一般是复杂加工。 ⑶ 加工目的不同 流通加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流通、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销售、方便用户和物资充分利用,在完善使用价值的基础上提高价值。而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物资的使用价值,使其能成为人们需要的商品。 ⑷ 所处领域不同 流通加工处在流通领域,由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处在生产领域,由生产企业完成。
9
知识连接11. 1 流通加工是流通过程中的加工活动,是为了方便流通、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销售、方便用户以及物料的充分利用、综合利用而进行的加工活动。流通加工创造物流的“形质效应”(为了使商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通过流通领域的加工改变商品的形态和质量。)
10
流通加工的类型 流通加工是现代物流系统构架中的重要结构之一。流通加工能够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效率和物品的利用律,更重要的是流通加工对物流活动具有增值作用。流通加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深加工。 有许多产品在生产领域的加工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这是由于存在许多限制因素限制了生产领域不能完全实现终极的加工。例如钢铁厂的大规模生产只能按标准的规格生产,以使产品有较强的通用性,使生产能有较高的效率和效益。流通加工实际是生产的延续,是生产加工的深化,对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有重要意义, ⑵ 为满足需求多样化进行的服务性加工。 例如,生产消费型用户的再生产往往从原材料初级处理开始。就用户来讲,现代生产的要求,是生产型用户能尽量减少流程,尽量集中力量从事较复杂的技术性较强的劳动,而不愿意将大量初级加工包揽下来。这种初级加工带有服务性,有流通加工来完成,生产型用户便可以缩短自己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技术密集程度。
11
⑶ 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加工。 在物流过程中,直到用户投入使用前都存在对产品的保护问题,防止产品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等过程中遭受到损失,使用价值能顺利实现。这种加工主要采取稳固、改装、冷冻、保鲜、涂油等方式。 ⑷ 为提高物流效率,方便物流的加工。 有一些产品本身的形式使之难以进行物流操作。如鲜鱼的装卸、储存操作困难;过大设备装卸搬运困难;气体运输、装卸困难等。进行流通加工,可以使物流各环节易于操作,如鲜鱼的冷冻、过大设备解体、气体液化等;这种加工往往改变“物”的物理状态,但并不改变其化学特性,并最终仍能恢复原物理状态。 ⑸ 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可以从若干方面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如将过大包装或散装物分装成适合一次销售的小包装的分装加工;将原以保护产品为主的运输包装改换成以促进销售为主的装饰性包装,以起到吸引消费者、指导消费的作用;将零配件组装成用具、车辆以便于直接销售;将蔬菜、肉类洗净切块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等等。
12
⑹ 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 许多生产企业的初级加工,由于数量有限,加工效率不高,也难以投入先进科学技术。流通加工以集中加工的形式,解决了单个企业加工效率不高的弊病。以一家流通加工企业代替了若干生产企业的初级加工工序,促使生产水平的发展。 ⑺ 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利用其综合性强、用户多的特点,可以实行合理规划、合理套裁、集中下料,这就能有效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损失浪费。 ⑻ 衔接不同的运输方式,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 在干线运输及支线运输的结点,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可以有效解决大批量、低成品、长距离干线运输和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末端运输以及集货运输之间的衔接问题,在流通加工点与大生产企业间形成大批量、定点运输的渠道,又以流通加工中心为核心,组织对多用户的配送。也可在流通加工点将运输包装转换为销售包装,从而有效衔接不同目的的运输的方式。
13
⑼ 以提高经济效益,追求企业利润为目的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的一系列优点,可以形成一种“利润中心”的经营形态,这种类型的流通加工是经营的一环,在满足生产和消费要求的基础上取得利润,同时在市场和利润引导下使流通加工在各个领域中能有效地发展。 ⑽ 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形式。 依靠生产企业与流通加工的联合,或者生产企业涉足流通,或者流通企业涉足生产,形成对生产与流通加工进行合理分工、合理规划、合理组织,统筹进行生产与流通加工的安排,这就是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促进产品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经济技术优势,是目前流通加工领域的新形式。
14
知识连接 改变产品功能的简单加工 你知道吗?在流通过程中进行一些改变产品某些功能的简单加工,其目的在于提高产品销售的经济效益。例如:内地的许多制成品在深圳进行简单的装饰加工,改变产品外观的功能,仅此一项就可使产品的售价提高20%以上
15
11.1.3 流通加工成本的构成 流通加工成本的主要构成内容有以下四方面: ⑴ 流通加工设备费用
流通加工成本的构成 流通加工成本的主要构成内容有以下四方面: ⑴ 流通加工设备费用 流通加工设备因流通加工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如木材加工需要电锯,剪板加工需要剪板机等。购置这些设备需支出的费用,以流通加工费的形式转移到被加工的产品中去。 ⑵ 流通加工材料的费用 即投入到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的费用。 ⑶ 流通加工劳务费用 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等费用的总和,即为流通加工劳务费用。 ⑷ 流通加工其他费用 除上述费用外,在流通加工中耗用的电力、燃料、油料以及车间费用等费用,也要记入流通加工成本之中去。 为了简化核算,对流通加工成本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另外,还需要增加废品成本项目,以单独核算物流企业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损失。
16
11.2 流通加工成本的核算 为了简化计算,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甚至仓库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流通加工服务成本设置为流通加工直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流通加工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
17
知识连接11.3 我国会计制度中把会计核算对象分成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类核算的项目,分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科目、四级科目等。在物流成本的核算中,如果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实际上就是确定了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不同的科目设置就是对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同的分类。
18
11.2.1 流通加工直接材料费用的核算 ⑴ 流通加工直接材料费用的内容。
流通加工的直接材料费用,是指对流通加工产品加工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所需支付的费用。同工业企业相比,在流通加工过程中的直接材料费用占流通加工成本的比例较小。 ⑵ 材料消耗量的计算。 为了正确计算在流通加工过程中材料的消耗量,企业应当采用连续记录法,及时记录材料的消耗数量。记录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量的原始凭证有“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等。为了正确计算材料消耗量,期末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只领未用的材料,应当填制“退料单。”“退料单”也是记录材料消耗的原始凭证。只有严格办理材料发出的凭证和手续,才能正确计算和确定材料消耗的数量。 ⑶ 消耗材料价格的计算。 企业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组织材料计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组织材料计算,但无论采用那种计价方式,加工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的费用,都应当是材料的实际成本。
19
当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组织材料计算时,由于同一材料的购入时间和地点不同,各批材料购进的实际单价可能不一致,因此,物流企业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正确计算消耗的实际价格。
当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时,物流企业应当正确计算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将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消耗材料的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上应分摊的材料成本超支差异,或减去应分摊的材料成本节约差异 ⑷ 直接材料费用的归集。 直接材料费用,受材料消耗量和材料价格两个因素的影响,正确计算与确定材料的消耗数量和价格后,就可以计算直接材料费用。 在直接材料费用中,材料费用数额是根据全部领料凭证汇总编制的“耗用材料汇总表”确定的。在归集直接材料费用时,凡能分清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应单独列出,以便直接计入该加工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属于几个加工成本对象共同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应当选择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各加工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单中。
20
⑸ 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需要分配计入各加工对象的直接材料费用,在选择分配方法时要遵循合理、简便的原则。分配方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分配标准,分配方法通常是以分配标准命名的。 在直接材料费用中,流通加工所消耗的材料和燃料费用的分配,一般可以选用重量(体积、产品产量)分配法、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系数分配法(标准产量分配法);流通加工所消耗的动力费用的分配,可以选用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系数分配法(标准产量分配法)、生产工时分配法、机器工时分配法等。
21
11.2.2 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⑴ 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的内容
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⑴ 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的内容 流通加工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用,是指直接进行加工生产的生产工人的工资总额和按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生产加工工人的工资总额包括记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等。 ⑵ 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的归集 计入产品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用的数额,是根据当期“工资结算汇总表”和“职工福利计算表”来确定的。“工资结算汇总表”是进行工资结算和分配的原始依据,它是根据“工资结算单”按人员类别(工资用途)汇总编制的,“工资结算单”应当根据职工工作卡片、考勤记录、工作量记录等工资计算的原始记录编制。“职工福利费计算表”是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确定的各类人员工资总额,按照规定的提取比例计算后编制的。 ⑶ 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 采用计件工资形式支付生产工人工资,一般可以直接计入
22
所加工产品的成本,不需要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采用计时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如果生产工人只加工一种产品,也可以将工资费用直接计入该
产品成本,不需要分配;如果加工多种产品,则需要选用合理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按照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其分配方法与工资相同。 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分配法、系数分配法等。流通加工生产工时分配法中的生产加工工时,可以是产品的实际加工工时,也可以是按照单位加工产品的定额工时和实际加工生产量的定额总工时。流通加工生产工时分配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各种产品加工工时之和 某加工产品应分配费用=该产品加工工时×费用分配率
23
流通加工制造费用的核算 制造费用的内容 流通加工制造费用,是物流中心的生产加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加工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流通加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生产加工单位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和修理费,生产单位固定资产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实验检验费、季节性停工和机器设备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在构成流通加工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项目中,制造费用属于综合性费用,明细项目比较多,除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和修理费外,制造费用的大部分为一般费用。尽管有些制造费用和加工产品产量的变动有关,但制造费用多为固定费用,不能按照业务量制定定额,只能按会计期间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控制制造费用总额。
24
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是通过设置制造费用明细帐,按照费用发生的地点来归集的。制造费用明细帐按照加工生产单位开设,并按费用明细帐项目设专栏组织计算。流通加工制造费用的格式可以参考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一般格式。 由于物流中心流通加工环节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占成本比例较大,其费用归集尤其重要。下面简述折旧费用和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项目的归集方法。
25
(1)折旧费用的归集 折旧费用和修理费从其与加工生产工艺过程的关系看,属于基本费用,为了简化核算,通常视同组织和管理加工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作为制造费用的项目。折旧费用是通过编制“折旧费用计算汇总表”,计算出各生产单位本期折旧费用以后,计入制造费用。
26
例题11.1 某流通加工中心有三个加工车间,某月初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房屋设备)总值及该月的折旧费用如表11.1。
根据折旧费用汇总表,即可计算出流通加工部门折旧费用。
27
表11.1 折旧费用计算汇总表 (单位:元) 生产部门 类型 月初固定资产总值 月折旧率 月折旧额 设备 500 000 4 2 000
表11.1 折旧费用计算汇总表 (单位:元) 生产部门 类型 月初固定资产总值 月折旧率 月折旧额 设备 4 2 000 第一车间 房屋 2.5 1 000 6.2 1 240 3 200 第二车间 1 500 930 1 600 第三车间 750 合 计 13 460
28
(2)修理费用的归集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般可以直接计入当月该生产单位的制造费用。当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一次发生的费用数额较大时,也可以采用分期摊销或按计划预提计入制造费用的办法。如某物流中心以银行存款支付固定资产月修理费4500元,其中第一加工车间1 200元,第二加工车间的制造费用1 600,第三加工车间的制造费用1 700元。 当采用预提方式计提大修理费用时,要注意应正确预计每月的提取数额,且预提费用总额与实际支付费用总额的差额,到期末应当调整计入流通加工成本。
29
⑶ 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是各加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流通加工所发生的间接费用,其收益对象是流通加工单位当期所发生的全部产品。当加工单位只加工一种产品时,制造费用不需要在收益对象之间分配,直接转入流通加工成本;若加工多种产品时,则需要在全部收益对象之间分配。在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时,同样要注意分配标准的合理和简便。在实际工作中,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计算法、机器工时分配法、系数分配法、直接人工费用比例分配法、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现以生产工时分配法、机器工时分配法为例说明。
30
① 生产工时分配法 生产工时分配法,是以加工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为标准分配费用的方法。加工生产工时一般指加工产品实际总工时,也可按实际加工量和单位加工量的定额总工时分配。生产公时分配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分配率=某流通加工单位应分配制造费用÷该单位各产品加工工时之和 某加工产品应分配费用=该产品的加工工时×费用分配率
31
例题 11.2 某流通加工部门,本月制造费用明细帐归集的制造费用总额为20 000元,本月实际加工工时为40 000小时,其中加工甲产品14 000小时,乙产品11 000小时,丙产品15 000小时。采用生产工时分配法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如下表11.2:
32
表11.2 制造费用分配表 产品名称 加工 工时(小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甲产品 14 000 0.5 7 000 乙产品 11 000
表11.2 制造费用分配表 产品名称 加工 工时(小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甲产品 14 000 0.5 7 000 乙产品 11 000 5 500 丙产品 15 000 7 500 合 计 40 000 20 000
33
② 机器工时分配法 机器工时分配法,是以各种加工产品(各受益对象)的机器工作时间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当制造费用中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比较大时,采用机器工时分配法比较合理。 必须指出,不同机器设备在同一工作时间内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的差别较大。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或不同产品)在不同的机器上加工一个单位所负担的费用应当有所差别。因此,当一个加工部门内存在使用和维修费用差别较大的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时,应将机器设备合理分类,确定各类机器设备的工时系数。各类机器设备的实际工作时间,应当按照其工时系数换算成标准机器工时,将标准机器工时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依据
34
例题 11.3 某物流中心流通加工部门,本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6 000元,各种产品机器加工工时为71 000小时,其中甲产品由A类设备加工15 000小时,B类设备加工8 000小时;乙产品由A类设备加工8 000小时,B类设备加工15 000小时;丙产品由A类设备加工18 000小时,B类设备加工7 000小时。该加工部门A类设备为一般设备,B类设备为高级精密大型设备,按照设备与使用和维修费用发生情况确定的A设备(标准设备类)系数为1,B类设备系数为1.3。根据资料采用机器工时分配法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见下表11.3:
35
表11.3 制造费用分配表 产品 名称 机器工作时间 分 配 率 分配金 额 (元) A类设备(标准) B类设备系数(1.3) 标准 工时
表11.3 制造费用分配表 产品 名称 机器工作时间 分 配 率 分配金 额 (元) A类设备(标准) B类设备系数(1.3) 标准 工时 加工时数 折合时数 甲产品 15 000 8 000 10 400 25 400 0.7 17 780 乙产品 19 500 27 500 19 250 丙产品 18 000 7 000 9 100 27 100 18 970 合计 41 000 30 000 39 000 80 000 56 000
36
例题 11.3 从表11.3的分配结果可以看到,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机器工时均为23 000小时,但考虑设备工时系数以后,由于乙产品在B类设备加工工时较多,因此就比甲产品多负担了1 470元费用,这样分配比较合理。
37
11.2.4 流通加工费用在完工产品 和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在产品数量的计算 在产品指流通加工单位或某一加工步骤正在加工的在制品,在产品完成全部加工过程、验收合格以后就成为完工产品。 按成本项目归集加工费用,并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以后,企业本期(本月)发生的加工费用,已经全部计入各种产品(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单中。登記在某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上加工费用,即生产费用合计数或称作累计生产费用,有以下三种情况: 该产品本月已经全部完工,没有月末在产品,则加工费用合计数等于本月完工产品加工总成本。如果月初也没有在产品,则本月加工费用等于本月完工产品加工总成本。 (1)该产品本月全部没有完工,则加工费用合计数等于月末在产品加工成本。 (2)该产品本月已全部完工,没有月末在产品,则加工费用合计数等于本月完工产品加工成本。
38
(3)该产品既有已经完工的产品,又有正在加工的月末在产品,这时,需要将加工费用合计数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正确计算本月完工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月初在产品加工成本+本月发生加工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加工成本 根据上述公式,本月完工产品加工成本为: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加工成本+本月发生加工费用-月末在产品加工成本 上述公式表明,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关键是要正确计算月末在产品加工成本。
39
在产品加工成本的计算 就像生产过程一样,流通加工也存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制产品。物流中心的流通加工部门,在产品品种规格多,流动性大,完工程度不一,所以在产品加工成本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加工费用的投入程度、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加工成本中各成本项目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等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流通加工部门的加工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制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与传统生产过程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制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类似。
40
11.3 流通加工成本的优化 11.3.1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几种形式
11.3 流通加工成本的优化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几种形式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领域中对物品的辅助性加工,从某种意义来讲它不仅是生产过程的延续,而且是生产本身或生产工艺在流通领域的延续。这个延续可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即一方面可能有效地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但是,也必须估计到另一个可能性,即对整个过程的负效应。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都会产生抵消效益的负效应。 几种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如下:
41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即布局状况,是关系到整个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如果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之处在于,第一,多样化需求要求的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不合理;第二,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加工环节,同时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由原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需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 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环节应设在产出地,设置在进入社会物流之前,如果将其设置在物流之后,即设置在消费地,则不但不能解决物流问题,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一个中转环节,因而也是不合理的。即使是产地或需求地设置流通加工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围的正确选址问题,如果处理不善,仍然会出现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交通不便,流通加工与生产企业或用户之间距离较远,流通加工点的投资过高,加工点周围社会、环境条件不良等因素的影响。
42
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确定实际上是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却错误地由流通加工完成,本来应由流通加工完成的,却错误地由生产过程去完成,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流通加工不是对生产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所以,一般而言,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的都不宜再设置流通加工。流通加工企业不宜与生产企业争夺技术要求较高、效益较高的最终生产环节,更不宜利用一个时期市场的压迫力使生产者变成初级加工或前期加工者,而由流通企业完成装配或最终形成产品的加工。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就会出现与生产夺利的恶果
43
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对生产及消费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流通加工的盲目性使之未能解决品种、规格、质量、包装等问题,相反却实际增加了环节,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形式。
44
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之所以能够有生命力,重要优势之一是有较大的产出投入比,因而起着补充完善的作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过高,则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除了一些必须的,从政策要求即使亏损也应进行的加工外。其他成本过高的流通加工都应看成是不合理的。
45
11.3.2 流通加工的优化 流通加工优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性,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做到最优的选择。 为避免各种不合理现象,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需要作出正确抉择。目前,国内在进行这方面合理化的考虑中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实现流通加工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6
⑴ 加工与配送结合 这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之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做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已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47
⑵ 加工与配套结合 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是,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桥梁与纽带”的能力。
48
⑶ 加工与合理运输结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衔接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这本来就必须停顿的环节,不进行一般的支转干或干转支,而是按干线或支线运输的合理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大大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
49
⑷ 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 通过加工有效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结合,通过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强化了销售,是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例证。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例子。
50
⑸ 加工与节约相结合 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考虑其合理化的较普遍的形式。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要看其是否能实现社会的和企业本身的两个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对流通加工企业而言,与一般生产企业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是,流通加工企业更应树立社会效益为第一的观念,只有在以补充完善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价值。如果只是追求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适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这就有违于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属于流通加工范畴。 在确定了所选择的流通加工方式是合理化之后,再对所选择的流通加工成本进行优化。优化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既要对流通加工方式进行优化,也要对流通加工成本构成的四个方面即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劳务费用和流通加工其他费用进行分析和优化。
51
例题11.4 下面以集中下料合理套裁来进一步说明优化过程和结果。
某物流中心流通加工部门加工100套钢架,每套用长为2.9米、2.1米、1.5米的圆钢各一根,来自供应商的原材料长为7.4米,问应如何下料使原材料最省? 分散下料需要: 甲:100÷2=50(根) ; 乙:100÷3=34(根) ; 丙:100÷4=25(根) 合计109(根) 采用集中下料,经分析每根规格棒材可有下面几种套裁方案(如下表11-4所示,方案Ⅱ是裁二根2.9米和一根1.5米,共用了7.3米,剩余的料头0.1米其他方案类推)
52
表 规格棒材的套裁方案 方案 Ⅰ Ⅱ Ⅲ Ⅳ Ⅴ 2.9米 1 2 2.1米 1.5米 3 合 计 7.4 7.3 7.2 7.1 6.6 料头 0.1 0.2 0.3 0.8
53
为了得到各100根所需的棒材,需混合使用各种下料方案。设集中下料需五种裁法的原料分别为:X1, X2 、 X3 , X4,X5。
目标函数:Zmin=0.1X2+0.2X3+0.3X4+0.8X5 利用单纯型法得到结果为:X1=30;X2=10;X3=0; X4 =50;X5=0 合计90(根) 即用原材料90根就可以制造,结果显示套裁比分散下料可节省原材料17.4%,说明了流通加工成本优化的经济效果。
5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流通加工的概念、流通加工成本的构成、流通加工成本的核算方法以及流通加工成本的优化策略。流通加工是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企业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的活动;流通加工成本的构成主要有加工设备费用、材料费用和流通加工劳务费用等,应重点掌握流通加工成本的核算方法;流通加工成本的优化措施有加工与配送结合,加工与配套结合,加工与合理运输结合,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加工与节约相结合等措施。
55
案例分析要点 应搞好对供应商、采购计划、采购环境等的认证工作 习题与思考 1. 什么是流通加工?流通加工与生产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 流通加工主要有那些类型? 3. 举例说出4种属于流通加工的作业。 4. 流通加工成本的主要构成是什么? 5. 如何降低流通加工成本? 6. 计算与分析: 某流通中心流通加工部门,本月制造费用总额为 元,各种产品机器加工工时70 000小时,其中,甲产品由A类设备加工1 600小时,B类设备加工4 000小时,C类机器加工3 000小时;乙产品由A类设备加工4 000小时, B类设备
56
加工20 000小时,C类机器加工12 000小时;丙类产品由A类设备加工2 000小时,B类设备加工4 000小时,C类机器加工1 500小时;丁产品由A类设备加工6 400小时,B类设备加工8 000小时,C类机器加工3 500小时。该加工部门A类设备为一般设备,B类设备为高级精密大型设备,C类设备为较差设备。按照设备使用和维修费用的发生情况确定的A类设备(标准设备类)系数为1,B类设备系数为1.5,C类设备系数为0.8。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机器工时分配法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计算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制造费用的分配额。 实训题 请深入当地的一家流通加工类型的企业,了解其有关生产管理的基本情况和加工目的、作用及经营特点,了解其流通加工环节产生的经济效益,完成一份调研报告。
57
阅读材料 物流外包新竞争法宝 ⑴ 厂商选择仓储的考虑因素
阅读材料 物流外包新竞争法宝 ⑴ 厂商选择仓储的考虑因素 ① 仓储成本。仓储成本为主要物流成本之一,业者应增加仓库的使用率、提高产品的周转率、从事流通加工作业等,使仓储的附加价值提升,让仓库的功能不再仅止于储存及堆放货物的静态功能。 ② 仓储形态。在上、中、下游厂商所使用的仓库形态一致以传统仓库为主,主要提供储存的功能。在土地成本相当高的情形下,土地的取得及仓库的建造实属不易。因此业者应从增加原有仓库的附加功能上着手,而当局也应该随时了解饮料业者的困难适时予以协助。 ③ 仓储使用率。由于饮料气温高则消费量多,所以仓库的使用率一般而言以每年的4月至10月为旺季。
58
⑵ 厂商物流费用 在物流支出当中仓储及运输两项费用占据了大部分的物流费用。物流计费方式分成以物品进货价格的百分比与作业分项计费两种。第一种计算方式是根据物品的价值不同,收费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单价较低的物品收费比例会较高,其计费方式比较适合进、出货量大且周转率高的物品;另一种是以仓储费、理货费、装卸费、流通加工费等分别计费,计算每一作业细项的作业成本,再由细项的作业成本加总成整个物流作业成本,适合作业细项区分容易的流通加工物品。 ① 物流费用占总支出比例 以下游厂商所占的比例最高,因为下游厂商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消费者所需的服务比较多样化,所以下游厂商所需的流通加工作业项目如包装、分装的服务也就更多,其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也相对较高。而在上游厂商部分,由于产品主要为大量进、出货,其物流作业通常为拆、拼柜或是以栈板方式整批出货,因此以物品价值计费的方式较常采用,物流费用的支出相对较低。综合上游及下游厂商的流通加工作业需求调查,上游厂商应该把交叉堆放型的产品比例增加,以减少入库及储存等相关流通作业费用,而下游厂商应该针对该产品流通加工作业朝合并或是共同化的趋势发展,藉以减少
59
流通加工费用,进而减少物流相关费用。 ② 物流费用占营业额比例。物流费用占营业额比例的部分中,上、中、下游的厂商差异性并不大。 ⑶ 物流成本中支出较大的项目 上游厂商支出比例最大的为车辆费用,其次为物流人事费,接着依序为配送费、设备折旧费、退货处理费等支出费用;对中游厂商而言,支出比例最大的为物流人事费,其次为车辆费用,接着依序为配送费、设备折旧费、退货处理费等支出费用;对下游厂商而言,支出比例最大的为物流人事费,其次为补货作业费,接着依序为流通加工费、存货持有成本、退货处理费等支出。 ⑷ 可降低物流成本空间的项目 在饮料业上游厂商部分,认为可以降低的费用第一为物流人事费、第二为退货处理费、其次依序为存货持有成本、配送费及车辆费用等项目;在中游厂商部分,第一为物流人事费、第二为外委处理费,其次依序为车辆费用、流通加工费及配送费等降低物流成本空间项目;在下游厂商部分,第一为物流人事费,第二为存货持有成本,其次依序为补货作业费,流通加工费及退货处理费。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