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美國總統的歷史 喬治華盛頓 約翰亞當斯 湯瑪斯傑佛遜 詹姆斯麥迪遜 詹姆斯·門羅 約翰昆西亞當斯 安德魯傑克遜 馬丁范布倫 威廉亨利哈里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美國總統的歷史 喬治華盛頓 約翰亞當斯 湯瑪斯傑佛遜 詹姆斯麥迪遜 詹姆斯·門羅 約翰昆西亞當斯 安德魯傑克遜 馬丁范布倫 威廉亨利哈里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美國總統的歷史 喬治華盛頓 約翰亞當斯 湯瑪斯傑佛遜 詹姆斯麥迪遜 詹姆斯·門羅 約翰昆西亞當斯 安德魯傑克遜 馬丁范布倫 威廉亨利哈里森
喬治華盛頓 約翰亞當斯 湯瑪斯傑佛遜 詹姆斯麥迪遜 詹姆斯·門羅 約翰昆西亞當斯 安德魯傑克遜 馬丁范布倫 威廉亨利哈里森 約翰泰勒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扎卡里泰勒 米勒德菲爾莫爾 富蘭克林皮爾斯 詹姆斯布坎南 亞伯拉罕林肯 安德魯詹森 尤里西斯格蘭特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詹姆斯加菲爾德 切斯特艾倫阿瑟 格羅弗克里夫蘭 班傑明哈里森 威廉麥金萊 西奧多羅斯福 威廉霍華德塔虎脫 伍德羅威爾遜 沃倫蓋瑪利爾哈定 卡爾文柯立芝 赫伯特胡佛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哈瑞·S·杜魯門 德懷特艾森豪 約翰甘迺迪 林登詹森 理察尼克森 傑拉爾德福特 詹姆斯厄爾卡特 隆納雷根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比爾柯林頓 喬治沃克布希 巴拉克歐巴馬 作者:陳品聿 曾柏諺

2 喬治·華盛頓 George Washington
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大陸軍(Continental Army)的總司令,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了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 回首頁

3 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 (1735年10月30日-1826年7月4日)是美國第一任副總統(1789年-1797年),其後接替華盛頓成為美國第二任總統(1797年-1801年)。亞當斯亦是獨立宣言簽署者之一,被美國人視為其中一位開國元勛 回首頁

4 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國開國元勛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 回首頁

5 詹姆斯·麥迪遜 James Madison (1751年3月16日-1836年6月28日),美國第四任總統(1809年-1817年)。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美國開國之父。 他與約翰·傑伊及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共同編寫《聯邦黨人文集》,亦被一些人視為「美國憲法之父」。 作為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對西方基督教的統治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基督徒傳教士實際上對文明社會有什麼影響?他們在許多情況下維護暴政。沒有事例表明他們曾作為民眾自由的保護人。希望剝奪公眾自由的統治者發現有神職人員的輔助更加方便。一個正義的政府,被設立來獲取和保衛自由,不需要神職人員。」 「基督教在過去十五個世紀中嘗試了立法,結果如何呢?在所有地方,或多或少都存在神職人員的傲慢和懶惰以及俗人的無知和奴性;兩者都體現了迷信、頑固和迫害。」 回首頁

6 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 (1758年4月28日-1831年7月4日)是美國第五任總統,後於1825年3月4日離任。 雖然以他命名的「門羅主義」正是在他任上發展的,但是大部分內容來自他的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 回首頁

7 約翰·昆西·亞當斯 John Quincy Adams (1767年7月11日-1848年2月23日),美國第六任總統(1825年-1829年)。 他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及第一夫人愛比蓋爾·亞當斯的長子。 在詹姆斯·門羅時期擔任國務卿,並發展「門羅主義」。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繼其父親之後成為總統的總統,也是唯一一位當選美國眾議院議員的卸任總統。 回首頁

8 安德魯·傑克森 AndrewJackson
(1767年3月15日-1845年6月8日)為第七任美國總統(1829年-1837年)、首任佛羅里達州州長、紐奧良之役戰爭英雄、民主黨創建者之一,傑克森式民主因他而得名。在美國政治史上,1820年代與1830年代的第二黨體系(Second Party System)以他為極端的象徵。 回首頁

9 馬丁·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
(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國第八任副總統(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總統(1837年-1841年)。他是《美國獨立宣言》正式簽署後出生的第一位總統。 回首頁

10 威廉·亨利·哈里森 William Henry Harrison (1773年2月9日-1841年4月4日),是美國的第9任總統,軍事家,曾在與印第安人的戰鬥中獲得勝利。就任總統時已達67歲高齡,在1981年70歲的隆納·雷根就任第40任美國總統之前,他是就任時最高齡的總統,他在1841年死在任內。 回首頁

11 約翰·泰勒 John Tyler (1790年3月29日-1862年1月18日),美國第十任總統,輝格黨人,是第一個因在任總統逝世而以副總統繼任為總統的人。因此,人們對首次對副總統繼任之後的地位感到困惑。泰勒非常反感別人稱呼他為「副總統」或者「代總統」,並退回了所有對他稱呼非為「總統」信函。在他的堅持下,副總統得在繼任總統之後取得和總統一樣的地位。 回首頁

12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James Knox Polk (James Knox Polk,1795年11月2日-1849年6月5日),第11任美國總統,任期自1845年3月4日至1849年3月4日。波爾克出生於北卡羅來納州梅克倫堡縣的派恩維爾,但他大部分時光是在田納西度過的。民主黨人士。就任總統前曾當過眾議院議長( )和田納西州州長(1839-1841)。 回首頁

13 扎卡里·泰勒 Zachary Taylor (Zachary Taylor,1784年11月24日-1850年7月9日),美國政治家,軍人,第十二任總統。他曾在黑鷹戰爭(1832年)和第二次西米諾爾戰爭(1835年-1837年)中任陸軍軍官,在1846年-1848年的美墨戰爭中指揮美軍作戰,成為美國民族英雄。1848年代表輝格黨被選為總統。上任後,面對新州的奴隸制問題,他採取妥協政策,在總統任期不到兩年時逝世。 回首頁

14 米勒德·菲爾莫爾Millard Fillmore
(1800年1月7日-1874年3月8日),美國第十三任總統。任內最著名的事蹟是派遣美國東印度艦隊前往日本,並由艦隊司令馬修·培理向幕府送出其親筆國書,促成日本之開國。 回首頁

15 富蘭克林·皮爾斯Franklin Pierce
(1804年11月23日-1869年10月8日),美國第14任總統(1853年-1857年)。皮爾斯是美國民主黨總統,而且是第一位出生於19世紀的美國總統。直到今天為止,他仍是唯一一位來自新罕布希爾州的總統。在1852年民主黨全國大會的第49輪投票中被提名為「黑馬」候選人。在當年的總統競選中,皮爾斯同他的競選夥伴威廉·魯福士·金 以普選的55%比44%、選舉人票的254比42的壓倒性優勢戰勝Winfield Scott,成為那時最年輕的總統。 回首頁

16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1791年4月23日-1868年6月1日),美國的第十五任總統。 由於當時女性意識高漲,女性要求與男性享有同等受教育權利,故布坎南通過了一些保障男女平等的法案。1857年,由於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突然宣佈破產,觸發各地銀行的擠兌風潮,全國陷入經濟恐慌,但布坎南政府卻不採取任何行動,使其政府聲望受損。 雖然布坎南有為南北和平作出努力,但南北衝突畢竟在他任內激化了。當林肯當選第十六屆總統而布坎南尚未卸任時,南卡羅來納州首先退出聯邦,隔一個月又有六個州退出。布坎南對這些州的脫離仍採用懷柔政策,導致全體閣員反對而集體呈辭。當布坎南離開白宮時,民主黨已一分為二,十一個允許奴隸制的州發動了叛亂,美國陷入了內戰。 回首頁

17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國政治家,第16任總統(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身高6呎4吋(193公分),是美國歷任總統中最高的。在其總統任內,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廢除了南方各州的奴隸制度,但南北戰爭之後北方有幾個支持聯邦政府的州卻仍被林肯允許可繼續保有奴隸制度。林肯幾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內戰結束後不久,林肯遇刺身亡。他是第一個遭到刺殺的美國總統。 回首頁

18 安德魯·詹森Andrew Johnson (1808年12月29日-1875年7月31日)是美國第十六任副總統。在亞伯拉罕·林肯遇刺身亡後,繼任為美國第十七任總統。由於在南方重建上採取妥協立場(他曾兩次擔任田納西州州長),又否決民權法案,與國會的共和黨議員意見不合,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被提出彈劾議案的總統(1868年)。最終在參議院以一票之微避過罷免的命運。 回首頁

19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Ulysses Simpson Grant
(1822年4月27日-1885年7月23日),生於美國俄亥俄州 一個小業主的家庭,為美國軍事家、政治家, 第18任總統。 回首頁

20 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Rutherford Birchard Hayes
1822年10月4日-1893年1月17日)是第19任美國總統 (1877年-1881年),美國共和黨籍。他出生 於俄亥俄州,曾做過律師。任總統前,他曾任 自俄亥俄州第二選區選出的美國衆議員(1865 年-1867年)和俄亥俄州州長(1868年- 1872年,1876年-1877年)。1880年,他不 尋求連任。1893年卒於俄亥俄州。 南北戰爭時期,因軍功屢次晉升,直至志願軍少 將。戰後開始政治生涯。兩度當選國會議員,三 度出任俄亥俄州州長,以“為人正直和辦事有效 率”著稱。 1876年大選中,因發生了美國歷史 上最大一次選票計算糾紛,海斯直至總統就職日 前兩天才被宣佈為合法總統。任內努力改善內戰 後國內狀況,取得了一些成 就。他是第一個接 見中國常駐使節的總統。 回首頁

21 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爾德 James Abram Garfield
1831年11月19日-1881年9月19日),美國政治家,生於俄 亥俄州。美國共和黨人。南北戰爭期間加入北 方軍隊,與南方奴隸制軍隊作戰,擁有少將軍 銜。擔任過基督會的長老。曾於1881年當選總統, 成為美國首位具有神職人員身分的總統,他的 任期正處於從政黨分肥制到文官制的過渡時期, 他在上任半年後被一個謀官未成者暗殺而死, 成為繼林肯之後第二位被暗殺的美國總統。他 的第一夫人是盧克麗霞·魯道夫。他曾經對勾 股定理提出了一種新的面積證明方法。 回首頁

22 切斯特·艾倫·阿瑟Chester Alan Arthur
(1829年10月5日-1886年11月18日),原為詹姆 斯·加菲爾德的副總統。1881年7月2日總 統詹姆斯·加菲爾德遇刺,於在9月19日 去世後,隨即接任為美國第二十一 任總統。任職期間他簽署了排華法 案。 回首頁

23 史蒂芬·格羅弗·克里夫蘭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1837年3月18日-1908年6月24日),美國政治家,第22和24任美國總統,是美國史上唯一一名擔任了兩任任期並非連續的總統,也是內戰後第一個當選總統的民主黨人。在他任期內,自由女神像在紐約市豎立。 他被人認為是獨立、誠實的總統,他在反腐敗、反政黨分贓等方面作了貢獻,但也鎮壓工人罷工,否決過一些例如給災民分發種子等的福利法案,還否決了照顧內戰老兵的法案。對外,他反對擴張,實行孤立主義。他在當選前是一位律師,卸任後,他還在一家人壽保險公司供職。 回首頁

24 班傑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
(1833年8月20日-1901年3月13日),是美國第二十三任總統。其曾祖父班傑明·哈里森五世為美國獨立宣言簽署人之一,祖父為威廉·亨利·哈里森第九任美國總統。 回首頁

25 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
(1843年1月29日-1901年9月14日),美國政治家,在1896年擊敗當時的威廉·詹寧斯·布萊恩當選總統。第25任總統,共和黨人。麥金萊曾迫於當時《紐約日報》創辦人威廉·赫斯特帶動的激情主義輿論風潮,發動美西戰爭,佔領古巴和菲律賓,鎮壓菲律賓當地的民族起義運動。他對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加入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在他的帶領下,美國開始了內戰後的大規模對外擴張,進入了帝國主義時期。在經濟方面,他實行金本位制度,使美國經濟大大繁榮,被稱為「繁榮總統」。1901年,他被無政府主義者里昂·柯佐羅滋槍殺身亡 回首頁

26 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又譯狄奧多·羅斯福,人稱老羅斯福,暱稱泰迪(Teddy),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國軍事家、政治家,第26任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曾任海軍副部長,參與美西戰爭,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總統威廉·麥金萊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他繼任成為美國總統,時年42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在任總統。他的獨特個性和改革主義政策,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回首頁

27 威廉·霍華德·塔虎脫William Howard Taft
(1857年9月15日-1930年3月8日)是第27任美國總統。他當過律師、美國首席大法官和陸軍部長。1908年作為共和黨人,在西奧多·羅斯福支持下當選總統。任內代表壟斷資本家,處處維護他們的利益,對內提高關稅,對外推行「金元外交」,加強侵略拉美國家。他的政策引起廣泛的不滿,連羅斯福也批評他。在1912年競選連任總統遭到失敗,輸給了紐澤西州州長伍德羅·威爾遜。 塔虎脫的很多家庭成員也參加了政治。他的兒子和孫子都當過參議員。他的重孫子是現在的俄亥俄州的州長。 回首頁

28 湯瑪斯·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
(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美國第28任總統。作為進步主義時代的一個領袖級知識分子,他曾先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紐澤西州州長等職。1912年總統大選中,由於西奧多·羅斯福和威廉·塔虎脫的競爭分散了共和黨選票,以民主黨人身份當選總統。迄今為止,他是唯一一名擁有哲學博士頭銜的美國總統(法學博士銜除外),也是唯一一名任總統以前曾在紐澤西州擔任公職的美國總統。 回首頁

29 沃倫·蓋瑪利爾·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
(1865年11月2日-1923年8月2日),美國第29任總統。共和黨籍。1921年當選,1923年因心臟病突發於任內病逝。俄亥俄州出身,知名報刊發行人。當選總統前曾先後擔任俄亥俄州議會參議員(1899–1903)、俄亥俄州副州長和聯邦參議員(1915–1921)等職。 回首頁

30 小約翰·卡爾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Jr.
(1872年7月4日-1933年1月5日),美國第30任總統,共和黨籍。佛蒙特州律師出身,在麻薩諸塞州政界奮鬥多年後成為州長。1920年大選時作為沃倫·哈定的競選夥伴成功當選第29任美國副總統。1923年,哈定在任內病逝,柯立芝隨即遞補為總統。1924年大選連任成功。政治上主張小政府,以古典自由派保守主義聞名。 回首頁

31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
(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美國第31任總統。共和黨籍。除從事政治外,還是採礦工程師和作家。曾任沃倫·G·哈定和卡爾文·柯立芝兩屆總統的商務部長,其間打出「經濟現代化」的旗號推動政府干預經濟。1928年大選,此前從未經選舉而擔當政府職位的胡佛輕鬆贏得黨內提名,並在國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樂觀氣氛中完勝民主黨候選人阿爾·史密斯當選總統。他是美國迄今為止由內閣部長直接升為總統的最後一人。 回首頁

32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國人通常以其姓名英文縮寫FDR稱之),第32任美國總統。他是20世紀世界經濟危機和世界大戰的中心人物之一。自1933年至1945年,他連續出任四屆美國總統,且是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美國總統。 回首頁

33 哈瑞·S·杜魯門Harry S. Truman
(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美國民主黨政治家,第34任副總統(1945年),隨後接替因病逝世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成為了第33任美國總統(1945年-1953年)。 面對美國國內事務,杜魯門總統正好遇上了新一輪混亂的經濟衰退週期,當時物資短缺、有無數的罷工事件和有關否決《塔夫脫-哈特利法》的爭議,都是當代的寫照。杜魯門雖於1948年成功連任總統,但卻未能成功掌握國會的多數,以致於他的「良政」計劃幾乎全部流產。然而他曾率先以行政命令在美軍內部施行廢除種族隔離,並因應形勢主持第二次「紅色恐慌」,從政府部門辭退了數以千計可能影響國政的共產黨同情者。不過,由於受到一連串的財政醜聞打擊,有達數百位由他任命的官員必須辭職。 回首頁

34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
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是美國陸軍五星上將和第34任總統(1953年-196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負責計劃和執行監督1944年至1945年裡,進攻維希法國和納粹德國的行動。1951年又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武裝力量最高司令,暱稱為艾克(Ike)。 回首頁

35 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
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通常被稱作約翰·F·甘迺迪(John F. Kennedy)、JFK或傑克·甘迺迪(Jack Kennedy),美國第35任總統,他的任期從1961年1月20日開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為止。他是在美國頗具影響力的甘迺迪政治家族的一員,被視為美國自由主義的代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海軍船員,因而獲頒紫心勳章。甘迺迪在1946年-1960年期間曾先後任眾議員和參議員,並於1960年當選為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 回首頁

36 林登·貝恩斯·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
(1908年8月27日-1973年1月22日)是美國第三十六任總統。他於1908年8月27日生於德克薩斯州基利斯比縣的石牆。詹森家族曾參與了詹森城的建設。 回首頁

37 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
(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第36任美國副總統(1953年-1961年)與第37任美國總統(1969年-1974年)。尼克森是美國史上唯一當過兩屆總統與兩屆副總統的人,但也是唯一於在位期間,以辭職的方式離開總統職位的美國總統。 回首頁

38 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 Jr
(1913年7月14日-2006年12月26日),美國政治家,美國第40屆副總統和第38屆總統。他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原名萊斯利·林奇·金(Leslie Lynch King, Jr.),二歲時父母離婚,他母親移居密西根州再嫁,福特被繼父收養之後改為現名。福特在密西根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他在學時還是一位著名的美式足球球星。此後他赴耶魯法學院學法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美國海軍服役。 回首頁

39 詹姆斯·厄爾·卡特James Earl Carter, Jr
又稱吉米·卡特,(1924年10月1日-),是美國的第39任總統。他早年一直在軍隊中生活,1971年他開始任喬治亞州的州長。1976年代表美國民主黨當選總統。在任期間推行能源保護政策。外交方面,卡特積極調停以色列和埃及之間的戰爭,美國和共產主義國家的關係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卡特跟其他國家外交時注重人權保障,曾勸告當時由軍事強人朴正熙執政的南韓政府改善人權。他為了阻止通貨膨脹,曾將利息增加到最高20%,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對。1978年他簽署決議恢復傑斐遜·戴維斯的公民權。1980年,伊朗霍梅尼政權綁架美國大使館人質,卡特派「藍光突擊隊」救援但失敗,因此他同年在競選第二任時,輸給了隆納·雷根。卸任後,他積極參與調停各種戰爭的斡旋工作,反對美國小布希政府攻打伊拉克。他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2004年支持約翰·克里(John Forbes Kerry)競選總統。 回首頁

40 隆納·威爾遜·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
(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美國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1967年-1975年),第40任總統(1981年-1989年)。在踏入政壇前,雷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和勵志講師,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偉大的溝通者」 回首頁

41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1924年6月12日-),為美國第41任總統。由於美國歷史上存在過兩位布希總統,因此又常被稱為老布希,以便與同樣擔任美國總統的長子喬治·沃克·布希作區別。 老布希任內最為人知的政績,莫過於1991年波斯灣戰爭。他在任內成功擊敗伊拉克,並向後者實施經濟制裁。但其好戰的作風使他對國內經濟有所輕視,因而於1992年大選中敗於比爾·柯林頓,謀求連任失敗。 回首頁

42 威廉·傑弗遜·「比爾」·柯林頓William Jefferson "Bill" Clinton
(1946年8月19日-),中國大陸譯作克林頓,美國律師、政治家,美國民主黨成員,曾任阿肯色州州長(1979年-1981年、1983年-1992年)和第42任美國總統(1993年-2001年)。 柯林頓是美國歷史上僅次於西奧多·羅斯福和約翰·甘迺迪的第三年輕當選總統,也是首位出生於二戰後嬰兒潮中的總統。 柯林頓被稱為新民主黨人,其執政理念也被歸結為第三種道路。在柯林頓的執政下,美國經歷了歷史上和平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發展,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和國庫盈餘5590億美元。柯林頓在其總統任期內也遭遇了不少挑戰。由於想推行讓美國有全民健保計劃改革等政策的失敗,共和黨在事隔40年之後首次獲得眾議院的控制權。在第二個任期內,柯林頓因偽證罪和妨礙司法罪被眾議院彈劾,但最終被參議院否決彈劾案並完成任期 回首頁

43 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
(1946年7月6日-),為美國第43任總統。布希在2001年1月20日就職,並且在2004年的選舉中擊敗民主黨參選人約翰·凱利當選連任。在擔任總統之前,布希於1995年至2000年間擔任第46任的德州州長。布希家族很早就開始投入共和黨以及美國政治,布希的父親是之前曾擔任第41任總統的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他的弟弟傑布·布希也曾是佛羅里達州的州長,由於與父親同樣都是美國總統,因此又常被稱為小布希以區別,而他父親就被稱為老布希。 布希總統任內遭遇了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他因此發動了一連串所謂的「反恐戰爭」。在2001年10月他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以推翻塔利班政權並剷除基地組織勢力,接著他在2003年3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推翻了海珊政權。 回首頁

44 巴拉克·海珊·歐巴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Jr.
(1961年8月4日-),美國民主黨,第44任美國總統和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也是首位同時擁有黑白血統,且童年在亞洲成長的美國總統。 1961年生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分別在印尼和夏威夷度過。1991年,以優等生榮譽從哈佛法學院畢業。1996年,當選伊利諾州參議員。2000年,競選美國眾議院席位失敗,後一直從事州參議員工作,且於2002年獲得連任。2004年,在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因此成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同年11月,以70%的選票當選代表伊利諾州的美國聯邦參議員,是美國歷史上第五位有非裔血統的聯邦參議員。 回首頁


Download ppt "美國總統的歷史 喬治華盛頓 約翰亞當斯 湯瑪斯傑佛遜 詹姆斯麥迪遜 詹姆斯·門羅 約翰昆西亞當斯 安德魯傑克遜 馬丁范布倫 威廉亨利哈里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