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有效教學策略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師研習課程規劃 及配套措施計畫 資料提供: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黃永和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民杰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有效教學策略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師研習課程規劃 及配套措施計畫 資料提供: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黃永和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民杰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有效教學策略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師研習課程規劃 及配套措施計畫 資料提供: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黃永和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民杰教授
資料提供: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黃永和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民杰教授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詹惠雪教授

2 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聆聽式5 % 閱讀式10 % 聽與看20 % 示範式30 % 小組討論式50 % 實作演練式75 % 教給別人或立即應用90 %

3 有效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 圖像組織 討論教學 問題引導 案例研究 專題學習 自我調整學習 體驗學習

4 I.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運用小組方式,讓學生 一起工作(work together),並使自己 與其他所有同儕都獲得最佳學習的教學 方法。 合作學習是有組織的分組學習活動,它 使學習發生在小組成員社會互動結構的 訊息交換之中,並讓每個學習者承擔自 己的學習責任,而且具有動機去協助其 他成員學習

5 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包含哪些步驟? 全班授課、分組學習、 學習評量、表揚獎勵 如何分組? 異質性分組(S形分組)

6 合作學習的成果評量 使用規準參照評量(criteria- reference assessment),其焦點 包括個別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業進 步情形,以及小組、全班或全校的 學習過程與學業進步情形。

7 2.圖像組織 圖像組織(graphic organizer): 乃在藉由節點、關係連結或空間 配置等形式的安排,將知識與訊 息的重要層面加以視覺化展示的 表徵方式。 相似詞:心智圖、概念圖、概念 構圖、語意圖、圖形組體…

8 一些常見且典型的圖像組織 魚骨圖 順序圖 流程圖 網狀圖 概念圖 框架表

9 3.討論教學法 進行全班討論 飛力普六六討論法 腦力激盪法

10 有效教學策略--問題引導

11 4.問題引導--問題導向學習 定義:問題導向學習是一種以鼓勵學習 者運用批判思考、問題解決技能和內容 知識,去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和爭議的 教學方法,具備以學生為中心的自我導 向學習、小組分組的學習方式、以問題 匯聚焦點刺激學習、而教師居促進者和 引導者角色等四項特徵。

12 5.案例研究—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指藉由案 例做為教學媒介的一種教學方法。
具體而言,案例教學法進行時,希望藉 由案例做為教學媒介,結合教學主題, 強調師生討論等互動的教學過程,達成 讓學習者瞭解概念或理論,培養學習者 高層次能力的學習目標(張民杰,2001)。

13 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

14 實例 凱爾和比賴斯(Keil, W. & Blais, G., 1995:1-19)在該書中並舉了十一則迷你 案例供有意在幼稚園及小學進行案例教學 的參考。茲舉出其中一則如下,此案例標 題為:「內心情感」(Felling of the Heart)(引自張民杰,2001)。 案例:雪莉(Shelley)班上來了一個新 同學,名叫歐維(Ovide)。歐維是印地 安人,個性很沈默、也很尊重別人的意見, 雪莉想和他做朋友,並約他下課時一起玩。 下課時他們倆在校園中碰到雪莉最好的朋 友莎拉(Sarah),莎拉看到歐維時大叫: 「我媽說印地安人又懶又愛打架,我們不 要你在這裡!」

15 實例 凱爾和比賴斯在這則案例設計了四道研究問 題,供同學討論和反思,這四道問題是: 1. 這則案例出現什麼問題?
1. 這則案例出現什麼問題? 2. 如果你是雪莉,你該怎麼說? 3. 如果你是歐維,你該怎麼說? 4. 你認為莎拉為何這麼說?

16 6.專題學習 定義:專題學習是真實性學習,它包含了錯 綜複雜、可見的和適合學生個人的專題。此 外,專題學習提供讓人歡欣和具作品的學習 經驗。專題學習是有創造力和執行力,而且 最後必須完成特定的作品,而加以組織起來 的。 專題學習有時候被認為需要包括呈現和表現。 諸如戲劇表演、音樂作品、模擬測試、時裝 展示,在這裡限定學習經驗為最後要求完成 一個與目標相關的作品。

17 7.自我調整學習 多練習學得好 例如: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寫一篇家族史的 文章,他們會怎麼著手?如果功課做不完, 拖到很晩,他們會怎麼處理?
7.自我調整學習 多練習學得好 例如: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寫一篇家族史的 文章,他們會怎麼著手?如果功課做不完, 拖到很晩,他們會怎麼處理? 發現在解決技巧和反應上,學生的個別差異 很大。 有些採訪祖父母、或去參考高年級學生寫過 的文章:有些則只說「我要更努力」或我要 盡力而為。 前者會自己去安排、設計策略讓自己成功, 或一再檢閱自己的作品、想辦法改進,這些 個人資源跟智商或學業成績無關。但是後來 你會發現:他們的學業成績的確比較好

18 自律是全面性的能力 自律學習技巧不同於考試時考高分的技 巧,但是兩者有關聯。
有的學生很會安排組織、有的會自訂目 標、有的會檢閱筆記、還有的會主動尋 求協助,這些技巧都結合在一起。 「動機」也是很重要的成分。懂得自律 的學生不僅會想辦法讓自己學得更好, 也會在遇到困難或感覺疲憊時,想辦法 讓自己提起勁來把事情做完。

19 自我調整學習論的基本假設 學習者在學習歷程中扮演主動參與的角 色 學習者具有控制的可能性 SRL理論大都假定目標、準則及標準的 存在

20 自我調整學習論的主張 (ZIMMERMAN,2000)
動機 學習歷程 後設認知 主動介入 行為

21 自我調整學習的循環階段 表現或意志控制 自我省思 預思

22 自我調整學習階段及歷程 預思 表現/意志控制 自我省思 目標設定 自我評鑑 注意力集中 策略安排 歸因 自我教學/心像 自我效能信念
目標導向 內在興趣 表現/意志控制 注意力集中 自我教學/心像 自我監控 自我省思 自我評鑑 歸因 自我反應 調適

23 實例分享 自我調整策略發展模式(Self- Regulated Strategy Development, SRSD)應用於寫作教學
(取自陳嘉皇譯(1998),自我調整學習—教學理 論與實務)

24 自我調整策略發展應用於寫作之步驟與內容 步驟一:發展背景知識(Develop Background Knowledge)
步驟二:討論(Discuss It) 步驟三:示範(Model It) 步驟四:記憶(Memorize It) 步驟五:支持(Support It) 步驟六:獨立表現(Independent Performance)

25 自我調整策略發展應用於寫作之步驟與內容 步驟一:發展背景知識(Develop Background Knowledge)
討論寫作的基本要素—前提、支持理由、 結論 討論寫作應使用的策略 介紹自我監控的概念,讓自我評鑑協助 學生監控他們文章的完成

26 自我調整策略發展應用於寫作之步驟與內容 步驟二:討論(Discuss It) 小組討論寫作的策略 思考—誰要閱讀這篇文章、為何要寫這篇文 章
TREE步驟—1.注意句子標題(Topic)的意思 2.注意理由(Reasons) 3.檢驗理由(Examine) 4.注意結局(Ending) 對寫作策略的學習進行評論

27 自我調整策略發展應用於寫作之步驟與內容 步驟三:示範(Model It) 教師示範如何使用合適的自我教學寫作 策略
引導學生參與,以TREE步驟共同完成文 章草稿 師生共同重複閱讀所寫文章,並進行修 改

28 自我調整策略發展應用於寫作之步驟與內容 步驟四:記憶(Memorize It) 藉由學習夥伴之間的質問,熟記TREE的 步驟
此階段主要針對具嚴重學習或記憶問題 的學生而設,並非所有學生都需要

29 自我調整策略發展應用於寫作之步驟與內容 步驟五:支持(Support It) 學生運用TREE策略及自我調整程序進行 文章寫作
進行每一步驟寫作時,教師給予支持、 協助 學生自己設定目標、完成文章後自己進 行檢視 學生分享彼此文章,提供優缺點及回饋

30 自我調整策略發展應用於寫作之步驟與內容 步驟六:獨立表現(Independent Performance)
經過三或四篇文章的寫作練習後,多數 學生能獨立寫作 持續使用目標設定、自我評估 學生能辨識何時需使用寫作策略及自我 調整步驟的時機

31 自我調整策略發展(SRSD)的特徵 廣泛且直接的教學 交互學習 個別化 標準取向的教學 學習過程具發展性

32 體驗學習

33 體驗教育(ExperientialEducation) 的意涵
體驗教育之父-杜威 從做中學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Learning by doing with reflection Learning from reflection on doing 從直接參與中的反思產生學習價值

34 體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 的意涵
體驗教育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後 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 體驗教育最根本精神就是Dewey(1938) 的「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Dewey認為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透過 「直接體驗」(direct experience)會產 生學習或行為上改變 直接而具體真實體驗才是真正學習的過 程

35 體驗教育的哲學 What I hear, I forget. What I see, I remember. What I do, I understand.

36 體驗教育的哲學 單從聽:10% 單從看:15% 聽與看:20% 與人討論:40% 親身體驗:80% 體驗後教導他人:90%

37 體驗教育的歷程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是參與者而非旁 觀者; 學習活動出自於個人想要表現能力、 參與和責任的動機;
Kraft and Sakofs(1985)認為體驗教育的歷程 包含4項要素,分別是: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是參與者而非旁 觀者; 學習活動出自於個人想要表現能力、 參與和責任的動機; 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獲得自然的結果, 學習是真實有意義; 學習者的反思是學習過程的關鍵要素。

38 體驗學習歷程模式- Dewey(1938) 衝動或行動後,對於周遭環境狀況的觀察。 結合觀察與體驗而後進行判斷。 過去發生事件的相關知識。

39 Pfeiffer and Jones(1980) 體驗學習過程模式
發表 分享活動反應與心得 處理 主題討論與團體動力 歸納 形成對於真實世界的通則 體驗 活動、實作 應用 規劃有效行為

40 Kolb (1984)體驗學習圈 1.實際體驗 4.新情境中進行概念驗證應用 2.觀察反思 3.歸納抽象概念

41 體驗階段(experiencing) 在真實情境下,學習者遭遇某件必須 完成的任務或是需要瞭解的概念。
通常體驗學習是以活動(activity)來促進 參與者利用自身的能力、團隊的分工 合作、人際溝通、領導與被領導、面 對挑戰或壓力的問題解決等歷程,有 邏輯性且有方法的循序漸進達到活動 的設定目標,並學習到有價值的樂趣。

42 反思內省階段(Reflecting) 參與者比較過去的活動和經驗,並與團 隊討論達成目標的方法,確認團隊的分 工細節,活動時間的考量,以發展出突 破規則的限制與創新的想法。 參與者在活動體驗的過程中,可以藉由 反思整個歷程的具體經驗,檢視問題產 生的核心所在,對活動的感覺、所看、 所聞、所聽,並尋求連結過去經驗來, 以獲得問題的解決方法。

43 類化階段(Generalizing) 將經過反思或想法與經驗作類化與連結,形成 抽象概念,以作為解決問題的最佳應用,是此 階段的重點。
在類化過程中,學習者必須在心中不斷的問 「自己過去的經驗、思考方式,與此次體驗所歸納的結果,有 哪些地方是相似的,有哪些地方是相異的?」 藉由類化可以得知,面對新的環境,歸納吸收 個人或他人的經驗,有助於個人或團隊迅速地 對新的情境與挑戰建立適應及作出反應。 類化結果可幫助學習者再次確認原有信念,或 是更改原先的思考,進而整合出一致性的意義。

44 應用階段(Applying) 個人能夠將參與活動的經驗,應用到外在 世界
這個階段著重在將這些活動經驗應用到正 確的情境,並將體驗學習的經驗,實際施 行或作有意義的應用到個人的日常生活當 中。 需要個人在其生活情境中進行概念的驗證與 應用( applying),能針對未來可能遭遇的 新生活經驗進行有效的決策與判斷,此即形 成有效的運用。

45 體驗教育的特性 學習者為導向而非教師; 重視學習者的個人價值; 重視學習歷程而非結果導向; 提供學習者自我評鑑學習結果的機會;
多元角度評鑑學習結果; 學習源自真實體驗; 強調學習者的感受,不強加專家理論; 強調自我與團體發展,但不相互比較。

46 體驗教育的哲學和核心價值之十點原則 原則一:首要任務:自我發現 原則二:學會思考-想出妙點子 原則三:學習的責任 原則四:親密和關心
原則五:成功與失敗 原則六:合作和競爭 原則七:多元化和包羅性 原則八:親近大自然 原則九:獨處和省思 原則十:服務和關懷

47 教學實例 活動類型:信任活動 活動時間:160分鐘 設計者:陳雅惠 單元教學目標: 1.洞察自己的觀念以及行為模式。
2.鼓勵學生間真誠交流,讓彼此產生安全感與信任感。 3.培養小組默契與向心力。 具體教學目標: 1-1能夠瞭解自己內心感受。 1-2能夠知道自己行為表現模式。 2-1能夠信任夥伴,聽從夥伴指令,完成任務。 2-2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學習照顧他人。 3-1能夠感受到成員默契。 3-2能夠凝聚向心力。 【活動一】:瞎子走路 活動地點:校園 活動時間:40分鐘 教學資源:眼罩數個

48 教學實例 主要教學活動(教學策略) 具體體驗:
活動開始前老師先設計幾條讓同學挑戰的路線,但設計的路線不能太狹隘要有足夠空間可以行走,應避免走向危險障礙物。 讓同學自由分組,每2人一組,其中一人扮演「瞎子」,一人扮演「好夥伴」。「好夥伴」將帶領「瞎子」去環遊世界。 「瞎子」要試著去了解對方要引導你什麼,盡量不睜開雙眼,除非感到不安全;「好夥伴」在帶領的過程中,不能說話,除了遇到障礙物,你可以提醒,不可以讓你的夥伴跌倒,去體驗照顧別人的感覺。 當該同學走到指定地點後,交換角色,再選擇另一條路線走回來。

49 教學實例 反思內省: 1.走路感覺如何?過程中發生什麼事? 2.蒙眼者是否完全安心將自己交給對方帶領?為什麼?
主要教學活動(教學策略) 反思內省: 1.走路感覺如何?過程中發生什麼事? 2.蒙眼者是否完全安心將自己交給對方帶領?為什麼? 3.你們如何帶領蒙眼者安全的走過那條路線?你們如何保護蒙眼者? 4.你們比較喜歡當蒙眼者?比較喜歡當帶領者?還是比較喜歡當保護者? 5.尋找組別的依據為何?帶領你們的同學,對你而言是個怎麼樣的角色?日常生活中有出現類似的角色嗎?

50 教學實例 主要教學活動(教學策略) 歸納: 1.有人剛開始一開玩笑的口氣騙人家說:「前面有障礙物」,後來得知被騙,心裡開始懷疑對方說的話,信任感的建立不容易,但卻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摧毀。 2.當蒙眼者有人覺得刺激、新鮮,想多當幾次;但有人卻是很恐懼,需要旁人時時發出聲音,才覺得微微心安,再次發現每一個人對同一件事感受不同。 應用: 於日常生活當中實際觀察。


Download ppt "有效教學策略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師研習課程規劃 及配套措施計畫 資料提供: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黃永和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民杰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