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体验性:英语“口语核心词汇”与口语训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语言的体验性:英语“口语核心词汇”与口语训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语言的体验性:英语“口语核心词汇”与口语训练
广西师大外国语学院柏敬泽

2 引 言 语言是认知客观世界和交流思想的利器,这是不争的事实,毋庸费言论述。掌握英语的重要性亦不必一而再地加以赘述。从初中算起,中国的大学生到大学本科毕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了8年英语,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了10年英语,而能用流利的口语与外国人交谈的大学生为数不多,比例甚低。“哑巴英语”的情况很受社会舆论诟病,“哑巴英语”也成了社会各界指责大学英语教学的时髦用语(buzz word)。由于教学资源和入学生源方面的差异,从总体上说,国内公认的一流名牌大学学生较之地方普通高校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确实强些,但也仅限于阅读理解和笔头能力方面。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难于做到差强人意,似乎已成了人们的共识。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拟就“大学英语”打基础阶段的口语教学和口语训练问题略陈管窥之见。

3 一、语言的体验性与英语口语核心词汇 语言交流是通过概念、意义的传达得以实现的;语言表述是由体验产生的思想的结果。体验即经验,经验过的事物,我们对它(们)的认知才会深刻,并通过它(们)孕育出个人的思想。当思虑所得无法用语言确切表达之时,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借助隐喻,以此喻彼或以彼喻此,在交谈双方对某个事物都有共同体验的前提下,形成某个概念或意义的可理解性。“隐喻认知”是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究其实质,其研究问题的核心在于语言的体验性。

4 由此衍生出一种语言哲学观点,即,美国学者Lakoff和Johnson 提出的语言体验观。Lakoff 和Johnson的语言体验观指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且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概念是通过体验(embodiment),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我国语言学界著名学者王寅教授对Lakoff 和Johnson的语言体验观作出了比较全面的阐释。王寅教授认为,语言体验观的基本观点是:“概念和意义基于感知体验,而感知体验又是基于人的身体构造(包括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大脑),因而人类能用特殊的、一贯的方法来感知客体、他人、空间,以及其间的种种关系。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隐喻等认知策略建构出其他概念(包括抽象概念),并通过词汇化形成了语言,因此,语言也具有体验性。”(王寅:2005:59) ① 注① 语言的体验观已引入英语教材编写和英语词汇教学。请参阅《语言的体验性与词汇教学》一文,原文载《中国外语》(双月刊)2007年第3期第44至第48页。

5 我们的古人对语言的体验性也早有认识,“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始于自身,通过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知和认识自身和周边事物。借助移情或隐喻的修辞手段,人们可以生动地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例如汉语有“寒风刺骨”的说法,英语中就有“biting-cold wind”与之对应;汉语中有“令人心碎的消息”这样的表达,英语中就有“heart-breaking news”与之对应,例子俯拾皆是。考察、比照英语和汉语,英语高频词中最活跃、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与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相同,都跟人体部位名、器官名和表达人体动作的词汇有关,在口语表达中它们尤为积极活跃。例如:与汉语的“干”呼应,英语有个“do”;与汉语的“搞”呼应,英语有个“make”;等等,不胜枚举。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逐个罗列。由这类字眼与其它词语搭配合成的短语在口语中极其生动活泼,可信手拈来,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思想,达到交际目的。我们不妨将英语高频词中那些表达人体部位名、器官名和表达人体动作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语生成的短语称作英语口语中的核心词汇(为表述上的简便,本文以下简称“口语核心词汇”)。

6 综合上述,浅见认为,在“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短语。此外,教师应当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掌握的词汇,从中筛选“口语核心词汇”,有针对性地编写口语练习材料和布置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任务。这也是语言哲学范畴的语言体验观对我们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我们应该根据语言体验观来更新我们的口语教学理 念,寻找口语训练的突破点,而不是照本宣科(to teach by book),围着教材内容打转转,让学生学得索然乏味,找不着练口语的兴奋点。因此,话题的设计、语料的补充、场景的模拟,等等,都需要任课教师煞费苦心地加以考虑。

7 二、英语“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 短语的表意功能特色
浅见认为,就表意功能而言,在口头交际方面,英语的“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的短语有着书面语用词难以替代的功能。它们的表意功能显示出如下的特色:1、简单明了;2、生动形象;3、易于理解;4、语感合格。下面,遵循学界前辈郭绍虞先生倡导的“不先论法,而先论例,则法从例出,而便于实践”②学术研究方法,通过例句来描述英语“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短语的表意功能特色。 注② 参见 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85)第68页。

8 1、简单明了 以“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短语表达的口语说法,通常都语速较快,语意简明。请看下面的示例:
(1)So be it! 就这么着吧! (2)Back off, please! 请退后! (3)Get him on it! 这事(儿)让他来办! (4)I’ll play your rules! 我听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 (5)Let’s hit the road! 走,上路!(指开车上路。)

9 2、形象生动 以“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的短语表达的口语说法,通常有幽默感,生动形象。请看下面的示例:
(1)Well, empty it in one go! 来,一口干了!(餐桌上的话语。) (2)Put a tail to him / Pin a tail on him! 盯住他!或,跟住他!或,监视他! (3)Where should your stuff go? 你的东西该放哪儿? (4)I’m here to pick your brain about some legal issues. 我是来向你讨教几个法律问题的。 (5)You don’t have to chew my head off! 你别对我那么凶!

10 3、易于理解 以“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短语表达的口语说法比文绉绉的书面语容易理解得多,这一特色是从上述两点产生的。 正因为简单明了,形象生动,才有易于理解的效果。请比较以下两种对相同的一件事情的表述:

11 “Take an egg,” she said, “and make a perforation in the base and a corresponding one in the apex. Then apply the lips to the aperture, and by forcibly inhaling the breath the shell is entirely discharged of its contents.”这是一位女中学生教老奶奶如何才能把鸡蛋里边的蛋黄蛋白吮吸出来说的话。 “It fair beats all how folks do things nowadays. When I was a girl they made a hole in each end and sucked.”这是老奶奶听了女中学生文绉绉的话后,生气时说的话 ③。 对比、琢磨一下她俩各自的措辞,就会感觉其中的妙趣。原来口语可以是如此的生动形象、明白晓畅,而书面语有时却可以是如此的别扭难懂、迂腐不堪! ___ 注 ③转引自 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第179页。

12 让我们再看几个示例: (1)We hit your wallet hard, though. 我们让你破费了! (2)The pictures are really an eye-opener. 这些图片真让人大开眼界。 (3)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going on in it. 这事其中必有猫腻。 (4)He was caught with his pants down. 他行为不端,被逮个正着。 (5)There / Here you go, enjoy it. 这份是您的,慢用!

13 4、语感④合格 “语感”——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 商务印书馆,1998)对该词条的释义是:“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感”是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历时经验和广泛的共时运用基础上形成的对某种“说法”的共识和使用习惯;它是语言优化机制的反映,基于感性或习惯而不斤斤于、或不执着于逻辑方面的考虑。汉语中,“吃食堂”、“扯是非”、“幽他一默”之类的表述虽不具备逻辑上的严谨,却属于地道的“说法”。英语中,“I’ll play your rules.” or, “to vote with one’s feet”之类的表述,亦属于“the idiomatic way of saying things in English”。我们都有这样的语言体验,异地见老乡,用家乡话交谈会倍感亲切。这其中有个语言生态问题。自然语言的存在决定了语言生态是难以破坏的。限于篇幅,对此不作细论。 —— ④关于“语感”和“语感机制”问题,可进一步参阅刘宓庆的著作《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里第74页至第77页上的论述。

14 以“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的短语表达的口语说法,多为地道的说法,属语感合格句。这是其又一特色。在此,我们特别要指出的是,语法合格句不一定就是语感合格句。为什么呢?其中道理十分浅显,几乎是种常识:表达同样的意思(idea),英语和汉语各有其地道的说法,同时这些地道的说法与书面语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同样一个意思,在交际效果方面,以地道的说法(即,语感合格句)表达,自然要比用语法合格句(即,生硬的但又是符合语法规则的翻译式的句子)表达好得多。语感合格句可免去语言交际中的对方(听者或读者)为了理解所做出的意义推理努力,实现语言交际的最佳关联性和语言表达的优化机制。请看如下示例:

15 ⑴ 我们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We should take him down a peg or two. 试比较:We must give him some color to see see. ⑵ 站着说话不腰疼。 Light is the burden on the shoulder of others. 试比较:When you speak standing, you will not feel your back aches. ⑶ 这下你可把我难住了。 You’ve got me here! 试比较:You’ve made me feel it difficult to deal with your problem at once.

16 ⑷ 我只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不认识他。人和名我对不上号。
I don’t know him, though I’ve heard of his name. I cannot put his name onto his face. 试比较:I don’t know him, though I’ve heard of his name. I am not able to match his name with his physical appearance. ⑸ 保护现场,别让现场遭到破坏。 Secure the scene. Don’t let it get contaminated. 试比较:Protect the scene. Don’t let it be damaged. 以上的5个示例中,第一句是地道的口语表达。

17 三、意念框架与英语“口语核心词汇”的运用
“意念”即“念头”或“想法”,这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赋予该词条的释义。至于“意念框架”,我们不妨将其视为表达思想的语言架构,即通常所说的句型或句式结构。在同一个“意念框架”之下,可以生成无数的句子。因此,又可把“意念框架”视为人们将内心所思所想付诸于语言时所依托的物化后的外显语言形式,它可以通过听觉或视觉感知。立足于汉语来考察英语,我们发现,汉语中有的“意念框架”在英语中都能找到与之呼应的“意念框架”,例如,我们说“与其……倒不如……”,英美人则说“better﹒﹒﹒than﹒﹒﹒”or“more﹒ ﹒﹒than﹒﹒﹒”,例子不胜枚举,限于篇幅,兹不一一罗列。按照西方现代语言学界先驱索绪尔(F.D.Saussure)的观点,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符号系统。使用任何一个语言符号系统都能表达人类的思想,只不过思想被物化为言语或文字时有表达形式上的不同罢了。使用汉语表达的“意念”同样也能使用英语表达。

18 “我一走进这间教室就想起了我们当年在一起学习的日子”用英语说出来有多少种说法呢?
但是,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的是,英语汉语相比,同样一个思想,英语的表达形式要多于汉语。仅以在“一……就……”这个“意念框架”下表达的思想为例便可说明问题。 请看下面这个示例: “我一走进这间教室就想起了我们当年在一起学习的日子”用英语说出来有多少种说法呢?

19 我一走进这间教室就想起了我们当年在一起学习的日子。
⑴ As soon as I came into this classroom I thought of those days when we studied together. ⑵ The moment I came into this classroom I thought of those days when we studied together. ⑶ The instant I came into this classroom I thought of those days when we studied together. ⑷ Soon after (/ Shortly after / Immediately after ) I came into this classroom I thought of those days when we studied together.

20 ⑸ I thought of those days when we studied together directly I stepped into this classroom.
⑹ Entering this classroom, I thought of those days when we studied together. ⑺ Scarcely had I stepped into this classroom before I thought of those days when we studied together. ⑻ I never came into this classroom without thinking of those days when we studied together.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的启示是,同样一个意思用英语不仅可以这么说,还可以那么说;因此,口语教学要十分重视句型操练以及一个意思、多种表达方面的知识传授。

21 英语的5个基本句型是: ⒉ SVP型 ⒊ SVO型 ⒋ SVO1O2型 ⒌ SVOC型
英语表意依托5个基本句型和在5个基本句型基础 上延生扩展出来的25个常用句型。 英语的5个基本句型是: ⒈ SV型 ⒉ SVP型 ⒊ SVO型 ⒋ SVO1O2型 ⒌ SVOC型

22 如果把英语复杂的长句比作枝叶繁茂的大树,那么,其主干必定是上面五个基本句型中的某一个句型。从这五个基本句型可以看出,英语的主语提挈机制非常突出。此外,英语是种黏着语,有很强的“随举随释” ⑤的表意功能,举凡句中出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处,就可在其后添加附带解释说明的话语或文字。如果我们仔细体察英美人的口语表达,就会发现,英美人说话、交谈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或看法,都在这五个基本句型里周旋,同时又能根据表意的需要,“随举随释” ,附上解释说明的话语。 —— ⑤见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

23 基于以上分析,浅见认为,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在使用定语从句方面的训练,这是因为英语的定语从句能帮助说话人在言犹未尽之时把想说的话说完,在尚未把话说明白的情况下把话说清楚。请看下面的示例: ⑴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professor, who is now talking with those graduate students in his office? ⑵ I’d like to buy that bag, which is black and which is this big. ⑶ Can you show me where the bookstore is, in which the book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at I badly need are available?

24 英语的“意念框架”,其实质也是五个基本句型延伸或扩展。鉴于此,笔者认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教”与“学”双方都应增强句型意识或“意念框架”意识。下面,请让我们来看看用英语“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短语生成的英语地道说法与句型之间的关系: ⑴ My spirit is willing, but my flesh is weak. (SVP) 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⑵ I was muddle-headed and I took the wrong bus. (SVP+SVO) 我稀里糊涂,上错了公交车。

25 ⑶ Come on in. I’ll give you a ride. (SV+SVO 注:“Come on in
⑶ Come on in! I’ll give you a ride! (SV+SVO 注:“Come on in!”可视为“Will you come on in?”的省略式) 上车!我搭(送)你一程! ⑷ The father browbeat his son into doing homework. (SVO) 当父亲的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吓得他赶快做作业。 ⑸ I call life a battlefield. Where is the place without fist-fighting? (SVOC+SVP) 在我看来,人生如战场。哪有不争不斗的地方呢?

26 结束语 本文针对地方普通院校“大学英语”这门课的教学实际,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从语言体验观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问题,笔者试图以个人管窥之见来引发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更多的思考。

27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可供借鉴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很多,但关键所在是如何按照本校实际、学生实际,摸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图恵及学子。“大学英语”教改,尤其是英语口语教改,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将语言体验观引入口语教学,以之作为一种指导教学的理念,可望激活我们的教改思路,拓宽我们的眼界,找到口语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拙见以为,如下问题仍有深入研究的余地:

28 ⒈ “听”与“说”的互动关系研究 ⒉ 校本(地方)大学英语听说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编写体例研究 ⒊ 提高学生英语语感的教学策略研究 ⒋ 写话与作文:提高学生英语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和口译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⒌ 学生课外口语训练活动方面的研究 ⒍ 教师自身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研究 ⒎ “空中课堂”与“听、说”训练方面的研究 ⒏ 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评价机制研究

29 当然,可研究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八个方面。“教必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外语界老一代学者对外语教学达成的共识。英语口语教学在初始阶段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饶有兴趣,能够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才会有实际效果。什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又能掌握其中治学之道从而不断进步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大学英语”目前的教改侧重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只要我们用心于教改,勤于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一定能做到在推陈中出新,在立论中求证,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中获得成就感。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和该文件的附录六,“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会话能力和对熟悉的话题进行英语表述的能力上。据此,在口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的“口语核心词汇”及其派生短语就应该被视为口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30 最后,赘述一点,哲学是各种知识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师虽然教的是英语,也应该注重语言哲学的学习。惟其如此,才能提高个人的思辨能力,才能在教学的常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本文提出“口语核心词汇”这一概念,其实就是笔者根据语言体验观来对英语高频词中最为积极活跃的那部分词汇进行分析的结果;本文对“语感”和“意念框架”的讨论,则是笔者基于对当前英语教学中普遍不以为然的问题的考虑。尽管难免失之浅薄,但聊可自慰的是,文中的一些看法均是本人对一些问题的思辨所得。文中若有学术观点的错误或其它不当之处,尚盼行内专家不吝批评指正!

31 主要参考文献 ⑴ Lakoff, G & M.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⑵ 刘宓庆,2005,《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⑶ 王 寅,2005,《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 ⑷ 王宗炎,1995,《语言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⑸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Download ppt "语言的体验性:英语“口语核心词汇”与口语训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