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2010浙江考纲要求 三、古代诗文阅读 …… 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zxxk.com
2
考点简说 考点透视,分值6-8分,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形 象 鉴赏 语 言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 评价 观点态度 zxxk.com
3
2009年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
4
09全国I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zxxk.com
5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1)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描述诗句: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6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⑴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zxxk.com
7
答:(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8
昨夜秋风吹进边关,寒云冷月笼罩着西山。催动飞将追击骄横的残寇,决不让来犯者一人一马活着回去。
(全国卷II)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 ):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描述诗句: 昨夜秋风吹进边关,寒云冷月笼罩着西山。催动飞将追击骄横的残寇,决不让来犯者一人一马活着回去。 zxxk.com
9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答案:(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10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描述诗句: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绿的颜色浸润书套迟迟不退,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11
【答案和解析】(6分)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12
2010高考考点复习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13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14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5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怀)?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怀)? 3.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给人以感染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要兼顾三方面。
16
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壮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17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季。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zxxk.com
18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一) 。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步骤二) ,进而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步骤三) 。 zxxk.com
19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 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二)。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步骤三)。 zxxk.com
20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骤一) 意境真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步骤三)。 zxxk.com
21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步骤一)。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步骤二),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步骤三)。 zxxk.com
22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⑵“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zxxk.com
23
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令人倍感萧索冷寂。想当年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而如今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一派空寂,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
24
⑵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的初秋景象。)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1)借代、反问。 zxxk.com
25
(江苏卷) 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26
诗句描述: 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得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27
【答案和解析】 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28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①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 ②抓住重点词语解释原诗内容。
③通过这个艺术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zxxk.com
29
例题讲解 策马疾驰的英姿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人物动作:马蹄轻 忽过 还归 人物神态:回看 全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 策马疾驰的英姿 奋力追击的情形 踌躇满志的神情 zxxk.com
30
例题讲解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幽州台:原名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建,是其招纳贤才之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物语言:念、悠悠 人物神态:独、怆然涕下。 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zxxk.com
31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步骤一) 。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步骤二)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步骤三) 。 zxxk.com
32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步骤一) 。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步骤二)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步骤三) 。 zxxk.com
33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一) 。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二)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步骤三) 。 zxxk.com
34
(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zxxk.com
35
诗境描述: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山,有远有近,层次分明;路,有横有斜,错落有致。青色布旗上面张出一个“酒”字,这里显见是一家小小酒馆。城中生长的桃花李花,正为连绵的风雨忧愁不尽;而溪边大片娇黄的荠菜花,正展示、享受着烂漫的春光。
36
8、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答案: 8、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 (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zxxk.com
37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38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技法(广义修辞)三大类。
39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了这种手法。 (3)说明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手法 分析 作用
40
5.答题示例: 早 行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5.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41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 篇章结构 记叙 议论 说明 抒情 描写
记叙 议论 说明 抒情 描写 1.比喻 2.比拟 3.借代 4.夸张 对偶 6.排比 7.反复 8.设问 反问 10.互文 11.顶真 12.双关 通感 14.反语 15.炼字 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 烘托、渲染 对比、衬托 用典、化用 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 比兴、抑扬 象征、叠词 1.开门见山 2.卒章显志 3.以景结情 4.以小见大 5.铺垫 6.过渡 7.照应 8.重章叠唱 9.层层深入 篇章结构
42
抒情 描写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景物描写: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等 总:细节描写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托物言志 3.借古讽今 4.用典抒情 5.即事抒怀 2.间接抒情 1.意象组合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景物描写: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等 总:细节描写 2.动静结合 描写 3.虚实结合 4.正侧结合 5.点面结合 6.以乐景写哀情 7.白描(粗笔勾勒)和细描(工笔)
43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44
【答案和解析】8、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45
(福建卷)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46
(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我坐船在江上行驶,极目远眺,夜色笼罩在岸边的芦苇上,一片苍茫。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尽头。船行驶在映着树梢的江面上,好象船跟着树梢在前行。我离开家已将几个夜晚了。这时,船工在划桨时尽情地唱着渔歌,我却因离家多时听起来感到厌烦。 【答案和解析】 (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47
(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
48
诗句描述: 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答案和解析】 (1)答: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答: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49
(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50
诗境描述: 水光天色虚清,没有人声,没有微风,波澜不惊,水岸持平。 浮萍碎处,映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草里的虫声。
僧人入城,禅院愈清,物我两忘,人行镜中。 阵雨过后,秋色渐浓,别让芦苇长太高,挡了天上月影。
51
【答案和解析】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2)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方面回答,联系描写角度的相关知识——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歌解释分析。
52
(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53
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 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 ”,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了呢?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54
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答案和解析】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55
(湖南卷)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56
【答案和解析】 (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57
第三种模式: 语言鉴赏型
58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59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0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生活中应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61
诗歌的语言风格(特色)有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62
(3)清新雅致: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其他还有: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
63
诗歌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 朴素自然 杜甫 沉郁顿挫 白居易 通俗易懂 李白 豪迈飘逸 王昌龄 雄健高昂 杜牧 清健俊爽
陶渊明 朴素自然 杜甫 沉郁顿挫 白居易 通俗易懂 李白 豪迈飘逸 王昌龄 雄健高昂 杜牧 清健俊爽 李商隐 朦胧隐晦 王维 诗画一体 温庭筠 绮丽香艳 高适 悲壮苍凉 (孟)郊寒(贾)岛瘦
64
(北京卷)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答案和解析】①(2分)D ②(3分) 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③(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
65
第四种模式: 分析炼字型
66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反复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67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进行阐释。 (3)点出该字形象地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神韵,或表达了怎样的丰富感情,等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进行阐释。 (3)点出该字形象地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神韵,或表达了怎样的丰富感情,等等。
68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5.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9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70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71
【答案和解析】 (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72
(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73
【答案和解析】(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74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75
【答案和解析】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76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篇型
77
2.提问变体:指出哪一个词能总领全篇,试加以分析。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提问变体:指出哪一个词能总领全篇,试加以分析。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78
3.答题步骤: (1)阐释该词与诗句内容(景)的关系。 (2)分析该词在诗中主旨(情)上所起的作用。
7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80
答:诗中颔联、颈联、尾联都与微风有关: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诗人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在微风之中。
81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82
【答案和解析】 8、(6分)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闪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出三处“月” 景,3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 9、(5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是对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句句关情。 思乡之情,2分;以景寓情,1分;具体答出景与情的关系,2分。意思答对即可。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