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7-2 尿液之形成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2 尿液的形成—P.201 人體流經腎臟的血量每分鐘約1200 mL 腎元將血液過濾並區隔,有用的物質保留,不要的廢物排出 過濾作用 再吸收作用
分泌作用

3

4 尿液形成 右心房 下腔靜脈 腎靜脈 小靜脈 第二套 微血管網 出球 小動脈 再吸收作用 分泌作用 (藥物、色素) 腎動脈 小動脈 入球
血球 血漿蛋白 尿素 小分子養分 水、鹽 第二套 微血管網 出球 小動脈 第一套 微血管網 再吸收作用 分泌作用 (藥物、色素) 腎動脈 小動脈 入球 有用物質 絲球體 過濾作用 (血壓) 鮑氏囊 (主動運輸) 腎 小 管 膀胱 輸尿管 腎盂 集尿管

5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7-2 尿液之形成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6 腎小體的過濾作用 絲球體微血管 鮑氏囊 濾液形成:125 mL/min 125x60x24=180 1~1.5 99% 壓 力
壓 力 絲球體微血管 鮑氏囊 入球小動脈 > 出球小動脈 通透性大,表面積廣 適合過濾作用 濾液形成:125 mL/min 一天有 L腎小體濾液 一天的尿液量: L 水分回收率: 小分子 125x60x24=180 1~1.5 99%

7 腎小體的過濾作用—P.201課文 過濾作用發生於絲球體的微血管網和鮑氏囊之間。
由於入球小動脈的直徑通常比出球小動脈大,使得絲球體微血管網的血壓較一般微血管網為高,而且通透度很大,表面積很廣,因此非常適合於進行過濾作用。 血管中的血液成分,除了血球和大分子的血漿蛋白外,血液的其他成分都會穿過絲球體的空隙濾入鮑氏囊腔中。 例如:水分、鹽類、維生素、胺基酸、葡萄糖和尿素等。 這些經過過濾作用由絲球體到鮑氏囊,而進入近曲小管管腔裡的血漿成分,通稱為濾液。

8

9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7-2 尿液之形成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10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 管壁細胞 第二微 血管網 腎小管管腔 目的:維持體內重要物質的恆定 滲透作用 主動運輸 主動運輸 便利性擴散
H2O 滲透作用 Na+、Cl-、 HCO3-、K+… 主動運輸 小分子養分 主動運輸 便利性擴散 (葡萄糖、胺基酸) 腎小管 管壁細胞 第二微 血管網 腎小管管腔

11 水溶性養分的吸收 多醣 低 小腸腔 蛋白質 主動運輸 絨毛上皮細胞 促進性擴散 絨毛腔 K+ 葡萄糖或胺基酸 濃度較高 K+ Na+ Na+
ATP 促進性擴散 絨毛腔 K+ Na+

12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P.203課文 再吸收作用是指物質從腎小管的管腔,經管壁細胞的主動運輸進入細胞,再回到微血管的過程。
例如:胺基酸、葡萄糖等小分子的養分,在消化過程都由小腸絨毛吸收進入血液;而從腎小管回收的步驟,有別於從消化道的吸收,因此特別稱為再吸收。 再吸收作用最大的目的,在於維持體內重要物質濃度的恆定。

13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P.203課文 血漿經過絲球體的過濾作用進入鮑氏囊後,沿著腎小管順流而下,濾液中有許多有用的物質。
例如:葡萄糖、胺基酸、維生素及各種離子等,都會被再吸收,以近曲小管的再吸收量最多。 此外,集合管(集尿管)也能再吸收水分和 Na+。

14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P.203課文 腎小管細胞對葡萄糖和胺基酸的再吸收,很類似絨毛上皮細胞的吸收過程。
葡萄糖和胺基酸由近曲小管的管腔濾液進入管壁細胞,主要靠主動運輸的協同運輸作用;而由管壁細胞到第二套微血管網,則靠促進性擴散作用完成。 當濾液中的溶質被再吸收以後,管腔中的溶質濃度會降低,相對的濾液中水分的含量會增高,因此溶質被再吸收的同時,水分就會從管腔被動地滲出去而一起吸收,這是一種被動運輸的方式。

15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P.203課文 因此水分的吸收過程不屬於主動運輸。
可見濾液在腎小管內流動的過程中,其成分會不斷的改變,有用的物質會被再吸收而減少。 而水分的吸收則與亨耳氏套有密切的關係;有些物質如 K+等則會藉由分泌作用,由第二套微血管網進入管腔濾液而增多。

16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7-2 尿液之形成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17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腎小管 第二微 管壁細胞 腎小管管腔 血管網 目的:加速某些物質如K+、H+及藥物等 的排除
對於維持體液pH值的恆定十分重要 腎小管 管壁細胞 第二微 血管網 腎小管管腔 藥物、色素 主動運輸 H+、K+…

18 尿液的形成 再吸收作用 過濾作用 分泌作用 右心房 下腔靜脈 腎動脈 腎靜脈 小靜脈 絲球體 70% 15% 腎 小 管 鮑氏囊
入球 小動脈 出球 小動脈 絲球體 第二套微血管網 (第一套微血管網) 70% 15% 腎盂 近曲 小管 腎 小 管 亨耳 氏套 遠曲 小管 集合管 鮑氏囊 再吸收作用 過濾作用 分泌作用

19 比較血漿、濾液和尿液的成分 比較血漿、濾液和尿液的成分和濃度的不同並說明原因

20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7-2 尿液之形成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21 尿液的組成 淡褐色透明液體 pH值約5.0~7.0 成分: 95%水分 2.5%尿素(胺基酸的代謝物)+尿酸 1.5%無機鹽類

22 含氮廢物(尿液)排泄的過程

23 尿液的組成—P.205課文 尿液通常是淡褐色透明的液體,隨個人飲食的不同略有變化。 例如:剛服用維生素 B 時,尿液會呈現較深的黃色。
每個人排尿量的變化也很大,通常白天尿量多,夜間尿量少,平均每日約為 1∼1.5 L,其中水占 95%,含 50∼70 g 左右的溶質。 一般人尿液的 pH 值介於 5.0∼7.0。

24 尿液的組成—P.205課文 尿液通常是淡褐色透明的液體,隨個人飲食的不同略有變化。 例如:剛服用維生素 B 時,尿液會呈現較深的黃色。
每個人排尿量的變化也很大,通常白天尿量多,夜間尿量少,平均每日約為 1∼1.5 L,其中水占 95%,含 50∼70 g 左右的溶質。 一般人尿液的 pH 值介於 5.0∼7.0。

25 尿液的組成—P.205課文 尿液的組成和尿量一樣,常隨個人的飲食、運動、發汗、發燒等情況而異,其變化頗大,但是醫生對病患的尿液分析,則可作為診斷的參考。 尿素主要由胺基酸分解產生的 NH3 轉化而成。 組織細胞生成的 NH3 先和某種胺基酸結合後溶於血漿中,大部分運送到肝臟時再放出 NH3,與 CO2 結合轉化為尿素。 有一部分則運送到腎臟,在腎小管細胞內分解放出 NH3,再和 H+ 結合成 NH4+ 隨著尿液排出。

26 End


Download ppt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