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環境倫理 陳麗卿/ 國立花蓮高農教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環境倫理 陳麗卿/ 國立花蓮高農教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境倫理 陳麗卿/ 國立花蓮高農教師

2 教學目標 認識環境倫理的基本概念與學說。 瞭解環境價值觀的演變以及價值澄清法。 瞭解環境倫理與環境友善行為之關聯,進而於日常生活中實踐。
從環境倫理的角度思辨社會成長與永續的衝突與決策。 註:此為教育部之前所擬定之該科目教學目標,請作者依此目標撰寫講義,然而可斟酌作內容的調整或修正。 2

3 內容大綱 探一、探討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瞭解環境倫 理思想的演變,強調人對環境的責任與義務。 二、透過論辯不同的環境價值觀,以及日常生活 中的環境議題。 三、瞭解具環境倫理內涵的在地性和全球性思想 與行為,並應用於各類環境教育教學中。 註:此為教育部之前所擬定之該科目內容大綱,請作者依此目標撰寫講義,然而可斟酌作內容的調整或修正。 3

4 授課大綱 貳、環境價值觀的演變與環境倫理學說的內容 一、環境價值觀-尊重地球先住民的生長環境 壹、環境倫理的基本概念與學說分類
時間 壹、環境倫理的基本概念與學說分類 10分 貳、環境價值觀的演變與環境倫理學說的內容 一、環境價值觀-尊重地球先住民的生長環境 二、環境倫理的思想 三、生命中心倫理 四、生態中心倫理 五、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與地球共生息) 60分 參、環境倫理與價值澄清法 肆、環境倫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 20分 伍、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註:課程總共120分鐘 4

5 授課大綱-(一) 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 尊重地球先住民的生長環境 環境倫理的思想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環境倫理的實踐 與地球共生息。 5
壹、人與環境的關係-生物生長的法寶 10分 貳、環境倫理-從尊重生命開始(可愛動物篇)、地球的孩子 一、人類的慾望主導環境的價值-肥胖與餓死的人口 二、人與土地的關係 1.鎘米危害 2.富麗有機糙米農藥殘留 3.綠牡蠣事件 三、生命中心倫理1.生命的吶喊、 四、生態中心倫理-H7N9禽流感 SARS 五、北極熊的命運=人類未來的命運? 60分 叁、環境倫理的思辨與討論-東西方環境思想 1.小鳥唸阿彌佗佛、2.穿山甲的母愛 10分 肆、環境倫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生活環保 20分 伍、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20分 5

6 壹、環境倫理的 基本概念與學說分類 一、「倫理」和「環境倫理」的意義
1.「倫理」意義:「倫」-指次序、順序;「理」-判定這個先後次序的理由。 2.「倫理」既人與人之間人倫道德觀。其判定過程與價值觀有密切關係,須先決定事務的個別價值順序,才能判定事務的先後順序。 3.「環境倫理」意為:人與生態環境間的關係。 二、「環境倫理」學說的分類與架構 6 XXX 攝 參考出處:網站、書名、照片來源…等 6

7 貳、環境倫理的 基本概念與學說分類 一、環境價值觀的演變 二、早期的環境思想 三、生命中心倫理 四、生態中心倫理 五、其他環境倫理
7 XXX 攝 參考出處:王從恕教授「環境倫理」… 7

8 尊重地球先住民的生長環境

9 高山、平原、海洋、河川…孕育著無數生命。
蒼翠的高山、青綠的大地、磅礡的海洋、狂野的沙漠、波瀾的河川…都是先住民的「家」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這些山河大地,現在也是我們的「家」。

10 一、環境價值觀的演變 例: 參考出處:權利對象的擴充順序 (Nash,1989:5;楊冠政,1996a:8, 王從恕,2001a) 10

11 二、人與環境的關係 地球這個家提供人類及生物生存的四大法寶: 陽光 空氣 阿里山的日出雲海 11 11

12 二、人與環境的關係-2 生命-因為陽光的照耀而燦爛 生命-因為空氣的滋潤而豐富 生命-因為大地的呵護而美麗 ‧生命-因為流水的洗滌而淨化

13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1 (一)早期的東方環境思想: ★儒家的環境思想: 1. 《易傳》的自然哲學與環境思想、以「孔子、孟子、荀子、中庸」為主的早期儒家環境思想。 ★周易條理清楚,結構慎密,是中國最有系統的自然哲學,易傳中說明了許多宇宙運行法則,而君子也可從天地萬物中體悟人生真理。 ★ 「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 13 13

14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老祖宗的叡智-對於宇宙萬象的詮釋)。

15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2 2.易傳的環境思想: (1)宇宙條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繫辭上》 (2)天人合德-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易傳》說明「君子」的道德行為,也說明了「天地」「萬物」和所有一切禮儀之間的關係。 如人倫五常:天、地、君、親、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16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3 3.孔子、孟子、 荀子、《中庸》為主的早儒家思想 (1)「人為貴」的環境思想。

17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4 ★孔子:「釣而不綱,弋而不射宿」(《論語.述而.篇26》)-指釣魚、狩獵時,不要一網打盡所見獵物。
★孟子:「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勝用也。」(《孟子.梁惠王上3》)。 意為順應自然萬物生長的時序,就可獲得「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自然資源,為典型「永續利用」的思想。 總之,中國早期的儒家環境思想,是具有「人類中心」特色的環境思想。

18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5 ★佛教的環境思想:與環境倫理相關的重要議題,較著名的有: 1.與歐洲地區「動物權」環境倫理相似的生命關
懷;如「不殺生’不吃肉」戒。 2.與美洲地區「生態整體」環境倫理相關的生命 關懷。如《心地觀經卷四》:「心清淨故世界 清淨,心複雜故世界複雜」-整體主義的觀點。 3.佛教的「唯心觀」和「生態整體」環境倫理, 希望從自身內在的「心靈環保」達到「世界清 淨」的目標。

19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6 ★道家的環境思想: 1.道家的整體觀:老子和莊子「道」是世界的實體,是創生宇宙的原動力;是萬物運動的規律,是人類行為的準則。從環境層面看,是自然生態的基石。 2.道家尊重生命觀:可分為 (1)「道生養萬物」 (2)「道尊重生命」 3.道家的生態法則: (1)「變化有序的大自然」 (2)「萬物平等法則」 (3)「物有所歸法則」

20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7 4.道家的生活態度:「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 5.結語: 《老子》:「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莊子》:「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有為也,則天下用而不足。」 (1)「無為」不要再製造污染和追求物欲。 (2)「有為」繼續對物欲追求,設法以科技來解決環境問題 。 老子和莊子的學說,對於環境倫理,及解決環境的問題,提供非常確切的倫理基礎,尤其是他們「少欲知足」的生活態度,正是當今推動環境教育最具體的指標。 基督信仰中的環境思想 《》

21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8 ★人類中心主義 1.「人類中心主義」意義: (1)一切堅持人是世界中心和最終目的的觀點。
(2)人的價值是世界運轉的中心,世界順勢支持人的觀點。 (3)希臘哲學家Protagoras(約458B.C~420B.C)提出「人是尺度」的理論。「人類中心主義」只將理論原則應用於人類,且類的需求和利益具有最高的價值和重要性。

22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9 早期以人類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的人類中心主義,導致環境的汙染、惡化,自然資源的耗竭,以致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被破壞殆盡。 此根深蒂固以「人類為中心」(anthropocentric)的觀念和態度,讓人類必須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來尋求大自然恢復原貌。 2.「人類中心主義」的信仰:(楊冠政1996b:40) (1)人類是大自然的主人。 (2)人類的立意是一切價值判斷的依據,大自然對於人類只有工具價值。

23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10 (3)人類具有優越性,人類超越自然萬物。 (4)人類與其他生物沒有倫理關係。
★D.Ehrenfeld認為「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特質 (1)所有問題都可由人類解決。 (2)所有問題都可藉科技解決。 (3)若科技不能解決,也可在社會(暨政治、經濟的)世界中被解決。 (4)若危急時,人類可以共同努力解決。

24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11 3.「弱化的」人類中心主義 人類中心主義可分為「強化的」、「弱化的」兩種。
(1)「強化的」強調所有人類以外的價值,都僅是為滿足人類利益及需求的「工具價值」。 (2)「弱化的」人類中心主義,已意識到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將危及人類的生存,並致力於維護地球上「生態系統」(生命支持系統)的穩定和平衡。

25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12 結語: (1)「強化的」人類中心主義,破壞、污染環境,導至地球資源耗竭、嚴重被毀傷,且使人類面臨無法生存的危機。
(2)「弱化的」人類中心主義學者,已意識到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將危及人類的生存,並致力於維護地球上「生態系統」(生命支持系統)的穩定和平衡。 並致力於「尊重大自然」的推動,唯有「敬天愛地」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26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13 (五)基督信仰中的環境思想 1.舊約聖經對自然和大地的看法
(1)人與世界的創造:探究上帝和人類及萬物之間的關係,具有「管理」和「控制」的雙重意義。有時以強制的方法,讓萬物井然有序,並盡其被造的目的。(谷寒松、廖湧祥。1992) (2)人是上帝的管家,受託治理大地、管理萬物。 (3)安息年的土地休耕政策。 實施安息年的土地休耕並培養動、植物之間的感情。賦予牲畜和土地尊重的態度,此種農業倫理,喚起人對土地保持愛與關懷的關係。

27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14 2.新約聖經對自然和大地的環境倫理啟示: (1)自然萬物有其地位、價值和人格。
(2)自然界的健康和人類的福祉息息相關。 (3)公義存在於人際之間及人與自然之間。 (4)歷史的終極目標是達成「新天新地」,即天、地、人的和諧狀態。 (5)新國度的呼召,是要恢復萬物間的正常、和諧關係。

28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15 3.教宗對生態危機的關懷 (1)「道德比科技優先,人超過事務、精神重於物質」。
(2)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人和大自然關係被破壞的原因和結果,都是人性尊嚴的喪失」。 (3)愚昧的物質主義,使人盲目的屈服於純消費主義的悲慘後果。 (4)重建完整的、符合道德和人性的生命觀。 (5)限制物質需求的成長,發揮真正的神品精神。

29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16 4.天主教土地生態論 (1)管家的倫理。 當人類向自然所支出,超過生活所需, 失去當管家的資格。
(2)規範:生活倫理歸納為四個「R」 refuse(拒絕)、reuse(再利用)、reduce(減少)、recycle(回收)。 5.結語:以尊重、慈愛的態度和大自然保持合諧關係。

30 四、生命中心倫理 Bentham認為動物有感受苦和樂的能力 Singer的「動物解放」 Regan的「動物權」
Schweitzer的「尊重生命」原理 Bentham認為動物有感受苦和樂的能力 Singer的「動物解放」 Regan的「動物權」 Taylor的「尊敬自然」學說 30 30

31 地球的主人—綻開的生命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如來

32 四、生命中心倫理-2 ★1.Schweitzer的「尊重生命」原理: ★2.Bentham認為動物有感受苦和樂的能力:
尊重動物的生命,不應虐待動物、不能以動物活體做實驗、不應作為食物和衣服來源、不應當作賽馬、動物園等用途。」

33 四、生命中心倫理-3 ★3.二十一世紀的動物權思想 (1)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運動」:我們應該盡量減少動物受苦的程度和總量。
(2)Tom Regan以義務倫理觀點提出「動物權」:基於保存物種成員個體的觀點,提出支持「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 (3)Paul Taylor的「尊重自然」學說:所有生命都是「生命目的中心」(teleological-centers-of-life)

34 四、生命中心倫理-4 Taylor從「尊重自然」的態度提出四點一般性義務和法則: (1)不傷害法則。 (2)不騷擾法則。 (3)誠信法則。
(4)補償公正法則。

35 四、生命中心倫理-5 4.生命中心倫理與佛教環境思想主義主張「素食」理由的比較:
(1)「生命中心倫理」以對生命的「關愛、尊重」為基礎,不去干擾和剝奪其他生命;此觀點正是「環境價值教育」重要的價值基礎。培養「尊重生命」是人類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2)佛教生命倫理,由於「輪迴觀」及「因果律」影響,主張「素食」和「不殺生戒律」。

36 素食環保救地球 「素食」是尊重生命的開始。 「素食」是培養愛心與慈悲心。 「水」是大生命。 「素食」是大環保。
肉食是促使「熱帶雨林」消失的原因。 美國有80%的玉米、90%的黃豆與麥類用 來餵食牲畜。

37

38 四、生命中心倫理-6 「輪迴觀」:意指「有情輪迴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心地觀經卷三)。
「因果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5.結語: (1)「生命中心倫理」價值觀的特色是尊重「生命個體價值」。 (2) 「生命中心倫理」以人類生命的價值作為優先考量。

39 五、生態中心倫理 生態學是「生態中心倫理」的基礎,具有整體觀的特性,包括人類、有生命的動植物、自然界的山川、河海、山脈、草原即地球本身等。
生態系模型 重視生態系整體價值 形上學整體論 倫理學上的整體論 Leopold的「大地倫理」 保存生命社區完整、穩定和美麗的行為就是對的行為,否則就是錯的行為。 39 39

40 五、生態中心倫理-2 ★1.生態系模型:最常見的有三種:
(1)「有機體模組」-物種和環境的關係。 (2)「社區模組」-將大自然當作一個整合且相互依賴的經濟體。 (3)「能量模組」-將生態系看成能量的系統。 ★2.「生態中心倫理」的整體論特性:包括(1)形上學的整體論(2)方法學貨運是論上的整體論(3)倫理學上的整體論。

41 五、生態中心倫理-3 ★3.Leopold的「大地理論」:提出「生態良知」(ecological conscience)的概念-「我們不能破壞地球的理由,是因為地球擁有太多生命,使我們不自覺的對她產生尊敬」。 ★4.保持生命社區完整、穩定和力的行為就是對的行為。 ★「生命金字塔」或「大地金字塔」的概念:愈往底層,數量愈大;愈往上層,數量愈少,而成金字塔形狀。

42 六、其他環境倫理-1 (一)深層生態學 佛家言:「眾生平等」。對於深層生態學做了很好的詮釋。
1.深層生態學強調的就是一個更整體、更穩定、更完美,非以人類為中心的、環境思想價值體系的論點。 2.生態學不是哲學分析的對象;深層生態學的特性,主要就是找出造成環境為危機的根源。 3.深層生態學的價值判斷,要打破「人與自然」區分的籓籬;要懂得「尊重自然、疼惜大地」。 42 42

43 六、其他環境倫理-2 (二)社會生態學 1.「永續農業」(sustainabal agriculture):綜合農業科技、生態學及傳統耕作方式,化農場為一個「生態系」。 2.「適宜科技」:採地區性的、無污染的能源(如長流資源的太陽能、潮汐、風力、水力)來取代核能。 3.唯有地區性的社群呈現「永續」和「自足」人類才能與大自然和平相處(王從恕2001a)。

44 六、其他環境倫理-3 (三)生態女性主義 1.「生態女性主義」:指對大自然和對於女性的宰制。
2.「關心的倫理」:以主動「關心的倫理」主動關心他人來取代「權利和義務的約束」;以「合作關係」取代「衝突對峙」,以「感恩、尊重、愛」來對待萬物。

45 六、其他環境倫理-4 (四)「蓋婭---大地之母」假說
1.「蓋婭」源自希臘物語「地球的女神」、「大地之母」(lovelock.1979:27)。 2.大地之母的器官:包括「港灣、濕地及大陸棚的淤泥」及「我們及其他動物的胃腸內」(lovelock,1979; )。 3.海洋中的生命都集中於大陸棚上方,因此我們必須保護大陸棚。

46 参、環境倫理與價值澄清 萬物之生息,相依相存 每個生命的存在都需要其他生命的支持 所有生命都是地球的主人 以生命感恩生命

47 參、環境倫理與價值澄清法 (一)對環境議題中的價值觀的思辯 當前在台灣環境議題中,因價值、觀點不同,衍生的衝突的案例很多,每個人是否靜下心來思考正確的方向? 如1.「核電廠的興廢」,若不建核電廠,人類準備好高消耗電能的階段,可以替代「用電的方案」的能源了嗎? 2.若繼續蓋核電廠,則最安全的防災措施準備好了嗎?「核廢料儲存」的問題,解決了嗎? 47 47

48 參、環境倫理與價值澄清法 1.動物園內的動物可以繼續被關在籠子裡嗎? (二)以道德發展的觀點,探討環境倫理中的價值觀
每一種動物,都有其適性的生長環境,人類肆 意的破壞、改變牠們的棲息環境,道德的層 次,應如何擺放? 2.人類殺害、虐待動物,並當為美食,「尊重牠們的生命」了嗎? 3.「SARS」疫情嚴重蔓延,只因為人類貪圖口腹之欲!!

49 參、環境倫理與價值澄清法 各種道德發展階段的價值澄清法與適宜的環境倫理主題 敢嗎.doc

50 最美的畫面~~猩猩保母

51 肆、環境倫理在 日常生活中的實踐 深層生態學對生活型態的具體建議 道家環境思想的節約簡樸生活理念(溫室效應來自心室效應)
生命中心倫理學者愛護動物,日常生活中不虐待動物,不把動物做為食物和衣物來源 佛教環境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心靈環保、素食和不殺生戒律 基督信仰環境思想中日常生活的心靈環保和靈修生活 51 51

52 地球的主人--可愛動物篇

53 地球的主人--可愛動物篇

54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曾幾何時,人類似乎忘了這個「家」是屬於所有生命所共有,一度濫情的使用這個「家」的資源。
過度的濫墾、濫伐、濫捕、濫殺;山林被毀,河川、海洋被污染,動物、植物頻頻面臨絕種的危機。 終於,地球母親生氣了~~~大自然的反撲一波接一波的發生,風災肆虐、水患無情。

55 大自然的反撲

56 伍、環境倫理的實踐 上天對人類不斷的發出警訊,人類終於開始覺醒了,「人定勝天」的迷思也逐漸被打破。
人類得開始痛定思痛,學會「還地於林,還水於海」,讓山林得以修復,海洋得以養息。 人類在快速追求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的同時,也須停下腳步,好好的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人與動物的關係、人與植物的關係…,是否該停止對於地球母親的予取予求?是否不該只是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而無窮無盡的使用地球資源?

57 感恩以生命延續生命 地球孕育涵養人類及各式各樣的生物,感恩其他的生物用他們的生命來延續我們的生命。
「吃」是人類延續生命最重要的行為,而生態生命可以更加持續,也必須從「吃」做起。 不吃髮菜、魩仔魚、魚翅…等生態保育動、植物。 注意食物里程。

58 拒吃保育類動植物

59 注意食物里程

60 愛惜生命 已落雙鵰血尚新, 鳴鞭走馬又翻身; 慿君莫射南來雁, 恐有家書寄遠人。 -----唐.杜牧<贈獵騎> 培養慈悲的愛心,
止虐動物少殺生; 萬物同源又同種, 和樂共處見溫馨!

61 伍、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一、「永續發展」的意義: 是一種「人類確保當今所需,且不危及未來資孫所需」的能力。 二、全球變遷下應該永續和發展的對象 1.應該「永續」對象: (1)大自然—地球、生態系、生物多樣性。 (2)「生命支持系統」--生態系服務、資源、環境) 二、全球變遷下,應該「永續」的對象包括(一)「自然領域」--地球、生態系、生物多樣性。(二)支持生命系統—生態系服務、環境、資源。(三)「社區」--文化、社區‘地區。 61 61

62 伍、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2.應該「發展」的對象:分為三個層面 (1)「人」--兒童的存活、成人的壽命、教育、平等、機會的均等)。
(2)「經濟」--財富、生產力、消費能力)。 (3)「社會」--機構、社會資本、國家地區)。 三、「淺層生態學」與「深層生態學」在永續發展概念 上的比較

63 伍、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1.「淺層生態學」對抗「污染」、「資源」、「人口」、「文化多樣性」、「大地和海洋倫理」「教育和科學事業」主張促成「不永續的」生活。 2.「深層生態學」對抗「污染」、「資源」、「人口」、「文化多樣性」、「大地和海洋倫理」「教育和科學事業」主張促成「永續的」生活。

64 你不知道的海洋汙染

65

66

67 一隻海鳥的胃

68

69 您以為買魚吃,買深海魚比較沒有汙染嗎 ? 吃深海魚較安心嗎 ? ? 請看下一篇

70 居住在 米的深海裡 塑膠袋 垃圾

71 生活在三、四千公尺黑漆漆的深海中。 除了塑膠垃圾~還是塑膠垃圾!!

72 全球每年生產塑膠製品3000億磅 塑膠分解時間約四百年 地中海每立方公尺海水包含33種垃圾 每年一百萬隻海鳥因垃圾而死 80%海洋垃圾來自陸地

73 禍害來自人類 ~ 也終將回到人類自身!! 食物鏈→人體 殘害海洋生物 殘存自然界→改變環境賀爾蒙 數百年難以分解→海洋渦旋垃圾濃湯

74 塑膠分解物吸收毒物 (Hideshige Takada Tokyo University,2001)
食物鏈─ 浮游生物→小魚→大魚→人類 重金屬與戴奧辛 塑膠分解物吸收毒物 (Hideshige Takada Tokyo University,2001)

75

76 Charles Moore船長說: 三億噸海洋垃圾 兩個德州大小 情況將比十年前惡化十倍 全球化的垃圾流

77 伍、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四、「深層生態學」對達成「多樣性」生活型態的行動建議:
具體行動包括(1)控制人口(2)保護深層的「文化多樣性」(3)保護深層的「生物多樣性」(Naess,1973;王從恕2004e) 五、「永續生活」與「生活在生態裡」的概念 六、全球變遷下的台灣永續發展願景 七、全球變遷下「我們共同的未來」

78 台灣的地理特性 1.高山林立。 2.河流短促。 3.地質年代輕、地質脆弱。 4.年降雨量豐沛而不均勻。 5地震、颱風多。
6.位於台灣海峽的大陸棚上。 海岸、溼地、沼澤,是保護環境中重要的課題。 脆弱的台灣地質已不堪過度的開發,要給予「生息」的機會,方能及早恢復其魅力風貌!!

79 森林的神奇功能 森林是「生命支持系統」(生態服務、資源、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因子,具有多元的神奇功能;「森林是台灣的命脈」。
涵養水源、澄清水質。 防風定砂、鞏固國土。 淨化空氣、防止污染。 動物棲息、最佳環境。 增氧減碳、抗抑暖化。 截阻降水、防土石流。 具芬多精、頤神養性。 調節氣溫、穩定氣候。 綠化美化、調和視覺。 生態豐富、寓教於樂。

80 陸、與地球共生息 「天蓋地載」,人類與萬物為生命共同體 順應大自然的生息 尊重大地孕育的生命 培養敬天愛地的謙卑 疼惜大地的母親

81 附錄:環境倫理討論題綱 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在「十個核心環境議題」中的應用與討論題綱
包括:「人口問題」、「核能發電」、「熱帶雨林」、「紅樹林和沼澤地」、「台南七股地區候鳥生存和經濟發展」、「復育櫻花鉤吻鮭的意義與價值」、「馬告國家公園」、「流浪狗和動物權」、「犀牛角、熊膽和物種滅絕」、「溫室效應」議題 81 81

82 黑面琵鷺-台灣人的驕傲 曾經-台灣是野生動物的終結者。 現在-我們盡心盡力的維護「黑面琵鷺」的棲息地,讓牠們願意飛越千里、到台灣來過冬!
(台江國家公園的成立,有其不凡的意義!) 因為-「黑面琵鷺」找到祂們溫暖的家。 未來-更要努力喚起全人類的覺醒:「尊重生命、保護環境」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愛、尊重、關懷」千古不變的名言!!

83

84 現在不做,更待何時?

85 感謝您!


Download ppt "環境倫理 陳麗卿/ 國立花蓮高農教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