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古诗鉴赏 (常用答题方法 )
2
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构成了什么意境 C.抒发了什么情感 D.表现了什么人格
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怎样写?)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 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 白描细节等;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 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等)
4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一、二句主要写了“静”,请简析作者写静的手法。 作者主要用了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手法。鸟喧后的静,翻滚的厚云去后的静,这都写出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勾画出独坐出神的形象。 2、分析三、四句的表现手法。 三、四句运用了移情手法。第三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人与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第四句更突出了对山的喜爱。对山的喜爱,就是对现实的否定。山愈有情,人愈无情,诗人的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在这“静”中都表现出来了。
5
B 透视2001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的17-18小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7.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考查:_______________) 18.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此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______________) 修辞手法 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用典的作用
6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7
四、鉴赏语言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8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 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9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10
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平淡 清新 绚丽 质朴 明快 含蓄 简洁 洗炼
11
读懂作品写什么的要领: 1.读标题 2.由己推人 3.知人论世 (二)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 4.读感情心志关键字(找诗眼)
(一)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 1.读标题 2.由己推人 3.知人论世 (二)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 4.读感情心志关键字(找诗眼) 5.读尾句(联)
12
方法点拨 1、问答型:认真审题,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 要什么, 给什么” 2、综述型:在明白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 “总-分-总”式
“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观点)。 (2)紧扣住题目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 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 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字、词、句 加以分析阐述。
13
从重点字词处设置,要分析重点字词 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要读懂关键语句 从抒情意象上设置,要把握抒情意象 从意境氛围处设置,要体味意境氛围 从内容情感处设置,要理解情感主旨 从风格情调处设置,要琢磨用词特点 从表达技巧处设置,要品味表达构思
14
应注意的问题 1、对作品理解、评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 有根据, 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
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2、抓住重点,即抓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中的某一 项或几项(根据题干要求而定),不要面面俱到, 不要节外生枝,不必与试卷外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 不必引经据典(如果用到的是课文中学的典故,则 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不能写成翻译的文字,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15
鉴赏题的表述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 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 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 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 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 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 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 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16
常见名词术语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 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17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 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18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19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20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21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
(一)找出“冷词”“暖词”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 回答问题是如何表达
22
例如浙江省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第16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题: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3
参考答案: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却不一样。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典型的冷色调词语,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所以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4
(二)运用答题格式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 例如 :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 例如 :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25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身份)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性格),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思想)。
26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例如 题 菊 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27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表层含义)。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深层含义)。
28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骛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分析;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29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 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 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例如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0
分析: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客观形象);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主观感受)。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交融的感情)。
31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 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 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玉楼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32
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表达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表达作用或效果)。
33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 手法+表达作用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河令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 手法+表达作用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34
融情于景(表现手法)。 本词上片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片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表达效果)。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