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祆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祆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祆教

2 瑣羅亞斯德教 源自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 約在公元前6世紀,由波斯人瑣羅亞斯德(Zoroaster)所創立。
《波斯古經》(Avesta )謂世界上有光明與黑暗,兩者為善與惡之源,人宜棄惡就善,應崇拜光明。 故敬拜火光及日月星辰。中國古代以其拜火及天,故稱之為火祆,省為祆教﹐俗稱拜火教。

3 傳入中國 3世紀時﹐波斯薩珊王朝定此教為國教﹐遂盛行於中亞。中國南朝梁時及北朝元魏時﹐始知其教。 《魏書‧西域傳》謂波斯國俗事火神﹑天神。
《梁書‧諸夷傳》亦謂滑國(都拔底延﹐今阿富汗馬扎里沙里夫西)事天神﹑火神。滑國鄰接波斯﹐故漸染其俗。其教東傳﹐當是先經今新疆南部。

4 傳入中國 《北史‧西域傳》謂焉耆﹑高昌都俗事天神﹐應是由波斯商賈傳來。北魏後期及北齊﹑北周並有祀胡天的記載。胡天即指祆教的崇拜天神。看來傳入中國的祆教﹐有了某些變化﹐如產生了對神像祈禱等現象。 祆教的祭司名為薩甫﹐北齊鴻臚寺典客署有京邑薩甫﹐諸州薩甫官名。典客署掌管接待外國使臣及客商﹐反映當時來華的胡商中有不少祆教徒。

5 陳垣《火祆教入中國考》 陳垣《火祆教入中國考》北京大學《國學季刊》1-1, 1923 , 他根據正史有關西域諸國俗事天神的記錄,認為火祆之名聞中國, 自北魏南梁始, 北魏靈太后所祀之胡天神就是祆神。自波斯被大食所滅, 祆教徒被迫東奔, 唐朝以禮待之, 因而兩京和磧西各州設祆祠, 最早的祆祠是西京布政坊西南的祆祠。 祆教徒來中國並不傳教, 亦不譯經, 教徒只有胡人而沒有漢人。他考證了祆教在唐朝的流行和會昌時的滅絕情況, 其結論影響極廣。

6 林悟殊《唐人奉火祆教考辨》 林悟殊《唐人奉火祆教考辨》(《文史》30, 1988; 《波斯拜火教與古代中國》, 1995), 對陳垣的觀點提出質疑, 認為火祆教譯經雖未發現, 但其徒眾在中國是以口頭相傳的方式傳教, 唐代祆教擁有中國人信徒。

7 唐代 唐代前期及中期﹐對各種宗教都很尊崇﹐當時來華經商的胡人極多﹐故在長安及洛陽均有火祆祠﹐供每歲胡商祈福。又設薩寶府官﹐主祠祆神。地方上﹐特別是河西走廊諸州﹐也有祆祠。祆教主要是在華的胡人信奉﹐唐朝禁民祈祭﹐但也有可能私下傳佈。

8 唐會昌廢佛 唐武宗會昌(841~846)年間﹐禁毀佛寺﹐同時對西方傳來的祆教﹑景教﹑摩尼教所謂“三夷教”的祠寺也加禁毀﹐僧徒並令還俗(會昌廢佛)。祆教在中土受到一次大打擊﹐會昌以後弛禁﹐到宋代還有殘存的祆祠。南宋以後﹐中國典籍上罕見祆祠名稱。

9 印度兀鷹劇減 祆教天葬難為 繼諶悠文/綜合報導 2006-09-13 04:00
源於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祆教」)歷來都實行「天葬」,印度孟買瑣羅亞斯德教徒也奉行。但由於印度野生兀鷹數量急劇減少,連帶使這項讓兀鷹啄屍習俗面臨無以為繼。 根據瑣羅亞斯德教教義,人死後四天內,屍肉應該讓飛鳥清理乾淨,以釋放死者的靈魂。 最近孟買一名女子芭莉雅赫然發現,她母親遺體被放入天葬地點「寂沒之塔」讓兀鷹啄食,經九個多月,遺體雖已腐敗,但卻未遭到兀鷹啃食。 九○年代印度兀鷹數量急劇減少,帕西人社區面臨如何安排死者葬禮難題。兀鷹數量減少與人類廣泛使用牲畜消炎藥「雙氯芬酸」有關。兀鷹吃含有這種藥物牲畜屍體後便中毒身亡。


Download ppt "祆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