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 1956 ~ 中国科学院 力学研究所 人工胶结土的二元本构理论 及其应用 吴梦喜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 1

2 目录 人工胶结土及其力学特征 胶结土体的二元本构理论 二元本构理论在硬填料本构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二元本构理论应用展望

3 1 人工胶结土及其力学特征 土颗粒之间存在胶结作用的土可以叫做胶结土,具有一定的胶结强度,试样无需橡皮膜支撑便可直立
土、砂砾石、堆石中掺入胶凝材料形成的颗粒之间有胶结强度的新材料,统称为人工胶结土。 三合土、水泥土、硬填料(hardfill、CSG、CMG)为人工胶结土 力学性质介于土和混凝土之间

4 2 胶结土体的二元本构理论 假定散粒体三轴试样加高压后注入胶凝浆胶结硬化后,卸载,会发生什么情况?(与高压岩体中开挖卸荷类似)
现有的非线性和弹塑性模型不能描述其强度和变形机制 对于泥灰岩(marl)、砂岩(sandstone)、人工胶结土体Gens和Nova (1993)提出在非胶结土体本构模型中考虑胶结作用,由此建立胶结土体的本构模型。 Chazallon和Hicher (1998)将胶结土体的应力拆分(seperation)为非胶结部分和胶结部分、应变一致建立并联本构,对于非胶结部分应用了弹塑性模型,对于胶结部分应用了各向同性的弹性损伤模型,建立了适用于胶结土体的二元本构模型。

5 Vatsala (2001)、Hamidi (2008)、Haeri (2009) 分别对非胶结部分和胶结部分进行本构建模,从而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二元本构模型。
吴(2011)提出硬填料的二元并联本构模型 模型概化

6 3 硬填料的应力变形特征及本构研究 硬填料的微结构研究表明,其水化硬化的机理是在“部分”骨料间形成了有胶结作用的水化产物,破坏后的胶结堆石体,主要表现为部分胶结体产生了破坏、部分颗粒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以及少部分颗粒产生了破碎 无胶结堆石体 已胶结堆石体 破坏后的胶结堆石体

7 现 状 : 硬填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新拌硬填料 水化硬化 硬化后的硬填料 与堆石料类似 与混凝土类似 时间 混凝土工程法 岩土工程法
(力学性能) 与混凝土类似 时间 硬化过程 单轴试验: 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单轴抗压/抗拉强度、弹性模量 混凝土工程法 三轴试验: 应力应变的非线性特征、体变特征 摩尔库伦强度参数、模量、泊松比 岩土工程法 综合法 三轴试验 龄期相关性等 混凝土特性 非线性、剪胀性等 堆石料特性 -7-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7

8 现 状 : 硬填料本构模型的研究(1)——线性 Fujisawa, Hirose, et al. 2003
按线弹性体设计,弹性极限强度 为设计强度 单轴压缩和重复加载试验 李永新、何蕴龙 等, 2005 针对硬填料坝填筑分层的特征 考虑层间薄弱面的影响 横观各向同性的等效线弹性模型 混凝土是使用峰值强度进行设计的,而硬填料是作为线弹性体设计的,所以弹性区域的极限强度为硬填料的设计强度。 -8-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8

9 现 状 : 硬填料本构模型的研究(2)——非线性
李永乐、侯进凯 等, 2007 与围压有关,峰值之前基本符合 双曲线模型 常规三轴剪切试验 孙明权 等, 2007 虚加刚性弹簧法 软化特性 物理意义不明 Tatsuoka 等, 2008 粘弹塑性三元本构 时间效应 过于复杂,参数较多 -9-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9

10 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 用料及方法 试验用料 试验方法 堆石料: 硬填料: 尺寸:ø30cm * 70cm 3组试验: 相同干密度
原料:戈壁滩砂砾料 最大粒径60mm 干密度2.17g/cm3 硬填料: 在堆石料的基础上制备 425#水泥:二级粉煤灰 100kg/m3的粒径<5mm的土 料替换为60kg/m3粉煤灰+ 40kg/m3水泥 水胶比0.7,即70kg/m3水 尺寸:ø30cm * 70cm 分层击实,抽气饱和 3组试验: 不掺胶凝材料 掺胶材7天龄期 掺胶材28天龄期 4组围压:200/400/600/800 kPa 相同干密度 饱和固结排水 0.02mm/s垂直轴向加荷 -10-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10

11 大型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分析(1) 剪切位移克服颗粒间作用 颗粒结构崩解变松 粘聚力降低,剪胀破坏 -11-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11

12 大型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分析(2) 符合摩尔库伦破坏准则 前期线性段 强度与围压有关 应变软化 残余强度 模量增大 强度增长 剪胀性 -12-
28天龄期硬填料试样 7天龄期硬填料试样 7/28天龄期硬填料试样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12

13 大型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分析(3) 强度参数 堆石料 7天龄期 硬填料 28天龄期 峰值 c (kPa) 4.2 236.4 384.6
φ (°) 40.4 37.3 38.5 残余 8.7 67.1 136.7 39.9 39.5 38.8 不同龄期的胶结作用对粘聚力c值的影响显著,粘聚力c值随龄期而增长 龄期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不大 试样破坏后的内摩擦角没有明显变化,粘聚力显著减小 -13-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13

14 胶结作用的影响 3组材料 胶凝材料->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的影响? 相减: 不掺胶凝材料 掺胶材7天龄期 掺胶材28天龄期 差异
前期线性段 3组材料 不掺胶凝材料 掺胶材7天龄期 掺胶材28天龄期 胶凝材料->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的影响? 差异 相减: 偏差应力 体应变 后期强度下降 后期剪胀性 前期不影响体应变 前期不影响泊松比 -14-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7天龄期硬填料试样 – 无胶结试样 14

15 拆分:非胶结 + 胶结 硬填料本构的建模思路 硬填料范围的界定: 水化硬化的机理: 胶结、破坏过程:
含 Hardfill, CSG, CMG 非 RCC, Soil-Cement 水化硬化的机理: 部分骨料间 存在具有胶结作用的水化产物 无胶结堆石体 胶结、破坏过程: 粘结-摩擦型材料 已胶结堆石体 骨料性质与级配、配合比、用水量=>性质 划分 若不考虑颗粒破碎和颗粒本身的变形,那么胶结堆石体的宏观力学性质主要受颗粒间的接触情况控制. Chazallon & Hicher, 1998: 拆分:非胶结 + 胶结 摩擦滑移、孔隙压缩 摩擦型材料 组构特征:颗粒/孔隙/密实 胶结作用 颗粒间连结增强 强度、模量增大 破坏后的胶结堆石体 -15-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15

16 硬填料二元本构模型框架 概化成二元并联本构关系 组构元件:描述颗粒之间的摩擦,颗粒转动错动、孔隙压缩
基本假定:土颗粒不发生变形和破碎,土颗粒的强度和变形由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控制。 强度和变形机制:摩擦机制和胶结弹性变形机制 概化成二元并联本构关系 骨架:组构,弹塑性变形,摩擦机制 => 组构元件 胶结体:弹性变形与损伤,胶结机制 => 胶结元件 组构元件:描述颗粒之间的摩擦,颗粒转动错动、孔隙压缩 胶结元件:颗粒间胶结体的弹性变形与损伤破坏,强度和模量与龄期有关 组合关系:并联(表观应变一致)

17 构建硬填料全龄期本构模型 -17-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17

18 硬填料二元本构模型之组构元件(1) 组构元件 堆石料构成的常规堆石体 反映组构特征
颗粒本身的几何特征 颗粒在空间的分布 密实程度等 可以用弹塑性模型,也可用非线性弹性模型,如Duncan-Chang模型、解耦K-G模型等。 -18-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18

19 硬填料二元本构模型之组构元件(2) Duncan-Chang模型模拟 E-v形式 E-B形式 -19-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19

20 硬填料二元本构模型之组构元件(3) 非线性解耦K-G模型模拟 可以考虑应力路径的影响 -20-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20

21 硬填料二元本构模型之胶结元件(1) 胶结元件—弹性损伤模型 强度和模量随龄期发展,反映胶结体水化硬化过程 E(τc)-无损伤弹性模量
ω—损伤因子 损伤起始轴向应变ε1d ε1≤ε1d时,无损伤阶段(ω=0) ε1>ε1d时,损伤阶段(0<ω≤1) E(τc) ε1d -21-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7天龄期硬填料试样 – 无胶结试样 21

22 硬填料二元本构模型之胶结元件(2) 无损伤弹性模量E(τc) 损伤起始轴向应变ε1d 损伤演变过程—损伤因子ω
参考与硬填料组成和施工方法类似的碾压混凝土 损伤起始轴向应变ε1d 相关研究较少,未形成统一的表达形式,参考已有研究结果,暂以指数关系式表示: 损伤演变过程—损伤因子ω 与围压、龄期关系不大 指数型关系 -22-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22

23 硬填料二元本构模型之泊松比 泊松比 特点 胶结元件影响总体泊松比 损伤之前无影响 损伤之后使总体泊松比变大 逐渐导致体胀 龄期增长,影响越大
7天胶结影响 28天胶结影响 -23- 7天龄期硬填料试样 – 无胶结试样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28天龄期硬填料试样 – 无胶结试样 23

24 硬填料二元本构模型之结果比较 K-G + 胶结 — 7天 Duncan-Chang E-B + 胶结 — 28天 -24-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24

25 硬填料的强度准则 试验表明 满足摩尔库伦强度准则 不同龄期的胶结作用对粘聚力c值的影响显著,粘聚力c值随龄期而增长
龄期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不大 式中:τf表示抗剪强度,σn表示法向应力,τc表示龄期。 不同龄期下粘聚力c(τc)的具体表达式可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双曲线型、指数型、乘幂型等不同形式,内摩擦角φ可取不同龄期下φ的平均值。 按龄期外推有风险 设置龄期阈值τc-max 掺有粉煤灰----硬填料强度发展较 慢,后期强度仍具有很强的增长性 -25-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25

26 二元本构模型的参数求取 两类试验方法 组构(无胶结)三轴试验+不同龄期硬填料三轴试验,求取所有参数
组构+不同龄期硬填料单轴压缩试验,求取损伤参数以外的所有参数 硬填料坝初步设计中应力变形计算可以不考虑损伤

27 硬填料二元本构模型 小结 基于对硬填料应力变形特征及其胶结机理和破坏机理的认识
硬填料二元本构模型 小结 基于对硬填料应力变形特征及其胶结机理和破坏机理的认识 将表征硬填料初始形成状态的堆石体概化为“组构元件”, 将胶凝材料的胶结作用概化为“胶结元件” 提出了基于应变一致假定的全龄期二元并联本构模型 既能描述硬填料应力应变非线性特征又能描述龄期相关性的 特征 确定参数试验有常规方法(确定全部参数)和简化方法(无 损伤参数) -27-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27

28 4 二元本构模型的应用展望 结构性土、胶结砂 加筋土 钢筋混凝土

29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Download ppt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A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