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章 信道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信道数学模型 恒参信道举例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 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举例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信道的加性噪声 小结
2
2.1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道的特性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总特性。
3
狭义信道: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媒质的总称,是任何一个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按传输媒质的不同,狭义信道又可分为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两类。
广义信道:除包括传输媒质外,还包括有关的变换装置(如发送设备、接收设备、馈线与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
4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可以划分为: 调制信道: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部分。从调制和解调的角度来看,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及传输媒质,不论其过程如何,只不过是对已调信号进行某种变换。 编码信道: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部分。
5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6
2.2 信道数学模型 一、调制信道 调制信道的共性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叠加原理; 信号通过信道具有一定的迟延时间,而且它还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有一定的功率输出(噪声)。
7
调制信道的模型 二对端网络 多对端网络
8
对于二对端的信道模型,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应该有
其中, 为输入的已调信号; 为信道总输出波形; 为加性噪声/干扰,且与 相互独立。 表示已调信号通过网络所发生的(时变)线性变换。 若设 ,则有
9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加性干扰 乘性干扰 在分析乘性干扰时,可以把信道粗略分为两大类: 恒参信道: 不随时间变化或基本不变化;
通常乘性干扰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包括各种线性畸变、非线性畸变,同时由于信道的迟延特性和损耗特性随时间作随机变化,往往用随机过程来表述。 在分析乘性干扰时,可以把信道粗略分为两大类: 恒参信道: 不随时间变化或基本不变化; 随参信道: 是随机快变化的。
10
二、编码信道 对信号的影响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般把编码信道则看成是一种数字信道;
编码信道模型可以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可分为有记忆编码信道和无记忆编码信道。
11
编码信道的转移概率 模型中,把P(0/0)、P(1/0)、P(0/1)、P(1/1)称为信道转移概率。以P(1/0)为例,其含义是“经信道传输,把0转移为1的概率”。
12
2.3 恒参信道举例 恒参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固定的或变化极为缓慢的;架空明线和电缆、中长波地波传播、超短波及微波视距传播、人造卫星中继、光导纤维以及光波视距传播等信道是恒参信道。
13
1、有线电信道及其特性 明线:平行而相互绝缘的架空裸线线路。传输损耗低;易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对外界噪声干扰敏感。
对称电缆:同一保护套内有许多对相互绝缘的双导线的传输媒质;导线材料是铝或铜,直径为0.4~1.4mm;为减小各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一对线都拧成扭绞状;由于这些结构上的特点,电缆的传输损耗比明线大得多,但其传输特性比较稳定。 对称电缆(双绞线) 明线
14
同轴电缆:由同轴的两个导体构成,外导体是一个圆柱形的空管(金属丝网),内导体是金属线(芯线),中间填充着介质;外导体接地,起屏蔽作用,外界噪声很少进入其内部。
15
2、光纤信道及其基本特性 定义: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为传输媒质、光波为载波的光纤信道 ;
特点:损耗低、频带宽、线径细、重量轻、可弯曲半径小、不怕腐蚀、节省有色金属以及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 组成:光源、光纤线路及光电探测器等三个部分 光源是光载波发生器,广泛应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二极管(LD)做光源; 在接收端是一个直接检波式的光探测器,常用PIN光电二极管或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管)来实现光强度的检测; 中继器有两种类型:直接中继器和间接中继器。在数字光纤信道中,为了减小失真以及防止噪声的积累,每隔一定距离需加入再生中继器。
16
分类 单模光纤:当光纤中只能传输一种光波的模式; 由于光波波长极短,传光特性较好;但是光纤的 芯径极小、截面尺寸小,在制造、耦合和连接上
都比较困难; 多模光纤:光纤中能传输的模式不止一个;多模 光纤的截面尺寸较大,在制造、耦合和连接上都 比单模光纤容易。
17
光纤信道的技术参数: 损耗(是光纤能实现远距离传输的前提); 色散(是指信号的群速度随频率或模式不同而引起的信号失真这种物理现象)。 光纤信道的简化方框图
18
3、无线电视距中继信道 定义:工作频率在超短波和微波波段时,电磁波基本上沿视线传播,通信距离依靠中继方式延伸的无线电线路;相邻中继站间距离一般在40~50km; 适用场合:长途干线、移动通信网及某些数据收集(如水文、气象数据的测报)系统中; 组成:终端站、中继站及各站间的电波传播路径; 特点:传输容量大、发射功率小、通信稳定可靠,以及和同轴电缆相比,可以节省有色金属等优点。
19
无线电中继信道的构成
20
4、卫星中继信道及其基本特性 定义:无线电中继信道的一种特殊形式;
同步通信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上的人造卫星,当它离地面高度为35860km时,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恰为24小时,采用三个适当配置的同步卫星中继站就可以覆盖全球(除两极盲区外);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地域广、传播稳定可靠、传输容量大等突出的优点; 组成:由通信卫星、地球站、上行线路及下行线路构成;上行与下行线路是地球站至卫星及卫星至地球站的电波传播路径,而信道设备集中于地球站与卫星中继站中。
21
卫星中继信道的概貌
22
2.4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可以等效为一个非时变的线性网络。 网络的传输特性可用幅度-频率特性及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 设网络的传输函数为 其中, 是幅频特性, 为相频特性。
23
幅度—频率畸变 举例 有线电音频信道的带宽为300Hz~3400Hz,其幅度-频率畸变是由幅度-频率特性的不理想所引起的,低频端截止频率约在300Hz以下,每倍频程衰耗升高15~25db,在300~1100Hz范围内衰耗比较平坦,在1100~2900Hz之间,衰耗通常是线性上升的,在2900Hz以上,衰耗增加很快,每倍频程增加80~90db。
24
典型音频电话信道的相对衰耗
25
影响:不均匀衰耗使传输信号的幅度随频率发生畸变,引起信号波形的失真;传输数字信号,还会引起相邻码元波形在时间上的相互重叠,造成码间串扰。
抑制措施:为了减小幅度—频率畸变,在设计总的电话信道传输特性时,一般都要求把幅度—频率畸变控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即通过一个线性补偿网络,使衰耗特性曲线变得平坦,这一措施通常称之为“均衡”;在载波电话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通常要采取均衡措施。
26
相位-频率畸变 相位一频率畸变: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生成原因举例:电话信道的相位-频率畸变主要来源于信道中的各种滤波器及可能有的加感线圈,尤其是在信道频带的边缘畸变更为严重; 特点:相频畸变对模拟话音通信影响并不显著,这是因为人耳对相频畸变不太灵敏;但对数字信号传输却不然,尤其当传输速率高时,相频畸变会引起严重的码间串优,造成误码。
27
群迟延-频率特性 定义:相位-频率特性对频率的导数,若相位-频率特性为 ,则
定义:相位-频率特性对频率的导数,若相位-频率特性为 ,则 若 呈线性关系,那么 曲线将是一条水平直线,如下图所示。此时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将有相同的群迟延,因而信号经过传输后不会发生畸变; 理想的相位-频率特性及群时延-频率特性
28
实际的信道特性总是偏离理想的相位—频率特性及群时延-频率特性,下图给出一个典型的电话信道的群迟延-频率特性。
29
举例:当非单一频率的信号通过该信道时,信号频谱中的不同频率分量将有不同的群迟延,即它们到达的时间不一样,从而引起信号的畸变。
图(a)是待发送的原信号,由基波和三次谐波组成,幅度比为2:1;经受不同的迟延,基波相移π,三次谐波相移2π,合成波形与原信号的波形有了明显的差别。
30
恒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其它影响 非线性畸变:由信道中元器件的振幅特性非线性引起的,造成谐波失真及若干寄生频率等;
频率偏移:由信道中接收端解调载频与发送端调制载频之间偏差造成的; 相位抖动:由调制和解调载频不稳定造成的,相位抖动相当在发送信号上附加一个小指数的调频。
31
2.5 随参信道举例 1、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短波的定义:波长为100~10m(相应的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信道:既可沿地表面传播,也可由电离层反射传播; 地波传播:一般是近距离的,限于几十公里范围; 天波传播:借助于电离层的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可传输几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的距离;
32
电离层的相关知识:离地面高60~600km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是短波通信的主要路径;电离层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及自由电子组成的;形成电离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x射线;信号经电离层一次反射的最大传输距离约为4000km;如果通过两次反射,那么通信距离可达8000km。
33
短波信道电离层反射传播
34
天波通信频率的选取:为实现短波通信,在选用工作频率时要考虑两点:工作频率应小于最高可用频率、选用频率的电磁波在电离层的吸收较小;
天波通信中的多径传输:由电波经电离层的一次反射和多次反射以及反射层高度不同等原因引起的; 天波通信的特点:优点很明显,要求的功率较小,终端设备的成本较低,传播距离远,受地形限制较小,以及不易受到人为破坏;因此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现在仍然是远距离传输的重要信道之一。
35
2、对流层散射信道 对流层散射信道:一种超视距的传播信道,其一跳的传播距离约为100~500km,可工作在超短波和微波波段。
流层散射信道中的衰落:可分为慢衰落和快衰落;前者取决于气象条件,后者由多径传播引起。
36
对流层散射信道中的多径传输 散射信道是典型的多径信道;多径传播不仅引起信号电平的快衰落,而且还会导致波形失真;如图所示,窄脉冲经过不同长度的路程到达接收点,由于经过的路程不同使得到达接收点的时刻也不同,结果脉冲被展宽了,称为信号的时间扩展。
37
允许频带 脉冲信号通过带限系统后,波形也被展宽,而且系统频带越窄,波形展宽越多;散射信道好像是一个带限滤波器,其允许频带定义为 式中: 是最大多径时延差;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允许频带时,波形不会产生严重失真。 对流层散射信道的应用场合 干线通信需要每隔300km左右建立一个中继站,构成无线电中继线路,以达到远距离传输;点对点通信主要应用于海岛与陆地、边远地区与中心城市之间的通信。
38
2.6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三个特点: 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而变化 传输的时延随时间而变 多径传播
39
移动通信信道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 移动通信信道是一种随参信道,无线电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会受到各个方面的衰减损失,接收信号功率可表示为
其中 表示距离向量,其绝对值表示移动用户与基站的距离。
40
移动通信信道中的三种效应 自由空间的路径损失 :移动台与基站之间距离的函数,描述的是大尺度区间(数百或数千米)内接收信号强度随发射-接收距离而变化的特性; 阴影衰落 :由传输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和其它障碍物对电波的阻塞或遮蔽而引起的衰落;阴影衰落描述的是中等尺度区间(数百波长)内信号电平中值的慢变化特性;阴影衰落常称慢衰落,也称长期衰落,主要来自建筑物和其它障碍物的阻塞效应; 多径衰落 :由移动传播环境中的多径传输而引起的衰落;描述的是小尺度区间(数个或数十波长)内接收信号场强的瞬时值的快速变化特性;多径衰落常称快衰落,又称短期衰落或Rayleigh衰落,由移动用户附近的多径散射产生。
41
衰落信号的路径损失、慢衰落与快衰落
42
多径传输的数学建模 多径传播后的接收信号将是衰减和时延都随时间变化的各路径的信号的合成,设发射波为
则经过n条路径传播后的接收信号可用下式表述: 式中, 为第i条路径的接收信号的振幅; 为第i条路径的传输时延,它随时间不同而变化; 第i条路径信号的相位是
43
和 随时间的变化与发射载频的周期相比,通常要缓慢的多,即 和 可以认为是缓慢变化的随机过程,因此
设 , 则 式中, 为合成波 的包络; 为合成波 的相位。
44
有: , 由于 和 是缓馒变化的,因而, 、 及包络 ,相位 ,也是缓慢变化的,因此 可视为一个窄带过程。
45
多径传输的特性 从波形上看,多径传播的结果使确定的载波信号 变成了包络和相位受到调制的窄带信号,即衰落信号;
从频谱上看,多径传输引起了频率弥散,即由单个频率变成了一个窄带频谱; 信号的包络服从瑞利分布律的衰落,通常称之为瑞利型衰落; 多径效应产生选择性衰落:包括时间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空间选择性衰落。
46
时间选择性衰落:一种由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
空间选择性衰落:在通信系统(例如移动通信系统)的接收端,多径信号到达天线阵列的到达角度的展宽。
47
多径传输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接收信号为个不同路径的散射信号之和,即
式中, 是第i条路径(信道)的衰减系数; 为第i条路径的相对传输时间差(简称时延)。 为一阶矩表示平均多径时延, 的均方根代表多径时延散布,常称为时延扩展,平均多径时延 和时延扩展 可分别表示为: 式中: 表示时延扩展的散布程度, 越大,时延扩展越严重; 越小,时延扩展越轻。
48
设双路径信道,并以第一条路径为参考。设路径“1”的散射信号为 ,信道“2”的散射信号为 , 表示双路径散射信号幅值关系的比例常数,而 代表路径2与参考路径1的时变相对时延。显然,移动用户的接收信号为:
双路径信道的等效信道
49
等效信道的传递函数为 等效信道的幅度特性为
50
若 (n为整数)即两路径信号同相时,接收信号出现峰点;而当 即两路径信号反相时,接收信号出现谷点,如下图所示。
等效信道的幅频特性
51
相邻两个峰点的相位差为 故有 或写作 。 式中,Bcoh是两个相邻场强均为最大值(即两信道 保持强相关)时的最大频率间隔,它就是相干带 宽。在工程应用中,对于角度调制信号,相干带宽 可用下式估算: 式中∆为时延扩展
52
总之,相干带宽是信道频率选择性的测度。相干带宽与信号带宽之比越小,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越强;反之,相干带宽与信号带宽之比越大,信道的频率选择性就越弱。
频率选择性衰落是由发射码在信道内的时间扩散引起的,会引起码间干扰。从频域看,接收信号频谱的某个频率分量的增益就会比其它分量的增益大,从而使接收信号发生畸变。
53
2.7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 分集接收技术的定义
利用不同路径、不同频率、不同电波到达角、不同时间和不同集化等方式去接收载有同一信息的信号,并将同一信息的各个信号分量按某种原则加以合并的信息处理技术。 分集接收技术的实质 包含两方面内容,即信号的分散接收与合并输出。分集技术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获得同一信号的多个彼此尽可能不相关的接收信号;二是如何有效的利用所接收到的各支路信号,采取妥善的方式将它们合并。
54
分集接收技术的分类 空间分集:在接收端架设几副天线,各天线的位置间要求有足够的间距(一般在100个信号波长以上),以保证各天线上获得的信号基本互相独立。 频率分集: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频率间隔的频率同时发送和接收同一信息,然后进行合成或选择。要求两个分集接收信号相关性较小。 角度分集:利用天线波束指向不同使信号不相关的原理构成的一种分集法。 极化分集:分别接收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波而构成的一种分集方法,两个极化方向上的电磁波相关性极小。
55
分集集中技术的分类 选择式集中:从几个分散信号中设法选择其中信噪比最好的一个作为接收信号;
等增益相加式:将几个分散信号以相同的支路增益进行直接相加,相加后的信号作为接收信号; 最大比值相加式:控制各支路增益,使它们分别与本支路的信噪比成正比,然后再相加获得接收信号。 以上各合并方式改善总接收信噪比的能力不同。最大比值合并方式性能最好,等增益相加方式次之,最佳选择方式最差。
56
2.8信道的加性噪声 加性噪声的分类 人为噪声:源于无关的其他信号源,例如外台信号、开关接触噪声、工业的点火辐射及荧光灯干扰等。
自然噪声:源于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电磁波源,例如闪电、大气中的电暴、银河系噪声及其他各种宇宙噪声等。 内部噪声:源于系统设备本身产生的各种噪声,例如:在电阻一类的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常称为热噪声)、真空管中电子的起伏发射和半导体中载流于的起伏变化(常称为散弹噪声)及电源哼声等。
57
随机噪声的分类 单频噪声:一种连续波干扰,可视为己调正弦波,其幅度、频率或相位事先不能预知的;主要特点是占有极窄的频带,在频率轴上的位置可以实测。 脉冲噪声:在时间上无规则地突发短促噪声,例如工业上的点火辐射、闪电及偶然的碰撞和电气开关通断等产生的噪声;主要特点是突发的脉冲幅度大,持续时间短,相邻突发脉冲之间有较长的安静时段;从频谱上看,有较宽的频谱,频率越高,频谱强度就越小。 起伏噪声:以热噪声、散弹噪声及宇宙噪声为代表的噪声;其特点是无论在时域内还是在频域内总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
58
起伏噪声的分类 热噪声:由电阻等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布朗运动引起的噪声;电子的这种随机运动会产生一个交流电流成分,即热噪声;服从高斯分布。
散弹噪声:由真空电子管和半导体器件中电子发射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在给定的温度下,二极管热阴极每秒发射的电子平均数是常数,但电子发射的实际数目随时间是变化的和不能预测的,其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一个平均值上起伏变化;服从高斯分布。 宇宙噪声:天体辐射波对接收机形成的噪声;宇宙噪声在整个空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且强度与季节、频率等因素有关;服从高斯分布,在一般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具有平均的功率谱密度。
59
起伏噪声的数学分析 起伏噪声(散弹噪声、热噪声、宇宙噪声)一种高斯噪声,且在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平坦的功率谱密度(满足白噪声的定义);起伏噪声常常被近似地表述成高斯白噪声(AWGN) ,其功率谱密度均匀分布在( )的整个频率区间,即 ,其中, 为一正实常数。 高斯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为
60
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和自相关函数 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
61
窄带高斯噪声的数学分析 从调制信道的角度来看,解调器输入端的噪声并不是高斯白噪声,而一种带通型噪声;即接收转换器将高斯白噪声转化为一种带通滤波器——窄带高斯噪声。设带通型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由高斯白噪声通过一个带通滤波器而得到。假设 在ω0及-ω0处分别有最大值,则该噪声带宽被定义为 图中虚线下的面积等于功率谱密度曲线下的面积。
62
本章小结 恒参信道:幅度-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恒参信道特性的不理想带来两种畸变(幅度频率畸变、相位频率畸变)。
随参信道: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变化、对信号的时延随时间变化、多径传播。 多径传播:衰落的概念(慢衰落,快衰落和选择性衰落),重点分析了频率选择性衰落。 分集接收技术:6种分散接收和3种合并算法。 噪声:加性噪声的分类、随机噪声的介绍、高斯白噪声和窄带高斯噪声的数学分析。
63
思考题与作业 1、何为乘性干扰?何为加性干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思考题 作业 2-2、2-3、2-4、2-6
2、恒参信道与随参信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各对那种畸变(幅度-频 率畸变、相位-频率畸变)敏感,为什么? 4、 频率弥散属于哪种信道特征,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为何会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该现象对通信会有怎样 的影响? 6、分集接收的作用是什么、使用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何? 作业 2-2、2-3、2-4、2-6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