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龙狮文化系列讲座 龙狮文化 主讲:黄益苏 中南大学体育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
第三讲 龙与民俗文化 龙文化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从生养婚嫁、节日文化到民间文化体育活动等,都有龙的影子。
第三讲 龙与民俗文化 龙文化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从生养婚嫁、节日文化到民间文化体育活动等,都有龙的影子。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
一、龙与生肖 我国的生肖纪年,12年为一巡,每年一个生肖,比起以公元数码来,要生动有趣得多。在12个生肖中,只有龙是虚的,是人们的想象之物。但是,这龙就是很讨俏。龙年得子,大吉大利,是人们头脑中龙文化积淀的结果。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
因为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人们以为龙年出生的是富贵命。但是,在生肖迷信中,出生于龙年的也不一定都好,如男人生于腊月是破月,因为“腊月老龙不抬头”;女人不能生于六月,对女人来说,六月是败月,有“女生六月要受穷”之说。在旧社会,出生龙年的婚姻也很受限制,不能和属虎、属兔的人结婚,因为“龙虎相斗,要短寿”、“龙兔相克”。和属鸡的人结婚最好,因为“黄龙白鸡更相投”,又有“龙凤呈样”之意。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
龙也好,其他11个实物生肖也好,其实与人生的际遇、生活的质量、婚姻、寿命、事业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其所以如此,主要是神迷文化、生肖迷信等造成的,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
二、龙与门神 在节日民俗中,有关龙的民俗就十分丰富了。过春节有很多民俗活动,其中一项是贴门神。门神本来是由汉时的桃符演变而来的,但是民间传说它也与龙有关。事情的来由与《西游记》中第十回的故事略同。说是泾河龙王与神课打赌,故意不准时下足雨,犯了天条,要遭处斩。龙王去求太宗救他一命,太宗在梦中答应了。第二天散朝以后,太宗故意和魏徵下棋,不放他出门,想以此拖过处斩时间,救龙王一命。哪知正下到午时三刻,魏徵却睡着了,梦中斩了泾河龙王。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
当晚,泾河龙王找到太宗,要他还我命来。搞得太宗--夜无眠,直说有鬼。第二天晚上由秦叔宝、胡敬德全副武装,把守宫门,一夜无事。过了两三夜也无事。太宗不忍心让二位将军夜夜守门,便叫画师画了秦、胡二将全副武装的像,贴在门上,夜间也就无鬼叫了。此事传到民间,就成了贴门神的来由。这几年时不时仍能看到城乡一些人家门上贴有新印秦叔宝、胡敬德门神的。由此可见此种民俗还在民间流传。只是现在贴门神,不为吓鬼,而是一种民民俗艺术的重视。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
三、舞龙灯 春节期间舞龙灯,是又一个传统民俗。从初一晚上开始,舞到十五元宵节达到高潮,最后放到河坝烧了为止。民谣唱道:“龙去龙宋,四季发财;今年烧过,明年又来。”舞龙灯主要是娱乐,也有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耍龙灯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种类上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等;还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
因为“灯”与“丁”有谐音象征,中国民间元宵节做“桔灯”谐“吉丁”,“添灯”谐“添丁”,“送灯”谐“送丁”。还有用面粉捏制“十二生肖灯”,的,来祈求家丁兴旺。民间还有“偷灯”习俗,就是偷庙里的“莲灯”、“迎花灯”,送给没有生育的人家,祝福他们连着生、,花着生。龙灯也是灯,而且龙的力量最大,自然寄托了生龙子的愿望。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
奉化有“盘龙灯”的习俗,龙灯队“盘”到子孙众多的大户人家,放“百子炮”;盘到小户人家,放三只连响炮。放炮者不能将炮蹲在地上放,认为炮一蹲地,就意味着这家子孙是“泥坯子”;要将炮提在手中放,寓意“龙子”一步登天。盘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要让这家的妇女“摸龙须”和“龙角”,让其小孩“钻龙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
四、龙头节 龙头节,在农历正月初五,是云南河口大瑶山地区瑶族的传统节日。当日,此地群众备足供品祭祀龙王。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3
五、龙抬头节 龙抬头节 汉族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说:“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民间传说,蛰伏-冬的龙在二月初二这一天抬起头来,开始活动,·从这一天开始,雨水就要多起来了。在这二天将龙引入自己家里,就能风调雨顺,获得丰收。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4
北方人还用彩纸、麦秆和草做成长串,挂在屋梁上,叫做“穿龙尾”,把龙留住。这天的食物也都是与龙相关的:面条是龙的须,烙饼是龙的鳞,饺子是龙的耳朵,等等。从前中东惠民一带也有这种类似的节日,时间早一天,在二月初一,称为“春龙节”。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5
六、祭龙王节 祭龙王节 云南中甸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四月十五。当地群众到山脚草地祭祀龙乏,还要举行歌舞和体育活动。
六、祭龙王节 祭龙王节 云南中甸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四月十五。当地群众到山脚草地祭祀龙乏,还要举行歌舞和体育活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6
七、端午节 端午节 此节除汉族外,白、苗、哈尼、纳西、瑶,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流行。此节起源说法很多,以纪念屈原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但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推论,这是吴越一带民众举行龙图腾的节日。这个观点也可从端午“缠五色丝”里得到证实。据说五色丝象征五色龙,人们用五色丝缠于手足腕,或穿上金锡钱锁挂于脖子上,或扎成人形插于发髻,或用来缠粽子赠送亲友等,都可以驱邪避瘟。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7
端午节前后、江苏、广东、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香港、澳门等地均有“龙船赛会”,有的地方称“龙船节”、“龙舟节”或“龙舟会”。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8
龙舟竞渡 端午节习俗之一。相传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渐形成的。宋代有夜龙舟之戏,龙舟四面挂上小灯数盏,竟渡时如白日。贵州黔东南地区认为端午竞渡是为纪念一位舍身杀死毒龙的老人。在黔东南和湘西等地苗族有传统的龙船节,一般从农历五月十五开始,历时三天左右。不举行龙舟竞赛,主要是坐龙船串寨子,走访亲友。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9
龙船出发前,要唱吉祥歌,祝龙船一路平安。每只船上有一位“鼓头”,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坐在龙颈上击鼓发令,指挥船上的活动。龙船过寨子,要鸣放铁炮,传告亲友:岸上要燃放鞭炮“接龙”。岸上亲友向船上的客人每人敬米酒两杯,表示欢迎。龙船靠岸后,水手把糯米饭团、菜等放在船帮上就餐,不用碗筷。妇女、儿童前去“讨路边饭”,据说吃了龙船上的食物能消灾避难。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0
寨子里家家酿米酒、包粽粑招待来客,同时还要进行赛马、斗牛、踩鼓、游方等文娱活动;龙船制作十分精美,龙头是用水柳木雕成的。有2米多长,还装有一对1米多长的角。船身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叫“母子船”,母船、子船全是用独木镂空。龙头分别着色成黄龙、青龙、赤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1
八、龙升天节 云南河口大瑶山地区瑶族有传统的龙母上天节和龙公上天节,时间分别是农历七月二十和八月二十。那天,当地群众举行祭龙活动,然后送龙母、龙公升天。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2
九、祭龙节 哈民族、壮族、瑶族都有祭龙节。哈尼族的祭龙节是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起,是为纪念为民除害的英雄的。壮族则为宗教节日,农历二月间举行,认为杀猪祭龙,可保人畜平安。瑶族也有宗教节日,时间是农历三月初三。祭龙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祭盘古、祭玉碧、祭神农等。要杀猪献供。这项祭祀只能男人参加。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3
十、百龙祭祀 炎陵是炎帝的安葬地,当地人民每年都进行祭祀活动。舞龙是重头戏,各具特色的药龙、草龙、火龙、阴阳八卦龙、荷花龙、竹叶龙、三人龙、五人龙、九人龙、百人龙、飞龙等达100条,形成世界华人、华侨百龙祭祖盛况。炎帝陵祭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4
从传统民间游艺、体育的角度来看,关于龙的也很多。如舞龙又叫龙灯,虽说是汉族舞蹈形式,但全国很多地区流行,有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流行,甚至海外华侨也舞龙灯。人们把龙当做吉祥的化身,因此除春节期间各地普遍舞龙灯而外,每逢喜庆节日也玩。龙的造型各地略有不同,一般都是用竹、木、纸、布等扎成。燃灯的叫龙灯,不燃灯的叫布龙、纱龙,另外还有用板凳扎制的板凳龙,用草扎制的草龙,用荷花、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等。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5
舞龙的历史悠久,汉代《春秋繁露》中就有记载。古代的龙被扎制成黄、青、白、赤、黑五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民间遇旱灾玩水龙,遇水灾玩火龙,祈求风调雨顺。随着科学的发达,人们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增强,破除了舞龙的迷信色彩,舞龙已成为喜庆、健康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6
与龙有关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还很多,如湘西苗族的“接龙舞”,表达了把龙接到家的喜悦心情,贵州仡佬族的“打花龙”等等。这些民俗文化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7
思考与讨论题: 1、说说自己家乡有关龙的民俗文化活动。 2、浅论龙抬头节的典故。 3、寻读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8
第四讲 舞龙 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气势磅礴,雄浑豪壮,广泛流传在祖国辽阔疆域的南北东西。
第四讲 舞龙 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气势磅礴,雄浑豪壮,广泛流传在祖国辽阔疆域的南北东西。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29
一、舞龙的起源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生活上和“龙”结有良好缘份。单单以“舞龙”来说,凡有佳时佳节或神圣庆典,均以舞龙为最热闹的助兴节目。 1.舞龙起源传说纷纭: (1)龙王求医,扎龙形挥舞,保风调雨顺之说; (2)女代胡秋老扎龙,血染龙身,点龙珠逗龙飞舞升天之说; (3)卜辞中作龙,卜辞求雨之说; (4)舞龙祭祀,不同的日子,用不同的人,舞不同颜色的龙的风俗。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0
2.“鱼龙漫衍”之戏 舞龙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据《汉书·西域传赞》载:“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唐颜师古注云:“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衍’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濑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1
(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颜氏之注采自《汉官典仪),其间所云鱼化龙的表演似属于杂技中的”幻术“,而”体长八丈“之龙,很可能就是类似龙灯的经人耍弄的龙模型。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晚期画像石墓中室东壁上的乐舞百戏石刻为我们提供了汉代鱼龙之戏的形象资料。画面的场面与颜师古注所云有所不同,可能属于另外一种形式。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2
3.元宵舞龙 为什么元宵节要舞龙呢?民间有以下传说,尽管与《西游记》中唐王派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雷同,但是,主题还是有异的: 相传很古的时候,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有一年,天下突然灾难降临,城里洪水泛滥,淹没民房,溺死了百姓;城外则田地干裂,阳春冒烟,弄得人们真是活不下去了。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3
有一条居住在一座大山里的青龙,心地非常善良,它很可怜受苦受难的人们,决定去上界打探个究竟。-原来西天王母娘娘邀请玉帝赴宴,玉帝很喜欢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宴会后,玉帝目宫中办事,照样头昏眼花,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来应该是城内下三分雨,城外降五分雨,玉帝却弄成了城内降五分雨,域外降三分雨。城内降雨五分,雨水太多;城外降雨三分,雨水大少。这样,就弄得城内洪水涛涛,城外天干地裂了。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4
青龙知道了原因,便偷偷地溜到天宫里,改了雨簿,改成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五分,这样,世上才又慢慢地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察觉自己点错了雨簿,本想改正,又生怕众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说话不算数,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突然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了,不由心中大怒:是谁胆大妄为,竟敢违背我的旨意,随便改动雨簿?于是他使命令天兵天将到处追查,同时又派人下凡间去查访。后来查出是青龙干的事,玉帝就指派他身边的丞相下凡来惩治青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5
丞相奉玉帝差遣来到凡间,找到了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天上玉帝派来的使者,不敢轻慢,立即摆出山珍海味款待丞相。饭后,皇帝和丞相在花园里下棋。不一会儿,只见丞相低着头,打起鼾来。皇帝不敢惊动他,只好站在一旁伺候。又过了一会儿,丞相脸上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滴。皇帝有些奇怪,心想,这时节是正月间天气,还有些寒凉,怎么丞相坐着竟汗流满面呢?于是叫宫娥拿出扇子来给丞相扇凉。扇了一会儿,丞相长长地舒了一品气,醒过来了,丞相感激地对皇帝说;“谢谢你帮了我的大忙。你帮助我杀了青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6
原来,丞相虚留了一个形体在花园里坐着,实体却与青龙交战去了。丞相武艺虽然高强,但青龙也是修炼过的,双方正斗得紧张激烈、胜负难分的时候,皇帝的宫娥扇了阵风。就是这几阵风袭击着战场,给丞相大大地助了威。顿时,丞相精神大振,力气倍增,厮杀了一阵,青龙抵敌不过,躲闪不开,就被丞相斩杀。青龙被丞相斩杀以后,变作一只神乌,整天在玉帝殿外啼叫,向玉帝喊冤。玉帝天天听着,心中感到非常惭愧--自已写错了雨簿反而杀了青龙,觉得过意不去,便下书到人间,要皇帝向老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7
于是,每年正月,老百姓就用竹篾扎成青龙,用纸、绸糊上,照着青龙妁模样,用彩笔描画,把纸龙绘得活灵活现,十分威武雄壮。到了正月十五(青龙被杀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扛着青龙游街串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载歌载舞,以表示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从此,每到正月间,民间就要舞龙,这个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8
4.求雨舞龙 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各族、各地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舞龙。如主要流行在南方各地的“草龙”。它用草、藤扎成龙形,多在久旱不雨时,由赤膊舞者沿街舞蹈。围观人群不停地向龙泼水,舞龙人被淋得全身湿透,以此祈求天降大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39
5.除害舞龙 夜间舞“草龙”则是另一番景象。草龙满身插上无数香火,点点火光组成了一条光闪闪的龙在夜空遨游。故“草龙”有时又叫“香火龙”。民间舞“香火龙,”常在虫灾发生时,虫逐龙身的点点火光飞去,“香火龙”穿过街巷,舞至田边地头,飞虫追逐香火,越集越多,突然,舞龙队伍在水塘边停下,猛地将草龙连头带尾,深深扎入水中,水淹没了龙,也淹没了飞扑香火的虫群。“香火龙”在除害虫这一点上,较其它形式的舞龙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0
二、舞龙的分类 舞龙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香火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1
5000人同时在万里长城舞动一条3048米的“中华巨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2
300条龙同时在天安门广场舞动,庆祝九九回归的群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3
三、民间舞龙 1.中原舞龙 中原舞龙的龙身制作精良,色彩艳丽,表演形式丰富多彩。龙身由许多节组成,一般为单数,其中以七节、九节、十一节、十三节为多,龙身下边装有木柄,舞者手持木柄挥舞。舞龙是力量加技巧的运动,要想舞好并不容易。其中以动龙珠为最难,舞龙者必须将各种套路牢记于心,否则阵脚必乱;其次为舞龙头,因其重量大,舞之技艺很难;再次为舞龙尾,因操尾无主动权,必须因势利导,方见活泼灵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4
表演时,舞者穿龙门,过龙桥,舞起来上下翻飞,左右跳跃,时缓时急,热闹异常,深受百姓欢迎。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5
2.铜梁舞龙 重庆市铜梁县的龙灯和舞龙比较出名。铜梁龙灯种类繁步,有“正龙”,头大,胫长,龙身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舞的“草把龙”;由孩子们舞的,甩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6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则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用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表示答谢。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7
3.佛山舞龙 佛山人也喜欢舞龙。20世纪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再绘上图案的“伞龙”,或用稻草扎成的“草龙”,做工比较简单。现在的佛山“彩龙”用竹篾、铁丝做骨架,龙头、龙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配以金属镜片、铝金纸、剪纸、绒球做装饰,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佛山彩龙的品种多样,有金龙、烟花龙、火龙、彩灯龙、坐龙、卧龙等。近年来,“机械龙”、“电脑龙”也走进佛山彩龙的行列。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龙能喷出水柱和肥皂泡,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8
佛山彩龙出游时很壮观,旌旗、日月旗前边开路,塔灯、鲤鱼、龙珠作引,然后才是张牙舞爪的龙,龙后面跟着锣鼓音乐。舞龙者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盘龙、跳龙、扣龙门、穿龙尾、龙过桥、玉龙盘柱、二龙戏珠,蛟龙漫游、巨龙腾空等组图造型。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49
4.奉化舞龙 奉化舞龙形式多样,造型精巧,色彩丰富,表演独到,有布龙、打结龙、断尾巴龙、绣花龙、草龙等。龙一般为九节、十八节,多至二十四节。同是舞龙,各村各乡却各有所长,鄞县的青龙特点是圆、美、活;绣花龙则色彩斑斓,艳丽夺人。象山县的白龙,一身素色,颇见神采,舞龙人脚系响铃,舞龙时形声相伴,声情并茂。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0
浙江省流行的“百叶龙”,是一种构思、制作均极奇巧的舞龙。舞者手执荷花灯、荷叶灯、蝴蝶灯,翩翩起舞。人们只见朵朵盛开的荷花,在片片荷叶中飘移、舞动。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翔。一段优美抒情的舞蹈后,舞者齐聚场中,突然间,一条巨龙在人们的眼前腾跃而出。原来那一朵特大的茶花(或聚宝盆)灯,背面绘制的是-个辉煌壮丽的龙头,朵朵荷花紧紧相扣连,组成龙身,片片花瓣,变成龙身上的片片鳞甲,美丽的蝴蝶成了抖摆的龙尾,而荷叶则成了朵朵白云。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1
“彩绘布龙”多在白昼舞。龙体内燃灯,以竹蔑制成节节圆商形龙身,数十人,每人手举一节,依靠配合默契的群体动作,舞出巨龙婉蜒翻腾的雄姿。常以双龙,加一高举龙珠的人舞,逗引二龙戏珠,二龙围绕滚动的龙珠,时而龙头高昂,如插云端,时而龙首俯冲,似入海底。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2
5.汉中舞龙 陕西省汉中地区的“板凳龙”也很有特色。“板凳龙”用,一块长凳木板雕刻成龙的样子,一头为龙头,一头为龙尾。龙鳞是画在色纸或彩绸上,然后贴上去的。三只木腿分jlj安在龙肚的两端,都可自由活动。舞时挑选两女一男,身上披红挂绿,男的头上围白毛巾,女的头上插花朵。三个人各握一只板凳腿,两个女的舞龙头,一个男的舞龙尾,三人密切合作,舞出“龙翻身”、“龙滚水”等种种花样。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3
关于“板凳龙”,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一位以打卖草鞋为生的老人,收养了两女一男三个孙子。有一年春节,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欢天喜地地舞龙灯,三姊弟十分羡慕。回到家中后,聪明的小弟看到爷爷打草鞋用的长凳子一端系着未打完的草鞋,活像一只龙头,就高兴地喊:“看这草鞋凳,活像一条龙!”两姊妹一看确实像,三个人就各举起凳子的一条腿舞了起来。他们舞得开心,村邻们发现后也觉得有趣,就领他们到街上去舞。从此,“板凳龙”便形成和流传开来。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4
小型“板凳龙”是将龙头、身、尾,扎在一条长板凳上,前面二人各举一条板凳腿高举龙头,后面一人双手举起板凳的后两条腿,紧跟其后执龙尾,上下翻转滚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5
6.新安舞龙 浙江新安等地的大型“板凳龙”,造型华美宏大。龙头龙尾由民间艺人精心扎制,龙身各节由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动手,关门扎制,为的是出奇制胜。五彩缤纷的图案,花团锦簇的灯彩,都在这一条条板凳上展现。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6
节日一到,家家户户抬出自扎的龙身,一节节连接起来,村小户少,仅90多轿(节);村大人多,会多至150多轿(节)。浩浩荡荡的人群,背着扎上龙身的板凳,在鞭炮鼓乐齐鸣中,巨大的龙身越传越快,直至首尾相缠,形成游龙盘柱之势,然后再舒展龙身。继续穿游街市……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7
7.澳门舞龙 澳门有舞醉龙的民间习俗。农历四月初八,在澳门既是谭公诞、浴佛节,又是渔业行会的传统节日--澳门渔行团结日。渔业行会为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四月初八、初九两天全行业休假,并举行独有风格的舞醉龙、醒狮大会。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8
四月初八上午,行会先在营地街市会馆前地举办醉龙、醒狮点睛开光典礼。随后,与会人员出发到各街市及渔区进行庆祝。队伍由醉龙、醒狮领衔,沿途敲锣打鼓,热闹非凡。舞醉龙道具简单,只有龙头、龙尾两截,没有龙身,龙头、龙尾用坚实木料制成,约重10公斤;舞醉龙者队伍小,仅需两人各执龙头、龙尾舞动;舞醉龙者须喝大量的酒,乘着酒兴,做到形醉而意不乱。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59
据传,舞醉龙源自数百年前的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那时香山境内瘟疫横流,乡民求助佛祖,抬着佛像路过河边时,河中突然跃出一条大蛇,遭乡民砍断后血染河水。乡民喝了河水除病祛瘟,都认为大蛇是龙的降凡,便创造出舞醉龙以志纪念。随着香山乡民迁澳,舞醉龙习俗传入澳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0
8 炎陵舞龙 三人布龙,是炎陵畲族同胞的传统活动。每年的分龙节,畲族青壮年将三节布龙舞得出神入化,此祈褥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布龙长约3米,由3米表演,他们分别代表传说中的畲族先祖盘王的3位儿子。三人布龙集武术技巧练习、体力耐力培养以及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短小灵巧,其艺术形象刚武坚毅、活泼敏捷,是畲族同胞性格的生动体现。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1
四龙对舞,即在单条三人布龙表演基础上,引入故事情节,辅以空间造型艺术,如“金龙布雨”、“群龙欢舞”、“春满神州”、“飞龙腾空”、“蟠龙戏珠”、“祥龙织锦”等高难动作,要求舞龙手技术娴熟,配合默契。它生动地再现了龙的气势磅礴、刚柔相济、寓情生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效果。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2
9 湘西舞龙 湘西舞龙少分为九节,多为二十多节,逢单不逢双。龙头用竹条扎成架子,糊上金纸,龙身用细篾扎成圆筒形,外用红布包紧,布上用金纸配鳞。出龙时非常热闹,前有二至四个排灯开道,既而有扎制的鱼、虾、蚌尾随其后。舞龙人手持一颗红球引龙,巨龙紧随,在锣鼓号角中摇头摆尾,畅游三街六市。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3
动作有“黄龙缠身”、“金龙抱柱”、“二龙抢宝”、“金龙过海”等。舞龙者所到之处,鞭炮齐鸣,围观者水泄不通。更有趣的是烧龙,从正月十三到十五结束,连烧三天。烧龙者全由观众自觉组成。他们事先准备好花炮,用1米长的楠竹筒制作,筒内装火药,点燃引线,火花直对龙身喷去。烧者“啊”声连天,有的甚至光膀子,即不玩耍。最后人们将火龙送入溪河,意在送龙归海。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4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5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6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7
四、舞龙民俗 1.赞龙点睛 中国的民间舞龙,历史久远,流行甚广。从北方到南方,从乡村到城市,每当逢年过节及兴典盛事,都有舞龙的风俗。各地舞龙的龙具器材、套路花式、打击配乐,均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一边唱吉利的赞词,一边舞彩龙,祝贺家家户户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俗称赞龙。如是在春节、元宵舞龙,民间则称为龙灯迎春。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8
民间节庆舞龙首先要接龙,名为“接财、接福、接平安”。一般由组织者派人下帖,接龙的人家在拳户名下签上“知”字,便表示了接请。龙舞到每家每户,舞者先将龙头摇进大门,各节顺序而进,在堂屋正中从左右至左绕行一周,再经堂屋右方摆出屋门,称之为拜香火。龙出屋后摆至空坪。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69
开始舞龙之前,先要请主家或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替龙点睛,先点左眼,后点右眼,舞龙者则在旁边吟唱: 一点金, 二点银, 三点扬名四海, 四点天下太平。 点睛后,舞者开始舞龙,主家和围观者放鞭炮助兴。舞毕,有的人家还要给龙“挂红”。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0
过去民间舞龙,除节日庆典娱乐外,也有借此讨钱的“乞丐龙。”如果不愿接纳的人家可关上大门,龙即不进屋了。 现代节庆活动也经常舞龙,舞龙前有些地方也有点睛仪式。点睛过程中,主持人吟唱如下之类点睛词: 神龙点睛, 大放光明, 朱笔一挥, 天下太平, 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1
2.舞龙色彩 舞龙,民间以青龙为吉龙,青色与五谷苗种彩色相同。所以,凡民间每逢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之夜,在庙前举行灯节列对游行,四乡八镇云集一地,各执自己纸札的灯笼参加灯会因黄色是代表“皇室”,也就是皇帝专用的颜色,除了庄严的佛殿神庙等可以黄色之外,民间都以黄色物品视为高贵。所以,舞黄龙,除非帝王御肯渝可,民间不敢舞黄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2
那么,红龙是不吉利的,红被视为--火红,舞红龙有遭火灾之劫的“可能”。蓝龙,青出於蓝,但只舞浅蓝之龙,不舞深蓝龙,因深蓝之色,近于黑。黑龙是人们厌忌的,它被视灾难来临的不祥之物。至于“白龙”,自古以来,中国人视白举哀,从来没有人“舞白龙”。金龙,银龙是近代以金色银色画鳞,除了美观之外,似乎讲不出金银之色的含义来。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3
农村舞龙,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不仅在本村舞,还要到外村去“赛舞”。城市里舞龙灯,要穿街走巷,向每家每户拜年,还要到富商巨贾家去“盘龙”、讨彩头。各家要“接青龙”、“发利市”。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4
思考与讨论题: 1、考究一种舞龙项目,探其起源、发展。 2、为什么元宵节要舞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5
第七讲 龙的传人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一、龙的二重性 在人类由朦昧到野蛮再向文明进化的发展历史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美好传说和英雄史诗。在中国,再也没有比肇始于中华民族开化史上的龙的形象更为真切动人的了。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6
尽管谁也不曾目睹过“龙颜”,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凭丰富、浪漫而又带有哲理的想象对它进行修饰装扮,使之既有神灵的奇异,又有人的德性。无论从意念上的图腾崇拜,还是在现实中的生活方式,人们无时不感到它的存在。更由于龙的形象是在人类诞生、华夏民族的形成中完善起来的,故龙也成为我们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伟大民族的象征。今天的中国人,仍自豪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7
二、龙的传说 传说开天辟地的造物主盘古,原是“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就是它,挥一把利斧,将天地劈开,人类才有了繁衍生息的场所(《广博物志》卷九互运历年记》)。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8
古人认为,人类是由一个叫女娲的女神创造出来的。而女娲的长相,就是人首龙身。女娲造了一个女儿叫女登,有一天,女登忽然感神龙而孕,生一婴儿,就是后来成为神农氏的炎帝。炎帝教人类种植五谷,发展农业,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茁壮生长。人们感念炎帝的功德,尊他为神农和太阳神(司马迁《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79
后来的黄帝在大战蚩尤的时候,曾有六条蛟龙为之助战,另一条应龙奋力拼杀,将蚩尤斩于“山黎之谷”(司马贞《史记索隐》)。 黄帝打了胜仗,在荆山脚下铸宝鼎庆功。在庆典开始的那天,各路天神,各国君臣,八方百姓都赶来参加,好不热闹。庆功仪式快结束时,有一条神龙自天而降,在天空中探出身子,铜铃似的眼睛,金甲闪闪发光,长长的胡须一直垂到宝鼎上。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0
黄帝一见大喜,知道迎接他回转天庭的使者到了,就带着各路天神,纵身人云,跨上神龙,腾飞而去。当时,众多的小国君臣及黎民百姓也想随着一同登天。但凡人肉胎,那里跨得上龙背,只好紧紧抓住龙须不放。结果,神龙飞去,他们手中只落得几缕龙须,据说这些龙须后来都变成草,就是如今的龙须草。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1
据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龙子》和明杨慎《升庵外集》等书记载,龙生有九子,但均未成龙。它们各有所好,有的好文,有的好武,有的好险,有的好乐,有的好鸣,有的好坐等。据说后来碑刻两边蜿蜓,底座兽象,殿角走兽,楼堂兽头,骑兽,胡琴头上刻兽,钟上的兽钮等,都是龙的遗像。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2
看来龙子的形象都不佳。但龙的女儿据说长得都很漂亮,娇羞动人。自然,“攀龙附凤”者一定不少。唐代书生柳毅,路遇洞庭龙王之女,二人-见钟情,便鸿雁传书,谈起了恋爱。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太平广记》卷四一九)。更有趣者,唐明皇李隆基也居然梦遇龙女,演出了一段颇为滑稽的风流韵事,还作了一首《凌波曲》,想感动龙女,重温旧梦呢(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不过,梦毕竟是梦,想做“乘龙佳婿”,确非易事。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3
三、物象之龙 陈勤建先生从民俗生成的心理机制考察,认为龙是从物象景观,推导到物种景观,进而虚拟为综合性的神物(陈勤建《关于中国龙的起源》,《文汇报》1990.1.4)。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4
人类在文明萌动的漫长原始社会里,由于对于外部自然界的天地两界的情况缺乏后来的比较科学和越来越科学的认识,所以往往把天地所发生的一切情形都神秘化了。诸如太阳、月亮、星辰、风、雨、雪、霜、雷、电,以及山河大地上的飞禽走兽和诸多草木,都在人的极其幼稚的想象中神秘化了。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5
“龙”的最初形象,就是雷声闪电经先民心理重复反射出的意象化的自然景观。雷声听得到,看不见,唯有闪电的火花是看得到的实在形象,因而龙形最初为闪电状貌。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6
《山海经·海内东经》云:“雷泽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雷神,古吴楚地称为“丰隆”,其快读为“龙”声。龙即为雷电之声的拟声。雷电,在先民眼中是声势威赫的庞物大物。它是什么模样呢?平时见不到,摸不着,一到春夏,乌云密布,它就隐匿其间,寻机发威,随着偶露峥嵘的一瞬间,张牙舞爪的金线闪闪,轰隆隆的声音滚天而过,惊天动地。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7
这一切强烈地震撼着我们先民的心灵,如此往复,人们感到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伟大神物,它叫什么呢
这一切强烈地震撼着我们先民的心灵,如此往复,人们感到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伟大神物,它叫什么呢?人们只能根据它出现时发出的声响“丰隆”--“龙”,拟声定名,并将闪电在黑暗天空中划下的弯弯曲曲的弧形,视为它的“尊容”,把满天的乌云,比作它的随从,从而使雷电及云雨成为先民最初的龙的意象及征兆。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8
在这种情形下,人实质上还没有从自然界的襁褓中独立出来,还受着自然界的绝对统治。而当人类从采集自然界现成的果实,包括对植物果实的采集和猎兽的阶段,过渡到能种植庄稼和驯养家畜时,人类才逐渐摆脱自然界的绝对统治。但是,神秘化的天地观念并不可能随着上述变化而自然消失。相反,这种观念还要长期地纠缠着人的头脑。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89
四、动物之龙 陈勤建先生认为,雷电在中国先民心理反射下,构成了龙最初的原始意象,在原始人的心底里,积起了难以消逝的沉淀。“龙”,年复一年,每逢春夏,不请自来。它来时,呼风唤雨,有时降下甘露,帮助初步掌握农耕技术的先民滋润庄稼;有时降下洪水,大地一片汪洋,摧毁农田、房舍,卷走牲畜、人口。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0
这在先民的心目中,燃起了无比的崇敬、恐惧、希冀、迷惘的思想火花。人们对它膜拜,祈求它能风调雨顺、润育庄稼、赐福人类。又想能驾驭它、控制它,防止它肆无忌惮地冲坏田园;乱杀无辜。可是它一闪而过,人们与它遥遥相对,瞬歇相见,无法朝拜,无法对话,更无法驾驭。在关键的时候:天旱了,天涝了,哪儿可找到它,请它帮忙呢?它平时在哪儿像人一样歇息呢?有的民众群体以为它像水蛇的一种,随季出没。是的,春夏的季节里,江南的确常有这样的气象,天空一半晴朗,一半乌云云集,乌云滚动的天际,突然形成了一条粗黑的曲柱状乌云,赫然从天空挂下,弯弯曲曲直降到地平线上。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1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2
这曲柱状乌云,能粗能细,能黑能淡,能长能短,如一条硕大变化多端的蛇。《说文》所释之龙,就是这种特殊的云雷雨。其物象景观之龙,在原始意象的基础上,具体化为某种动物状的龙,但它又不是具体的某一种动物,而是具有多种动物的状貌。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3
商代的甲骨文中有许多象形的“龙”字。有的张口如蛇形,有的则已有了脚。有人认为这是四脚蛇--蜥蜴,或是长江中的扬子鳄(俗名猪婆龙),古代叫“鼍”(音陀Tu6),皮可做鼓。传说它“形如龙,声甚畏,长一丈者,能吐气成云致雨”(李时珍《本草纲目》引《藏器》)。古人认为龙有花纹,故古越人“断发文身,以像龙子”,以企盼得到龙的保佑。百越是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祖先,故中国南方人关于龙的传说、龙的节日、龙的活动也最多。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4
郭沫若先生认为甲骨文中的“龙”字像水牛(《郭沫若全集·考古篇》卷二)。战国曾侯乙墓中的漆衣箱盖上的星图“东方七宿”的线条连起来是“苍龙”的形象,很像水牛。南北朝和初唐文物中也有此类形象。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5
还有人认为龙原来是北方的一种野马。王充《论衡》曰:“世俗画龙之象,马头蛇尾”。1971年在内蒙古的三星他拉地区出土1件玉龙,就是马头蛇身,有长长的鬣鬃毛,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之物,距今5000年左右。古人把好马叫“龙”。“马八尺以上为龙” (《周礼·庾人》)。“马之美者青龙之匹”(《吕氏春秋·本味篇》)。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6
直到现代蒙古民歌还说:好马是“天上降下的金龙”。《山海经图赞》说:“马实龙精,爰出水类”。这龙可能即是沼泽地带的野马。古代有“畜龙氏”、“豢龙氏”,还有人“乘龙”。蒙古野马鬃毛很长,要迎风长跑鬃毛才不致绊脚,长毛就像翅膀一样飘动,使跑得飞快的野马很像“飞龙”。《史记》、《汉书》的匈奴传记载匈奴、西胡等少数民族都崇拜龙,匈奴每年祭龙3次,大会龙城。后来辽国的首府也叫“黄龙府”。匈奴墓出土的“反首翼龙”很像腾飞的野马。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7
有人以为龙与恐龙有关,但恐龙是六七千万年以前的动物,早已在地球上绝迹,而龙的历史还不到1万年。两者很难相遇。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8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龙可能是一种大蛇,随着别的氏族图腾的加入,在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鳄鱼和兽类的4只脚,马的头、鬣鬃毛和尾巴,牛的耳朵,老虎的鼻子,兔子的眼睛,鱼的鳞和须,狗的腿,鹰的爪子,鹿的角等等。这些说法有古书上的一些记录为根据,并且有出土文物和某些传统民俗的证明。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99
五、图腾之龙 龙的形象,一般学者大都认为是远古华夏民族的图腾。“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意思是“亲属”。原始人分不清人和动物的界限,以为某种动物(或植物)是自己氏族的祖先,这种动物和自己同族,有血缘关系,可以保护自己,所以奉它为崇拜之物。各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有马图腾、虎图腾等等。图腾也是区别氏族进行族外婚的重要标志。图腾标志还画在自己身上、房屋器具上和旗帜上。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0
华夏氏族是中原最强大的氏族,以龙为图腾。开始时,这龙可能是一种动物,后来随着氏族的兼并、融合而增加了其他图腾的因素,逐渐发展为一种带有幻想的集合图腾和标志了。这最初的动物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是蛇,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鳄鱼或水牛,还有人认为最初是一种野马,都有一定道理。和整个中华民族为“多元一体”一样,龙的形象也是“多元一体”的。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1
在民间神话传说和图腾庆典之中,龙逐渐被神化了。“云从龙”,龙飞上天和云雨雷电就发生了关系。人们看到龙卷风就以为是海上的“龙吸水”或草原的“黄龙”。下雨之前,往往有蛇出来,“燕子低飞蛇盘道,水缸穿裙山戴帽”都是下雨的预兆。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2
天旱时,人们要祭土龙,求龙下雨。佛教传人中国以后,佛经中介绍了诸多龙王。小说中后来又有了“四海龙王”、“洞庭龙君”、“泾河龙”等。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向东海龙王借来的。这样,龙王就有了人形,住在龙宫,成了帝王。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3
历代帝王都把自己说成是“真龙天子”、“龙子龙孙”,使龙成为封建帝王的象征。故宫中到处是龙的形象,只太和殿龙雕龙画中的龙就有1万多条。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4
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各地民众的具体生态环境和物种又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当各地先民们在既有的龙原始意象下,在现实中寻找具象物时,因客体的客观差别的存在,导致了各地具象龙的多姿多态。据考古与文献资料表明,我们古代各地先民崇信的具象龙有蛇龙、猪龙井龙、鳄龙、鳖龙、马龙、狗龙、鱼龙等。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5
也就是说以现有的实在的某一动物主体,一般是头部,配之于龙(蛇躯体状) 组成。这些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或利或弊,颇为密切,先民心灵的幻化,便将龙的盛誉和桂冠献给了它们。人们历来对龙的具象原型及起源争讼不已。尤其现代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纷纷登场,引经据典,各执一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殊不知,你说龙原型是猪也好、牛也好、鳄鱼也好、鳖也好、马也好、狗也好、鱼也好,似乎都有理,因为都可以找出历史上应用的实例。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6
但是,若没有龙的最初的意象原型,廷达苎旦些其它物首与龙躯之物怎么生发出来
但是,若没有龙的最初的意象原型,廷达苎旦些其它物首与龙躯之物怎么生发出来?这些论述都有一个共同的疏忽,即只注意物象和龙意象的类似、象征,却极少注意人的心理意识的加工幻化以及已积淀的民俗心理的反馈催化。所以,从动物之龙到图腾崇拜龙的出现,是中国龙信仰中各地先民群体的心理观照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7
龙图腾的形成,是以龙图腾为主体的中原及南北民族,合并汇溶其它兽类图腾:角兽类、鳞甲类、蛇蝎类、凤鸟类图腾民族,融殖成的族徽标志。它是一种因部落兼并而产生的混合图腾。然而,这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龙”的最终诞生,并不是随便拼拼凑凑组合成的。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8
它的再度重构,也因已有造型上较为完整的龙形和习俗观念的先民,慑于龙的神圣而又神秘的实际,在社会兼并的同时
它的再度重构,也因已有造型上较为完整的龙形和习俗观念的先民,慑于龙的神圣而又神秘的实际,在社会兼并的同时?心灵上对龙又一次玄思审视得出的新的幻影。我国远古炎黄时代黄帝部落先民中,已诞生了造型上综合异体、气韵上可与明清皇家宫殿器物上的龙相媲美的虚拟的龙。它的出现,固然得力于异兽、异龙图腾兼并的社会现实,但是,真正的形成,还是借助于心灵的激发、群体心理意识的同感和认可。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09
首先是对龙的基形、基于有一种共识,其次是以此为中心的兼顾八方的一统心理,这些心意发生碰撞,一种似此非此,昂首曲背、奔腾云涛间的虚拟物--龙终于破雾而出,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物。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0
中国龙信仰习俗观念成型后几千年流传不息,同时又衍化许多新的龙的习俗。至于后世因龙而起的各种崇龙、祭龙的民俗事项和活动,更是龙的信仰定型后传承衍生的新习俗。由此可见,民俗本身的传播和再生重构中,原有的群体民俗心理定势起了轴承作用。这在中国古老的龙俗中已充分显示。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1
六、民族之龙 我们最古老的祖先,在神话传说中被说成是龙。我们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与中华各民族的关系都很密切。龙的形象渗透在世界各地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之中。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2
中国最古老的祖先属于龙族。在古书上,龙和蛇往往难以分清。东汉王充《论衡》写道:“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大神是盘古。盘古是什么形象呢?三国时吴国人徐整的《五运历年记》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广博物志》卷九引)。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3
中国人最早的“人祖”伏羲、女娲的形象则是人面蛇身,这方面的形象很多,有单个的,也有两像交尾的。东汉山东武梁祠石室的画像就是两个人面蛇身的神人相交的。可见一个是伏羲,另一个则是他的妻子女娲。许多古书都记载:“女娲人头蛇身”(汉王逸注《天问》),“五龙比翼,人皇九头,女娲蛇躯,伏羲鳞身”(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这是对西汉宫殿壁画的描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4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司马迁《史记》说:“轩辕,黄龙体”(《天官书》)。《山海经》则说:“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又说:轩辕之邱有“四蛇相绕”(《海外西经》),他的兄弟炎帝神农氏,也是“感神龙”而生的龙体。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5
夏禹是伏羲的后代。《列子》曰:“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又传说鲧和禹死后都化为黄龙。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6
从龙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龙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龙的精神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协和性。几千年来,龙的形象一直受到人民的崇拜,这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国龙的形象和龙的精神始终受到中华各族儿女和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同。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7
新中国成立后,欣欣向荣,如日方升,被誉为“东方巨龙”,龙更成了新中国的化身。如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新中国又如腾飞的巨龙,蒸蒸日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受到各国人民的赞扬和瞩目,更使我们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以“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人口最多,50多个民族团结在一个稳定的共同体中,几千年文化传统连续不断,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举世钦羡。龙正是这种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8
七、龙的力量 龙又是强大力量的象征。古人以为雷电交加是龙王爷在呼风唤雨。每当天旱,便到龙王庙烧香拜佛,祈求龙王降雨。封建皇帝虽自命真龙天子,但只会搜刮百姓,决吐不出甘露以救众生,因此他们也乐于利用善男信女对龙王爷的虔诚心理,赞助这一活动。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19
明成祖后,开始公开敕封龙王。清雍正二年,正式册封了四海龙王--东海里仁,南海昭明,北海崇庆,西海心恒。黄河历代为患,统治者不思治理,反求助龙王爷帮忙,清顺治皇帝册封黄河神为显佑通济金龙四大王,求其镇守黄河,消除水患。可能是龙王爷不听皇帝调遣,黄河决口闹灾日益频繁,统治者这样做,不但暴露了本身的愚昧无能,连人们崇敬的神灵也给亵渎了。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0
龙永远是生气与活力的象征。作为神物的龙,它张开舞爪,腾云驾雾,生气蓬勃,永不言败。中国语文中有许多生气与活力的成语,都与龙有关,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飞风舞”、“虎居龙盘”。每逢节庆喜日,人们总是以舞龙来表达生气与活力。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1
龙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团结就是力量,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力量的表现,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的标志。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2
八.龙的精神 有一首歌,唱了许多年:“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唱着它,你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你会热血澎湃,情绪激昂。因为你我一样,同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龙的传人,骨子里依然蕴藏着作为龙的传人最应具有也最本质的东西--龙的精神。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3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愚公移山的精神,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岳飞的精忠报国,雷锋的助人为乐,王铁人的吃苦耐劳,焦裕禄的鞠躬尽瘁……至今为每一个中华儿女自豪和称道。这些民族的精髓,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将它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后代炎黄子孙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4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外来侵略,推动社会进步和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开发祖国河山,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5
历代封建王朝末年爆发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继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以后,汉朝的绿林、赤眉、黄巾,隋朝的李密,唐朝的黄巢,宋朝的方腊,元末的朱元璋,明末的李自成以至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都是中国农民反抗黑暗的封建统治和残酷的阶级压迫而举行的起义,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6
同时,各族人民在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形成了维护民族独立、团结和尊严,讲风骨、重气节、正气浩然的爱国主义传统。苏武、岳飞、陆游、文天祥等都是反抗民族压迫的英雄典范,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民的称颂和敬仰。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7
明清时期,中国各族人民为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独立,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和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传统。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壮举,为华夏儿女反抗外来侵略树立了楷模,激励着炎黄子孙在祖国危难之际前仆后继、甘洒热血,谱写反抗侵略、捍卫祖国的历史篇章。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8
小结:作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自强不息、不断向前,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龙的精神。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129
思考与讨论题: 1.简述龙的精神。 2.谈谈图腾之龙。 3.传承中华民族龙狮文化,你能做些什么?
中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教案 主讲:黄益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