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篇 當代中國與臺海兩岸關係 第二章 「改革開放」後的發展
2
第二章 「改革開放」後的發展 學習重點 明瞭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確立 及其重要措施 探討「改革開放」後,衍生的社會與 經濟問題
第二章 「改革開放」後的發展 學習重點 明瞭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確立 及其重要措施 探討「改革開放」後,衍生的社會與 經濟問題 指出「改革開放」後的國際地位與區 域發展
3
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確立 84 (一)鄧小平復出 (二)告別革命
4
(一)鄧小平復出 第一節 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確立 84~85
1.華國鋒清除四人幫,堅決肯定毛澤東路線(兩個凡 是:決策、指示),使文革以來經濟、社會的停滯局 面未能改善 2.1977年,鄧小平採溫和改革措施: A.為政治運動受害者平反 B.禮遇知識分子 C.恢復文革動亂停止高等院校招生考試→聲望提高 3.1978年鄧小平緊握軍權(中央軍委會主席)→指導中 央主席兼總書記胡耀邦、國務院總理趙紫陽→鄧成 為具「最後決定權」的最高統治者(十一屆三中全會華國鋒被架空)
5
(二)告別革命 86~87 2.農村與城市的新局面 1.「改革開放」政策的啟動: → 1978年鄧小平根據「實事求是」的立場,重新詮
(二)告別革命 ~87 1.「改革開放」政策的啟動: → 1978年鄧小平根據「實事求是」的立場,重新詮 釋毛澤東思想,號召黨員重從事「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 四大現代化 A.與美國正式建交1979(中共第一位蒞美訪問之領導人) B.恢復市場機制概念,將經濟上的決策、管理權限適 度下放 2.農村與城市的新局面 A.農村 a.「包產到戶」:農民可承包生產、糧食不需全數 上繳→提高生產意願 b.農民可從事農業以外的工作,出現「個體戶」、 「萬元戶」→吸收農村多餘勞動力→「鄉鎮企 業1984」產值大增 註2、3、4
6
B. 城市:減少中央集權的控制 87 a. 成立經濟特區: 1980年起,設於華南沿海城市吸 引外資,賦予較大的經營管理權,帶動全國經濟 b
經濟改革後中國大陸 對外開放形勢圖
7
【對應課本P.73】 農業改革 改革 開放 包產到戶 允許 個體經濟 人民公社 生產效率低落 生產效率提升
8
【對應課本P.74】 改革:四個現代化 工業現代化 1978 農業現代化 對內改革 中共「改革、開放」 國防現代化 對外開放 科學現代化
9
「改革開放」的衝擊與延續 88 (一)從「北京之春」到「六四事件」 (二)經濟的擴大開放 (三)當前的政治與國際地位
「改革開放」的衝擊與延續 88 (一)從「北京之春」到「六四事件」 (二)經濟的擴大開放 (三)當前的政治與國際地位 (四)區域發展與人口問題
10
第二節 「改革開放」的衝擊與延續 88 (一)從「北京之春」到「六四事件」 民主化言論的屢仆屢起
第二節 「改革開放」的衝擊與延續 88 (一)從「北京之春」到「六四事件」 民主化言論的屢仆屢起 A.「傷痕文學」、「傷痕美術」等文藝界的批判創作 a.揭露文革對青少年心靈的扭曲 b.批評知識分子對中共的愚忠 註5.6.7 B.1978年魏京生「北京之春」:1978年底至1979年初 提倡民主與人權→鄧逮捕民運人士。鄧設言論底線, 提出「四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無產階級專政、共產黨的 領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經右政左明顯對比) C.「八六學潮」:1986~1987 a.1980年代,全力發展經濟但帶來貪汙和惡性通貨膨脹問題 b.各地學生運動發展:要求懲辦貪汙、實行民主和新聞自由→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被黨內要求下臺由趙紫陽接任 魏京生
11
2.六四天安門事件 89 A.背景:1989年東歐共產國家出現民主化運動 →中國的知識分子深受鼓舞 89註8
2.六四天安門事件 A.背景:1989年東歐共產國家出現民主化運動 →中國的知識分子深受鼓舞 註8 B.1989「八九民運」或「六四天安門事件」: a.北京大學生以悼念胡耀邦為名,盤據天安門廣場, 要求民主改革打倒官倒 註9 b.國際媒體現場直播、大陸各城市響應 c. 6月4日,人民解放軍強行進入天安門廣場清場 →至少造成數百人死亡 C.鄧罷黜同情學運的趙紫陽→江澤民接任總書記(政治保守) a.逮捕民運分子 b.整頓媒體 c.對大學生展開軍事和思想訓練 六四天安門- -武裝鎮壓 六四天安門- -坦克英雄
12
(二)經濟的擴大開放 90 1.背景: A.東歐、蘇聯等共產政權解體,中共漸有孤立之勢 B.六四事件→國際社會的政經制裁
(二)經濟的擴大開放 1.背景: A.東歐、蘇聯等共產政權解體,中共漸有孤立之勢 B.六四事件→國際社會的政經制裁 →鄧整飭幹部的腐化、擴大市場經濟規模 2.1992年鄧小平「南巡」(武昌、深圳、上海)等,要求全 力提高生產力(解決民怨) A.停止黨內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爭論 B.提高生產力,開放更多腹地、准許外商投資服務業、推動股份制、減少政府干預、改善經濟法規 →外資大量湧入、國內投資熱潮
13
(三)當前的政治與國際地位 91 1.江澤民等接班人繼承鄧政策:實行市場經濟,維持共產黨專政(1997鄧病逝)中央軍委主席、國家主席
(三)當前的政治與國際地位 1.江澤民等接班人繼承鄧政策:實行市場經濟,維持共產黨專政(1997鄧病逝)中央軍委主席、國家主席 2.21世紀權力交班:2002年胡錦濤;2012年習近平 3.改革開放→整體國力的提升 A.1997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門的主權 B.國際地位: a.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b.2008年主辦北京奧運,2010年舉行上海 世界博覽會 C.仍是全球少數共黨專政國家:人權紀錄不彰、不 斷擴充軍備→「和平崛起」或「霸權威脅」有不 同看法
14
(四)區域發展與人口問題 91~92 經濟表現與社會環境問題:雖為世界經濟體之一,產業結構不合理、國營企業體質不善、官僚體系貪汙腐化
(四)區域發展與人口問題 ~92 經濟表現與社會環境問題:雖為世界經濟體之一,產業結構不合理、國營企業體質不善、官僚體系貪汙腐化 1.區域發展失衡:沿海 vs.內陸 A.沿海省市經濟領先:早開放、地理位置優勢 a.長三角、珠三角、渤三角占總產GDP值一半 b.東部占總產值一半,中部、西部依序遞減 C.造成沿海省市與內陸區域條件與貧富差距日大 B.改善措施 a.「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 b.重大公共工程:青藏鐵路2006、三峽大壩2009 →但東部地理占有外貿與外資利用上的優勢→ 東西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仍落差大→應建 立東、西部間的產業分工關係
15
中國大陸三大經濟分區圖
16
人口問題現況 93 A.數量龐大:2005年已突破十三億 →1970年代計畫生育→1979年「一胎化」政策
人口問題現況 A.數量龐大:2005年已突破十三億 →1970年代計畫生育→1979年「一胎化」政策 B.結構失衡:生男傳統觀念→新生兒性別比例失衡 C.素質低落:文盲問題 a.1986年起推行九年義務教育 b.中學生,輟學情況嚴重→文盲率仍超過百分之 四 D.流動人口問題:放寬對農民管理,農村青年大量 流入城市 a.農村更加蕭條 b.城市難以負荷→失業、犯罪問題
17
【對應課本P.76】 推動計畫生育的標語
18
「現代化的關鍵在於發展科技。我們不可能光靠空談 變成現代國家,我們國內的科技、教育比附近國家落 後20年,我們需要有知識、有訓練的人才,就好像當 初的日本。不過他們是靠新興起的資產階級,我們要 靠普羅大眾。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做得比日本好。」這 種說法最可能出現於: (A)1890年代的俄國 (B)1930年代的德國 (C)1950年代的印度 (D)1980年代的中國 【101.學測】
19
試題解析: (D) 本題可以先從「比附近國家落後20年」推斷。1930年
代,德國的現代化不遜於鄰近國家(甚至超越)1950年代,印度與附近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大同小異,故可排除(B)、(C)。1890年代,俄國相對於同時的歐洲國家確實較為落後,但當時日本的現代化也才剛起步不久,不見得領先俄國,故可排除(A)。1979年,中國 正式啟動改革開放,而同時期日本早就是工業強國,亞洲四小龍業已經濟起飛,中國在相對落後下決定急起直追,以「普羅大眾」為中心的現代化發展也反映 中國的意識型態。
20
中共官方將六四前夕學生運動定義為動亂的社論 文章: 「…極少數人不是在進行悼念胡耀邦同志的活動,
不是為了在中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也 不是有些不滿發發牢騷。他們打著民主的旗號破壞 民主法制,其目的是要搞散人心,搗亂全國,破壞 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這是一場有計劃的陰謀,是 一次動亂,其實質是要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 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擺在全黨和全國各 族人民面前的一場嚴重的政治鬥爭。」──《必須旗 幟鮮明地反對動亂》
21
附圖是中國大陸一幅描述人民經濟生活 的漫畫,圖中的文字是「歡迎選購」, 這是哪一個時代的經濟生活? (A)1950年代中
(B)1960年代末 (C)1970年代初 (D)1980年代初 【100.指考】
22
國家所有,但開放了市場經濟,私營企業出現, 個體戶增加。在此之前,工商業為國家經營,市 場經濟完全被消滅。題目的漫畫顯示了一位個體
(D) 試題解析: 中共於1980年代以後開啟改革開放,土地雖仍為 國家所有,但開放了市場經濟,私營企業出現, 個體戶增加。在此之前,工商業為國家經營,市 場經濟完全被消滅。題目的漫畫顯示了一位個體 戶正在販賣他的商品,符合改革開放後的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