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人口与环境 邯郸市第一中学 王贺渠 2015年4月2日
2
考试大纲 高频或容易考 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请结合考纲及教材、学案自主复习《人口与环境》相关知识点,并总结归纳出知识间的结构。
3
人口与环境 人口 人口与环境 类 型 自然增长 分 布 (增长模式) 人口问题(中国) 人口数量 概 念 类 型 影响因素 机械增长
类 型 分 布 人口问题(中国) 自然增长 (增长模式) 人口数量 概 念 类 型 影响因素 对环境影响 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 人口 人口与环境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结构 人口性别结构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与环境 地域文化与人口
4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化时期
5
中 国? ? 全 球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类型 过渡型 现代型 人口问题 人口增速快 人口老龄化 就业困难、 资源紧张等
劳动力不足、 兵源不足、 社会负担重等 影响 解决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 鼓励生育 中 国?
6
中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人口结构不合理 (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人口素质较低。
7
误区一: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 误区二: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总数 就会下降
8
1.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曲线图 D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9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误区一: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 误区二: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总数 就会下降 误区三: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10
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
(3)政治因素:政策、政治、战争 (4)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婚姻、文化教育
11
2.人口迁移会对迁出地、迁入地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 出 地 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人才或劳 动力外流 入 对边疆地区,有利于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对城市地区,提供大量劳动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可能产生 生态环境 问题
12
D C A 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回答2~4题。 2.目前与甲国1850~190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3.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D C 4.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A
13
5.据20l 4年1月26日(农历腊月26)上午l0点的百度数据,在迁入成都的l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249个。从成都迁出的l000个人,到北京的就有329个。数据表明这一时段从成都迁出的人口较迁入成都的人口还多了近l00人。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B.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 D.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6.春运问题反映出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解决我国春运难的根本措施应该是 A.加快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铁的建设 B.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条件在城市居住 C.加大商品房的建设,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商品房建设 D.延长春节假期,错开放假时问 A B
14
A C (2014·新课标I卷)右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7~8题。
7.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 8.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 年 B. 年 C. 年 D. 年 C A.① B.② C.③ D.④
15
占总人口比例 移民人数 7.解析:因为移民人数/移民人口比例=总人口,该国虽然移民数量发生变化,但是整体来看总量是在增加,计算出几个移民人数和比例转折年份的人口总数,如1950年总人口约150多万,1970年总人口约为200万,也可得①图符合
16
占总人口比例 移民人数 解析2:读图,从1910年到1970年,迁移人口变化不大,但迁移人口所占的比重却持续稳定下降,说明这段期间该国人口总数持续稳定增长。1970年后通过两条线斜率对比,迁移人口增长快,占总人口比重增长较慢,说明人口总数继续增长,只能是①符合
17
8.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 年 B 年 C 年 D 年 解析:一个区域的总人口增加由迁移人口和本地自然增长人口两部分组成, 迁移人口数没有大的变化但迁移人口比例降到了最低值附近,所以此时段自然增加最多,所以选C
18
人口与环境 人口 类 型 分 布 人口问题(中国) 自然增长 (增长模式) 人口数量 概 念 类 型 影响因素 对环境影响 机械增长
类 型 分 布 人口问题(中国) 自然增长 (增长模式) 人口数量 概 念 类 型 影响因素 对环境影响 人口与环境 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 人口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结构 人口性别结构
19
D C 9.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 60% C、13% D、23% 10.与 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C、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D、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D C
20
1995年日本人口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22
B B (2012·山东卷)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 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 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 数量比2009年的多 1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B
23
C B 13.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2009·天津高考)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14. 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a B. b C. c D.d. C B
24
人口与环境 人口 人口与环境 类 型 分 布 人口问题(中国) 自然增长 (增长模式) 人口数量 概 念 类 型 影响因素 对环境影响
类 型 分 布 人口问题(中国) 自然增长 (增长模式) 人口数量 概 念 类 型 影响因素 对环境影响 人口与环境 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 人口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结构 人口性别结构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与环境 地域文化与人口
25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1.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相关 2.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正相关 3.地区的开放程度
4.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26
D C (2013年上海)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
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回答15—16题。 15.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D 16.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人均非起居用水量
27
小 结 人口与环境 人口 人口与环境 类 型 分 布 人口问题(中国) 自然增长 (增长模式) 人口数量 概 念 类 型 影响因素
类 型 分 布 人口问题(中国) 自然增长 (增长模式) 人口数量 概 念 类 型 影响因素 对环境影响 人口与环境 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 人口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结构 人口性别结构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与环境 地域文化与人口
28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