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普通型高中階段 規劃理念、設計與實施準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普通型高中階段 規劃理念、設計與實施準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普通型高中階段 規劃理念、設計與實施準備
國家教育研究院 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 103年12月

2 有些改變已經在發生…… 教師的教 學生的學 教師+教科書 自主學習、行動學習 教導最終結果 鋪陳學習歷程 競爭式學習 共生式學習 量的教育
質的教育 有目的的教育 有意義的教育 追逐直線式排名 探尋橫向式適性

3 普高課程規劃理念

4 一、問題意識 (一)從菁英教育到普及教育 (差異化、多樣、學校特色…) (二)人的教育與人才培養 (人才觀轉變、跨界能力、素養、公民責任…)
高中與大學性質的轉變與差異化的挑戰 (差異化、多樣、學校特色…) (一)從菁英教育到普及教育 全球化下人才競爭與國民素養的確保 (人才觀轉變、跨界能力、素養、公民責任…) (二)人的教育與人才培養 高中課程設計與大學選才方式的連動 (適性、多元、差異、教學正常、人才培育) (三)適性揚才與優質銜接

5 普高課綱設計

6 二、十二年國教普通高中課綱設計重點 全人教育 強化通識 適性揚材 尊重差異 學生自主 彈性課程 多元進路 選課輔導 高中優質 校本特色
新增學生需修習跨領域統整、專題、探索體驗4學分 全人教育 強化通識 增加學生選修課程空間,分組跑班進行差異化課程 適性揚材 尊重差異 新增彈性學習時間每週2-3節,可包含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 彈性課程 新增學校應設置課程輔導諮詢教師,課程/學習地圖 多元進路 選課輔導 新增校訂必修4-8學分發展學校特色,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高中優質 校本特色

7 三、課程類型架構與內涵 學制 普通型高中 部定 校訂 課程類別 類別項目 部定 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多元 選修 校訂 必修 補強性 選修
團體活動 彈性學習 培養核心素養,鞏固基本學力,落實全人教育 延伸部定必修,訂有領域選修課綱,以銜接不同進路的大學教育 提供更個別化與差異化之適性課程,如通識應用、職業試探、大學預修等 提供學校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以跨領域,知識統整應用類型之課程為主 提供適性與差異化教學,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8 怎樣落實多元選修?配套? 81.9% 61.1% 63.2% 師資調配方式 大學考招的配合 62.1% 54.6% 選修開課的規劃及操作方式
落實多元選修配套 現行課綱選修難以落實的 原因 學校現在能做的準備 (現在到106學年度) 落實107學年 多元選修 須請教育部 協助事項 師資調配方式 81.9% 62.1% 54.6% 選修開課的規劃及操作方式 61.1% 72.1% 50% 經費設備需求 57.2% 39.7% 65.9% 上課空間需求 50.7% 36.1% 42.7% 教師課程設計能力 37.8% 52.1% 38.6% 教師開課分工方式 47.8% 50.9% 大學考招的配合 63.2% 23.9% 40.2%

9 六、十二年國教高中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設計

10 申請入學成為主流

11 十二年國教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工作小組 主政單位:高教司、國教院 參與成員:高教司、國教院、國教署、大考中心、招聯會、大學端招生事務、高中端校長教師 召集人:高教司司長

12 (ㄧ)12年課綱類型與大學考招選才對應(構想)
12年國教課綱 部定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適性分流選修) 多元選修(AP、通識、應用..) 校必 學測:評量學生基本學力與核心素養。 各校依選才需要,參採AP、多元適性等等課程表現。 選科考:測驗學生進入不同大學進路的專門知識及學術準備程度。 專題 小論文 .. 採計學生學習歷程表現

13 招考案長程(110學年度起適用)規劃三原則(草案) 前言
(資料來源:十二年國教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工作小組103年12月1日會議定稿。教育部簽核中) 前言 有鑑於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實施迄今已逾12年,隨著每年3、4月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管道招生名額比例逐年擴大,引發高三下學期課程學習不完整之疑慮,另為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少子女化與M型化等現象的衝擊,並落實適性發展,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於103年5月22日議決通過「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調整方案」(簡稱招考案),期透過適切的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調整方案,達到大學選才多元化、高中教學正常化、學生學習完整化及促進社會流動之目標;招考案長程(110學年度起適用)調整方案將配合本(103)年11月28日公布之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依循下列原則規劃:

14 招考案長程(110學年度起適用)規劃三原則 一、大學招生維持多管道、多資料參採方式;考招設計應能有助於推動新課綱強調素養、跨領域及多元選修之精神。

15 二、招生管道以個人申請入學為主,尊重大學校系自訂不同管道使用入學考試成績之項目與組合,並重視學習歷程;大學各校系可於個人申請招生條件中,參考學生高中階段修習特定領域/科目之必修或選修課程,藉由檢視多種類資料,激勵學生適性發展,並能落實高中領域學習的完整性,讓學生於高中所學得以銜接大學教育。

16 三、大學入學考試配合大學選才需求辦理,以部定必修課程設計考科評量基本學科知能,加上部定加深加廣選修課程設計考科評量進階學習成就;所有入學考試成績公布後再依序進行個人申請與分發招生作業

17 高中課綱架構與具體內容

18 高級中等學校各類學校課程規劃

19 自然領域共12學分,第一、二學期,每科2學分,上下學期對開;高二共計4學分實作、實驗課程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部定必修科目及學分數 數學高二分兩類不同課程 社會領域共18學分,建議每學期二科 自然領域共12學分,第一、二學期,每科2學分,上下學期對開;高二共計4學分實作、實驗課程 生命教育、生涯規劃列為部定必修 部定必修降為118學分

20 部定必修之課程實施說明 課程 依據 課程組合 適性設計 部定必修課程依據教育部發布之課程綱要實施。
部定必修課程之安排,學校得依實際條件就授課年段、學期或週數進行彈性開設,以降低學生每學期修習科目數。高一及高二每學期部定必修科目之開設以十二科以下為原則。 部定課程得採適性設計以因應學生學習之差異,相關設計由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研訂之。各校因實施適性教學得增加授課班級數,其所需經費及其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課程 依據 課程組合 適性設計

21 校訂必修課程架構→特色與創新 校訂必修4-8學分

22 校訂必修課程規劃說明 A.校訂必修課程係依學校願景與特色發展之校本特色課程。 B.校訂必修課程係延伸各領域/科目之學習,以專題、跨領域/科目統、實作(實驗)、探索體驗或為特殊需求者設計等課程類型為主,用以強化學生知能整合與生活應用之 能力。例如:英語文寫作專題、第二外國語文、自然科學實驗、社區服務學習、戶外教育體驗課程、公民實踐、學習策略、小論文研究、本土語文、議題探索或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等。

23 校訂必修課程規劃說明 C.校訂必修課程由學校依其特色發展之需要自主設計課程為原則。部分課程,如本土語文、第二外國語文、實作(實驗)、議題探究或特殊需求領域等課程可由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普通高級中學學科中心、教育專業團體或校際教師社群等研發,經各該主管機關或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由學校自主選用。 D.校訂必修以通識、知識應用或校本特色課程為原則,不得為部定必修課程之重複或加強。學校得依其發展特色、師資結構及相關條件開設之。

24 選修課程架構 高一選修學分需開設共計2-10學分 選修學分共計54-58學分

25 落實選修課程→差異與適性 就學校整體課程規劃而言,依據必修、選 修(加深加廣、多元及補強性)課程,考 量不同程度、不同進路之學生之需求,規 劃適性學習之課程地圖。 選修開課的規劃及操作方式、師資調配及 分工、課程設計能力等,須預作準備。

26 選修課程規劃說明—加深加廣選修 選修課程包括加深加廣、補強性及多元選修課程,由學生自主選修。
A.加深加廣選修:供學生加深加廣學習課程,以滿足銜接不同進路大學院校教育之需 要。本類選修之課程名稱、學分數與課程綱要由教育部研訂,各領域/科目選修課綱 可規劃之學分數原則,如下表所示,由學生依其生涯進路及興趣,自主挑選領域/科 目之課程選修,惟國語文、英語文及第二外國語文等特別規定者除外。

27 選修課程規劃說明—加深加廣選修 社會領域選修共計24學分 自然領域選修共計32學分 學生自主選修

28 與99課綱相較,十二年國教總綱普高國英數 應修習學分數並未減少
領域/科目 99課綱必修 十二年國教總綱 調整說明 部定 必修 學分數 至少須修習 (部必+必選) 國語文 24 20 20+4=24 (至少須再必選4學分) 國語文(含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部定必修及選修,至少須修習24學分。 英語文 18 18+6=24 (至少須再必選6學分) 外國語文(含英語文或第二外國語文)部定必修及選修,至少須修習24學分 。 數學 16 高二數學區分為二類課程,學生須擇一修習 依據不同升學進路,須於選修課程再修習相關加深加廣課程。

29 應修學分數不變,調整必修/選修,兼顧基礎學習及適性學習
以國語文為例,興趣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選擇(至少須修習24學分) 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名稱、學分數待領綱擬訂 總計 不同性向、興趣學生 加深加廣 選修 部定必修 進階國文 4學分 多元選修 (通識應用、專題、大學預修課程等) 補強性選修 20學分 語文表達與應用 2學分 小說選讀 4學分 30學分 對文學院 有興趣學生 國學常識 2學分 區域文學選讀 2學分 24學分 對傳播學院 有興趣學生 科學閱讀與寫作 2學分 語文表達與應用 2學分 24學分 大學考招參採適性選修的課程 對理工學院有興趣(所選擇學校不採計選科考)

30 應修學分數不變,調整必修/選修,兼顧基礎學習及適性學習
以英語文為例,不同興趣學生有不同的選擇(應至少修習24學分) 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名稱、學分數待領綱擬訂 加深加廣 選修 部定必修 對傳播學院 有興趣學生 進階英文(一) 4學分 進階英文(二) 2學分 多元選修 (通識應用、專題、大學預修課程等) 補強性選修 18學分 基礎德文 (第二外國語文選修可列入計算) - 英語聽力練習 英語聽講 總計 不同性向、興趣學生 26學分 英語閱讀與寫作 2學分 進階英文(一) 4學分 進階英文(二) 2學分 28學分 對外語學院 有興趣學生 大學考招參採適性選修的課程 24學分 傾向就業不 參加選科考

31 選修課程規劃說明—補強性、多元選修 B.補強性選修:因應學生學習差異與個別學習需要(如轉銜),補強學生在部定必修課 程學習之不足,確保學生的基本學力。 C.多元選修:本類課程由各校依照學生興趣、性向、能力與需求開設,各校至少供 6 學分課程供學生選修。本類課程可包括本土語文、第二外國語文(含新住民語文)、 全民國防教育、通識性課程、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大學預修課程或職涯試探等各類課程。

32 選修之課程實施說明 課程 審查 開課 倍數 開課 人數
領域/科目之選修課程綱要由教育部訂定或指定教育專業團體(大學、學術團體或普通高中學科中心等)或學校發展,供學校選用或運用。選修課程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納入學校課程計畫,送各該主管機關備查。 各校應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倍。 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課程 審查 開課 倍數 開課 人數

33 選修之課程實施說明—選課輔導 選課 手冊 課程輔導諮詢 免修學分規定
為落實學生適性選修課程,領域綱要研修小組應配合領域課程綱要之研訂,同步發展各領域課程手冊,建立完整課程架構及描繪升學及職涯進路關係,供教師選課輔導、學生選課參考與大學院校選才參採之用。 學生適性選修輔導需搭配課程諮詢及生涯輔導,包括參考性向及興趣測驗、大學院校進路建議的選修課程等。學生每學期應與課程諮詢教師討論,諮詢紀錄應列入高中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教師若擔任課程諮詢教師得酌減教學節數, 師資認證及相關辦法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特殊條件之學生得申請學科必修及選修部分課程免修。學科免修相關 規定由各校依據相關辦法訂定之,學生經鑑定通過後得予以抵免相關學分。學校應依 通過免修鑑定學生之需求給予跨班、跨年級修習之機會,並輔導學生適性選修其他課 程。 選課 手冊 課程輔導諮詢 免修學分規定

34 專題、實作及探索課程→整合與表現 學生需修習「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 (實驗)」或「探索體驗」等課程類型之相 關課程至少合計4學分。若學生於校訂必修 修習同類課程則可合併計算。 職涯試探:提供學生試探機會,可於選修 課程開設,或融入各領域/科目之各類型課 程設計中。

35 專題及跨領域課程之課程實施 A.各校開設跨領域/科目專題類課程,其專題小組人數及每位教師配置小組組數所需經費 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B.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之協同教學時,經校內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教學節數,其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 之。

36 彈性學習時間 每週3節→自發與創造 1.彈性學習時間包括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課程、學校特色活動。 2.彈性學習時間得安排教師授課或指導,並列入教師教學節數或支給鐘點費。全學期性授課列入教學節數,短期性授課或指導支給鐘點費。 3.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採全學期授課者,高 一 、高二每週至多 1 節。 4.為發揮學生「自發」規劃學習內容的精神,各校 對「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保障與作法,應納入 年度課程計畫備查、校務評鑑及輔導訪視之重點 項目。

37 學校特色活動規劃說明 依據學生興趣與身心發展階段、學校背景與現況、家長期望、社區資源辦理的例行性或獨創性活動。
例如教學參觀、媒體識讀、學習成果發表、節日慶祝、 健康體適能、國內外交流、聯誼活動、校際活動、始(畢)業活動、親職活動及其他創意活動。

38 學生應修習條件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及選修課程可修習學 分上限 180 學分,每學期30學分。
國語文(含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部定必修及選修至少須 24 學分。 英語文必修及選修或加第二外國語文選修至少須 24 學分。 學生需修習「跨領域/科目專 題」、「實作(實驗)」或「探索 體驗」等課程類型之相關課程 至少合計 4 學分。若學生於校 訂必修修習同類課程則可合併計算。

39 學生畢業條件 應修習總學分: 180 學分 畢業之最低學分數: 150 學分成績及格
必修及選修學分: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至少需 102 學分且成績及格;同時選修學分至少需修習 40 學分且成績及格。 不綁高級中等學校共同核心32學分。

40 必修: 138 降至118 70% 降至66% 新增校必: 4-8學分 選修54-58學分 每週增3節彈性學習 198降至180 維持210

41 99課綱 VS 十二年國教總綱 課程架構項目 99課綱 12年國教 說明 應修習學分數 198 180 減下18學分轉為彈性學習時間
部定必修 138 118 可適性分組學習 ✔選修 60 54-58 重視適性輔導機制 ✔校訂必修 4-8 學校可提供學生多樣選擇,以發揮校本特色 ✔彈性學習時間 0節 18節 每學期3節 畢業條件 160 150 160的0.91倍,再依現況調整至150學分

42 貳、改變所涉及的相關環節與配套 課程開發、教師專業增能、大學選才…. 課程開發、教師專業增能、師資結構與文化、課務行政
跨領域統整、專題實作、探索體驗 課程開發、教師專業增能、師資結構與文化、課務行政 教室空間、開課鐘點費、大學考招連動….. 增加選修、差異課程、分組跑班 行政壓力、學生管理、家長態度、對學生的信任文化.. 彈性時間、學生自主學習 諮詢輔導教師的設置方式、實施、學習地圖、 大學考招連動…. 選課輔導、課程諮詢教師、學習地圖 學校的理解與運作、學校課程願景領導、校本課程發展 校訂必修、知識統整應用

43 這些改變所涉及的相關環節與配套,過去相關計畫已為107年新課綱的實施奠定不少基礎,提供不少資源…。例如:教育部的高中優質化計畫、均質化計畫、科技部的高瞻計畫….;新北市的旗艦計畫;台北市的領先計畫….。本計畫在前述計畫的基礎上,將更聚焦在新網課綱實施所需的轉化與準備… 107課綱不是從0開始


Download ppt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普通型高中階段 規劃理念、設計與實施準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