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幼儿游戏发展与玩具选择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叶小红 2013年3月31日 南京.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幼儿游戏发展与玩具选择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叶小红 2013年3月31日 南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幼儿游戏发展与玩具选择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叶小红 2013年3月31日 南京

2 游戏材料和儿童发展的关系 游戏材料通过影响游戏内容和游戏类型对儿童发展产生间接影响,游戏材料也可能通过提供学习机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个体特征、发展水平和游戏类型又会影响特定材料在游戏中的使用。

3 通常我们把成人专门为儿童制作的、供儿童游戏之用的物品称为“玩具”,以区别于自然的,非专门制作的“玩具材料”。
玩具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各种感知觉刺激和可操作的,具体形象的“概念框架”,为幼儿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 玩具的种类与游戏的倾向性 模拟玩具——想象性游戏 教育性玩具(教导幼儿特定的技能和概念) 建构性玩具——建构性游戏
例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自助技能;辨认颜色;排序;一一对应 建构性玩具——建构性游戏 大肌肉运动玩具——机能性游戏 真实材料 例如:沙、水、泥巴

5 特定的游戏材料对于不同游戏类型的促进作用
社会性水平 认知水平 非社会性 团体性 机能性 建构性 象征性 家务游戏玩具 娃娃 化妆服装 交通工具 积木 拼图 串珠子 黏土、橡皮泥 沙、水

6 玩具的真实性与结构性 玩具的结构性是指玩具用途的特定性程度。 玩具的真实性是指玩具与真实情境中的实物的相似程度。
泥沙 水 积木 无特征的娃娃、车子等 模拟玩具 教育性玩具 无结构性 结构性

7 儿童游戏发展的阶段性与玩具 0岁~2岁 练习性游戏
0岁~2岁 练习性游戏 练习性游戏( 也称感知运动游戏、机能性游戏)是幼儿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表现为幼儿反复重复某一动作。 例如不停地摇晃玩具;把玩具推到桌子的一头,又把它拉回来,长时间地不断重复等等。

8 游戏材料的选择: 1.为孩子选择能发声的、色彩鲜艳的玩具( 尤其是彩色的球形玩具)、会动的玩具及塑胶类动物玩具等很受1 岁前孩子的欢迎。
2.1岁之后,准备一些拖拉玩具,质地不同的玩具( 如木质玩具、塑料玩具、绒布玩具等)。 无论哪一种玩具的选择,都应该注意其安全性。玩具不能太硬、太重,玩具的表面要光滑,以免孩子弄伤自己,玩具的体积不能太小,以免孩子误吞。另外,要保证玩具材料无毒、卫生。

9 装扮动作的发生(1-2岁)行为的模仿是“装扮”产生的条件
2岁~5岁 象征性游戏迅速发展,建构性游戏频率较高 象征性游戏是以一物假扮另一物和扮演角色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游戏。 装扮动作的发生(1-2岁)行为的模仿是“装扮”产生的条件 如,两臂张开,说自己在“开飞机”;拿根棍子当“马”骑。 象征功能的出现(2-3岁) 角色游戏出现

10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角色游戏的主要结构要素

11 幼儿会选择熟悉的内容和所了解的人物活动为游戏的主题。
娃娃家 汽车 医院 幼儿园 理发店 超市 电影院 动物园 火车 ······ 家庭 幼儿园 社会 小班——娃娃家 中大班——超市、银行

12 角色游戏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在游戏中幼儿会以一个物品代替另一个物品。 以物代物
实物(用真杯子喝水)——模拟物(娃娃家的炊具)——形状相似、功能不同的物品(积木——饼干)——功能相似、形状不同的物品(枕头和布娃娃)——功能形状都不同的物品(汽车和娃娃)——多功能物品(木棍——马、针、枪······) 替代行为发展的顺序: 12-13个月 实物的适宜性操作(情景的迁移) 1岁半 混合性替代(表现:多种替代动作对待同一物品;用多种物品作出同一种替代动作) 2岁左右 模拟物替代(替代行为取决于替代物与被替代物的相似程度) 3岁后 多功能替代 4、5岁 抽象性替代 思维的形象性、概括性

13 以人代人——角色扮演 出现的顺序: 机能性角色——对应性角色(医生-病人)——想象性角色——关联性角色(一个人同时承担妈妈、医生、顾客等多种角色) ——同一性角色(营业员对营业员)

14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 游戏前主题没有明确的目的,时时转换游戏角色。 角色混乱 凭兴趣使用玩具,而非按角色需要使用玩具。 动作简单
喜欢单独游戏,或者模仿同伴做相同的游戏。

15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 游戏开始前能够明确游戏的主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角色。——分配角色时容易发生纠纷。
能按角色需要使用玩具,能按角色要求动作,做出符合游戏角色身份所需要的动作。 游戏中同伴交往增多

16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 能在确定主题、选定角色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角色的身份来展开活动。 有明确的角色意识。 游戏中注意配合。
能创造性地使用玩具,或者为游戏自制玩具。

17 结构游戏是以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沙、土等玩具和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这种游戏能够提高儿童对数、量、形及空间概念的理解,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18 幼儿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材料 人工结构 天然结构 游戏材料 排列组合类 接插连接类 螺丝连接类 穿线编织类 磁性结构类 积木 积塑 螺丝 串珠
磁铁 沙石、泥土 冰雪、树叶

19 结构游戏的发展趋势: 1、结构游戏的萌芽(1-1.5岁) 结构游戏的基本要素:手的操作技能和空间想象力 2、无意构造(1.5-3岁)
3、想象构造(3-5岁) 4、模拟构造(4岁以后) 5、自由构造(学龄以后)

20 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无目的地摆弄结构材料,光拿着玩,还不会搭。 持续时间10分钟左右。以动作和过程为主。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游戏目的比较明确,有主题。 不但对搭建材料的动作过程感兴趣,同时也关心游戏的成果。 持续时间20分钟左右。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基本掌握了结构游戏的技能。更复杂、持续时间更长。集体性结构游戏增多。

21 5岁~6岁 规则游戏 幼儿规则游戏是由成人创编、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规则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或形式,在幼儿园有组织的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规则游戏的主要类型 智力游戏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22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评价自制教玩具 教玩具的一般评价标准: 儿童发展的角度评价 结构性
教育性(幼儿能做的就不要代替他们做;考虑自制玩教具的适宜“用途 ) 科学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 ;知识、概念与原理正确 ) 趣味性 创造性 简易性 安全性 儿童发展的角度评价 发展的领域 结构性 可操作性 可探索性

23 教师为幼儿制作的玩教具应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而不是仅仅可用于装饰、欣赏的“看具”

24 要注意避免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小学化,甚至中学化的倾向

25 二等奖作品--布艺玩玩--无锡市峰影幼儿园
按按扣扣:拉拉系系:插插平平: 请比较两者的差异在哪里?

26

27 娃娃家系列玩具 二等奖作品 淮安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娃娃家系列玩具

28 “小纸箱、大本领”

29 “布龙舟” 三等奖作品(镇江市一泉路幼儿园)

30 《奇妙喷泉》 2010年 上海市一等奖

31 小水滴旅行记 二等奖作品 通过直观、形象的操作链,感受水在自然界是循环运动的,初步了解水的蒸腾、降落、渗入的循环过程。探究不同材质球的运动轨迹及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小水滴旅行记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32 有趣的渔网,是利用渔民下海捕捞用的鳗鱼苗网,和织布机上更换下来的废旧剑带制作而成。她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一物多玩、便于消毒、易于收管,富有渔乡特色。
(一)平铺式:可以走小路、过小河、跳格子。 (二)侧立式:可以跳高、跨栏、走迷宫。 (三)拱桥式:可以钻桥洞、过隧道。 (四)连环式:可以跳圈、套圈、转圈、滚圈,可以学毛毛虫、学蜗牛爬、还可以投篮、开火车、喂动物、玩车轮滚滚。 (五)卷筒式:可以绕小筒、顶小筒、转小筒、滚小筒、两人三足走。 有趣的渔网还有其他许多玩法。如打蝴蝶结、作区角隔断、拼拼搭搭、网上冲浪、看电影、抛接物、博士帽、掷骰子、刺绣等等。

33 玩转小竹片》 玩转小竹片 趣味数学类(计数器、分合器、综合数学、分类排序、算式接龙);棋类(飞行棋、环保棋);拼图类(智力拼图、立体拼搭、俄罗斯方块);串翻乐(分类穿片、记忆翻牌);趣味识字、多米诺骨牌、迷宫滚珠。

34 一等奖作品--竹音袅袅--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幼儿园
请比较两者的差异在哪里?


Download ppt "幼儿游戏发展与玩具选择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叶小红 2013年3月31日 南京."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