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儿科诊法概要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陈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儿科诊法概要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陈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儿科诊法概要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陈茵

2 目的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要求同学们对中医四诊内容有一定认识。掌握中医四诊中之望诊内容及其他三诊要点。熟悉四诊注意事项。

3 重点:四诊中之望诊 难点:对望诊中的面部望诊、五 色主病、指纹望诊的理解。

4 授课内容 一、望诊 1.定义:运用视觉,通过对患儿全身或局部的观察,获得与疾病有关辨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2.望诊内容:分整体与局部望诊
整体:望神色、望形态。 局部: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及看指 纹。

5 3.望诊内容分析 望神色: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神”的含义、有神与无神、五色主病 有神:精神振作,二目有神,表情活泼,面色
红润,呼吸调匀,反应敏捷 无神:精神萎顿,二目无神,表情呆滞,面色 晦暗,呼吸不匀,反应迟钝

6 五色主病:红、白、黄、青、黑 *红色:热证 满面红赤—实热 午后颧红,手足心热—阴虚内热 两颧艳红,肢厥冷汗—虚阳上越

7 *白色:寒证、虚证 面白无汗兼表证—风寒外束 面白浮肿—阳虚水泛—阴水 面色惨白,四肢厥冷—阳气暴脱—脱证 面白无华,唇色淡白—血虚

8 *黄色:体虚、湿盛 面色萎黄,形瘦纳差—脾胃气虚 面黄无华虫斑,咬牙腹痛—虫证 色黄而鲜—阳黄 面目尿皆黄—黄疸 色黄晦暗—阴黄

9 *青色:主寒、主痛、主惊、主瘀 面色青白,愁苦哭闹—里寒腹痛 面青晦暗,神昏抽搐—惊风、癫痫 面青唇紫,呼吸急促—肺气闭塞,气血 瘀阻

10 *黑色:主寒证、水饮内停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阴寒里证(重证) 面黑,腹痛呕恶—药物或食物中毒 面色青黑惨暗—危重,肾气将绝

11 望形体: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
n      望形态:观察形体和姿势动态变化来推断疾病。 望形体: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佝偻病 头大,前囟宽大,头缝开解,眼珠下垂—解颅 皮肤干燥,前囟目眶凹陷—脱水 肌肤松弛,皮色萎黄,形体消瘦—脾胃气虚+ 腹大发稀,额上青筋—疳证 发枯易落—气血虚亏 指甲菲薄,苍白质脆—营血虚亏 指甲色紫或呈杵状—心阳不足,气血瘀滞

12 望动态:观察小儿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小儿卧姿 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 踡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 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踡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咳嗽鼻煽,呼吸急促,点头呼吸—肺炎喘嗽

13

14

15

16 疳证

17 杵状指

18 审苗窍 ____ 舌象 苗窍:舌、目、鼻、口、耳及前后二阴 小儿望舌:舌体、舌质、舌苔。 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脾肾阳虚/水饮痰湿;
审苗窍 ____ 舌象 苗窍:舌、目、鼻、口、耳及前后二阴 小儿望舌:舌体、舌质、舌苔。 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脾肾阳虚/水饮痰湿; 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语言不清 — 连舌(舌系带过短) 舌出唇外拌动,掉转不灵 — 弄舌(心气不足,智低) 舌上溃疡 — 心疳(心火上炎)

19 审苗窍 ____ 舌象 舌质 杨梅舌——疫毒炽盛(烂喉痧) 舌苔 白腻 — 寒湿(痰),食积 黄腻 — 湿热或食积化热
审苗窍 ____ 舌象 舌质 杨梅舌——疫毒炽盛(烂喉痧) 舌苔 白腻 — 寒湿(痰),食积 黄腻 — 湿热或食积化热 霉酱苔— 宿食内停,中焦气滞 剥苔 阴伤津亏 地图舌-胃之气阴不足 胃阴不足

20 审苗窍 ____ 目 眼神: 有神 无神 瞳孔 缩小: 不等: 散大: 眼睑、内外眦、白睛、瞳仁 双目上窜 巩膜蓝斑 睡卧露睛 麻疹眼泪

21 审苗窍 ____ 口 口唇:唇色、润燥、外形 淡白—脾虚气血不足;青紫—血瘀 樱红—暴泻伤阴; 干燥—伤津 齿:逾期不出—肾气不足
审苗窍 ____ 口 口唇:唇色、润燥、外形 淡白—脾虚气血不足;青紫—血瘀 樱红—暴泻伤阴; 干燥—伤津 齿:逾期不出—肾气不足 齿龈红肿—胃火上冲; 咽喉 咽红 乳蛾红肿白腐 白喉 口舌粘膜 口疮 鹅口疮 麻疹粘膜斑

22 审苗窍 ____ 鼻 要观察鼻内分物和鼻形的变化 鼻塞流清涕—风寒;流黄涕—风热 流浊涕—肺经有伏热; 鼻煽—肺气郁闭;鼻孔干燥—燥热
审苗窍 ____ 鼻 要观察鼻内分物和鼻形的变化 鼻塞流清涕—风寒;流黄涕—风热 流浊涕—肺经有伏热; 鼻煽—肺气郁闭;鼻孔干燥—燥热 鼻衄—血热妄行/气不摄血 鼻准出疹—麻疹向外透发,顺证

23 审苗窍 ____ 耳 外形:体质强弱 耳内疼痛:肝胆热盛 耳背络脉隐现,高热眼泪汪汪:麻疹先兆 耳垂下漫肿硬结疼痛:痄腮

24 审苗窍 ____ 二阴 阴囊松驰—体虚/发热 阴囊时肿时复—疝气 阴囊肿大,透光试验阳性 — 水疝(鞘膜积液) 阴囊阴茎均肿—水肿
审苗窍 ____ 二阴 阴囊松驰—体虚/发热 阴囊时肿时复—疝气 阴囊肿大,透光试验阳性 — 水疝(鞘膜积液) 阴囊阴茎均肿—水肿 前阴红赤—下焦湿热 潮湿瘙痒—蛲虫病 肛周潮湿红痛—尿布性皮炎 肛裂 脱肛

25 辨斑疹 斑:形态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 疹: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退色 细疹:麻疹 奶麻 风痧 丹痧 疱疹:水痘 脓疱疮
细疹:麻疹 奶麻 风痧 丹痧 疱疹:水痘 脓疱疮 斑疹: 风团: 白痱:

26 察二便 ____ 大便 小婴儿:糊状便 正常小儿:成形软便 稀薄有凝块—乳食内伤; 稀薄秽臭—湿热 赤白粘冻—痢疾;果酱便—肠套叠

27 察二便 ____ 小便 正常小便:淡黄色 短赤,尿痛—湿热下注 色红/茶褐色—血尿 深黄—黄疸 尿浊有泡—蛋白尿
察二便 ____ 小便 正常小便:淡黄色 短赤,尿痛—湿热下注 色红/茶褐色—血尿 深黄—黄疸 尿浊有泡—蛋白尿 夏季尿清量多,口渴多饮,长期高热—夏季热

28 看指纹 指纹: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 可分为风、气、命三关。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 诊察方法: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患病后指纹: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

29

30

31

32

33

34 麻疹

35 寻麻疹

36 麻疹

37 斑2

38

39 水痘

40 4.望诊注意事项 注意望诊顺序及技巧 应在自然光下 指纹适应年龄及与症、舌的关系

41 二、闻诊 1.定义:运用听觉与嗅觉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 2.闻诊内容:听语言声、啼哭、咳嗽、呼吸声 嗅气味:嗅口气与二便

42 闻诊 ____ 啼哭声 健康小儿哭声: 清亮,有泪 健康婴儿啼哭:尿,饿 阵发性哭闹—腹痛 哭声嘶哑,呼吸不利—咽喉水肿 哭无泪—脱水
闻诊 ____ 啼哭声 健康小儿哭声: 清亮,有泪 健康婴儿啼哭:尿,饿 阵发性哭闹—腹痛 哭声嘶哑,呼吸不利—咽喉水肿 哭无泪—脱水 哭声微弱—体虚

43 闻诊 ____ 咳嗽声 咳声清扬,流清涕—风寒 咳声重浊,痰稠色黄—风热 干咳无痰—肺燥 咳嗽阵作,鸡鸣样回声—百日咳
闻诊 ____ 咳嗽声 咳声清扬,流清涕—风寒 咳声重浊,痰稠色黄—风热 干咳无痰—肺燥 咳嗽阵作,鸡鸣样回声—百日咳 犬吠样咳嗽—喉炎、喉白喉

44 闻诊 ____ 语言声 语言声:清晰响亮为佳 语声低弱—气虚;呻吟—身有不适 高声尖呼—剧痛;谵语—邪热入营 声嘶—咽喉、声带疾患

45 闻诊 ____ 嗅气味 嗅口气、大小便气味 口气臭秽—肺胃之热上蒸,浊气上升 口气臭腐,牙龈肿烂—牙疳 口气酸臭—伤食; 口气腥臭—血证
闻诊 ____ 嗅气味 嗅口气、大小便气味 口气臭秽—肺胃之热上蒸,浊气上升 口气臭腐,牙龈肿烂—牙疳 口气酸臭—伤食; 口气腥臭—血证 大便秽臭—湿热积滞;酸臭而稀—伤食 下利清谷,不臭—脾肾两虚 小便短赤臊臭—湿热下注 清长少臭—脾肾两虚

46 3.闻诊注意事项: 听声音中的语言声与啼哭声,应掌握寒热虚实总的原则 须排除非疾病所致的啼哭

47 问诊 ____ 问病情 问年龄性别 问寒热 问汗:自汗 盗汗 问头身 问饮食 问胸腹 问二便 问睡眠

48 问诊 ____ 问其他病史 个人史(出生史,喂养史,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既往史 家族史 传染病史

49

50 4.问诊注意事项: 乳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 大儿童表达欠全面和条理 问病情须结合其他临床表现

51 切诊 ____ 切脉 年龄:3岁以后的小儿 方法:一指定三关
切诊 ____ 切脉 年龄:3岁以后的小儿 方法:一指定三关 医者用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取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体会脉象变化,时间不少于1分钟。 病理脉象 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52 切诊 ____ 按诊 内容:按压和触摸头颅、颈、腋、四肢、皮肤、胸腹 按头颅 囟门大小、凹陷、隆起 按颈腋 痰毒 瘰疬 按四肢 按皮肤
切诊 ____ 按诊 内容:按压和触摸头颅、颈、腋、四肢、皮肤、胸腹 按头颅 囟门大小、凹陷、隆起 按颈腋 痰毒 瘰疬 按四肢 按皮肤 寒、热、汗

53 切诊 ____ 按诊 按胸腹 胸骨高突—鸡胸;胸骨凹陷—漏斗胸 脊柱高突,按之不痛—龟背 虚里搏动太强,节律不匀—宗气外泄,病重
切诊 ____ 按诊 按胸腹 胸骨高突—鸡胸;胸骨凹陷—漏斗胸 脊柱高突,按之不痛—龟背 虚里搏动太强,节律不匀—宗气外泄,病重 搏动微弱—宗气内虚; 搏动过速,喘急—宗气不继,病危 肋骨串珠、肋缘外翻—佝偻病 腹痛喜按—虚痛;腹痛拒按—里实 索状包块—虫证;腹胀形瘦—疳证 腹胀叩之鼓声—气滞;移动性浊音—腹水

54

55

56 3.切脉注意事项: *切脉应在入睡或安静时。 *腹部按诊必须在不哭时进行,而且手法应轻柔、并注意保暖,还要边检查边注意小儿表情。
*囟门未闭时应注意凹陷和突出。

57 参考文献: 1.罗笑容、许尤佳主编.《中医儿科疾病证治》 2.江育仁、张奇文主编.《实用中医儿科学》
3.张梓荆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4.王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 5.江育仁主编.《中医儿科学》五版教材

58 复习提纲: ①简述小儿望诊的内容。 ②分析望诊中望神色的内容及意义。 ④简述舌诊要点及陈飞霞望指纹观点。 ⑤试述四诊注意事项。
⑥如何鉴别小儿啼哭声。 ⑦简述问诊内容。

59 谢 谢


Download ppt "儿科诊法概要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陈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