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5-01-09 中醫核心課程 肝炎 台中慈濟醫院 中醫部 陳建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5-01-09 中醫核心課程 肝炎 台中慈濟醫院 中醫部 陳建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醫核心課程 肝炎 台中慈濟醫院 中醫部 陳建仲

2 肝炎和肝硬化 肝炎是指肝臟出現發炎反應的現象﹐是肝臟出現破壞性的變化
肝硬化是肝臟出現纖維化的現象﹐以纖維組織代替原本被破壞的正常肝臟細胞﹐通常是肝臟被破壞後的組織修補現象 若肝臟處於長期破壞的狀況﹐這種修補動作會持續進行﹐一旦纖維組織增生到一定程度﹐便出現肝硬化的現象

3 肝炎的種類 肝炎依照發病的原因可分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膽汁鬱阻性肝炎、鬱血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幾類 在台灣則以病毒性肝炎最多
病毒性肝炎又區分為A﹑B﹑C﹑D﹑E五種肝炎﹐而以前面三種較重要。

4 肝膽系統疾病之臨床思路

5 從中醫角度看現代醫學的肝病 在中醫本身沒有肝炎和肝硬化的名詞﹐因為這兩個名詞是屬於西醫的病名
病毒性肝炎在中醫是屬於外感疾病「溫病」的範疇﹐而以濕熱病毒引起者為主 肝硬化在中醫則稱之為「肝積」或「脾積」 肝炎常見的黃疸,在傳統中醫認為是由濕邪引起,臟腑辨證應責之於「脾」,而不是「肝」

6 如何將中醫辨證應用在現代醫學病名 將西醫病名轉換為中醫病名,再進行中醫辨證 掌握主症,進行中醫辨證
針對西醫病名,掌握現代醫學之病因病機,再作中醫病因病機之推理,進行中醫辨證 以現代中西醫結合研究證實,某種中醫藥治療確實對某現代醫學疾病具有療效,依此作為臨床治療之依據,Evidence Base Medicine

7 將西醫病名轉換為中醫病名 肝炎 無症可辨 身倦、黃疸、脅痛、納呆、脅腹痞悶、泛惡
屬中醫「黃疸」、「脅痛」、「腹脹」 、「嘔吐」 、「倦怠」等範疇

8 掌握主症,進行中醫辨證 依就診時臨床主要症狀,是以身倦、黃疸、脅痛、納呆、脅腹痞悶、泛惡等何者為主,以中醫「倦怠」、「黃疸」、「脅痛」、「腹脹」、「嘔吐」等之病症進行辨證論治

9 掌握病因病機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低白蛋白血症 肝癌 濕邪:石菖蒲、藿香、佩蘭、蒼朮、紫蘇 瘀滯:丹參、何首烏、川芎、鬱金
脾虛、水穀精微不足:人參、白朮、阿膠、龜板膠 肝癌 痰瘀互結:荊三稜、莪朮、白花蛇舌草

10 Evidence Base Medicine
抗病毒 苦參、虎杖、板藍根、蒲公英 預防肝損傷 厚朴、丹參、五味子、茯苓、女貞子 抗纖維化 丹參、芍藥、鬱金、川芎

11 早期中醫對肝病的證型分類

12 肝病的中醫分型 急性黃疸型肝炎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肝昏迷

13 急性黃疸型肝炎 濕熱鬱結型(即陽黃) 方劑﹕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梔子柏皮湯 熱犯心包型(即急黃) 方劑﹕清營湯、犀角地黃湯、安宮牛黃湯
寒濕凝滯型(即陰黃) 方劑﹕茵陳朮附湯、茵陳四逆湯

14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肝胃不和型 方劑﹕小柴胡湯、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濕熱蘊脾型 方劑﹕茵陳五苓散、龍膽瀉肝湯

15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肝腎陰虛型 方劑﹕一貫煎 肝脾血瘀型 方劑﹕下腹逐瘀湯、膈下逐瘀湯 痰阻瘀滯型 方劑﹕十棗湯 脾腎陽虛型
方劑﹕四君子湯、真武湯、五苓散 脾氣虛弱型 方劑﹕歸脾湯

16 肝昏迷 痰迷心竅型(即閉證) 方劑﹕滌痰湯、牛黃安宮丸、菖蒲鬱金湯 陰陽欲絕型(即脫證) 方劑﹕生脈散、參附湯

17 馬光亞教授對中醫證型分類

18 馬光亞教授對肝病的中醫分型 濕重於熱型﹕主要表現出黃疸﹑疲倦﹑胃腸機能障礙﹐舌苔厚膩等症狀:茵陳五苓散、藿香正氣散
熱重於濕型﹕口乾口苦﹑肝指數急速上升﹑煩躁﹑尿黃而少﹑便秘﹑舌紅﹑苔黃等症狀:龍膽瀉肝湯、甘露消毒丹 脾虛型﹕主要以容易疲倦﹑胃口差﹑泄瀉等症狀為主:四君子湯、理中湯、葉天士方 肝陰虛型﹕以頭面部潮熱﹑手掌紅熱﹑失眠﹑頭暈﹑眼睛乾澀等症狀為主:一貫煎、六味地黃丸 氣滯血瘀型﹕輕者表現出脅痛﹑腹部脹氣﹑容易生氣﹐重者則出現蜘蛛痣﹑或者已進入肝硬化階段:膈下逐瘀湯、血府逐瘀湯

19 《我如何診治肝病》 肝炎的中醫證治 風寒型 濕熱型 脾虛型 氣滯血瘀型 陰虛型

20 風寒型 風為百病之長 傷寒論﹕傷寒,瘀熱在裏,身必發黃 風寒襲表證 風寒入裏證 半表半裏證 表寒裏熱證

21 風寒襲表證 症狀﹕惡寒無汗、頭痛、項強、筋骨酸楚、脈浮緊 病機﹕風寒外襲,瘀熱不得發越 方劑﹕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荊防敗毒散

22 風寒入裏證 症狀﹕惡寒不發熱、四肢逆冷、嘔吐、下痢、口淡不渴、脈沈遲、舌苔白潤 方劑﹕五苓散合四逆湯

23 半表半裏證 症狀﹕寒熱往來(時惡寒時發熱)、口苦、脅痛、嘔吐、脈弦 方劑﹕小柴胡湯

24 表寒裏熱證 表寒﹕惡風寒、脈浮緊、白苔 裏熱﹕口苦、眠差、小便短赤、脈浮數、黃苔 方劑﹕小柴胡湯合溫膽湯

25 濕熱型 濕重證 濕傷腸胃證 濕邪下注證 熱重證 熱盛昏迷證 濕熱交錯證

26 濕重證 症狀﹕身肢困倦、頭重、胸悶、便溏、口淡不渴、脈緩、苔白滑 方劑﹕升陽益胃湯、羌活勝濕湯、茵陳胃苓湯

27 濕傷腸胃證 症狀﹕黃疸、食入即吐、或腹滿泄瀉 方劑﹕平胃散、五苓散、藿香正氣散

28 濕邪下注證 症狀﹕小便不利、短而深黃、足膝作腫 方劑﹕茵陳五苓散

29 熱重證 症狀﹕黃疸、發熱、口苦、便秘、煩躁不眠、小便短赤、脈弦數、舌紅、苔黃 方劑﹕梔子柏皮湯、茵陳蒿湯、涼膈散

30 熱盛昏迷證 病機﹕因濕熱之邪,深陷於內,蒙蔽清陽,致神識迷糊 治則﹕辛開涼泄,芳香逐穢 方劑﹕王氏連朴飲、牛黃清心丸、犀角地黃湯

31 濕熱交錯證 濕重﹕身疲、頭重、胸悶、昏瞀、腳跗浮腫 熱重﹕發熱、口渴、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方劑﹕甘露消毒丹、王氏連朴飲、龍膽瀉肝湯

32 脾虛型 濕遏脾陽證 脾虛濕盛證 脾虛腹水證 脾虛瘀結證

33 濕遏脾陽證 症狀﹕身倦、食慾不振、食後覺飽脹感、大便溏薄 治則﹕升陽去濕 方劑﹕胃苓湯

34 脾虛濕盛證 症狀﹕倦怠、食慾不振、食後覺飽脹感、大便瀉、脈弱 治則﹕溫中補脾 方劑﹕理中湯、實脾飲、藿香正氣散

35 脾虛腹水證 症狀﹕肝硬化腹水、腹大如鼓、食慾不振、雙腳腫大、大便稀溏、小便少、脈沈緩、舌質淡、苔白 方劑﹕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實脾飲

36 脾虛瘀結證 症狀﹕肝硬化、肝癌、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大便不通暢 治則﹕補脾化瘀
方劑﹕丹參、當歸、莪朮、三棱、山楂、白芍、柴胡、延胡索、川楝子、青皮、砂仁、白朮、茯苓、黃耆

37 氣滯血瘀型 氣滯證 血瘀證

38 氣滯證 症狀﹕肝功能不正常、腹脹、肋下不舒、呃逆、 胸肋走竄痛、排氣稍舒 方劑﹕柴胡舒肝散加茵陳,四逆散加鬱金、香附、茵陳

39 血瘀證 症狀﹕舌質絳或見瘀點、唇赤、腹肋刺痛、或有硬塊出現、此以成肝硬化之重症或癌症 方劑﹕膈下逐瘀湯

40 陰虛型 濕熱並重之陰虛證 陰虛津少證 肝腎陰虛熱入血分證

41 濕熱並重之陰虛證 症狀﹕目赤、多夢、口乾舌燥、黃疸、溲黃量少、肝區頓痛、舌質紅絳 方劑﹕導赤散、四苓湯、小柴胡湯四逆散合方

42 陰虛津少證 症狀﹕口乾少津、目乾澀、眠差、皮膚乾燥搔癢、、脈細數、舌質紅絳無苔 方劑﹕甘露飲、六味地黃丸、一貫煎

43 肝腎陰虛熱入血分證 症狀﹕目澀面黯、牙齦出血、口渴不多飲、腹脹易飢、大便乾、小便黃、脈緩、舌紅 方劑﹕一貫煎、沙參麥冬飲

44 中西醫結合對肝病的分型 《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

45 肝病的中醫分型 濕熱蘊結 寒濕困脾 熱毒內陷 肝鬱氣滯 肝胃不和 肝鬱脾虛 氣滯血瘀 脾腎陽虛 肝腎陰虛 氣陰兩虛 痰濕互結 濕熱未盡

46 濕熱蘊結 又稱「濕熱陽黃」 多見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淤膽型肝炎、急性重症肝炎早期、及慢性肝炎活動期
按濕熱偏盛﹐又可分為「熱重於濕型」和「濕重於熱型」兩種

47 濕熱蘊結 熱重於濕 症狀﹕身目俱黃、顏色鮮明如橘子色、口乾口苦、惡心厭油、不思飲食、上腹脹滿、大便秘結或乾燥、尿黃赤、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有力 治則﹕清熱利濕 方劑﹕茵陳蒿湯、或龍膽瀉肝湯、或茵陳梔子金花湯 濕重於熱 症狀﹕面目周身俱黃、顏色較鮮明、口黏或淡、惡心納呆、胸脘痞滿、疲倦乏力、便溏或黏滯不爽、舌質淡而潤、苔白膩、脈弦滑 治則﹕利濕清熱、健脾和中 方劑﹕三仁湯、或茵陳五苓散合平胃散

48 寒濕困脾 又稱「寒濕陰黃」﹐多見於慢性肝炎、淤膽型肝炎、偶見於急性肝炎
症狀﹕身目黃、其色晦暗、嘔逆納少、脘悶腹脹、畏寒肢冷、身體困倦、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膩或白滑 治則﹕溫陽散寒、健脾利濕 方劑﹕茵陳朮附湯

49 熱毒內陷 又稱「急黃」﹐主要見於重症肝炎 症狀﹕起病急驟、突然出現黃疸、心煩口渴、脘腹脹滿、極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伴高熱、病情易迅速惡化、神昏譫語、衄血、舌質紅絳、苔黃膩乾燥、脈弦數或弦大 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救陰 方劑﹕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

50 肝鬱氣滯 多見於急性無黃膽型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症狀﹕兩脅或右脅脹痛、痛無定處、胸悶、腹脹、易急躁、時時太息、咽部似有物阻塞、舌質略紅、苔薄白、脈弦 治則﹕舒肝解鬱、解毒活血 方劑﹕逍遙散

51 肝胃不和 可見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
症狀﹕胃脘脹滿或疼痛、兩脅竄痛、灼心吞酸、噯氣、呃逆、納食減少、或惡心嘔吐、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滑 治則﹕疏肝解鬱、和胃降逆 方劑﹕柴胡疏肝散

52 肝鬱脾虛 可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恢復期 症狀﹕兩脅脹痛、腹脹午後尤甚、肢困乏力、食慾不振、大便稀溏、舌淡或暗紅、苔薄白、脈沉弦
治則﹕疏肝解鬱、健脾和中 方劑﹕逍遙散合四君子湯

53 氣滯血瘀 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 症狀﹕兩脅刺痛或痛有定處、脅下痞塊、面色晦暗、赤縷紅掌、皮膚甲錯、婦女閉經或行經挾血塊、小腹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怒張、脈弦澀 治則﹕行氣活血 方劑﹕血府逐瘀湯

54 脾腎陽虛 可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 症狀﹕畏寒肢冷、面色不華或晦暗、少腹腰膝冷痛、肢脹浮腫、食少腹脹、便溏或完穀不化或五更瀉、小便清長或尿頻、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細 治則﹕溫補脾腎 方劑﹕補中益氣湯合腎氣丸

55 肝腎陰虛 可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亞急性重症肝炎恢復期
症狀﹕腰膝痠軟、足跟痛、手足心熱、頭昏目眩、兩眼乾澀、咽乾口燥、失眠多夢、右脅隱痛、或伴低熱、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 治則﹕滋補肝腎活血養血 方劑﹕一貫煎

56 氣陰兩虛 可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 症狀﹕全身乏力、心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或蒼白、累後脅痛、口燥咽乾、五心煩熱、納差、腹脹、大便溏瀉、舌質紅或淡、苔薄白或無苔、脈沉細無力 治則﹕益氣養陰 方劑﹕四君子湯合一貫煎

57 痰濕互結 常見於慢性肝炎合併脂肪肝 症狀﹕虛胖乏力、納食香甜、右脅不適、大便黏滯不暢、苔白膩、脈弦滑 治則﹕化痰袪濕、舒肝活血
方劑﹕草決明、澤瀉、何首烏、虎杖、茵陳、山楂、鬱金、柴胡、丹參、澤蘭

58 濕熱未盡 可見於急性肝炎恢復期、慢性肝炎、肝硬化 症狀﹕身倦、右脅痛、腹脹、口苦、胃納欠佳、或輕微黃疸、小便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
治則﹕清熱利濕 方劑﹕參照濕熱型選方

59 現代醫學對中醫處理肝病的影響

60 掌握病因病機 病毒性肝炎 濕邪 肝硬化 瘀滯 低白蛋白血症 脾虛、水穀精微不足 肝癌 痰瘀互結

61 Evidence Base Medicine
抗病毒 苦參、虎杖、板藍根、蒲公英 預防肝損傷 厚朴、丹參、五味子、茯苓 抗纖維化 丹參、芍藥、鬱金、川芎

62 (三)治療慢性肝炎常用辨證方法 1. 整體辨證:
治療肝病最基本最常用的辨證方法,慢性肝炎演變過程,一般依據脾胃肝膽濕熱、氣滯血瘀、肝脾兩虛,病至後期,病情嚴重者多呈現肝腎陰血耗損,或虛中挾實。 “病至後期,總是以虛為多”。

63 證型 主症 治法 處方 肝膽濕熱 右脅脹痛,脘腹悶脹,小便黃赤,大便粘膩,臭穢不爽,口乾苦,脈弦滑數。 清利濕熱,涼血解毒 甘露消毒丹 肝鬱氣滯 脅肋脹痛,時輕時劇,脘腹痞滿,胃納減少,心煩易怒,口稍乾苦,舌苔薄白,脈弦。 疏肝理氣 四逆散 肝鬱脾虛 脅痛脹滿,脘痞腹脹,精神抑鬱或煩急,納食減少,大便軟溏,口不乾苦,舌淡苔白,脈沉弦。 疏肝解鬱,健脾和中 消遙散 肝腎陰虛 頭暈耳鳴,眼睛乾澀,口燥咽乾,失眠多夢,手足心熱,腰膝酸軟,口乾,苔少而少津,舌質紅,脈細數有力。 養血柔肝,滋陰補腎 一貫煎合二至丸 脾腎陽虛 畏寒喜暖,少腹腰酸,冷痛,食少便溏,口不乾苦,口淡,舌質淡胖,脈沉細無力。 健脾益氣,溫腎扶陽 附子理中湯 瘀血阻絡 脅痛如錐刺,甚或牽引腰背,面色晦暗,胸脘痞痛,口稍乾苦,脈弦澀。 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膈下逐瘀湯

64 2. 症狀與體徵辨證: 在肝病過程中有多種突出症狀與典型體徵,這些症狀與體徵往往是肝病某一階段的主要問題,應針對此症狀與體徵進行辨證治療。 病程長、肝功能損害明顯的患者,在解除主要臨床症狀之後,往往正氣來復,肝功能也隨之改善。

65 3. 體質辨證: 疾病診斷明確,客觀指標異常,卻無證可辨,可採用體質辨證法,將患者體質分為五個類型,即心火熱質、肝木風質、肺金燥質、脾土濕質及腎水寒質,分別以清心瀉火、瀉肝泄火、補益肺氣、溫脾化濕、溫補腎陽等法治之。

66 4. 對檢測指標的辨證用藥: ALT異常: 改善肝功能方法離不開辨證論治法則,必辨證與辨病相結合,臨床肝功能異常,如單純見肝治肝、脢高降脢,則有失辨證論治實質。

67 5. 定法定方、辨證加減用藥: 在辨證論治理論下,採用固定治法、固定方藥、辨證分型加減的方法進行觀察與研究。 以中醫辨證理論為指導,結合現代醫學理論,用中藥調整免疫功能,對提高慢性肝炎的治療效果會有幫助。

68 辨證論治仍是目前和將來中醫治療慢性肝炎重要方法,中醫治療慢性肝炎屬於整體療法,而不是單純為了解決某項檢測指標,其療效具有可重複性。
突出辨證論治是提高肝炎治療效果的關鍵。

69 慢性B型肝炎之中醫療法

70 (一)符合肝病的發病規律 符合現代醫學肝臟疾病的發生發展的規律 l.清除外來病因 (1)中醫藥抗病毒治療是極為重要的治本之法。 (2)實驗證實對HBV-DNA有抑制作用的中藥不下近百種,抑制作用較強的如蚤休、山豆根、虎杖、大黃、丹參、赤芍、何首烏等。 (3)中醫藥清除外來病毒,應當在中醫雜氣、疫毒及內外相招等病因學指導下,根據疾病發展與演變規律,明確肝炎病毒的中醫屬性,以及體質因素在感染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扶正袪邪,篩選藥物。

71 2.堅持重點用藥 就肝病臨床所見,在疾病的某一階段,某一症狀體徵或客觀指標的異常有時往往會成為主要問題,這一方面的解決就成為當務之急;若同時出現幾個方面的症狀體徵或某些客觀檢測指標異常同時存在,應區別輕重緩急,分清主次先後,或對某一重點解決,或多方向用藥同時進行。

72 3.注重階段用藥 病毒性肝炎在病毒感染人體後大致沿著潛伏狀態-急性發病-慢性過程-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這一過程發展,在不同的病理過程和臨床階段,分別有不同的病機、證候特點,治法和用藥也因之而異。

73 (二)慢性B型肝炎之中醫療法 慢性B型肝炎四大治則 清熱解毒 益氣養陰 活血化瘀 疏肝利膽

74 慢性B型肝炎四大治則 清熱解毒 君藥 ↓ 抗病毒藥 ◆抑制病毒活性 ◆免疫雙向調節 ◆提升 WBC 吞噬功能 主藥 益氣養陰 臣藥 ↓
   主藥 益氣養陰 臣藥 增強免疫 ◆提高身體免疫功能 ◆增加網狀內皮 ◆系統的吞噬功能,↑干擾素 ◆激活SOD    次藥 活血化瘀 佐藥 養血活血藥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增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防止肝損傷,增強肝的再生能力 ◆消除免疫複合體的沉積 輔藥 舒肝利膽 使藥 引經藥 ◆引藥歸肝 ◆消炎止痛 ◆保肝作用 ◆鎮痛作用 ◆利膽作用 ◆抗腫瘤作用 輔藥

75 慢性B型肝炎治療三階段 宿主容忍期(Tolerance Phase) 病毒廓清期(Virus Clearance Phase) 病毒殘留期(Residual HBV Integrated Phase)

76 宿主容忍期(Tolerance Phase)
病毒大量複製,HBeAg(+)、HBV-DNA量增加,肝細胞損傷輕微。 免疫容忍期 極微或特異性發炎,或是持續性肝炎。 發病初期或宿主容忍期治療以抗炎、抗病毒為主。

77 病毒廓清期(Virus Clearance Phase)
青春期前未能發生E抗原轉陰現象 ,經過容忍期,即將進入病毒廓清期,毒殺性 T淋巴球開始攻擊含有活躍病毒複製之肝細胞,引起肝炎。 慢性小葉性肝炎或慢性活動性肝炎。 發病中、後期或病毒廓清期後期治療以保護肝細胞,調節免疫機能狀態為主

78 組方架構 益氣養陰 清熱解毒 活血化瘀 舒肝利膽 君藥 ↓ 臣藥 佐藥 使藥 增強免疫藥 抗病毒藥 養血活血藥 引經藥 提高身體免疫功能
抑制病毒活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引藥歸肝 增加網狀內皮系統之吞噬能力 免疫雙向調節 防止肝損傷,增強肝的再生能力 消炎止痛 提升WBC吞噬能力 保肝作用 提高干擾素 消除免疫複合體的沉積 鎮痛作用 激活SOD 依發炎程度及免疫的低下,調控動態平衡 活化纖溶系統,促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利膽作用 抗腫瘤作用 擴張微血管床

79 病毒殘留期(Residual HBV Integrated Phase)
殘留病毒嵌入肝細胞之染色體中,在嵌入過程中大部份基因體遭到損傷,無法複製完整病毒,僅能製造表面抗原。血清之HBsAg陽性,HBeAg及HBV-DNA陰性。 有些患者經過幾次急性發作,血清E抗原轉陰現象,有效壓制病毒,進入病毒殘留期。有的患者則無法有效壓制病毒,反復發炎後逐漸形成肝硬化。

80 發病後期或病毒殘留期 治療以改善微循環障礙,抑制纖維增生為主。

81 後期產生肝硬化的治療著眼在抑制纖維增生 -- 組方架構
活血化瘀 益氣養陰 清熱解毒 舒肝利膽 君藥 臣藥 佐藥 使藥 養血活血藥 增強免疫藥 抗病毒藥 引經藥 活化纖溶系統,促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提高身體免疫功能 抑制病毒活性 引藥歸肝 增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干擾素 免疫雙向調節 消炎止痛 消除免疫複合體之沉積 提升WBC吞噬功能 保肝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激活SOD 鎮痛作用 擴張微血管床 利膽作用 養血活血藥& 增強免疫藥為主藥 抗腫瘤作用 輔藥

82 宿主容忍期(Tolerance Phase)治療以抗炎、抗病毒為主。
病毒廓清期(Virus Clearance Phase) 治療以保護肝細胞,調節免疫機能狀態為主 病毒殘留期(Residual HBV Integrated Phase) 治療以改善微循環障礙,抑制纖維增生為主。 清熱解毒:抗病毒藥 ◆抑制病毒活性 ◆免疫雙向調節 ◆提升 WBC 吞噬功能 益氣養陰:增強免疫藥 ◆提高身體免疫功能 ◆增加網狀內皮系統之吞噬能力 ◆提高干擾素 ◆激活SOD 活血化瘀:養血活血藥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消除免疫複合體的沉積 ◆活化纖溶系統,促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擴張微血管床 ◆增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干擾素 ◆依發炎程度及免疫的低下,調控動態平衡

83 宿主容忍期(Tolerance Phase)治療以抗炎、抗病毒為主。
病毒廓清期(Virus Clearance Phase) 治療以保護肝細胞,調節免疫機能狀態為主 病毒殘留期(Residual HBV Integrated Phase) 治療以改善微循環障礙,抑制纖維增生為主。 活血化瘀:養血活血藥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增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防止肝損傷,增強肝的再生能力 ◆消除免疫複合體的沉積 ◆活化纖溶系統,促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擴張微血管床 清熱解毒:抗病毒藥 ◆抑制病毒活性 ◆免疫雙向調節 ◆提升 WBC 吞噬功能 使 舒肝利膽:引經藥 ◆引藥歸肝 ◆保肝作用 ◆鎮痛作用 ◆利膽作用 ◆抗腫瘤作用

84 慢性C型肝炎之中醫療法

85 C型肝炎感染率約佔世界人口1-2% C型肝炎易慢性化、易發展為肝硬化與原發性肝癌密切相關 HCV感染後,50%轉為慢性,其中10-20%在5-10年發展為肝硬化,15%肝硬化患者發生肝癌。

86 慢性B型肝炎與慢性C型肝炎之比較 慢性C型肝炎 年齡較大 輸血史較多 血清白蛋白及膽固醇值較低 臨床症狀較輕 瘀血阻絡較多,溼熱中阻較少
AST、ALT>100U/L較少

87 C型肝炎之病因病機 慢性持續肝細胞損傷、肝纖維化,易肝血瘀阻 治療特點:要深入營血、清肝涼血泄毒,特別注意化瘀通絡。

88 病機特點: 1.邪毒直入營血 氣分證較少見 發熱及脾胃症狀較少且較輕 Bilirubin、ALT多呈中、低度異常。

89 2.毒瘀易聚、纏綿難愈 疾病呈慢性化之發展過程 雖直入營血、臨床上無營血熱證 性質屬陰、具濕熱、陰凝、聚毒、阻絡、傷氣、礙陽特點

90 3.腎虛者易感 發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中老年人多發。 疫毒之邪入營血後,留滯營血臟腑,藏伏深處,毒瘀久聚。

91 肝鬱氣滯、肝鬱脾虛型占73.3%,肝鬱是不可忽視之病機特點
濕、毒、熱、瘀、虛為C型肝炎基本病理變化。

92 C型肝炎辨證分型 濕熱中阻 肝鬱脾虛 肝腎陰虛 脾腎陽虛 瘀血阻絡

93 C型肝炎治療重點 1.護肝降脢—清熱利濕、活血解毒 2.阻止慢性化進程--活血通絡 C型肝炎慢性化傾向明顯
慢性階段即可現竇周圍及肝細胞間隙大量 膠原纖維或基底膜樣物沈積。 血中III型前膠原體 (P-III-P)含量升高 抗肝纖維化阻止C肝慢性化進程 3.抗C型肝炎病毒

94 C型肝炎辨證論治處理要點 1. 清邪解毒,袪除病因:注意深入營血, 清肝涼血泄毒 2. 邪盛正傷,互為因果,扶正托毒,邪去正安。 3. 瘀毒阻絡、膠結難解,重視化瘀和絡。

95 C型肝炎治法 1. 活血解毒 紫草、虎杖、丹皮、赤芍、麻黃、大黃、乙金(鬱金)、白花蛇舌草 2. 疏肝化瘀
柴胡、青皮、陳皮、香附、厚朴、昆布、海藻、貝母、半夏、二陳湯、小陷胸湯加枳實 3. 補益肝腎 巴戟天、仙靈脾(淫羊藿)、仙茅、菟絲子、五味子、葫蘆巴

96 C型肝炎證治 1.濕熱內阻、困滯脾胃型 —清熱解毒除濕,健脾和胃化瘀 2.正氣虛損、邪毒較盛型 —益氣補腎、清熱解毒、佐以活血化瘀
板藍根、茵陳、姜黃、黃耆、苦參、白朮、紅花、五味子、枸杞、雞血藤、大黃 2.正氣虛損、邪毒較盛型 —益氣補腎、清熱解毒、佐以活血化瘀 黨參、黃耆、枸杞、當歸、赤芍、板藍根、葛根、牛膝、菟絲子 3.陰陽失調、邪毒留滯型 —調理陰陽、活血化瘀、佐以清熱解毒 鹿茸粉 (沖服) 、丹參、鱉甲、桂枝、生地、當歸、姜黃、玄參、沙參、白花蛇舌草、威靈仙

97 感恩您的傾聽


Download ppt "2015-01-09 中醫核心課程 肝炎 台中慈濟醫院 中醫部 陳建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