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07普高課綱的高中學生圖像與校本課程部局 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 李文富 助理研究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07普高課綱的高中學生圖像與校本課程部局 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 李文富 助理研究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07普高課綱的高中學生圖像與校本課程部局 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 李文富 助理研究員 2015. 1229
107普高課綱的高中學生圖像與校本課程部局 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 李文富 助理研究員 普通高中學校-研究小組增能工作坊 台北-劍潭

2 講綱 校長與主任的課程領導 12年國教的普通高中學生圖像 107課綱設計與學校課程部局 國教院李文富

3 校長與主任的課程領導 107高中課綱已從課程理念論述階段,進入到最關鍵與最艱難的“課程治理”階段,台灣過去的課程改革不易成功,不在理念論述,而是“課程改革的治理” 國教院李文富

4 校長與主任的課程領導-鳥瞰、掌握局面

5 校長與主任的課程領導-顧客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領導團隊
每個顧客喜好不同,口味不同…., 國教院李文富

6 校長與主任的課程領導-洞識與遠見 國教院李文富

7 校長與主任的課程領導-有願(心)就有力、莫忘初衷
Anyone can cook 【料理】非難事 只要有心 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8 共築12年國教的普通高中學生圖像 國教院李文富

9 (一)有無12年國教對普高最大的差別是? *備註: 12年國教新課綱還未實施 國教院李文富

10 (二)您領導一所高中,您對高中學生的圖像是什麼?
國教院李文富

11 (三)您所構築的學生圖像,您希望如何落實? 希望課綱設計、希望外部配套;期許自己 學校課程,期許自己的學校領導與經營…
國教院李文富

12 107課綱設計與學校課程部局 國教院李文富

13 教育的目的 v.S 我們面臨的時代挑戰 台灣教育的下一步 國教院李文富 背景圖片取自道禾實驗學校曾國俊創辦人演講資料

14 (becoming a human being)
適性揚才 教育對人的意義在於 幫助學生認識自己 成為一個人 (becoming a human being) 國教院李文富 背景圖片取自道禾實驗學校曾國俊創辦人演講資料

15 這個人不是孤立的個體, 是全人, 是公民, 是具自我生命實現意義的社會人 (人是自然存有、歷史存有、社會存有、文化存有) 國教院李文富

16

17 我們面臨的時代挑戰- 107課綱設計必須考量的內、外部因素
高中與大學性質的轉變與差異化的挑戰 (差異化、多樣、學校特色…) (一)從菁英教育到普及教育 全球化下人才競爭與國民素養的確保 (人才觀轉變、跨界能力、素養、公民責任…) (二)人的教育與人才培養 高中課程設計與大學選才方式的連動 (適性、多元、差異、教學正常、人才培育) (三)適性揚才與優質銜接 國教院李文富

18 中華民國 資料來源:教育部教育統計簡訊 國教院李文富

19 █ 日本 (2010年)-107萬應屆高中生 54. 4%(大學、短大) 15. 8%(專門學校) 15
█ 日本 (2010年)-107萬應屆高中生 54.4%(大學、短大) 15.8%(專門學校) 15.8%(直接就業) █ 南韓-1654所普通高中 (2010年) 55.9%(四年制大學) 22.2%(專科學校) (2012年) 52.3%(四年制大學) 23.7%(專科學校) 70.2% 78.1%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外教育訊息 76% 國教院李文富

20 2014(雙封面)

21 2015年天下雜誌教育特刊-高中教育專輯 國教院李文富

22 PISA 2012各國數學素養表現變異 臺灣前後段學生差距世界第一 高表現高差距

23 臺灣學校內變異、學校間變異世界第一 學校內 學校間
OECD (2013), PISA 2012 Results: Excellence through Equity Giving Every Student the Chance to Succeed Volume II, p47

24 十二年國教課綱要能…… 1.成就每一個孩子:考量一般的、優秀的、學習困難 的孩子 2.引導孩子成為學習主體:讓每一個孩子願意學、能 學、喜歡學 3.多元彈性:年級越高,課程越要差異化、彈性化, 以適應不同需要 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

25 課綱研修標的 素養導向 連貫統整 多元適性 彈性活力 配套整合 適性揚才 終身學習 一、素養導向
課程以核心素養為連貫統整的主軸,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透過與生活情境的結合,學生能夠理解所學,進而整合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推陳出新,成為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者。 (一)核心素養彰顯以學習者為主體的理念,包含「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三大面向的全人發展,需兼顧並統整認知、情意與技能的學習。 (二)各領域/科目需兼重核心素養與分殊能力,核心素養主要用以引導一般課程的發展,各階段領域/科目應依其特性,適切地統整並融入課程內涵中。 (三)核心素養要適切地統整並融入課程內涵中,係經由總綱之「核心素養」、「各教育階段之核心素養」、「各領域/科目之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間的雙向轉化而來,並需兼顧學習歷程與學習內容。 (四)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待教材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學習評量、行政支援等各層面的配合。 二、連貫統整 課程綱要研修應將國小、國中、高級中等學校三階段作整體與系統的考量,強化階段間的縱向連貫及領域/科目/群科課程間的橫向統整。 (一)總綱以十二年連貫方式進行研修,但需顧及不同教育階段及不同學校類型的差異,原則上可分為普通教育(含國小、國中、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教育,以及特殊類型教育等三種總綱。 (二)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的規劃,宜有十二年連貫的清晰脈絡,以避免名稱、內涵上的混淆。 (三)依據各教育階段性質及現場實務,合理分配各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的學習節數或學分數。 (四)各領域/科目學習階段的劃分宜有一致性。 (五)重大議題或新興議題,應整合融入相關領域/科目/群科課程或彈性學習節數實施,並加以落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程發展應考量其多元智能、興趣和性向等不同特質,激發其學習動機,促進其適性揚才。 三、多元適性 (一)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與學習需求,適時進行課程分化或必要的課程分級。 (二)課程發展應考量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提供充實性、補救性或功能性課程及課程調整的彈性。 (三)課程規劃以「漸進分化」為原則,強調共同、試探、分化、專精的精神,輔以生涯發展,並提供專題、實作或探索等自主學習課程,讓學生了解並發展自己的興趣與性向。 (五)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應減少必修課程,提供多元的選修課程。 (四)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應兼顧共同核心課程的強化與彈性分流的需求,以利基本知能之奠定及生涯發展之規劃。 (六)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發展應朝向務實致用,適切規劃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 (七)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應提供學術導向及專業導向課程,並輔導學生適性發展。 (八)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應強化特定領域科目的課程安排,提供學生繼續發展其潛能。 課程綱要必須具備調整改變的彈性,兼顧教師、學校、家長及地方的需求和參與,且能夠連結社區力量及社會資源,發揮教學的活力。 四、彈性活力 (一)持續落實與推動學校本位課程,鼓勵學校及教師結合社會資源以充實課程、活化教學。 (二)保留國中小的彈性學習節數,並提供參考原則,以利其發揮正面效果。 (三)增加學校課程安排的彈性,並落實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學年學分制。 (五)鼓勵中小學的實驗辦學、民間參與,並強化高級中等學校與大學、產業的攜手協作。 (四)明確劃分中央、地方及學校的課程權責,三者既分工又協作。 (六)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並考量與社區特色結合,加強師生互動及親師合作。 五、配套整合 配套措施的規劃係為落實課程綱要的施行,以促進學生學習及維護學生學習權作為目的。配套措施應基於自發、互動、共好之理念,並持續以學生學習為焦點而進行對話與協作。 (二)強化支持系統: (一)建構協作平台:透過課程研發、課程教學輔導、師資培育及學習評量等系統之協作平台,整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教學之推展與實施。 1.中央層級:爭取社會大眾對課程改革的理解與認同、健全課程教學的輔導與支持體系、優化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含在職進修)、修訂相關法規、挹注經費支援課程試行、鼓勵教材教法研發、完善教學與學習支援平台、持續建置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建置國家課程永續發展的機制與配套等。 2.地方層級:強化地方層級課程教學的輔導與支持網絡、充實圖書儀器與空間設備、協助學校課務運作與教學正常化、推動地方課程特色發展與評鑑等。 3.學校層級:強化課程研究發展的組織與運作、落實課程評鑑、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健全教學輔導制度、推動有效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研發有助學習的多元媒材,強化多元學習評量,以及實施充實與補救的適性教學。 (三)完善整體配套: 1.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推動,重新檢視與修訂課程綱要實施之相關法令規章。 2.配合課程綱要的研修與實施各階段,強化課程的溝通與傳播推展。 4.課程綱要實施期程應整體考量課程試行、教材發展、教學轉化、學習評量及教學資源等,並以學生順利銜接不同學習階段或轉銜不同類型學校為原則。 3.除正式課程外,應包括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等層面的改革。 5.配合課程綱要研修,同步調整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含在職進修),以及大學與技專校院招生方式、考試命題等。

26 課綱的理念與目標 自發 (本體觀) 互動 (認識觀) 共好 (倫理觀) 「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願景 理念 目標 「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以尊重學生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 自發 (本體觀) 互動 (認識觀) 共好 (倫理觀) 啟發生命潛能 陶養生活知能 促進生涯發展 涵育公民責任 26

27 自發 互動 共好

28 核心素養: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支援各教育階段之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之間的統整。
自主行動 溝通互動 社會參與 終身學習者

29 核心素養的動態滾輪意象

30 彈 性 降必修,增選修 跨學科統整學習 學校特色課程
12年國教總綱 素養導向 彈 性 降必修,增選修 跨學科統整學習 學校特色課程 連貫統整 領域綱要研發 鞏固基本學力 連結經驗世界 展現學習信心

31 普通高中課綱程設計 國教院李文富

32 陶冶 普通高中 教育功能 準備 試探 分化 國教院李文富

33 先成為人、再成為公民,然後士農工商 (引自清華大學-清華學院)
高中教育的功能 全人教育-培養公民 大學預備 職涯試探 陶冶 試探 分化 準備 先成為人、再成為公民,然後士農工商 (引自清華大學-清華學院) 國教院李文富

34 共同性高,選擇性就少 專門性 共同性 普通高中課程體系 建構考量原則 基礎性 選擇性 國教院李文富

35 選中有必,例如理工取向學生必須修選修數甲
普通高中課程設計的邏輯 必修 共通性、基礎性 必中有選,例如分層課程、分類課程 選擇性 選修 限制性選修 (指定選修/ 類群選修) 基於不同進路所需符合的最低專業準備 專門性 非限制性選修 (自由選修) 學生依據興趣與需要 選中有必,例如理工取向學生必須修選修數甲 國教院李文富

36 十二年國教課程類型架構與內涵 普通型高中 校訂 部定 學制 課程類別 類別項目 部定 必修 多元 選修 加深加廣選修 校訂 必修 補強性
團體活動 彈性學習(含自主學習) 培養核心素養,鞏固基本學力,落實全人教育 延伸部定必修,訂有領域選修課綱,以銜接不同進路的大學教育的專業準備 提供更個別化與差異化之適性課程,如通識應用、職業試探、大學預修等 提供學校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以跨領域,知識統整應用類型之課程為主 提供適性與差異化教學,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非正式課程、綜合性學習、其他學習體驗.. 國教院李文富

37 討論:什麼是一生一課表? 一生一課表

38 學習差異,分層課程 部定必修 性向與進路需求,適性課程 加深加廣選修 興趣/目的多元,多元課程 多元選修 一生一課表 在不同課程類型的界定
國教院李文富

39 完整學習/學習歷程 -全人教育 -公民陶養 -生涯發展/準備 適性揚才 陶冶、試探、分化、準備 校訂必修 團體活動 彈性學習 加深加廣選修
(升學/就業/其他) 適性揚才 團體活動 校訂必修 彈性學習 部定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補強性選修 多元選修 陶冶、試探、分化、準備 國教院李文富

40 芬蘭高中課程架構(一) 芬蘭 高中 課程 架構 必修 專業 應用 (校本課程) 延伸必修的加深加廣或補充 學科新興發展的課程 方法類課程
跨領域、統整及其他

41 芬蘭高中課程架構(二) 畢業 75個學程 必修學程 47-51 專業學程 60門必選10門 自由選擇 14-18 專業學程 應用學程

42 國文科必、選修初步規劃(草) 必修20學分 (共通基礎) 國學常識(2) 國文(18) 文化教材(2)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2)
各類文學選讀(2) 專題閱讀與研究(2) 加深加廣選修8學分 -但必選4學分 多元/補強選修 學校自訂或參考專業單位訂定 國文(18) 文化教材(2) 必修20學分 (共通基礎) 國教院李文富

43 國文科為例 應修學分數不變,調整必修/選修,兼顧基礎學習及適性學習 總計 學分 不同性向、興趣學生 加深加廣選修 至少修4學分 部定必修
(自主選修,舉例) 部定必修 學分 -國學常識(2) -各類文選(2) 多元選修 ) 補強性選修 20學分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2) 自選 ≥24 對文學院 有興趣學生 自選 ≥24 對傳播學院 有興趣學生 自選 -專題閱讀與研究(2)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2) ≥24 對理工學院有興趣 大學考招參採適性選修的課程 國教院李文富

44 國文科必、選修初步規劃(草) 必修20學分 (共通基礎) 國學常識(2) 國文(18) 文化教材(2)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2)
各類文學選讀(2) 專題閱讀與研究(2) 加深加廣選修8學分 -但必選4學分 多元/補強選修 學校自訂或參考專業單位訂定 國文(18) 文化教材(2) 必修20學分 (共通基礎) 國教院李文富

45 英語科必、選修初步規劃(草) 多元/補強選修 加深加廣選修6學分 必修18學分 必選6學分(可含第二外語) 1.英語聽講練習(1) 英語文
英文(18) 英語文 1.英語聽講練習(1) 2.英文文法(1) 3.英文閱讀語寫作(2) 4.英文寫作(2) 第二外語(0-6) 多元/補強選修 學校自訂或參考專業單位訂定 國教院李文富

46 自然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 加深加廣選修 必修12學分 可規劃32學分 物理(10) 化學(10) 生物(8) 地科(4)
多元/補強選修 學校自訂或參考專業單位訂定 物理(2) 必修12學分 化學(2) 生物(2) 地科(2)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一) (2)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二) (2) 國教院李文富

47 研修中 社會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 必修18學分 加深加廣選修 可規劃24學分 歷史(6) 地理(6) 公民與社會(6) 多元/補強選修
學校自訂或參考專業單位訂定 歷史(6) 必修18學分 地理(6) 公民與社會(6) 加深加廣選修 可規劃24學分 研修中 國教院李文富

48 藝術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 表演創作(2-4) 新媒體藝術(2-4) 多媒體音樂(2-4) 基本設計(2-4) 加深加廣選修
多元/補強選修 學校自訂或參考專業單位訂定 音樂(至少2) 必修10學分 美術(至少2) 藝術生活 (至少2) 基本設計(2-4) 加深加廣選修 可規劃6學分 新媒體藝術(2-4) 多媒體音樂(2-4) 表演創作(2-4) 國教院李文富

49 科技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 工程設計專題製作(2) 機電整合專題製作(2) 進階程式設計(2-4) 機器人程式設計(2-4)
多元/補強選修 學校自訂或參考專業單位訂定 生活科技(2) 必修4學分 資訊科技(2) 工程設計專題製作(2) 加深加廣選修 可規劃8學分 機電整合專題製作(2) 進階程式設計(2-4) 機器人程式設計(2-4) 資訊科技應用專題(2) 國教院李文富

50 綜合活動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 加深加廣選修 必修4學分 規劃12學分選6學分 加深選修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2) 生涯規劃(1)
(生涯與生命) 生命啟航:生命意義與生涯發展(2) 生涯規劃(1) 生命教育(1)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2) 加深加廣選修 規劃12學分選6學分 高中家政(2) 創新生活與家庭(2) (生命與家政)預約幸福(2) (家政與生涯)創意與行銷(2) 思考:智慧的啟航(2) 加深選修 加廣選修 多元/補強選修 國教院李文富 學校自訂或參考專業單位訂定

51 健康與體育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 加深加廣選修 必修14學分 可規劃6學分 健康與運動休閒- 安全教育與傷害防護(2) 健康與護理(2)
體育(14) 健康與運動休閒- 安全教育與傷害防護(2) 加深加廣選修 可規劃6學分 運動與健康(2) 健康與休閒生活(2) 多元/補強選修 學校自訂或參考專業單位訂定 國教院李文富

52 107課綱兩大改變 配套要到位 一、課程架構的改變:回應適性揚才、學生差異化 與大學優質銜接 1、降必修增選修 2、增加校定必修4-8學分
3、多元選修學生至少選6學分 4、增加彈性學習時間2-3節課 5、部定必修可適性分組 6、高一二部定必修每週12科以下為原則 7、畢業前至少修跨領域專題、實作(驗)、探索體驗等類型 課程4學分 8、加深加廣選修銜接大學多元進路 配套要到位 國教院李文富

53 (二)課程組織與內涵改變:從知識到素養,回 應世界人才培育趨勢 1、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組織課程 2、強調跨領域、專題與實作
1、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組織課程 2、強調跨領域、專題與實作 老師素養導向教學能力及課程設計專業能力的挑戰 跨領域教學、專題實作等課程需相關專業增能與配 套措施(協同教學規範等) 國教院李文富

54 學校課程轉化 國教院李文富

55

56 課程轉化 理念課程 正式課程 知覺課程 運作課程 經驗課程

57 107課綱轉化挑戰 政策配套、課程領導及課務行政 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 學校本位課程總體課程地圖 校訂必修課程的設定及考量
加深加廣選修的適性選修落實 多元選修的設定、開設與實施 專題、實作及探索課程選修課程 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

58 轉化什麼:課程設計及發展 學校本位課程總體課程地圖 校訂必修課程的設定及考量 加深加廣選修的適性選修落實 多元選修的設定、開設與實施
專題、實作及探索課程選修課程 彈性學習時間的規劃

59 轉化什麼:素養導向教學 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 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 學習歷程、方法及策略 實踐力行的表現

60 轉化什麼:課程實施 學校課發會運作與總體計畫 落實選修課務行政 教師社群與學校文化 行政支持與相關配套 家長及社區資源參與

61 課程轉化涉及的幾個層次與概念 (一) 課程變革與實施涉及複雜的連動系統

62 (二)每個環節缺一不可,並且要彼此協作

63 (三)簡化來看有大、中、小三齒輪 教育系統結構 學校 教師(課程、教學..

64 教育部協作系統 課程教學研發系統 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 協作中心 國教院 技職司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教育部
結合學者專家及教師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教育部 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課程審議會 課程研究與發展 課綱研議、規劃與統籌 課程審議 回饋修正 提交課程文件 送審 審議回饋 師資培用與教師專業發展系統 (師培聯盟、教學輔導教師..) 評量與評鑑 (學生學力、入學考試、課程評鑑…) 課程教學研發系統 課程推動與教學支持系統 (中央團/學科中心/群科中心..) 國教署 相關單位 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 協作中心 師資藝教司

65 小齒輪(持續滾動) 中齒輪(永續) 大齒輪(依時序逐漸公告)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加深加廣選修、彈性學習時間等… 小齒輪(持續滾動) (學校願景、課發機制、跑班模式、中層課程領導) 學校總體課程規劃、學校專業支持、課務行政 學校配套的支持 中齒輪(永續) 課綱研訂、大學考招、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教師員額、課程諮詢教師、落實選修、經費、人事、法規等 大齒輪(依時序逐漸公告)

66 一棒接一棒 十二年國教普高課綱研修,不是翻天覆地,也不是斷裂式改革,而是延續普通高中自95暫綱、99課綱以來的理念與精神,一棒接一棒。

67 107課綱轉化不是從零開始 它建立在過去幾項基礎
一、國科會高瞻計畫 二、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計畫 三、臺北市、新北市…相關競爭型計畫

68 教育系統結構 學校 教師(課程、教學.. 高中優質化計畫特別是在小齒輪著力甚深,奠定學校變革,107課綱轉化的豐厚根基

69 通過107課綱讓學校中齒輪重新定位與啟動去盤整與帶動過去高中優質化、高瞻計畫、其它相關競爭計畫所做的小齒輪工作

70 台北市百齡高中(完中)六年課程架構 (資料來源:邱淑娟校長)
國文 5 英語 3 數學 4 社會 3 自然 3 藝術 3 綜合 3 科技 2 健體 3 其他類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國中課程 領域學習課程 29 彈性學習課程 3-6 高中課程 部定 校定 部定 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多元 選修 補強性選修 校本 必修 團體活動 彈性 學習 54-58 培養核心素養,鞏固基本學習,落實全人教育 118 延伸部定必修,定有領域選修課程課綱,以銜接不同進路的大學教育 2-3 提供更個別化與差異化之適性課程,如通識應用,職業試探、大學預修等 提供適性與差異化教學,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提供學校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以跨領域,知識統整應用類型之科目為主 4-8 2-3 班級活動、社團活動、自治活動、服務學習活動及週會或講座 包含自主學習

71 高一統整、試探;高二試探、分化;高三分化、專精
課程布局的邏輯: 高一統整、試探;高二試探、分化;高三分化、專精 課程 功能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 高三上 高三下 統整 試探 分化 專精 (林永豐,2012)

72 ? 建構學校課程地圖 中齒論+小齒輪的Know how 高中教育的定位、目標與功能 學校願景、使命與目標 學校願景/使命/目標 年級
部定必修 校訂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多元選修 補強性選修 彈性學習時間 團體活動時間 高一 高二 高三 中齒論+小齒輪的Know how

73 舉例:AA高中 願景:從探索生命到活出生命-全人教育
目標 內涵詮釋 課程轉化 教學策略 評量指標 高尚品德 優秀技能 (多元展能) 宏觀視野

74 104年準備階段-邁向新課綱轉化第一哩路 建立課綱轉化核心團隊 掌握及理解新課綱 盤整課綱轉化各項問題 發展課綱轉化計畫、實施策略與進程規劃

75 倒數計時,齊心協力做好準備 107.8 104.11 106.10 106.12 107.2 你在這裡! 課發會 通過計畫 公告學校
課程計畫 新課綱 開始實施 計畫送審 2年 10個月 *理解新課綱 *盤整資源與問題 *凝聚共識與願景 *建立核心團隊 *建構課程地圖 *確定校定必修、多元選修 *跨領域/實作/體驗課程 *彈性學習時間 *跑班模式、*課務行政 *…………. *課程、教材準備 *新舊課綱過渡準備 *教師專業持續增能 *課務行政系統(含電腦系統) *師資調配 *……………. 107.8 104.11 106.10 106.12 107.2

76 補充資料 國教院李文富

77

78 學群與系群對照表 十八學群 主要學類 1 資訊學群 資訊 10 社會與心理學群 社會、心理 2 工程學群 電機與電子、機械、化工、土木 11
大眾傳播學群 傳播 3 數理化學群 數學、物理、化學 12 外語學群 外語 4 醫藥衛生學群 醫學、食品營養 13 文史哲學群 文史、哲學 5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 14 教育學群 教育 6 生物資源學群 農學 15 法政學群 法律、政治 7 地球與環境學群 地球與環境 16 管理學群 管理 8 設計與建築學群 建築與景觀、設計 17 財經學群 經濟、財金 9 藝術學群 美術、音樂 18 休憩與運動學群 體育、舞蹈

79 資訊學群 主要學類 資訊工程、資訊科學、資訊管理、資訊傳播。 需要能力 閱讀能力、計算能力、科學能力、抽象推理。 主要生涯發展
程式設計師、資訊系統分析師、網路系統工程師、資訊管理人員、資訊產品研發人員等。 高中修課建議 深加廣選修:數甲(理工)或數乙(商管)、物理、 程式設計 研議新增項目

80 報告完畢 謝謝 國教院李文富


Download ppt "107普高課綱的高中學生圖像與校本課程部局 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 李文富 助理研究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