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鋼琴作品研究-法國組曲形式探討 U10206016 林昕璇 U10206029 王方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鋼琴作品研究-法國組曲形式探討 U10206016 林昕璇 U10206029 王方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鋼琴作品研究-法國組曲形式探討 U 林昕璇 U 王方彣

2 “Suite”字彙的來源 一組必須依順序演奏之樂曲 在1557年“Suite”被正式用來代表「組曲」的音樂術語之一
之後“ Suite”一字,也可定義為“ group”(一組) 或“ succeeding pieces”( 有次序的樂曲)。 德國作曲家麥西(Thomas Mace, 1612/ ) 1676 年出版的Musick Monument《音樂的結構》

3 鍵盤“Suite”的相關字彙 Sett:麥西( Thomas Mace)常使用此字作為“Suite”的同義字, 在《音樂 的結構》中指的是相似作品的集合 Lesson :在十七世紀時期也常被用來代表組曲 在十八世紀時,某些管風琴樂節(organ verses)和類似奏鳴曲之類的作品, 也 稱為“Lesson” Partita: 德國作曲家Johann Kuhnau ( )在1689 年與1692年 出版的《兩冊鍵盤作曲集》(Neue Klavierubung) 中, 以“ Partita”作為 組曲作品的標題。巴哈《Partitas 組曲》,也是以此字彙命名 Ordre :用相同曲調寫成的小品集

4 組曲的發展 十四至十六世紀 十七至十八世紀 十九世紀之後

5 十四至十六世紀 由二個或三個或數個舞曲混合組成的樂曲,並無固定之舞曲排 列原則 舞曲間其速度與風格呈現對比狀態 每首樂曲節奏強烈而規律
常使用反覆、模仿與變奏手法創作 組合樂曲內之各舞曲, 尚不具備獨立樂曲之特色

6 十七至十八世紀 為連續演奏多首樂曲之器樂曲, 十七世紀中葉以前並無標準 的樂曲數目組合與形式。但在符洛伯格去逝後(1697 年), 則
出現四個固定加入的舞曲為: 阿勒曼舞曲( Allemande )-庫朗舞曲( Courante )- 薩拉邦德舞曲( Sarabande )-基格舞曲( Gigue ) 構成組曲的樂曲數量, 可由作曲家自行決定 有時在阿勒曼舞曲之前, 會加入引導樂曲, 如前奏曲、短小 的奏鳴曲、序曲、觸技曲… 等, 作為組曲的前導樂曲 音樂內容以舞曲為主體, 除了四個固定舞曲之外, 另外可再 搭配其他隨意舞曲或非舞曲樂曲, 穿插其中

7 十七至十八世紀 曲式多為二段體 各樂曲間之風格與速度, 相互對比 內容取材雖然以舞曲為主體, 但有些舞曲發展至後期已演變
為純粹器樂曲, 而非原來舞蹈形式樂曲, 如安格雷舞曲(A n g l a i s e) 大多以同一調性貫穿全曲, 並互相有關聯性, 偶爾作曲家會 採用調性對比方式, 運用同名大小調關係互換, 但最後調性 依舊會回到主調上

8 十九世紀之後 組曲創作類型以管絃樂組曲為主, 音樂題材內容豐富多變, 大多具有標題性質 構成組曲的樂曲數目不等
組曲創作類型以管絃樂組曲為主, 音樂題材內容豐富多變, 大多具有標題性質 構成組曲的樂曲數目不等 組曲內,各樂曲的調性不一定相同 曲式結構形式多變,如三段體式、變奏曲式、奏鳴曲式與迴旋 奏鳴曲式等

9 《法國組曲》創作時間與背景 《法國組曲》創作時間,大約從1722 -1725 原意是為了Anna Magdalena Bach所寫的
「科登時期」的鍵盤作品大多屬於私人範疇與寫給家人的 「萊比錫時期」的鍵盤作品,是以「教導」為主要功能創作的

10 六組《法國組曲》之構成 Allemande Courante Sarabande Gigue 2. 非固定舞曲部份 Menuet
1. 固定舞曲部份 Allemande Courante Sarabande Gigue 2. 非固定舞曲部份 Menuet Anglaise Gavotte Bourrée Loure Polonaise

11 固定舞曲部分 Allemande阿勒曼舞曲
放置在《法國組曲》中的第一首樂曲,此字為法文與德文用法, 原意為「德國」 阿勒曼舞曲是種雙人舞, 而且是最古老的舞曲 十六世紀阿勒曼舞曲特色為: 全曲沒有切分音節奏,大多以強拍開始,以2/2拍或4/4拍記譜 曲式多由三個樂段 (A -B-A1 ) 組成 第二樂段的調性常和第一段與第三段樂曲形成對比,第三段回到原調 十七世紀時期,有時在阿勒曼舞曲前面, 會加入引導樂曲。有時無引導樂曲,此時阿勒曼舞 曲則為開頭樂曲, 並兼具「前奏曲」風格之器樂曲 十七至十八世紀的阿勒曼舞曲風格 拍號依舊以2 拍或4 拍記譜、旋律樂句經常是不規則、以和聲行進為架構全曲的基礎 重覆動機與模仿手法的運用 原以強拍音開始的樂曲, 改由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的弱拍音開始, 速度則較之前緩慢, 曲 式多為二段體

12 Courante庫朗舞曲 為放置在《法國組曲》固定舞曲中的第二首舞曲
十六世紀起源於法國,此字為法文用法,字源為“ 奔跑” (courir)之意 十七世紀初期,庫朗舞曲風行於歐洲各地,尤其以法國和義大 利最為盛行 十七世紀末期, 則沿革出兩種不同風格類型的庫朗舞曲

13 義大利式庫朗舞曲 快速流暢的三拍子舞曲,拍號通常為C3、3/4或3/8拍記譜 曲風特色: 清晰的節奏架構與簡單的和聲進行
多用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節奏音型開始 曲式為二段式舞曲, 常以4 或8 小節為一樂句, 曲風類似主音音樂 風格 拍號“ C3”,是十七世紀特有的一種記譜方式,“ C3” 譜號代表 樂句正規, 音樂織度簡單, 曲式變化不多, 曲風生動的樂曲 《法國組曲》中, 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六組的< 庫朗舞曲>均是 義式風格作品

14

15 法式庫朗舞曲 屬於莊重高貴與優雅的三拍子舞曲,拍號通常為3、3/2 或6/4 拍
屬於莊重高貴與優雅的三拍子舞曲,拍號通常為3、3/2 或6/4 拍 特色為多用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節奏音型開始,並採 Hemiola手法創作,來製造節奏的不定性, 加上對位式的織度 巴赫《法國組曲》的第一組和第三組,以及《英國組曲》的第 一組至第六組,均以法式庫朗舞曲創作

16 Sarabande 薩拉邦舞曲 放置在《法國組曲》固定舞曲中的第三首舞曲 緩慢的3/2 拍或3/4 拍舞曲
十六世紀早期的薩拉邦舞曲,是指用吉他、響板以及其他節奏 樂器伴奏,並配合反覆樂段歌詞形式的樂曲,此種形式,在十 六世紀末則被夏康舞曲取代 著重強調其和聲進行, 不論是在早期或晚期作品, 皆可發現 Ⅰ - Ⅳ - Ⅰ - Ⅴ 為主體的和聲架構

17 從1630 年開始,「節奏」開始成為舞曲的重要特徵
主要盛行於義大利, 也流行於西班牙及英國 每三拍一重音,適合稍快的樂曲速度 主要是由兩個反覆樂段組成, 有樂段分別而無譜寫歌詞 盛行於法國與德國 速度為稍慢的三拍子樂曲 節奏重音在第二拍上, 曲式同樣以二段體為主, 並無加入歌詞, 長拍上常加裝飾 音點綴,樂段長短不一

18 Gigue 吉格舞曲 放置在《法國組曲》固定舞曲中的最後一個舞曲 源起於英國, 在伊麗莎白女王時代開始興起
在十六世紀中葉至十七世紀時期,特色為:主要用複拍子寫成、二段式樂曲、 多以4 小節為一構成樂句、開始節奏以正拍或弱拍開始均可,並且運用主音 形式創作

19 法國的吉格舞曲 複拍與單拍創作樂曲 旋律與伴奏線條互相混淆 多使用附點節奏, 強調動機的變化使節奏和結構變得複雜
常運用模進與模仿手法手法創作,以弱拍開始,速度為中庸或稍快為 主 曲式為二段體樂曲

20 法國的吉格舞曲

21 法國的吉格舞曲

22 義大利的吉格舞曲 較偏向英式的吉格舞曲 二段體樂曲,速度比法式吉格舞曲稍快,通常為急板 樂句形式方面,規律而平衡, 多以4 或8 小節為一句
拍號為12/16 或12/8, 節奏型態以複拍子為主體

23 非固定舞曲部分 Menuet 梅呂哀舞曲 速度中庸或緩慢的三拍子舞曲 十七世紀中葉到十八世紀中葉,貴族社會與宮廷中最流行的社交舞曲
巴羅克時期鍵盤組曲中的梅呂哀舞曲, 基本上有兩種形式: 單純、單一的梅呂哀舞曲,多由強拍開始,二段體曲式 連續出現兩首的梅呂哀舞曲的形式, 在第二首梅呂哀舞曲(或“trio”)的結 尾處,則標以“Da Capo Menuet I”( 反覆第一首梅呂哀舞曲), 形成 大架構的曲式A- B- A 三段體 (Menuet I- Menuet II or Trio- Da Capo Menuet I)

24 非固定舞曲部分 Menuet 梅呂哀舞曲

25 Anglaise 安格雷舞曲 起源於十六世紀英國民間的鄉村舞蹈, 約於十七世紀流傳於法國宮廷間
由於舞步上加入許多法式的舞步變化, 所以就逐漸轉變為法式風格 拍號多變 重音清楚落在第一拍點上 樂曲以8 小節為一單位,旋律輕快活潑,音域寬廣,加上不連貫的跳進音程為其特色

26 Gavotte 嘉禾舞曲 為古老的法國舞曲 十六世紀末, 嘉禾舞曲被引進法國宮廷中,此種嘉禾舞曲風格,源自十六世 紀的勃浪舞曲, 為快速的二拍子舞曲 十七世紀中葉, 成為路易十四宮廷的流行舞曲之一, 曲風為田園風格 大部份十七世紀早期的嘉禾舞曲為二拍子樂曲, 拍號通常為2或“ ¢”,以4 個 四分音符為主體, 樂句由4或8 小節組成, 樂曲從正拍開始 十七世紀中葉,改由兩組4 個八分音符構成, 並開始出現弱起拍的樂曲 嘉禾舞曲常出現在薩拉邦舞曲之後大部,為獨立的樂曲形式, 偶爾也會有成 雙的嘉禾舞曲相繼出現,形成A- B-A 三段體形式

27 Gavotte 嘉禾舞曲

28 Bourrée 布瑞舞曲 二拍子的舞曲 在十六世紀早期常以風笛樂器伴奏, 節奏規律並不複雜, 只流行於民間。十六世紀 後期的布瑞舞曲, 喜愛用切分節奏加以凸顯其特色 曲式為二段體,節奏以二拍為主,拍號常使用2 或“ ¢”,速度介於中板至快板之間 由4+4 小節的大樂句所組成,樂句結構對稱, 除了使用對位風格寫作之外, 大都以 主音形式的作品創作為主

29 Loure 魯爾舞曲 十七世紀中葉, 有一種舞曲使用此種風笛樂器伴奏, 於是就將此舞曲取名 為「魯爾舞曲」
慢板的三拍子或中板的複二拍舞曲, 常用3/4或6/4 拍號, 樂句長度較不規 則, 使用對位結構創作 喜愛使用裝飾風格點綴

30 Loure 魯爾舞曲

31 Loure 魯爾舞曲

32 Polonaise 波羅耐舞曲 通常稱為「波蘭舞曲」 起源於十六世紀波蘭民間的民俗歌舞曲, 中庸速度三拍子, 多以強拍開始
主題常使用短促重覆的節奏,並結束在弱拍上,陰性終止

33 參考文獻 《大陸音樂辭典》 《新訂標準音樂辭典》 J.S巴赫鍵盤作品《法國組曲》 -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


Download ppt "鋼琴作品研究-法國組曲形式探討 U10206016 林昕璇 U10206029 王方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