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ase4 DDx: DDx:glioma case5 case7 case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ase4 DDx: DDx:glioma case5 case7 case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4 case4

5

6 DDx:

7 DDx:glioma

8 case5

9 case7

10 case8

11 case9

12 case10

13 脑静脉窦血栓或 脑静脉性梗塞的影像学诊断 同济医院放射科周义成

14 一、概述 脑静脉窦血栓或静脉性梗塞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 发病急,致病原因多。症状不一,进展快,易被忽视,误诊 死亡率较高,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病变可恢复。

15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 随着尸检研究,临床总结,特别是影像学技术如CT、DSA、MRI等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对本病的诊断率已大大提高。 及早诊断,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预后比A性梗塞要好

16 二、脑静脉静/静脉窦解剖 解剖 脑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和脑静脉。

17 解剖 静脉窦: 是指在硬脑膜发育过程中,向颅腔及脑裂内伸入和折叠所形成的中空的具有静脉功能的结构。位于硬脑膜的骨膜层与脑膜层之间,分布于大脑镰及小脑幕的连接处及边缘部位。

18

19

20

21

22 丘文V 隔V ICV Galen V 基底V

23 隔V 丘文V ICV 连接V GALEN 基底V

24 Labbe V

25 功能 ⑴ 引流脑脊液。400~500ml/d。大部分通过静脉窦回收入血液。 ⑵ 将脑内静脉血引流到颈内静脉的通路。
由此可知静脉窦的通畅与否,是维持脑正常血液和脑脊液循环的重要保证,故静脉窦发生病变,常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循环不良,产生静脉性梗塞,出血性梗塞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26 特点 ⑴ 窦壁内无平滑肌细胞,故窦壁不能收缩。 ⑵ 壁内无瓣膜结构,仅覆盖一层内皮细胞。

27 分类 后上组: 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窦汇、 横窦、枕窦 前下组: 海绵窦、岩上下窦、蝶顶窦、边缘窦等。

28 脑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和脑静脉。 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源于静脉窦、深部脑静脉或皮层静脉内血栓形成。其中最常见的是 1.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2.单纯大脑浅静脉及 3.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少见,且多伴发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4.部分患者为多条硬膜窦同时受累

29 三、病因与发病机理 1.病因: ⑴ 感染性(继发性): 常见部位:横窦和海绵窦。 颌面部感染→海绵窦 慢性中耳炎会→同侧横窦

30 (2) 外伤性: 颅脑外伤

31 (3) 高凝血状态: 1.妊娠,分娩:常见妊娠和围产期、口服避孕药、高凝血状态 2。脱水,DIC、红细胞增多症、重度贫血、

32 (4) 肿瘤性: 肿瘤浸犯, 压迫 瘤栓

33

34

35 (5)原发性 特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虽然诊断方法和技术较前提高,但仍有25%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不明。

36 (6) :其他 Bechet综合征[6]、 先天或后天心脏病等。 常见部位:

37 发病机理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机理不很清楚。 可能为: 1 高凝状态 2 纤溶活性降低 3 循环减少 4 血管内皮损伤
5 其它疾病或未知的机制

38 上矢状窦这与其本身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 A 横隔小梁解剖结构。
B 大脑上静脉分支的走行由后向前纡曲 缓慢注入上矢状窦,其血流方向与窦内由前向后的血流方向正相反。 C 上矢状窦内凹凸不平。

39 孕产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常发生于产后,少数发生于分娩时。产后2周内发病者为多数 。这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⑴ 妊娠期: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数目及粘附性增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⑵产褥期:主要原因是分娩时血液浓缩呈高凝状态,在此基础上,因各种病理因素如大量排汗,使血容量减少,血液更加粘稠,增加了血栓形成的不良因素。

40 四、病理 1暗红色的血凝块 2窦壁可坏死 3 脑水肿 4 皮层及皮层下出血性白质出血性坏死
5 存活者可再通,但出血,梗死区可形成软化灶和囊腔。

41 五、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主要取决于静脉窦阻塞的部位、数量、血栓形成的速度等。 ⑴ 颅高压症候
如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黑蒙、视乳头水肿。甚至出现意识障碍 ⑵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 如肢体无力、偏瘫、脑膜刺激征、癫痫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视力下降 (3)昏迷、死亡

42 六、脑静脉的检查方法 NECT,CTA,CTV MRI,MRA,MRV,EPI,MRS DSA+V

43 七、影像学表现 CT: 直接征象 : ⑴空三角征或空△征(empty delta sign)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

44

45 ⑵条索征(cord sign)

46 M,31Y,头痛进行性加重1周,后出现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

47 (3)静脉窦高密度征 (4)静脉窦低密度影(+C) 这些征象并不具有 诊断特异性,如最为常见的 “空△征”出现率仅为30% 。 亦可有假阳性。

48

49 CTV 静脉窦充盈缺损,扩张。 静脉窦闭塞

50

51

52

53 MRA 静脉窦,静脉充盈缺损,扩张。 静脉窦,静脉闭塞

54 MRV(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对各期血栓的诊断均有很高的特异性。 表现:受累静脉窦全程或节段性闭塞

55 DSA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金标准” 。 颈动脉造影表现 : 1动脉充盈延迟 2静脉期,静脉窦之出现,比通常滞缓3-4s
4静脉窦充盈缺损、狭窄或闭塞 5邻近动脉受压移位

56

57

58

59

60 间接征象:CT MRI

61 脑实质改变:机理 (1)脑肿胀 (2)脑白质密度减低水肿 (3)出血和出血性脑梗塞 :
静脉系统内压力↑+代谢产物滞留→血管壁完整性破坏--血管原性水肿--细胞毒性水肿-→出血 静脉系统内淤血+脑组织疏松→出血性脑梗塞 脑梗塞

62 另外,有些患者CT可无阳性发现。

63 上矢状窦栓塞

64 M,31Y,头痛进行性加重1周,后出现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

65

66 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关键作用 POST—TREATMENT

67

68

69 CTV

70

71

72 MRI扫描还可显示脑肿胀、脑出血、梗塞等间接征象。

73 上矢状窦+乙状窦栓塞

74 F,51Y,头痛7天。

75 F,20Y,突发抽搐伴意识不清16小时。

76 下矢状窦栓塞

77

78

79 乙状窦栓塞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窦汇栓塞-直窦-深V栓塞-ICV 直窦栓塞+ICV+下矢状窦 +深V栓塞: 髓V 室管膜下V 后腁周V 脉络膜V 丘脑V 大脑内V(ICV)
GLENV

88

89

90 病例1 F.33ys头痛三月。昏迷6天。 今天能睁开眼睛。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值得注意的是,本组有1例表现 为脑白质密度弥漫性减低,脑室无 明显扩大 。 原因 : 1 静脉窦闭塞→脑脊液回流受阻→脑室内压↑→室周渗液
2 高颅内压阻止脑室进一步扩大 3 本例为下矢状窦和直窦栓塞 大脑内静脉主要收集侧脑室周围的大脑半球髓质、基底核、侧脑室脉络从等处静脉血。 回流方向: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直窦。

124

125

126 DDx:glioma

127 DDx:glioma

128 虽然CT扫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较小,但是往往作为最早的影像学检查,只要加深对本病的上述CT征象认识,尤其患者年龄不大,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均应怀疑本病,建议尽早行CECT+,MRI或DSA,亦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关键作用。

129 浅V栓塞

130

131

132 POST-T

133

134

135

136

137 海棉窦血管栓塞

138

139 八、鉴别诊断 A 性梗塞 LSE 脑炎 脑肿瘤 MELAS 。。。。。

140 九、治疗 尿激酶, r-tPA酶—溶栓 介入溶栓----r-tPA酶

141 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关键作用 POST—TREATMENT

142 治疗

143

144 小结 CT仍为发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早,最重要方法,尽管诊断价值较小,但只要注重其CT表现特征,早期疑及此病,减少CT的误诊和漏诊是可能的。 DSA为目前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检查方法,尤其所对脑内小血管显示极优,但具有创伤性和危险性。 MRI检查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且无创安全。 MRV显示的病变与DSA和MRI基本一致。因此,MRI和MRV可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检测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145 谢谢!


Download ppt "case4 DDx: DDx:glioma case5 case7 case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