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2 郑和下西洋

3 郑和是谁? 西洋在哪里? 郑和为什么要去西洋? 郑和下西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情况如何?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

4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5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提问: 根据材料,结合书上内容,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6 郑 和 下 西 洋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船员, 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各抒己见

7 郑 和 下 西 洋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海上迷路的可能 困难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8 面对诸多困难,郑和是否具备克服困难成功远航的条件?
郑 和 下 西 洋 面对诸多困难,郑和是否具备克服困难成功远航的条件? 百家讲坛

9 郑和船队

10 马船 水船 战船 由学生讲解 坐船 宝船

11 马欢《瀛涯胜览》卷首记载: “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明代一尺,相当于0.311米,所以大号宝船折合公制,长约138米,宽约56米。

12 与哥伦布、达加玛的比较

13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 《萍洲可谈》 材料二:渺茫天际,天水一色,船舶来往,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14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 郑和个人优秀的品质 明成祖开拓疆域、积极外交的国策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 郑和个人优秀的品质 明成祖开拓疆域、积极外交的国策

15 郑 和 下 西 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6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17 知己知彼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根据刚才所学的内容结合上表,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到达区域 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时间 1405年-1433年 1492年-1504年 1497年-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2只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宝船长151米,宽61米 旗舰长24.5米,宽6米 船只载重 1500吨 100吨 120吨 知己知彼 根据刚才所学的内容结合上表,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18 郑 和 下 西 洋 历史剧场 我随郑和下西洋

19 戚继光抗倭

20 戚 继 光 抗 倭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戚继光 (1528—1588)

21 戚 继 光 抗 倭 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意, —戚继光 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取得怎样的胜利?

22 戚 继 光 抗 倭 课堂辩论 郑和与戚继光那一个更值得我们学习?

23 板书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交 往 明朝的对外关系 目的、条件、过程、影响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 冲 突 民族英雄

24 1.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25 2.郑和描述舰队远航的情景时曾说过有关夜晚航行的内容,郑和的舰队能在黑夜中辨识航向是因为( )
A.郑和舰队的庞大  B.明朝造船技术的先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26 3.“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据此,我们应主要学习他的( )
A.忠君思想 B.拒官态度  C.军事才能  D.爱国精神

27 4.最早在我国取得居住权的殖民国家是( ) A.英国  B.荷兰   C.美国   D.葡萄牙

28 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之处。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到达区域 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时间 1405年-1433年 1492年-1504年 1497年-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2只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宝船长151米,宽61米 旗舰长24.5米,宽6米 船只载重 1500吨 100吨 120吨 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之处。

29 “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根据材料,结合书上内容,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0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