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四、望二阴 后阴:指肛门,为排便之门户,与脾胃、肠、肾有关。 前阴:肾所司,宗脉所聚,太阴、阳明经所会。与肾、膀胱、肝、胆有关。
2
(一)望前阴 1、外阴肿胀 (1)阴肿:男性阴囊,女性阴户肿胀。 阴肿不痒不痛,为水肿。 (2)疝气:阴囊肿大,小肠坠入阴囊,或睾丸肿胀。
病机:肝气郁结,久立劳累;寒湿侵袭。 (3)肿痛:阴囊或阴户红肿、瘙痒、热痛。 病机:肝经湿热下注。
3
2、外阴收缩 阴缩:男性阴囊、阴茎,女性阴户收缩,拘急疼痛。 病机:寒邪侵袭肝经,凝滞气血。 3、外阴生疮 (1)阴疮:前阴生疮,或有硬结破溃腐烂,时流脓水或血水。 病机:肝经湿热下注;或梅毒感染。 (2)癌肿:外阴硬结,溃后成菜花样,有臭气。难治。
4
4、外阴湿疹 (1)肾囊风:阴囊起疹,瘙痒灼痛,湿润,有渗液。 病机:肝经湿热下注,风邪外袭。 (2)阴囊瘙痒:日久阴囊皮肤粗糙变厚。 病机:阴虚血燥。 5、睾丸异常 睾丸萎缩:小儿睾丸过小,或触不到。 病机:发育异常;或痄腮后遗症。 6、阴户突出:(阴挺、子宫脱出) 表现:妇女阴户中有物突出如梨状。 病机:中气下陷;或产后劳伤,胞宫下坠。
5
(二) 望后阴 1、肛痈 表现:肛周局部红肿疼痛,状如桃李,破溃流脓。 病机:湿热下注;外感邪毒。 2、肛裂
表现:肛门或肛管的皮肤粘膜有狭长的裂伤,可伴多发性小溃疡,排便时疼痛,流血。 病机:热结肠燥;阴津不足;湿热下注。
6
3、痔疮 表现:肛门内外生有紫红色柔软肿块,突起如峙者。 生于肛门齿线以内为内痔。 生于肛门齿线以外为外痔。 内外皆有为混合痔。 病机:湿热蕴结;或血热肠燥,血脉郁滞。
7
4、瘘管 表现:肛门痈肿或痔疮溃后久不收口,外流脓水,形成瘘管。长短不一,或通入直肠,局部痒痛,缠绵难愈。 5、脱肛:直肠或直肠粘膜字肛门脱出。 轻者便时脱出,便后收回; 重者脱出后不能自回。(直肠粘膜:紫红色球状物;直肠壁:椭圆形块状物。) 病机:中气下陷。
8
六、望皮肤 观察皮肤色泽形态变化,可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体内的病变,判断病邪的性质,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内容:皮肤色泽形态变化。
皮肤病:斑、疹、痘、 、痈、疽、疔、疖
9
(一) 色泽异常 (1)皮肤发赤:皮肤发赤,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热如或灼。“丹毒” 抱头火丹:发于头面——风热化火。
流火:发于小腿——湿热化火。 赤游丹:发于全身,游走不定。 上述亦可为外伤染毒所致。 (2)皮肤发黄 黄疸:面目、皮肤、爪甲俱黄。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湿热蕴黄,胆汁外溢。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色。寒湿阻遏,胆汁外溢。
10
(3)皮肤紫黑 弥漫性棕黑色改变,黑疸:劳损伤肾。 周围皮肤发黑:肾阳虚衰。 (4)皮肤白斑 白驳风 表现:白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病程缓慢。 病机:风湿侵袭,气血不和,血不荣肤。
11
(二) 形态 正常:皮肤润泽,柔韧光滑,无肿胀。 (1)干燥:皮肤干枯无华、皲裂、脱屑。 病机:阴津已伤,营血亏损,气血滞涩。
(2)肌肤甲错:皮肤干枯粗糙,状若鱼鳞,兼面色黧黑。 病机:血瘀日久,肌肤失养。 (3)皮肤硬化:粗糙硬肿,失去弹性,活动度减低。 病机:外邪侵袭;禀赋不足;阳虚血少; 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瘀血阻滞。
12
(三) 皮肤病证 1、斑疹 (1)斑 表现:斑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铺于皮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色多紫红,形似锦纹云片,兼身热烦躁,脉数等实热证。 病机:外感温热毒邪,内迫营血。 阴斑:色多青紫,隐隐稀少,兼面白肢凉,脉虚等虚寒证。 病机:脾不统血,或阳衰寒凝。 (2)疹 表现:色红或紫红,点小如粟,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包括麻疹、风疹、瘾疹。
13
2、水疱 (1)白 表现:皮肤上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兼身热不扬等湿热证表现。
部位:多发于颈胸,四肢偶见,不见于头面。 病机: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 主病:湿温病。 晶:眼莹饱满,颗粒清楚,津气充足。 枯:色枯而白,干瘪无浆,津气已竭。 顺:透发后热退神清。 逆:透发后身热不退,神志不清。
14
(2)水痘 表现:皮肤上出现粉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椭圆形小水疱,顶满无脐,晶莹明亮,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兼轻度恶寒发热。 病机:外感湿热。 为儿科传染病 (3)湿疹 表现:皮肤出现红斑,迅速形成丘疹、水疱,破后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面。 病机:湿热蕴结,复感风邪。
15
3、疮疡 (1)痈 表现: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焮热疼痛。 特点:未脓易消,已脓易溃,疮口易敛。 病机:湿热火毒,气血瘀滞。 (2)疽
表现: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疼痛不已。 特点:难消,难溃,难敛,溃后易伤筋骨。 病机:气血亏虚,阴寒凝滞。
16
(3)疔 表现:形小如粟,根深如钉,漫肿灼热,麻木痒痛。 部位:多发于颜面手足 病机:感受疫毒,疬毒,火毒。 (4)疖 表现: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根浅,脓出即愈。 病机:外感火热毒邪,或湿热蕴结。
17
第三节 望排出物 分泌物:泪、涕、唾、涎,有濡润官窍的作用。 排泄物:大便、小便、月经 病理产物:痰涎、呕吐物。 观察形、色、质、量的变化。
第三节 望排出物 分泌物:泪、涕、唾、涎,有濡润官窍的作用。 排泄物:大便、小便、月经 病理产物:痰涎、呕吐物。 观察形、色、质、量的变化。 一般规律: 色白,清稀者,属虚证、寒证。 色黄,稠浊者,属实证、热证。
18
一、望痰涎 (一)望痰 1、寒痰:痰白清稀。 病机:寒邪阻肺,或脾阳不足。 2、热痰:痰黄稠黏,有块。 病机:热邪犯肺。
3、燥痰:痰少而黏,有块。 病机:燥邪犯肺,或肺阴虚亏。 4、湿痰: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 病机:脾失健运。 5、咯血:痰中带血,色鲜红。 病机:肺阴亏虚,或肝火犯肺。 6、肺痈:咯吐脓血痰,气腥臭。 病机:热毒蕴肺,肉腐成脓。
19
(二)望涕 1、新病清涕,外感风寒;浊涕,外感风热。 2、鼻鼽:阵发清涕,量多如注:风寒束肺。 3、鼻渊:久流浊涕,质稠,量多,腥臭:湿热蕴结。
20
二、望涎唾 (一)望涎 涎:口腔中流出的清稀黏液,正常分泌物。 涎为脾液,有濡润口腔,协助进食和消化的作用。
1、口流清涎量多。病机:脾胃虚寒。 2、口中时吐黏涎。病机:脾胃湿热。 3、滞颐:小儿口角流涎,涎滞颐下。 病机:脾虚不摄,或胃热虫积。 4、睡中流涎。病机:胃中有热,或宿食内停、痰热内蕴。
21
(二)望唾 唾:口中吐出的稠滞泡沫状黏液。 胃中虚冷;肾阳不足。 胃有宿食;湿邪留滞。
22
三、望呕吐物 1、寒呕: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 病机:胃阳不足,或寒邪犯胃。 2、热呕:呕吐物秽浊有酸臭味。 病机:邪热犯胃。
3、伤食:吐不消化食物,味酸腐。 病机:食伤脾胃。 4、肝胆郁热:呕吐黄绿苦水。 病机:肝郁犯胃。 5、痰饮:呕吐清水痰涎,胃脘有振水声。 病机:水饮停胃。 6、吐血:吐血鲜红或紫暗有块,挟有食物残渣。 病机: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或胃腑血瘀。
23
四、望二便 (一)望大便 正常:黄、软、圆柱或条状。 1、寒湿泄泻:大便清稀水样。 病机:外感寒湿,或内伤生冷。
2、湿热泄泻:大便黄褐如糜而臭。 病机:湿热或暑湿,传导失司。 3、脾肾阳虚: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如鸭溏。 病机:脾胃虚弱,火不温土。 4、痢疾、肠癌:大便如粘冻,挟有脓血。 病机:大肠湿热。 5、黄疸:大便灰白呈陶土色。 病机:肝胆失疏。(黄疸) 6、肠道津亏:大便干燥,干如羊屎,排出困难。 病机:热盛伤津;阴血亏损。
24
(二)望小便 小便与肾、膀胱,肺(肃降),脾(运化),三焦(通调)有关。 观察小便可诊察肾、膀胱、肺、脾、三焦病变。 了解津液的盈亏,病性的寒热虚实。 1、虚寒证:小便清长。津液未伤。 2、实热证:小便短黄。热盛伤津;或汗吐下伤津。 3、尿血、血淋证:尿中带血。 病机:结石损伤;湿热蕴结;阴虚火旺; 药毒伤肾;脾肾不固。 4、石淋病:尿有砂石。湿热内蕴。 5、尿浊、膏淋:小便浑浊如米泔,或滑腻如脂膏。 病机:脾肾亏虚;或湿热下注。(气化不行,不能制约)。
25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概念:指观察小儿食指掌侧前缘浅表络脉的形色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沿革:最早见于唐·王超《水镜图诀》从《灵枢· 经脉》诊鱼际络脉发展而来。 原理:食指络脉为寸口脉的分支。(其支从腕出别上,循次指内廉,出其端),原理同诊寸口脉。 对象:适用于三岁以内的小儿。①、此时寸脉短小,只指一指定三关。②、易哭啼,影响诊脉。③、小儿皮肤薄嫩,易于观察。
26
一、望纹方法 1、三关划分 风关:第一节(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 气关:第二节(二横纹至三横纹之间)。 命关:第三节(三横纹至指端)。
2、推擦方法 医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再以右手拇指从指尖向指根推擦几次,用力适中。
27
二、临床意义 1、三关测轻重 风关:邪浅病轻,外感初起。(入络) 气关:邪深病重。(入经) 命关:病情危重。(入脏腑)
透关射甲:从指根直达指端。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原理:与静脉压有关。静脉压愈高,指纹充盈度愈大,就愈向指尖方向发展。
28
2、浮沉分表里 浮:指纹浮显。主病邪在表。 沉:指纹沉隐。主病邪在里。 3、红紫辨寒热 鲜红:外感表证。 紫红:为里热证 青色:主疼痛、惊风。 紫黑:主血络郁闭。 淡白:主脾虚、疳积。 4、淡滞定虚实 浅淡纤细:主虚证(气血不足)。 浓滞增粗:主实证(气血壅滞)。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