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地方史 相关知识: ①江南经济的开发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②大运河一直以来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地方史 相关知识: ①江南经济的开发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②大运河一直以来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方史 相关知识: ①江南经济的开发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②大运河一直以来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考虑到近几年高考历史卷图文题比例的上升,我们更加要重视与地图相关的一些知识。而大运河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特别是与江苏相关的扬州、苏州等地的情况。 ③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和进一步发展 ④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试题(太平天国运动史、江南经济史、思想史;“卧薪尝胆”这一成语的考查):

2 “上有苏杭,下有天堂”,苏州园林,闻名于世。苏州是江南历史发展的缩影:
①春秋时期,苏州一带发生了什么事件?根本原因是什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砺志篇? ②明清时期的苏州,城市发展有什么新特点?概述其原因 ③近代史上,苏州曾饱受怎样的屈辱?产生了什么影响? ④苏州又是改革开放的热土,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属于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什么?经济发展特色? ①吴越争霸。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瓦解。卧薪尝胆 ②明清时期:苏州丝织业发达(苏州地区蚕桑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农业、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甲午战争失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苏州被开辟为商埠。便利日本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④沿海经济开放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3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古代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江南农业的开发主要从东晋南朝开始,这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答案:原因:①北方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②南方政局相对稳定。③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④南方政权的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⑤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10分)

4 大运河一直以来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猜想依据】由于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图文题比例的上升,我们要更加重视与地图相关的一些知识。而大运河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考向预测】关于大运河要注意联系与江苏有关的扬州、苏州等地的情况。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主要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A A.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隋朝国力强盛 C.北方粮食短缺 D.国家完成统一

5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 【猜想依据】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是六朝古都。2005年全国十运会在南京召开,南京也曾经历过人类历史上的惨剧——南京大屠杀。 【考向预测】关于南京既可以联系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日战争进行考查,也可以联系世界史的二战进行考查,更可以结合日本朝野对中口战争的态度和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进行考查,既考查了热点问题——中日关系、抗战胜利、二战胜利等,又体现江苏特色,可谓一举数得。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显赫的,特别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和伪国民政府(傀儡政权)等政权的见证地而备受关注。 【押题演练】1、今天的南京市在元朝时应属于 D A.湖广行省 B.江西行省 C.河南江北行省 D.江浙行省

6 江苏省会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与近代化发展历程,试举5例说明。(10分)
屈辱:①《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天津条约》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有利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③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制造了“南京惨案”。④抗战初期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近代化历程:①《资政新篇》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国民党在江苏南京掀起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④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10分)(只要任举5例,)

7 3.概括明清时期(1368—1912)南京城的几种功能属性(比如手工业中心),并用史实加以说明。(12分)
①政治中心:明清时期,南京曾经是明朝前期、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等的都城; ②手工业中心:明清时期,南京的丝织业兴盛,出现拥有五六百张织机的丝织工场; ③商贸城市:明清时期,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④对外港口: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

8 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据此回答问题。
1、英国《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作了哪些规定?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是如何保障政治民主的?它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辛亥革命和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政体各有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1)规定:无权废止法律;(2分)无权征税;(2分)无权征募军队。(2分)区别:议会和法律的地位高于王权。(2分) (2)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2分)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美国社会长期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4分)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封建政府和军阀的专制统治;(2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2分)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分)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2分) (4)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2分) 原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组织形式。 原因: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4分)

9 材料一 荣氏家族,是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的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便是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后又开设纱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材料二 1937年,年仅弱冠的荣毅仁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逐渐成为荣氏二十多个家庭企业的代表。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列举这一时期其它江苏籍的爱国实业家,介绍其在实业领域的重大贡献。(3分) (3)根据材料二,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是怎样改造的?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什么政策?为什么称荣毅仁为“红色资本家”?(6分) (1)特点:以轻工业为主。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斗争;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6分) (2)张謇: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要求重点发展纺织和钢铁业,主张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3分) (3)改造过程:实行以加工订货为主的初级、中级国家资本主义,1954年发展为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政策: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原因:因为他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6分)

10 【考向预测】 有关“三农”问题在高考复习时要与教材联系,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历代中央政府推行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作用以及启示。 2.我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作用和评价。 3.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水利工程的 兴修,农作物品种的培植、引进和推广。 4.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6.近现代的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实行的土地政策,把握其原因和影响。 7.建国后至今我国农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原因。 8.世界各国农业政策的内容、背景及影响。 (提示: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拍卖贵族土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农业政策、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苏俄农业集体化中的非常措施、赫鲁晓夫改革中的农业政策、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政策。) 9、历史上的三农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和历代人物的重农思想、言论 10、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1)重农抑商 (2)土地制度 (3)赋税制度

11 【押题演练】 1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l)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广东、湖南领导农民运动,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政权,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支援北伐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2)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根据地普遍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经验,制定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在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土地,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保卫了胜利果实。 (3)抗日战争时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战线,中共根据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4)抗战胜利后,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政策,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为了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充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中共决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按农村土地制度平均分配土地。在土改中,中共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一亿多农民获得土地,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12 【押题演练】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④维护了富农的基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13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取消农业税是历史性的变化。 1、唐朝政府在前期和中后期分别实行了怎样的赋税制度?征税标准有何变化?它们对经济发展和缓和社会矛盾有何积极作用? 2、明朝、清朝实行怎样的赋税政策?这两项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为什么免征农业税是我国农村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1)前期的租庸调制;后期的两税法。征税标准由以人头税为主转向以资产为主。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两税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明朝: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增长。 清朝:摊丁入亩,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急剧增加。 (3)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了农民各种负担,彻底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使农民彻底从土地上得到解放。

14 【押题演练】3、“三农”问题是国家生活的重大问题,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其解决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我国政府由于关注民生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从去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继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的又一场伟大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世界近代史上,法、美、日三国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各给他们本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②我国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从何时被废除?简述其经过及意义? ③比较中外土地问题的解决,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④列举我国古代历史上几次重要的税费改革(不少于三次),并简要说明这些改革的内容及其所起的共同重要作用。

15 ①法国: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这就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造成了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滞缓了法国工业化的进程。
美国:颁布《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支付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有利于西部的开发,为美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大的国市市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统一征收地税。正式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1952年底,1950年10月,中央政府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意义: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完成土改,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被废除了。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③启示: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要想长治久安,必需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需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④A、隋唐时期,“庸”规定可以纳绢代役;(任选其中三条) B、“两税法”规定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两次收税;C、明朝“一条鞭法”规定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D、清初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 共同作用:A、有利于保证农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C、赋税征银,有利于减轻农民人身依附,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着力解决 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回答下列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12分)
(1)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在缓和阶级矛盾方面的思想主张。(5分) (2)秦朝统治时期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3)举例说明王安石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实行的改革措施。(2分) (4) 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治世,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中国古代统治者追求的“治世”局面和我们今天建设的“和谐社会”有何本质的区别?(3分)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 老子主张“无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5分) (2)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2分) (3)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4)古代的“治世”主要靠人治来维持,今天和谐社会强调社会主义法治;(1分)古代 “治世”局面主要是为维护封建统治,今天“和谐社会”主要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17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953年国家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当时是怎样实现对农业改造的?(2分)
(2)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率先包产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2分)在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3)到80年代中后期,农村改革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2分)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什么?(2分) (4)结合我国农村改革的现状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答案要点:(共16分) (1)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2分)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的集体所有制。(2分) (2)包产到户的主要原因: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或集中经营管理,平均主义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可得分);(2分)重要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2分) (3)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 (2分);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2分) (4)启示:农村改革要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始终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4分)(如能结合目前“三农”问题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8 国共关系与民主政治 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 近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人员交流不断,但由于台湾当局经常发表“台独”言论和采取不利于统一的行动,使两岸关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人也阻挠不了的,在这一背景下,国民党、亲民党领袖在去年4、5月间先后访问大陆,开始两党交流,这无疑有利于推动两岸走向统一,台湾问题作为一个老热点又有了一层新的意义。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 3、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考查 4、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5、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政治方针。

19 1949年春,正当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有外国势力给中共施加压力,声言为防止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矛盾激化,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希望国共两党隔长江而治。但是,中共在审时度势之后,毅然渡江作战,最终解放了除台湾极其附近岛屿以外的中国领土,取得了辉煌胜利。 请回答:  (1)结合当时的国内形势论证中共做出渡江作战决策的正确性。  (2)如果当时国共两党隔江而治的局面得以形成,会给中国今后的发展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答案: (1)中共当时具备取得胜利的条件:中共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区土改完成,根据地巩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为全国解放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条战线的有力配合;国统区出现政治经济危机。 (2) ①中华民族陷入分裂;②两岸人员物资交流断绝,市场变窄,大大影响经济发展;③长期的军事对峙,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④两岸人民将失去安定的生活环境;⑤国际地位削弱;⑥中华民族内部文化差异加大;⑦长江水系的交通、电力开发将大受限制。

20 下图中造成国共两党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国民政府的性质发生变化 B、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C、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D、中共的坦荡胸怀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要人共祭黄帝陵 国共两党祭拜黄帝陵

21 张岂之说:“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中国古代是‘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也就是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允许多种类、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并存,允许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或半自治。请你说一说我国 “多元一体”政治制度实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以汉、唐、明清、新中国为例,结合史实概述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是如何实践‘多元’的政治制度的?总结中国古代治理边疆地区的“政治制度”的历史特征? 答案: 主要原因:发展的差异,经济文化不平衡的多民族、多地区统一于一个国家内。汉朝边郡制度:如,汉武帝时期,南部边疆设郡、西北设立西域都护等。唐朝羁縻州府制度和册封制度:①设立都护府、都督府为特征的管理机构,如,设立北庭都护府等。②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例如,采取纳降、册封和亲边疆民族首领的政策。明清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结合、册封制度:如清 祖册封五世达赖,清圣祖册封五世班禅,等。新中国政府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在大陆少数民族聚集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港、台、澳地区推行一国两制。历史特点:①边疆政策有历史继承性。②边疆政策内涵多样性。③边疆政策影响深远性。

22 材料一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国民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国民以效忠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 一一《中国国民党宣言》 材料二: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别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指孙中山)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全国。孰知段贼(段祺瑞)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 一一《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 材料三:但是,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1927年4月12日,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势力在上海公开宣布“清共”,并以武力解除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大批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民众。……在黄埔军校以及后来的东征、北伐战场上与共产党员同志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结下了血肉情谊。现在革命尚未成功,我们怎能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一一郑洞国《我们的戎马生涯一一郑洞国回忆录》

2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一说《宣言》发表于中国国民党的什么政治活动上? 《宣言》规定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一说《宣言》中认为“中国人民困苦”的原因是什么? 北伐战争的任务是什么? (3)据材料三,材料说“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这指怎样的革命成果?材料指出北伐后期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材料—到材料三,说——说你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启示? 答案:(1)活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原因:军阀暴虐和帝国主义侵略;任务:反军阀反帝国主义。 (3)革命成果:打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原因:帝国主义和军阀勾结起来,分化统一战线。启示:两党合作,利于民族:两党分裂,严重损害国民革命进程,不利于民族利益。

24 在现代化的探索方面,从政治现代化的层面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各自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答案】 (1)19世纪末,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高举改革的旗帜,把挽救民族危亡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结合起来,主张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我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大大推动了我国民主化进程。

25 材料一 早在2 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东西。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的讲话 材料二 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一个成员,国际法已经要求国际社会的各成员国对人权给予一定的保护。200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人代会正式通过“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将“人权”写入宪法,表明以人为本成为国家的价值观。 (1)在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人民性”的思想是什么? (2)简述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发展所做的主要贡献。 (3)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党是怎样体现“人民性与民主性”精神的? (4)你认为我国这一重大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26 【答案】 (1)儒家:孔子倡导“仁”;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反对苛政。道家:老子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死,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我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大大推动了我国民主化进程。 (3)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进行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4)意义:以宪法的形式保障人权,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宪政;更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对现代化建设的热情,有利地推动社会现代化的进步与发展。

27 政治民主化是我国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20世纪以来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指出20世纪初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事件。 (2)概括指出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政治所做的努力。 (3)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如何从思想观念和方针政策上扫除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障碍? (4)当前我国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2)在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政权;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文革结束后,党领导在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4)意义: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8 大国交往——中日、中俄、中美、中印关系 中日关系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由于日本在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表现出的右翼倾向,加上近年来在东海油气田之争和钓鱼岛主权之争等问题上,中日之间的矛盾分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近年来的中日关系表现出政冷经热的特征。 1、古代史上的中日交往:“汉、唐、明” 2、近代史上的日本侵华: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30、40年代的大举侵华 3、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中日关系

29 C A B B 1、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明显不同于西亚各国与唐朝交往的内容有 A.互派使节 B.贸易往来 C.学习唐制 D.交换土特产品
2、钓鱼岛主权明确属于中国的国际法依据是 A.《开罗宣言》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宪章》 D.《九国公约》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蒋介石的妥协政策不得人心 B.抗日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C.国民党内势力分裂 D.阶级矛盾让位于民族矛盾 4、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即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引者注),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当时的事实真相应该是 A.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 B.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被迫改变对华方针,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 C.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妄图转移国际视线 D.百团大战后,日本希望同中国政府和平谈判 C A B B

30 材料一 2003年围绕“8·15”发生的两件事令人格外感慨。一是德国决定为二战期间被屠杀的600万犹太人建造“大屠杀纪念碑林”,尽管这一争论在德国国内进行了10年,但争论的结束表明德国希望借此表达勿忘历史的决心。另外一件发生在中国的近邻日本,8月15日,日本政府防灾相鸿池祥肇、农林水产相龟井善之、经济产业相平沼赳夫、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谷垣祯一4名阁僚参拜了靖国神社。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1)依据材料一分析德、日两国领导人对二战的认识有何不同。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请分析其历史原因。 (2)观察材料二的两幅图分析,同样是对亡灵的祭奠,勃兰特的“跪拜”伟大在哪里? (3)两幅图对你有什么启示?你认为在当今形势下应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31 (1)不同点:德国现政府对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所犯下的罪行有着深刻的反省和赎罪心理。而日本政府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的罪行认识不清,并试图歪曲历史和篡改历史。历史原因:二战结束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审判中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使法西斯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同时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进行分区占领,四国按照自己的意图对德国进行了改造。法西斯主义铲除得比较彻底。而在对日本的改造中,美国单方面占领日本,并在对日本法西斯战犯的审判中,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美国又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因而对日本法西斯的改造并不彻底。 (2)勇敢和真诚地面对历史,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反映了德国人民尊重历史、不忘历史教训的真诚。在精神上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大。 (3)启示:牢记历史,勿忘血的教训。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日本应遵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取信于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两国应本着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原则发展中日友好关系。

32 简述日本历史上的两次崛起及分别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第一次崛起: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从此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影响: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中国进行侵略,1894年~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第二次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在亚太地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试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影响: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同时两国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复活的倾向也有所抬头,应引起重视。

33 材料一 2004年4月7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继续参拜供奉有二战军国主义分子神位的靖国神社,尽管此前日本法院已经判决这一举动违反了日本宪法。小泉对记者表示:“法院的判决很奇怪,我不知道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会违反日本宪法”,在被问及他是否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时,小泉回答说:“是的,我会。” 材料二 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你是否赞同图片中的观点?请以史实说明。

34 【答案】 (1)日本国内存在着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的现象和法西斯主义等极右势力沉渣泛起,认为二战期间日本进行的是大东亚圣战,是对亚洲人的造福,始终不甘心失败,日本政府对右翼势力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2)不赞同。二战期间,日本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在中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实行“三光”政策,施放毒气弹,进行细菌战。侵略奴役了朝鲜人民,使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掠夺朝鲜人民土地和财富,强迫朝鲜人当兵,充当日本侵略东南亚地区的炮灰。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5 2005年是甲午战败100周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儿女要勿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
(1)从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哪些侵华战争?(4分) (2)请指出近代日本侵华还有哪些表现形式?(4分) (3)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抗日战争胜利有何重大意义?今天,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抗战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4)试述抗战精神的主要表现。(10分) 2001年8月13日,小泉首次参拜靖国神社,随后至2005年,小泉每年都参拜靖国神社。2005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秘鲁会见小泉首相时指出,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症结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小泉首相在日本国会答辨时说:“我参拜靖国神社与中日关系无关。” (5)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10分) (6)你认为当前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问题还有哪些?(任举三例)(3分)

36 (1)①1874年进犯台湾。②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③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⑤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⑥1935年制造华北事件,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⑦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①同中国反动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多项权益。②支持反动势力,扶植在华代理人。③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革命。④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 (3)①九一八事变。②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②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③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④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⑤痛恨日冠、鄙视汉奸的坚定立场。⑥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5)①认为“我参拜靖国神社与中日关系无关”的论点是十分错误的。②小泉执意参拜供有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更是深深地剌痛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③发展中日关系,不能也无法回避历史问题。正确对待历史,才能把历史的重负化为前进的动力。④不断参拜,其后果是不断伤害中国和受日本侵略的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感情,超出一国内政的范围,不能不引起周边国家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高度警惕和强烈反对。⑤日本要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才能健康的发展中日关系。 (6)①教科书问题。②钓鱼岛问题。③东海石油问题。④日本在华遗弃化学武器问题。

37 问答题:今年4月5日,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公布了2006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结果,8家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全部通过“审定”,其中右翼政治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炮制的扶桑社版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新历史教科书》再次被审定“合格”。《新历史教科书》美化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歪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把南京大屠杀写成“日军占领南京后,造成中国军民的大量死伤。有关这一事件的伤亡人数,资料上尚存疑点,见解也是各种各样,一直到今天还争论不休”。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曾公开表露过这样的历史观:“日本人总被要求道歉、道歉,什么时候才算完”;这些做法和言论遭到中国乃至所有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谴责,请回答: (1)古代历史上中日关系也有友好交往的历史,请以汉唐的三例史实证明。 (2)列举三则近代史日本侵掠夺中国史实,以证实日本侵略战争的罪恶事实不容歪曲和篡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原因。 (4)二战后,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这为它积极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提供基础,请回答日本的崛起有那些成功的经验? (5)在这个中日关系的紧张时刻,2005年5月20日,日军侵华老兵91岁的本多立太郎来到上海谢罪,绝对不同意否认南京大屠杀,这表明日本人民对那场战争的彻底否定,你认为,从侵略战争中,日本应资汲取的历史教训应该有哪些?

38 (1)日本有30多个国家与汉朝有交往。东汉时期,日本倭奴国国王谴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也传入日本。唐朝时期,日本与中国的交往更为密切。阿倍仲麻侣和鉴真是当时的友好使者。中国的佛教、医药学知识、建筑和雕塑技术等传到了日本,日本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字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均采取了中国的做法。(答出任意三点即得分) (2):1894甲午中日战争——1900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14出兵山东——1915《二十一条》——1919巴黎和会日本在山东权益合法化——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45战败投降。(扶植两个傀儡政权:溥仪的伪满洲国;汪精卫的南京伪国民政府。)(答出任意三点即得分) (3)日本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土壤;二战后对日本的民主改革不彻底;美国极力扶植日本;日本经济实力显著,妄图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日本财阀和政界要人的支持等。 (4)社会因素: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科技,加快产业更新换代;重视科教,培养人才。自然因素:利用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利用本国劳动力丰富的资源。 (5)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 ②正视中日关系史上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一代。 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 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39 中俄关系与俄罗斯年 2006年被确定为中俄交往的俄罗斯年。俄罗斯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与中国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看法一致,高层互访频繁,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1、清朝前期的中俄关系:《尼布楚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向俄国学习”。 4、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俄)关系:(友好——恶化——正常--友好)

40 中 俄 关 系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 1、沙俄时代:①侵略中国东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②康熙帝时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以后不久,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改订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特权,霸占了大片领土。④自六十年代以来,沙俄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开办工厂、开办银行等。⑤强租大连、旅顺,把东北、新疆、长城以北等地变成其势力范围。⑥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订《辛丑条约》。⑦策动外蒙“自治”,肢解中国领土。 2、十月革命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①中国先进分子积极研究、宣传十月革命,从苏联引入马列主义。②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创建共产党。③苏联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进国共合作,帮助创办黄埔军校,支持中国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④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从道义上、物质上给予中国很大援助。⑤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 3、新中国时期的中苏关系:①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②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结成同盟关系。苏联政府还给予中国经济上较大的贷款。③“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中国156年个大型项目,对建立起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了骨干作用。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中苏走向严重对抗。⑤八十年代末,中苏实现了关系正常化。⑥苏联解体后,中俄保持了正常关系,并签订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互信的协定。

41 中美关系和美国历史 中美两国尽管战略利益不同,但在很多国际事务上需要相互配合,如台湾问题、反恐问题、两国经贸磨擦和人民币升值、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两国之间保持高层互访,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将出访美国,两国关系仍然是今年的热点问题。 1、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2、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及走向 3、美国的政治体制 4、美国的经济发展 、美国的霸权道路 押题1 美国对新中国实行遏制政策,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以“冷战”方式对华的遏制措施有 ①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②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③从经济上封锁中国 ④拒绝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押题2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它说明了 ①美国改变孤立中国的政策 ②中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③中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⑤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D

42 C 押题3 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押题3 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B.社会意识形态是决定国家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 C.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应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定 C

43 押题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双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回答: (1)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 (2)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3)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44 【答案】 (1)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惟一的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谋求霸权。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的敌对关系的结束,有利于反霸权斗争。(2)是一致的。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3)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能答出这一点的可加分)而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45 材料一 冷战时代的两极世界已经让位于目前正在形成的一种多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美国是一支主要力量,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的作用日益扩大。……中国现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1979年以来事态变化的概括,我相信,中国只要照目前的这条道路前进,就可望在2020年成为全世界的第二或者第三大经济强国。 ——2002年英国的《金融时代》 材料二 西方国家不管是以经济还是军事威胁来阻止中国选择其在世界经济体制中的发展道路,对和平和繁荣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不幸。……不管怎样,都应该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员。强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本身并不构成威胁,问题在于是否把拥有的强大力量作为威胁的手段。 材料三 不出几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且它正朝着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军事大国的方向迈进。……中国是一个未得到满足的雄心勃勃的大国,它的目标是支配亚洲,其办法不是入侵和占领邻国,而是使自己远比邻国强大,从而使东亚发生的一切都至少得到中国的默许。 ——理查德·波恩斯坦《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材料四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今后中国发达起来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中国人民曾经长期遭受列强侵略、压迫和欺凌,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强加于人。 ——《江泽民政治报告》

46 (1)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将成为未来多极化国际社会的重要一极。原因:①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②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2)材料二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并不等于会出现“中国威胁”,反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西方国家不应从经济或军事上限制中国的发展。材料三认为中国的强大将会力图支配和威胁到亚洲地区事务。 (3)①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为此,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②中国人民曾经长期遭受列强侵略、压迫和欺凌,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强加于人。 (4)西方某些人散布“中国威胁论”的目的:一是散布者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在冷战结束后视中国为假想敌人,为遏制中国制造舆论;二是通过制造紧张气氛为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寻找依据;三是挑拨中国同其周边国家的关系,既是为牵制中国,也是企图在挑拨离间中以坐收渔人之利。

47 2006年中国举办“俄罗斯年”,中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俄国近代史上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试从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对此做法作简要评价。(4分) (2)中国近代史上遭受了列强的侵略,俄国侵略中国的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原因。(3分) 俄国十月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何关系,这种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带来什么影响?(4分) (3)20世纪80年代末,经历30年的波折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苏关系经历长时间的波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农民高价赎买份地;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2)鲸吞蚕食中国领土;是由俄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军事性的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决定的。(3分) (3)苏联的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2分)

48 二次大战以后,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中国\印度走上了独立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经济连续增长了29年。而印度经济最近连续7年稳步增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印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中印经济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7分) (2)中国20年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一发展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6分) (1)相似之处:都是获得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的道路;都重视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的作用;都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自给,并在科技方面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3分)不同之处:中国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分),共同问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复杂(2分) (2)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并发挥市场的作用。(4分)启示: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经济政策要适应本国国情,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2分)


Download ppt "地方史 相关知识: ①江南经济的开发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②大运河一直以来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