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导入新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导入新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导入新课

2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露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据报道,2010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达到146万人,而录取人数只有15646人,录取率只有1.07%,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3 设身处地思考:如果我们同学是隋唐时期的读书人,有个梦想——长大后当官或找到一份另人羡慕的工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
★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已成为一种制度,即科举制。 ★参加考试

4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 科举制的影响

5 一、科举制的诞生 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汉代的举孝廉、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之后才发展到科举制。

6 “举孝廉”,是汉代选拔和培养官吏的方式。汉代规定每20万户中每年都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推举的人选,除博学多才外,还要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所以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做不到“孝廉”者就不能为官。到清朝时,考取了举人仍沿用汉朝的“孝廉公”这个名称。

7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先在各州县设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物。根据家世、道德、才能分为九品,但因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又有推举之权,故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士族,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标准,到西晋时中午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

8 思考问题: 1、魏晋时期,政府是如何选拔官吏的? 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2、这样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弊端呢? 权贵子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

9 一、科举制的诞生——隋朝 1、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10 隋炀帝即位后,改革了隋文帝时期实行的分科考试,正式设立进士科,通过考察应试者对当前时事的看法和见解,按照应试者的成绩高低来择优录取,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隋炀帝杨广

11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正式形成 3、作用:扩大选官范围,选官权收归中央

12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13 二、科举制完善——唐朝 唐太宗: 1、唐太宗:扩大国学,严格考试 (进士科第一名 )

14 武举考试内容: 负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

15 二、科举制完善——唐朝 1、唐太宗:扩大国学,严格考试 (进士科第一名 ) 2、武则天:开设武举和殿试

16 曾八次举行殿试  唐玄宗

17 二、科举制完善——唐朝 1、唐太宗:扩大国学,严格考试 (进士科第一名 ) 2、武则天:开设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主考诗赋,亲自面试

18 考什么? 分科考试 (隋唐)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唐朝)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法为主。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 语、材貌等

19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类似今天论述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类似今天作文

20 假如你是在唐玄宗时期参加殿试,玄宗可能会考你哪方面的能力?
诗赋 殿试诗赋对唐朝的文化会起什么作用? 推动文化的繁荣(诗歌)和教育的发展

21 陈子昂 他们都曾进士及第 王维 张九龄 白居易 岑参 王昌龄

22 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唐太宗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23 应试场面 贡院考场

24 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3人二甲赐进士出身,40-50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人。

25 (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 (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殿试 (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 (生员,俗称秀才) 童试

26 他们谁的成绩好?

27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鼓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国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旧唐书儒学传》 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鼓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国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旧唐书儒学传》 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 ——孙中山

28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9 弊端: 1、明清时期,科举试卷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2、使大批知识分子不愿从事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推动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削弱其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30 科举制的影响(依材料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包拯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科举制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什么?改善了中国的什么制度?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他们可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改善了中国用人制度。

31 科举制的结束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清朝末年被废除) 张之洞 袁世凯

32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扩充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 扩充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 2、武则天时期 开创武举 3、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33 B D D 1、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应生活在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3、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A.隋朝 B.明朝 C.清初 D.清末 B D D

34 C B B C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 ) A、儒家经书 B、对时事的看法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6、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7、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 )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五分之二 C B B C

35 D A B 8、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是由武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9、唐玄宗以后,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A.诗赋 B.帖经 C.对联 D.八股文 10、隋唐实行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D.改变了传统的用人制度 D A B

36 A B C 11、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可以参加国家管理 B、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可以参加国家管理 B、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地主、贵族的特权 12、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 ) A、进士 B、状元 C、解元 D、会元 1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B C

37 考考你 14.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15.殿试的是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开始的? 16.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15.殿试的是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开始的?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6.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A、宋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末年 17.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 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

38 选拔的读书人都为其所用,是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夷。”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一说明,在唐以后无论家世如何,要想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就必须通过什么途径? 参加科举 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选拔的读书人都为其所用,是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Download ppt "导入新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