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三課 宋詩選 〈寄黃幾復〉 黃庭堅〈觀書有感〉 朱 熹〈書 憤〉 陸 游 目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三課 宋詩選 〈寄黃幾復〉 黃庭堅〈觀書有感〉 朱 熹〈書 憤〉 陸 游 目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課 宋詩選 〈寄黃幾復〉 黃庭堅〈觀書有感〉 朱 熹〈書 憤〉 陸 游 目次

2 目次 一、聚焦文心─文章特色:寄黃幾復、觀書有感、書憤 二、品茗人物─文人雅士:黃庭堅、朱熹、陸游
三、一窺堂奧─學習重點:寄黃幾復、觀書有感、書憤 四、國學殿堂─文體源流:寄黃幾復、觀書有感、書憤 五、妙筆生花─文法修辭 六、閱讀多分─補充教材 七、大顯身手─隨堂評量 八、超速連結─網路資源

3 〈寄黃幾復〉 黃庭堅

4 一、聚焦文心─文章特色 〈寄黃幾復〉 文體、主旨 宋詩三大特色

5 題解 本詩選自《山谷全集》,屬七言律詩。作者時年四十一。
黃幾復,名介,北宋洪州西山(今江西省新建縣)人。早年與黃庭堅交往密切,其才德頗受黃庭堅稱道。神宗熙寧九年(西元一○七六年)登科後赴荒遠的嶺南為官,長達十年。 本詩作於神宗元豐八年(西元一○八五年),當時黃庭堅任德州德平鎮(今山東省商河縣境內)知監,黃幾復任廣州四會縣(今廣東省四會縣)知縣。兩人分處南北,作者寄詩以表達對好友的懷念和關切。

6 全詩結構完整,起筆即寫懷思之情,結句更以「想得」二字,表示想念之深切。
在用典、造詞、對仗、格律各方面,充分表現出與眾不同的風格,可視為黃庭堅的代表作。 全詩從鍊字、鍛句到立意,都能避熟就生、以故為新,極有黃庭堅詩歌的特色。

7 宋詩三大特色 1.以文字為詩 宋詩的散文化是在杜甫、韓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把散文的一些手法、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詩中。它對宋詩新風貌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影響。使得藝術表現增加了新的方法,使得詩歌可以更為自如地表達生活內容,從而對生活攝取得更廣,開掘得更深。

8 2.以議論為詩 宋代詩歌的議論化,就多數作品說,存在著以邏輯思維代替形象思維,以理代情的特點。以其鮮明、廣泛、深刻等特性引起讀者注意,未詩的議論往往以形象描繪為基礎而展開,更多的是通過形象來議論,寓議論於形象之中。它並不削弱形象性,相反有利於深化和加强主題。

9 3.以才學為詩 用典原是中國古代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段,詩是精鍊的語言藝術,可以利用典故增加詩歌形象或意境的內涵和深度。用典活用創新,不堆砌,這是宋詩的特色, 所謂「用典必須活用創新。」

10 二、品茗人物─文人雅士 黃庭堅 生平著作 前世今生 文學成就 寫作風格 蘇門四學士 書法特色

11 作者介紹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又號涪(ㄈㄨˊ)翁。北宋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生於仁宗慶曆五年(西元一○四五年),卒於徽宗崇寧四年(西元一一○五年),年六十一。 黃庭堅自幼聰穎勤學,英宗治平四年(西元一○六七年)中進士,歷任國子監教授、國史編修官等職。後遭新黨打擊,貶至涪州(今四川省涪陵縣)、戎州(今四川省宜賓市)等地。 徽宗時,又被宰相趙挺之排擠,再貶宜州(今廣西省宜山縣),後病逝於該地。

12 黃庭堅早年以詩文受知於蘇軾,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作詩推尊杜甫,講究詩法,喜好用典。其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開創江西詩派,影響深遠。此外,也擅長詞和書法。有《山谷全集》傳世。
黃山谷不止有文名,秉性也至孝,他常親自為母洗滌溺器,就是後來做了官,也不改其孝行,由於他的孝行,被後人選入〈二十四孝〉。

13 黃庭堅簡表 二十三歲 春登三甲進士第,調汝州葉縣尉。 二十八歲 任北京國子監教授。 三十四歲
舅父李常將其文推介給蘇軾,開始與蘇軾通信,蘇、黃自此訂交。(與蘇師生關係的建立,是在蘇軾為試館職的主考官,黃與試而被拔擢入館職的) 三十六歲 十月遊山谷寺,從此自號山谷道人。

14 四十二歲 與蘇軾、晁補之、張耒等人交游酬唱。 五十歲 哲宗親政,斥逐舊黨,貶涪州別駕(四川,自號涪翁,涪,ㄈㄨˊ)遠放至黔州安置。 五十八歲 五月黨禍復起,六月領太平州事九日而罷九月至鄂州寓居。 五十九歲 十一月,謫宜州。十二月,自鄂州赴貶所。 六十一歲 九月三十日,卒於宜州貶所。

15 黃庭堅與他的前世 相傳黃山谷就任蕪湖地方的知州時,年二十六歲。有一天,當他正在午睡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州衙大門,直來到某處村莊,看見一個老婆婆站在某門外的供案前,手持清香,口中喃喃自語,類似呼喊某人的姓名,黃山谷趨前一看,看見供桌上擺著一碗煮好的芹菜麵,香味飄溢,黃山谷不自覺的端起來便吃,吃完後就走回衙府,等一覺醒來,夢境仍甚為清晰,尤其奇怪的是,嘴裡還留有芹菜的香味,他心中雖然納悶,但並不以為意,只覺得是做了一場夢。

16 等到次日午睡時,夢境又和昨日完全相似,而且齒頰還是留有芹香味,黃山谷不禁感到訝異,於是他遂起身步出衙門,循著夢中記憶的道路行去,令他詫異的是,一路行來,道路的景緻竟然和夢中的情景完全一樣,最後終於來到一處人家門前,但門扉緊閉,黃山谷便前去叩門,一位白髮的老婆婆出來應門,黃山谷問她,這兩天是否有人在門外喊人吃麵之事。 老婆婆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非常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時,我都會供奉一碗芹菜面,呼喊她來食用!」黃山谷問:「你女兒去世多久了?」老婆婆回答說:「已經二十六年了!」黃山谷心想,自己不也正是二十六歲嗎?

17 於是進一步詢問有關她女兒在世時的種種情形。
等黃山谷進到屋裡,老婆婆指著一個大木櫃告訴他說,她女兒平生所看的書全鎖在裡頭,只是不知鎖匙放到哪裡去了,所以一直無法打開。 奇怪的是,黃山谷那時突然記起了放鎖匙的位置,依記憶找出鎖匙,等打開木櫃,在裡面發現了許多文稿,黃山谷細閱之下,大吃一驚,原來他每次參加考試所寫的文章,竟然全在這些文稿裡。至此,黃山谷心中已明瞭,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母親,於是迎老婆婆回州衙奉養。 後來黃山谷在州衙後園,建造一座亭園,亭中有他自己的刻像,並且自題石碑像讚曰:「似僧有發,似俗脫塵,做夢中夢,悟身外身。」

18 蘇軾、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北宋中葉,詩話一經產生便迅速發展繁榮起來,並與詩歌的創造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當時的文壇,由歐陽修主盟,包括王安石、蘇軾等人在內的詩文革新運動,一掃過去浮華雕砌的風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流派。其中最早的詩話是歐陽修的《六一詩話》,開風氣之先,到了北宋後期,詩話作者日多,一些詩話明顯地加強了詩學的研究和批評。蘇軾、黃庭堅二人都沒有寫過詩話著作,但卻有《東坡詩話》、《東坡詩話補遺》流傳和《黃山谷詩話》書目列名,皆是後人輯錄。

19 其實,蘇、黃的貢獻並不在於他們有沒有詩話著作,而在於他們是當時文壇的領袖,他們的詩歌創作和詩歌理論對詩話寫作及詩歌創作的影響。
《滄浪詩話》講到宋詩至蘇、黃「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完成了從唐風到宋調的轉變。江西詩派是北宋眾多流派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詩歌流派,其影響遍及整個南宋詩壇,餘波一直延及近代同光體詩人。「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之說,一祖指的即是黃庭堅。黃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出自蘇軾之門,但是在宋代詩壇上產生的影響卻要比蘇軾大得多。

20 蘇、黃詩歌的共同特點是都有散文化、議論化、好用典的傾向,這也是宋詩的普遍風氣,不同點是蘇詩波瀾壯闊,才氣橫溢,隨意變化自如;黃詩則勁峭瘦硬,多做拗體,刻意翻新求奇。就詩歌創作成就來講,蘇軾要比黃庭堅高得多。蘇軾詩作無異是「大家數」,但他的詩句多出於「天才筆力」。而黃庭堅則專在形式技巧上和藝術形式上下功夫,「有規矩,故可學」。 因而,北宋後期,追隨和傚法黃庭堅的詩人頗多,逐漸形成以黃庭堅為中心的詩歌流派,黃成為了「本朝詩家宗祖」。

21 詩歌風格 生新奇拗(以俗為雅,以故為新) 瘦硬峭健(「皮毛剝落盡,唯有真實在」和唐詩「豐腴」、「熟軟」反其道而行)
老成樸拙(老成、古樸、古淡,是宋人共同的審美標準) 詼諧奇詭(生性幽默機智,且受禪宗無礙超脫影響而表現為奇言怪行)

22 蘇門四學士 《宋史‧文苑(六)黃庭堅傳》記載: 「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
  《宋史‧文苑(六)黃庭堅傳》記載: 「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 加上李廌(ㄓˋ)、陳師道而為「六君子」

23 黃庭堅書法特色 庭堅早年的書法,從顏真卿入手,用筆很重,發展出中鋒懸腕的長線條,形成字的傾側結構,他有名的〈松風閣〉,〈寒食詩帖〉的跋尾都是他常見的典型風格,晚年從張旭、懷素得到啟發,線條更為解放,以較圓勁的長線條構成糾纏的線,如〈李太白憶舊逝詩卷〉是他草書的極品。   〈花氣薰人〉是黃庭堅的小品之作,一首二十八個字的小詩,以隨意自在的筆法寫來,非常爛漫天真,在黃庭堅講求結構的書法中也是不可多見的好作品。

24 有關〈花氣薰人〉的影片 林強故宮博物院廣告 「花氣薰人欲破禪, 心情其實過中年。 春來詩思何所似, 八節灘頭上水船。」

25 三、一窺堂奧─學習重點 〈寄黃幾復〉―課文 內容分析 善於用典 典故出處

26 內容分析 全詩無一字無來處,讀來卻毫不晦澀,無有虛矯。
八句一氣湧出,既靈活轉化典故,豐富深化詩的內涵,以《左傳》、《史記》散文式語言入詩,增添詩蒼勁古樸的風味,其中「持家」一句兩平五仄,「治病」一句順中帶拗,尤表現黃庭堅兀傲奇峭的詩風。 

27 善於用典 而善於用典亦是一大特色,按詩家在寫作上,每喜用事或用辭(援引故實或引用成辭 )。用事的目的不外:
以簡馭繁,如「雁足繫書」背後有曲折的故事,剪裁入詩,便可減少很多文字的累贅。 據事類義,援古證今,為議論找證據。 用於比況與寄託,心中不便言明的意思可藉典故委婉代言。

28 典故出處 至於引用成辭,一則此有來歷的字與辭,曾經古人選用,必然適於表達某種情思,二則除了此字和辭本身的意義外,尚可思及其出處詞句的意義,多一層聯想。 因此詩家賦事抒懷,並不避免用典。用典之法,又可分正用(亦稱明用)、暗用、反用、借用、活用幾種。  黃庭堅詩作的特質為「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和「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他認為巧妙運用前人著作中的佳句善字,可以為自己的作品增輝。 以下說明本詩用典之法,證明「字字有來例,句句有新意」:

29 「我居北海君南海」:我住在北海,你住在南海。說明二人南北分離,相隔遙遠。
此為思友的餘想「寄雁傳書」的原因,極富概括性與真實性。 賞析:詩人用典面之意,概括二人僻守海隅之境,起勢突兀,用「海」指居處,見海天茫茫,突顯二人相隔遙遠,然而相思甚深。(當時黃庭堅在德州德平鎮,近渤海;黃幾復在廣州四會,近南海)

30 本句屬借用,借其辭而捨其事,使詩句典雅。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原指楚成王拿來質問齊桓公興兵犯界的前提。 ※「風」字指放任的意思;「馬牛」是雌雄相誘之意。 語譯: 齊國在黃河以北,楚國在長江以南,兩國距離這麼遠,縱然是放任牲畜雌雄相誘,也辦不到。譬喻齊楚兩國相隔甚遠,無利害關係和牽連,本來是不應該領去來攻伐的。於是後來的人引申,對於兩不相干的事,就叫做「風馬牛不相及」。

31 「寄雁傳書謝不能」:想要請託雁鳥傳書信給你,雁鳥都推辭不能送達。雁不能通靈為人送信,縱使可以,雁足所繫之書終究無法傳達至遠在南海的你手中。
賞析:「雁傳書」取自《漢書‧蘇武傳》「雁足繫書」的故事,是漢使者向匈奴王編造的假故事;並融合古人「雁止衡陽」(元與恭「雁到衡陽亦倦飛」詩句)的說法。

32 「謝不能」出自《漢書.項籍傳》:「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立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
賞析:本句屬活用,化用「雁足繫書」與「雁止衡陽」二個典故,並以「謝」字畫龍點睛,表達無限歉意,承接上句,相隔自然通魚雁,但詩卻出人意表,鴻雁竟拒絕傳書! 用「謝不能」,使陳舊變為新奇,是「點鐵成金」。此句又將鴻雁擬人,感情湧現。句中不見任何與「雁止衡陽」有關的字眼,堪稱「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33 「桃李春風一杯酒」:想當年,我們在桃、李花開的春風中相聚一起,舉杯暢飲。敘說昔日良辰美景的美感與把酒言歡的喜悅。
此句引用自古人詩中常用的熟語。如: ˙「春風」或許引自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杯酒」或許引自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桃李」也許引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園〉「會桃李之芳園」。

34 此句或許是明用(引用成辭),但與下句(江湖夜雨十年燈)形成「三疊句」
※「三疊句」:沒有主語、述語,只是一連串名詞及名詞性結構的排列。如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 就是此例。

35 「江湖夜雨十年燈」:而今一別十年,各自在江湖淪落漂泊,雨夜裡孤寂落寞,獨對著一盞孤燈。
寫如今別後索居漂泊之況。用熟語和用典一樣,都是套用古人舊有的東西,而推陳出新。

36 ˙「江湖」或許引自杜甫〈夢李白〉:「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夜雨」或許取自李商隱〈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漲秋池」 賞析:雖是慣見的熟語,卻以俗為雅,翻出新意。借思故友,實寫自己。 詩人情感的生發與深化,全任由兩句各三組名詞所構築的時空場域的移轉、躍動,而一一流洩,其懷念之情溢於言表。

37 這聯張耒譽為「奇語」此聯屬於映襯法,今昔時空流轉對比中,情真意摯,為樂境和哀情的對照。有著暫聚之快意與久別之悵望。
此二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情境的逆轉,使詩有拗折感,極富張力。述平常的事物,是陳言,但配搭得宜,創出清新雋永的意境。 

38 「持家但有四立壁」:你辛勤困苦的經營家計,卻窮到只剩下四堵牆壁。此句感嘆故人主持家計的艱難。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家居徒四壁立」司馬相如未成名前,家境困窮。

39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成語:家徒四壁、家徒壁立 語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進家所見,空無一物,只有四面牆壁立在那裏。 賞析:正用,既用辭,又用事,而「四壁立」作「四立壁」,「立」字轉品為形容詞,立意更新。從故實看,又含對老友的期許,有著安貧樂道的勉勵。

40 「治病不蘄三折肱」:但你的才能不須經多次試用就已具備。誰說良醫一定要三折肱,如同良臣不必三黜,希望老友諸事順遂、長才大展。
《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意指辦大事要幾經挫折,累積經驗,才能成功。

41 感嘆幾復十年間不斷「折肱」。 此句是反用,反其意而用之,然推翻「三折肱」,卻保留「知為良醫」,用典上一正一反,構成語意上曲折反覆。 一方面積極肯定幾復的幹才,才能像良醫一樣醫治民間疾苦;一方面暗自替其抱不平,為何宦途多舛,至今始終有志難伸。 表現出黃幾復廉潔幹練,剛正不阿的性格。

42 「想得讀書頭已白」:料想你生平時分勤學,雖然頭髮早已斑白,此刻必然正發憤苦讀。設想朋友皓首讀書的景況。
此句未必有典故可尋,或許引自杜甫〈不見〉:「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與其說是用典,不如說此為憑空想像之詞(懸想的示現),不能釋懷的是為何皓首窮經仍不受重用,果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嗎?慨歎溢於言表。

43 「隔溪猿哭瘴煙藤」:那琅琅的讀書聲,卻只有猿猴在瘴癘中傳來的悲鳴聲,隔著溪水與你相應和著。
或斷引自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師其詞而不師其意,亦存此說。 賞析:此烘托渲染出幾許悲涼的意味,如此藉景襯情,無論視為正襯或反襯皆可。此時不變的猿哭,依然淒厲;變的是寒窗白頭書生的琅琅書聲,轉趨昂揚。哀與樂之對比,益顯出氣節。

44 四、國學殿堂─文體源流 語文天地 江西詩派主張 拗體格律

45 江西詩派主張 庭堅作詩的主張和方法,主要是: 1.奪胎換骨:「奪胎」是點竄古人詩句,借用前人詩意,改為自己的作品;「換骨」是意同語異,用前人的詩意,再用自己的語言出之。褒之者認為這是以故為新,化腐朽為神奇;貶之者認為這是以流當源,以學問為詩。 2.點鐵成金:所謂點鐵成金,就是善於選擇和運用古人的遣詞造句功夫,把古人用過的語言加以點化,或變換語序,或增刪字句,甚至反其意行之,用到自己的作品裡,使詩顯得更精鍊,更警策。

46 3.去陳反俗,好奇尚硬:庭堅論詩,主張創新。因此他造句用字,無不刻意求奇。在體製上用拗律(平仄交換,使詩的音調反常),在句法上用拗句(句法的結構改變,使文氣反常),在押韻上用險韻(用艱僻難押的字為韻),在用事用典上,力求怪奇。不作色情之歌,不寫淫豔之語,喜作「硬語」,形成瘦硬峭拔的風格。 4.嚴密謀篇,精鍊字句:庭堅將韓愈為文之法用在作詩之中,要求一篇上下,都有線索可尋;每句每段,都要安排得法,使之曲折變化。  

47 拗體格律 黃庭堅作詩提倡「拗體」格律,所謂拗體,是律詩絕句之平仄不依常格。 又分拗律與拗句兩種: 拗律是平仄地交接,使詩的音調反常; 拗句是句法組織的改變,使文氣反常。 而拗句創始於杜甫,至黃庭堅乃變本加厲,所以拗體成為黃庭堅詩的一大特色。 *本詩調譜為七律 平起 首句不入韻式,押下平聲十蒸韻。

48 我居北海君南海 仄平仄仄平平仄 寄雁傳書謝不能 仄仄平平仄仄平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平仄平平仄平仄 持家但有四立壁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   »屬當句救。第五字拗,第六字救。    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   »屬對句救。第五字和第六字皆拗,對句第五字救。    治病不蘄三折肱   »屬當句救。第三字孤平,第五字仄改平以救。    想得讀書頭已白   隔溪猿哭瘴煙藤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49 〈觀書有感〉 朱熹

50 一、聚焦文心─文章特色 〈觀書有感〉 文體、主旨 文體探究

51 題解 本詩選自《朱文公集》,屬七言絕句。作者時年三十七歲。
本詩從字面上理解,是一首描寫清澈池塘的寫景詩;但從詩題上觀察,可知作者透過探討池塘清澈之緣故,指出源頭活水(即讀書窮理)的重要性。 全詩藉景說理,清新活潑,富有意趣,堪稱哲理詩的佳作。

52 理趣詩 朱熹是理學家,作詩也頗具學者風範,他常以詩喻理,借助詩的形式,運用通俗貼切的比喻,把某些道理說得深入淺出,讀起來形象宛然,神韻悠遠,理趣橫生。其〈觀書有感〉二首堪稱為這類詩的代表作。 理趣詩是宋詩異於唐詩的一大特徵,也是宋詩得以自立於古典詩歌史上的諸因素之一。然而宋人雖然普遍認識到「幽居默處而觀萬物之變,盡其自然之理」的重要性,但能夠水乳交融地將理趣融入詩歌的作者卻不多見。

53 朱熹擅長寫理趣詩,除了受宋代詩壇風氣影響之外,還有深刻的內在原因。儒家一向重視寓教於樂,故詩教、樂教都為孔門要事。在日常生活中,孔子也重視用涵泳、薰陶的方式來提高門人的人生境界。
黃庭堅曾讚美周敦頤「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朱熹對此語深表贊同,說:「有德者亦深有取其言。」毫無疑問,這種語言表達方式的終極目的仍在於闡明聖道,具有很強的功利性,但其過程卻滲透著很濃的審美意味,與意在言外的詩學藝術境界有相通之處。

54 二、品茗人物─文人雅士 朱熹 生平著作 學術成就

55 作者介紹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學者稱紫陽先生,又稱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ㄨˋ)源(今安徽省婺源縣)人。生於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年),卒於寧宗慶元六年(西元一二○○年),年七十一。 朱熹秉性穎悟,高宗紹興十八年(西元一一四八年)中進士,歷任南康軍(今江西省星子 縣)知州、寶文閣待制等職,因直言極諫,被誣去職,此後退居講學以終。諡號文。 朱熹繼承二程之說,為理學集大成者,學識廣博,詩文兼擅。其詩以吟詠性情、蘊涵哲理取 勝;其文謹嚴周密、語言平實。

56 有《詩集傳》、《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資治通鑑綱目》等書傳世。門人輯錄有《朱子語類》,後人編纂其詩文為《朱文公集》。
朱熹在思想史上的最大貢獻,是將宋代理學發展成為精緻的理論體系。「理學」是從宋代開始形成的專門研究天地萬物之理的學問。周敦頤、張載等理學家們注重研究宇宙,而程顥、程頤兄弟注重研究社會和人生。朱熹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推出了以「天理」為核心的完整的理學思想體系。

57 朱子作品的博大,的確是前無古人的,然而那絕不是粗製濫造的多產,而是配合了寫作的辛勤和態度的謹嚴。他孜孜苦讀,未曾一刻放鬆。即使臥病時,大家勸他好好休養,而他卻一見晨光,便立即起床,不停的閱讀,不停的寫作。有時甚至為了一個問題,而推敲整夜,忘了睡眠。他的一位朋友曾屢次的勸他,少寫作,多休養,而他的回答總是:「在世間,吃了飯後,全不做些事,無道理。」 由於這樣的苦讀,使他博覽群書,舉凡天文地理,儒、墨、道、佛,以及詩詞歌賦,他都有精心的研究。因此使他的著作,不僅博大,而且精深。

58 著 作 他的詩詞散文,共有一百卷,平時講學的語類有一百四十卷,注釋的書:有《周易本義》、《周易啟蒙》、《詩集傳》、《儀禮經傳通解》、《大學中庸章句或問》、《四書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楚辭集注》、《韓文考異》等。 關於編纂的書:有《論孟集義》、《孟子指要》、《中庸輯略》、《宋名臣言行錄》、《近思錄》、《河南程氏遺書》、《伊洛淵源錄》、《小學書》及《資治通鑑綱目》等。以上所列各書,都是流行於世,特別著名的。

59 在這些著作中,最能代表朱子思想精神的,是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成的《四書集注》。他注這本書前,曾寫過三十四卷的《論孟集義》,及《大學中庸章句或問》等書,作為集注的準備工作。
在集注中的每一章、每一句,都是經過他的左右思量,前後推敲;而且稍有不妥,便重新再寫,由這樣一點一滴的辛苦而集成的。因此,無論在章句的解釋、思想的闡發方面,都有嚴密的組織、特殊的創見。真可說每個句讀上,都點滴著朱子的心血。

60 三、一窺堂奧─學習重點 〈觀書有感〉―課文 內容分析 寫作技巧 格律與集評

61 內容分析 朱熹的觀書有感共有兩首,本詩是第一首。全詩以「半畝方塘」設喻,比喻讀書徹悟時的心境和緣何徹悟的道理。詩的前兩句,描述自己讀書時,對書中闡發的道理頓有領悟,深有所感,繼而彼此相通,思路暢然,理徹情激,歡悅無比的心情。「半畝方塘」是借喻「寸心」的,詩一開始選用這個比喻,暗含領悟書意前頭腦的混沌蒙蔽之意。「半畝」極言其小,憑著人們的生活經驗,一個很小的池塘,想到它必然是淺窄汙濁、孤塞死寂的,這是緊縮一筆。接下去,「一鑑開」三字又設一喻,把方塘比作明鏡,也就是把「寸心」轉比成明鏡,一個「鑑」字,使讀者自然聯想到光明澄澈。

62 寫作技巧 首句七個字書寫出讀書的過程。 「開」字,貼切形象地表達了讀書人領悟了書中的疑難之後,豁然開朗,思路暢達的情狀。撥開了前後兩個比喻的層次,從而顯示了思維的過程。七字迭用三喻,見出詩人摸捉形象的敏銳和遣詞造句的功力。 第二句緊承前句具體描繪方塘清澈透闢,可鑑天光雲影。詩人選用「天光雲影」作為可鑑之物,用意在於表示方塘包容之大。如明鏡,喻理解透徹;含雲天,言書理深博,從兩個方面烘托讀書人此時由衷的欣喜。

63 第三句用一個設問,將詩意引入主旨。問它怎麼會這樣清澈呢?
末句一語道破:「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因為它連接著有源的活水。做為自然現象,這個問題解決了。 然而詩中所說的「源頭」究竟是什麼呢?在朱熹看來,不外是儒家聖賢的思想主張而已。所謂聖賢之意,正是朱熹心目中萬物的本源。

64 格律與集評 〈觀書有感〉格律 〈觀書有感〉集評 七絕仄起格,首句押韻。押平聲「灰」韻,韻腳為:開、徊、來。
  七絕仄起格,首句押韻。押平聲「灰」韻,韻腳為:開、徊、來。 〈觀書有感〉集評   范寧、華岩《宋遼金詩選注》:「觀書有感之一以比興手法來寫讀書感受。胸中有了充足的學識,並能觸類旁通,遇到疑難時稍加思索便豁然開朗,就像有活水為源、清澈如鏡的水面一樣,天光雲影都被映照得十分清晰。」

65 四、國學殿堂─文體源流 宋詩的派別及人物 宋明理學 朱熹陸九淵學說思想異同表

66 宋詩的派別及人物 1.西崑體─宗李義山,代表為楊億、劉筠、錢惟演。五七言近體,以「雕章麗句」為主。
2.晚唐體─宗晚唐賈島、姚合,代表為寇準、林逋、魏野。多隱士和尚,五律為主,重構思,以輕麗小巧之辭,寫眼前景,抒情苦瑣細之意。 3.白居易體─宗白居易,代表為王禹、徐鉉。「閑中取適」,切近易曉;及「惟歌生民病」。

67 4.唐體(復古派)─宗杜甫、韓愈,代表為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重視創作古體,追求散文 筆法。
5.元佑體(革新派)─代表為蘇軾、黃庭堅、王安石。使詩走向散文化、議論化。 6.江西派─宗杜甫,代表為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以故為新」發展為「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7.理學派─宗邵雍,代表為程頤、張載、朱熹。以「道學」為詩。

68 8.中興四詩人─宗江西派,代表為陸游、楊萬裡、范成大、尤袤。多愛國題材及深入農村。
9.永嘉派─宗晚唐賈島、姚合,代表為徐照(靈暉)、徐璣(靈淵)、翁卷(靈舒)、趙師秀(靈秀)。忌用典故,不發議論,主張「以浮聲切響單字只句計巧拙」破江西派之生硬拗捩。 10.江湖派─宗晚唐五代,代表為劉克莊、戴複古、方岳。多名士山人。

69 宋明理學 一、宋代理學四大宗派: 濂派:周敦頤(濂溪先生),著太極圖說,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主靜立誠,為理學的奠基者。
洛派:程顥(明道先生)及弟頤(伊川先生),同業濂溪。顯明心見性,主於氣,重在力行。頤重格物致知,窮理盡性,主於理。 關派:張載(橫渠先生),主變化氣質為主。主張民胞物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70 宋明理學 閩派:朱熹(紫陽先生、考亭先生),以為天地之間有理有氣,完成理學體系,進而集理學之大成。其學主敬以立其本,格物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

71 朱熹陸九淵學說思想異同表 學說宗旨 學說基本特色 學說的第一原理 朱熹 扶名教、植綱常,講求內聖之道 道問學 性即理 理:主要是封建倫理綱常
同上 尊德性 心即理

72 學說內容 朱熹 理在我之外,是客觀存在的天理 即物窮理,從讀書博學入手,成德至聖之道近荀子 去欲存理的修養方法:居敬、格物、窮理、致知 陸九淵 理在我心中,是人人所固有的本心 先立志向善然後博覽成德至聖之道近於孟子 去欲存理的修養方法:存養本心、志乎其大,明辨義利之別

73 學說的主要貢獻 朱熹 上承北宋理學之緒,尤以發揚二程之學的貢獻為大 陸九淵 下開明代理學之流,對陳白沙、王陽明的心學的影響尤大

74 〈書憤〉 陸游

75 一、聚焦文心─文章特色 〈書憤〉 文體、主旨 重點整理

76 題解 本詩選自《劍南詩稿》,是陸游七言律詩的代表作。作者時年六十二。
〈書憤〉,書壯志未酬身先老之憤,書山河淪陷未收復之憤。孝宗淳熙十三年(西元一一八六年),罷官已經五年,退居山陰家鄉的陸游,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今浙江省建德縣)州事重新起用。面對新職,又興起以身許國的想望,而作此詩。 本詩雖以〈書憤〉為題,詩中卻沒有出現一個「憤」字,然而傷老憂時的憤懣感慨,充溢全詩之中。整首詩對仗工整,又以壯歲豪氣如山與暮年長城空自許作對比,氣勢悲壯雄渾。「愛國詩人」之譽,陸游可說是當之無愧!

77 本詩重點整理 本詩為七言律詩。 選自《劍南詩稿》。 是抒發心中對於國事的憂憤,有壯志未酬身先老之憤,也有山河淪落收復之憤。
孝宗淳熙十三年,罷官退居鄉里已經五年的陸游,以權知嚴州軍,重新起用,面對新職,又興起以身許國的想望,而作此詩。 全詩雄健豪邁,為陸游憂時感時的名篇,也是其七律的代表作。

78 本詩前四句敘往事,首句道盡早年抗金之志不斷受挫迭遭打擊的憤慨,後三句則是追憶青壯年時的豪情壯舉。
本詩頷聯兩句,全用名詞組成,以具體之景物,構成水上交戰、陸上進擊的出師圖,這正是作者「氣如山」的最好注腳。 本詩後四句寫今事:頸聯由對往事的回憶,轉入自我的反思。「空自許」更是深深道出詩人徒懷壯志,老大無成的悲憤。

79 本詩尾聯雖是讚揚出師表傳世不朽,實是藉此自明心跡,欲效法孔明「鞠躬盡瘁」的精神,流露出作者「老驥伏櫪,壯心未已」的情操。
本詩雖以書憤為題,詩中卻沒有一個「憤」字,然而壯志未酬的憤懣感慨,充溢全詩之中。 全詩對仗工整,又以壯歲豪氣如山與暮年長城空自許作對比,使人感受到情感跌宕、悲壯雄渾的氣勢。 本詩為仄起格,首句押韻。押平聲「刪」韻,韻腳是艱、山、關、斑、間。

80 二、品茗人物─文人雅士 陸 游 生平著作 寫作分期 文學成就 ─詩、詞、散文

81 作者介紹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生於徽宗宣和七年(西元一一二五年),卒於寧宗嘉定二年(西元一二○九年),年八十五。 陸游幼時,因靖康之難隨家人南遷,歷經顛沛流離,早年即懷「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之壯志。高宗紹興二十四年(西元一一五四年),赴禮部試,主試者列名第一;殿試時,遭秦檜除名。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其後雖歷任通判、幕府等職,仕途不順,往往因力主抗金而被廢。

82 晚年退居故鄉二十年,臨終前之示兒詩,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二句,愛國復國之心志,終生不渝。
陸游詩、文、詞俱工,尤長於詩。一生寫詩近萬首,多為憂國傷時之作,梁啟超曾讚曰:「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其詞風與辛棄疾相近,以豪放為主。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放翁詞》(又名《渭南詞》)傳世。

83 陸游創作歷程三期 1.入蜀以前 陸游出生前夜,其母夜夢北宋著名詩人秦觀來訪。陸游父以為這是大吉之兆,便給兒子取名游,字務觀(即以秦觀之字少游為名,以其名觀為字)。後來,陸游果然得秦觀之靈氣,不負父母厚望,寫詩近萬首,成為南宋一大詩家。 陸游幼年時,遭逢靖康之難,跟隨父母逃難,經過輾轉流離,九歲才回到山陰家鄉。二十歲時,即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的雄心壯志。

84 陸游不斷地致力於詩歌創作,並且研讀兵書,學習劍法,準備殺敵報國。秦檜死後,陸游才有機會進入仕途。曾向高宗提出了不少勵精圖治的建議。但不僅不被採納,反而招致當權派的憎惡,被罷職還鄉。
宋孝宗即位以後,起用主戰派,陸游被賜進士出身,任聖政所檢討官,又積極提出一系列抗金的政治和軍事主張。但不久即被排斥,貶為鎮江府(今江蘇省 鎮江市)通判,一年以後又調隆興府(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後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於乾道二年(西元一一六六年),被罷官還鄉,家居五年,生活非常窮困。

85 陸游早年作詩,師承江西詩派,在雕章繪句上下工夫,「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示子遹)。曾從曾幾學江西詩派法,自稱學到了作詩玄機。但他從江西詩派入手,而不局限江西詩派。
他熟讀古代名家作品,十分推崇屈原、杜甫。他吸收前人的優點,而有新的創造,加之他熾熱的愛國激情,使他前期的詩,衝破江西詩派的樊籬而有自己的特色,如〈夜讀兵書〉、〈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送七兄赴揚州帥幕〉、〈聞雨〉、〈投梁參政〉等篇。

86 2.入蜀及東歸 陸游四十六歲,才又得到做官的機會,到四川夔州任通判。他在入蜀途中,寫了很多詩;還把沿途見聞寫成〈入蜀記〉,這是一部融合歷史、地理,交織敘事、抒情的遊記。夔州任滿,受到四川宣撫使王炎的邀請,他於乾道八年春,至南鄭(漢中)任宣撫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襄贊軍務。 在主戰派人物王炎幕中,陸游有了親臨抗金前線的機會。他常和士兵們一起「鐵衣臥枕戈」(鵝湖夜坐書懷),戍守在最前線的陣地。

87 淳熙十三年(西元一一八六年)夏,被起用為知嚴州軍(今浙江省 建德縣)州事。孝宗召見時對他說:「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意思很明顯,就是有意讓他放情山水。
陸游在嚴州,職事之暇,編選自己的詩歌為《劍南詩稿》二十卷,存詩二千五百餘首。淳熙十六年改任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但不久就被彈劾罷官,罪名是「嘲詠風月」。這是由於他寫了大量愛國詩篇,為主和派忌恨所致。陸游回到山陰後,索性把書屋命名為「風月軒」,並賦詩表現心中的悲憤。

88 3.晚年居家 光宗紹熙元年(西元一一九○年),陸游退居山陰,直到寧宗嘉定二年(西元一二○九年)辭世為止,二十年都是在山陰故里度過的。生活貧困,常至「炊米不繼」,但卻安於貧賤。嘉定二年(西元一二○九年)冬天,陸游病危,臨終,索筆寫下示兒詩曰: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以此表達他至死不變的復國心願和忠貞節操。

89 陸游的婚姻悲劇   陸游二十歲時,和表妹唐琬結婚,婚後,夫妻鶼鰈情深。但因母親不喜歡這個媳婦,被迫離婚。後來,陸游另娶王氏,唐琬改嫁同郡趙士程。一次春日出遊,陸游與唐琬相遇。唐氏請丈夫置酒餚,款待陸游。陸游悵然良久,賦釵頭鳳詞,題於壁上。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90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情歌。上片寫意外相遇,抒發被迫分離之愁苦;下片點出相思之苦,往事不堪回憶。全詞充滿悲憤,感情强烈。唐琬見詞,十分感傷,便依韻和了一首,也題於壁上。
〈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91   唐琬後來所作的〈釵頭鳳〉,不知陸游看到了沒有,如果說死別是不能不接受的現實,那麼生離則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現實,這沉重的傷痛一直伴隨了陸游一生。直到他白髮蕭蕭,垂垂老去的時候,再遊沈園,他還是寫下了這樣幽怨纏綿的詩句: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對於唐琬來說,能讓一個所愛的人苦戀一輩子,也算是可以無憾了吧?

92 文學成就─詩 陸游是一位創作特別豐富的詩人,集中存詩共約九千三百餘首。他的詩大致可以分為三期:
第一期是從少年到中年入蜀以前。這一時期最長(約三十年),但集中現存詩卻最少,約二百首左右,這是因為他將早年那些「但欲工藻繪」的作品盡行刪去的結果。據其跋詩稿中所說,他曾將四十二歲以前的詩「又去十之九」,估計刪去總在萬首以上。由此也可看出,他前期的詩作主要偏於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實。

93 第二期是入蜀以後,到他五十四歲罷官東歸,前後近二十年,存詩二千四百餘首。這一時期他從軍南鄭,深入國防前線,充滿戰鬥氣息的豪邁生活,以及雄奇壯偉的山川形勢,不僅加深了他對現實的體驗和激發了他愛國的思想感情,同時詩風也隨之一變,正像他在詩中所說的「地勝頓驚詩律壯」。這一時期詩歌創作的成熟和豐富,奠定了他作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

94   第三期是長期蟄居故鄉山陰一直到逝世,亦有二十年,現存詩約六千五百首。這一時期的詩作最多,當是由於晚年未暇刪汰的緣故。這一時期他生活比較平靜,與農民接觸較多,再加上他宦海沉浮,飽經憂患,且年事漸高,因此在詩中表現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著蒼涼的人生感慨。「詩到無人愛處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時的某種心情和所嚮往的藝術境界。另外,在這一時期的詩中,也表現出趨向質樸沉實的創作風格,如許多反映農村疾苦的詩即屬此類。

95 陸游是一位愛國詩人,不僅在同時代的詩人中顯得很凸出,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無怪梁啟超稱之為「亙古男兒一放翁」。
陸游的「一片丹心」始終得不到報國的機會,不能不常常感到壓抑和憤慨,表現在詩裡就是激昂中帶著悲愴。憂國、愛民、誓死抗戰,是陸詩的最大特色並能傳誦千古的原因。 陸游的詩可謂各體兼備,無論是古體、律詩、絕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有人將他和杜甫媲美,譽之為「可稱詩史」

96 文學成就─詞 陸游不僅工詩,還兼長寫詞。由於他對這種體裁不甚注重,所以詞作不多,現存詞共有一百三十首。他的詞風格多樣並有自己的特色,寫得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有名的釵頭鳳即屬此類。 他和辛棄疾確是一掃當時纖麗的詞風,雖然從總體來說稍遜於辛詞的成就。

97 文學成就─散文 陸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
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說詩,此類最能代表陸游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一樣,不時表現著愛國主義的情懷,如〈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等皆是。

98 作者簡表 十七歲 認識當時大詩人曾幾,學習江西詩派作詩的方法。 二十九歲
應省試取為第一,秦塤為第二,秦檜知此事後大為震怒,次年殿試時公然把陸游刷掉。 三十一歲 春末與唐琬遇於城南沈園,賦釵頭鳳 三十八歲 九月,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兼聖政所檢討官。十一月,賜進士出身。

99 三十九歲—四十二歲 期間主戰派張浚被起用,後抗戰失利主和派又抬頭,與金議和。張浚被罷免;陸游亦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免除職務。 四十六歲—五十三歲 家計繁重,不得不再度求官。任夔州(四川)通判職。期間一度在南鄭前線任事,繼又在成都幕府供職。 五十四歲 回到臨安,孝宗召見勉勵,然亦未重用。 六十二歲—六十四歲 任嚴州知州。

100 七十五歲 以中大夫致仕,支半俸。絕祿以來衣食漸不繼,居室甚隘而藏書頗富。 七十八歲 詔起為提舉佑神觀,權同修國史。 八十一歲 致仕居家。入冬病體差健而貧彌甚。 八十三歲 陳伯予命畫工為其作像乃作自贊。 八十六歲 春,卒於家。

101 三、一窺堂奧─學習重點 〈書憤〉―課文 〈書憤〉所憤為何 格律與集評

102 「書憤」所憤為何 詩題書憤,全詩即以「憤」為基調,自始至終充溢著憤懣之情。按詩的內容為序,共三憤:
1.憤抗戰受阻撓,中原長期被金人霸占。「早歲那知世事艱」,飽含著陸游幾十年經歷所積聚的氣憤。年輕時的陸游就立志抗金收復中原。那時年少閱世不深,以為收復中原的事業會很快實現,哪知正義的事業卻屢遭阻撓破壞,幾十年過去了,北望中原,見國土仍遭金人踐踏,詩人胸中的怒氣噴湧而出。

103 2.憤壯志未酬,人先老。壯年時期的陸游,積極參加抗金活動,親臨前線對敵作戰。曾親眼見到過夜色飛雪中,戰船遊弋過瓜洲渡口;金秋烈風中,鐵馬馳騁在大散關。陸游當時意氣風發,壯志凌雲,曾以「塞上長城」自許,即以捍衛國家、揚威邊塞的名將自許。南朝 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唐朝名將李勣被唐太宗喻為「長城」。陸游自比於他們,要為收復失土建立功勳。然而,陸游積極抗金卻屢遭排擠、打擊,報國無路,時光易逝,現已成了兩鬢斑白的六十二歲老人閒居於鄉。人到暮年,壯志落空,這又是詩人氣憤的另一原因。

104 3.憤奸佞當道,朝中無諸葛。「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表其中有「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之語。詩人仰慕他、讚美他,借以表明自己恢復中原的心願。當朝無諸葛,是因為朝廷重用秦檜之流的奸佞小人,而對國家赤膽忠心的志士能人卻加以打擊陷害。 歸根究柢,詩人所憤恨的是南宋統治者及其屈辱投降的政策,雖然詩人在此詩中未直言,但造成上述諸「憤」之根源都在於此。

105 〈書憤〉格律 〈書憤〉集評 七律仄起格,首句押韻。押平聲「刪」韻,韻腳為:艱、山、關、斑、間。
1.李慈銘〈越縵堂詩話〉:「全詩渾成,風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無愧色。」 2.吳熊和〈唐宋詩詞探勝〉:「這首詩概括了他一生的心事和抱負,格調悲壯,詞采宏麗,氣韻沉雄,是他七律中的名作。」

106 四、國學殿堂─文體源流 唐詩淵源與演變簡介 宋詩分期 唐宋詩比較

107 唐詩淵源與演變簡介 源起 唐代新興詩體,亦稱「今體詩」,因其與「古體詩」有別而名。 形式
只有五言、七言之別(凡依唐人律絕之體式者稱「近體詩」) 類別 體制 絕句 律詩 排律 句數 四句 八句 八句以上 字數 五言、七言 押韻 偶數句押韻 韻腳 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可以換韻。 對仗 對仗與否不拘。 1.中間(頷、頸)二聯必須對仗。 2.起結兩聯對仗與否不拘。 1.起結兩聯,不必對仗 2.其餘各聯,兩兩相對 律詩一共八句,每兩句成為一聯,這樣,一首律詩分成四聯:第一二句稱為首聯,第三四句稱為頷聯,第五六句稱為頸聯,第七八句稱為尾聯。每聯的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稱為對句。

108 類別 體制 絕句 律詩 排律 平仄 平仄固定 其他 1.絕句先於律詩。 2.五絕自漢、魏五言古詩來。 3.七絕自南北朝樂府小詩(歌行)來。 4.七絕大抵協律,可被之管弦,發為歌詠 1.完成五言律詩格律者為宋;之問、沈佺期。 2.完成七律者為杜審言(杜甫之祖)。 3.《滄浪詩話》譽崔顥 《黃鶴樓》詩為「七律第一」。 1.大抵以五、七言為主。 2.五言排律:五排。 3.七言排律:七排。 近體詩,其字數、句數(排律除外)、平仄、用韻都有嚴格規定,是中國古典詩格律發展的極致。

109 流變 大盛於唐 仍為宋代文學主流   (※詞為宋朝新興文體,但詩的寫作在宋朝文壇並未因此而式微,反而發展出新氣象。但宋詩終究無法超越唐人詩歌藝術的巔峰,所以宋詩仍是宋代文學主流,而宋詞卻逐漸成為宋代代表文學。) 金、元以降無創新者,逐漸式微 派別 唐詩:六派──田園、邊塞、社會、浪漫、怪誕、香豔派。 宋詩:北宋──西崑體、歐陽脩、王安石、蘇軾 、江西詩派 南宋四大家──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

110 宋詩分期 一、北宋初期(960—1067年) 從開國到英宗末。第一階段是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詩壇主要是承襲唐風,以王禹偁為代表的一派學白居易,以九僧(指宋初僧人以詩名者九人,其中惠崇詩多警麗,較為有名)為代表的一派學賈島,西崑派則學李商隱。第二階段為仁宗、英宗兩朝,主要以蘇舜欽、梅堯臣、歐陽脩為代表,他們反對西崑,致力於詩風改革。

111 宋詩分期 二、北宋後期(1068—1127年) 從神宗初到北宋末。第一階段是神宗、哲宗時期,以王安石、蘇軾為代表,詩歌創作出現高潮。第二階段是哲宗、徽宗、欽宗時期,出現了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成為宋代影響最大的詩派。

112 宋詩分期 三、南宋前期(1128—1207年) 第一階段是高宗朝,詩壇風氣是宗法江西而又想補救江西流弊,重要詩人有呂本中、陳與義等。第二階段是孝宗、光宗時期,以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四大家為代表,朱熹也是大家,出現了詩歌創作的繁榮局面。

113 宋詩分期 四、南宋後期(1208—1279年) 第一階段為寧宗、理宗時期,詩壇風氣是以仿效晚唐的賈島、姚合,來矯江西詩派之弊,代表者是永嘉四靈和繼之而起的江湖詩派。劉克莊是其中聲望較高者。第二階段是從度宗到宋亡前後,代表作家為文天祥、謝翱、林景熙、鄭思肖、汪元量等,他們從四靈、江湖詩人的寫個人瑣細感受,變而為寫戰亂經歷和麥秀黍離之思,為宋末詩壇增添了光彩。

114 唐詩與宋詩的比較 唐詩,風格主情尚意興,故多蘊藉婉曲,渾雅華腴,而已豐神情韻見長。
宋詩,風格主理尚氣,故多徑露直率,深折精闢而以筋骨思理見勝。 以「衣飾」喻之: 唐詩如緞如錦,質厚而體重,文麗而絲密,溫醇爾雅,朝堂之服也。 宋詩如紗如葛,輕疏織朗,便絹適體,田野之所服也。

115 以「飲食」喻之: 唐詩如啖荔枝,一顆入口,便甘芳盈頰。如酒,富感性之奔騰與興奮。 宋詩如食橄欖,初覺生澀,而回味雋永。如茶,與人知性之寧靜與喜悅。
以「花卉」喻之: 唐詩如牡丹芍藥,穠華繁采。 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 以「山水」喻之: 唐詩如高峰遠望,意氣浩然。 宋詩如曲潤尋幽,情境冷峭。

116 以「性情」喻之: 唐詩熱烈緊湊,澎湃外現,高明者如近唐詩。 宋詩從容冷靜,平淡內斂,沉潛者似宋詩。
內容比較: 唐詩主達情,屬國風之餘,故動人易。 宋詩主議論,乃雅、頌之變,則入人難。 優劣判別: 唐詩:在意用筆、章法句法、起處結處、開闔裁聯,皆有自得之處。富形象、尚空 靈、工抒情,以氣魄雄偉取勝。 宋詩:在廣闊、精深、平淡、勁拔、清新、工巧、富別趣、尚質實、善言理,以態度閒遠稱勝。

117 唐詩 宋詩 內容 善抒情,主情韻 善說理,主氣格 文字 好雕琢,文字流麗典雅 以文為詩,散文化 風格 氣勢恢弘,重神采 沉潛內斂,究典故 特色 以強烈的激情感受生活,重視感受的直接抒發與描寫 主情致風骨,博大意境 以冷靜態度體察事物,描摹客觀事實精細 受理學、禪學影響 前人評論 如啖荔枝、如酒、如芍藥牡丹 如食橄欖、如茶、如寒梅秋菊

118 五、妙筆生花─文法修辭 譬喻 設問 對偶

119 一、譬喻 中原北望氣如山 塞上長城空自許 千載誰堪伯仲間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為有源頭活水來。

120 二、設問 往日崎嶇還記否 早歲那知世事艱 問渠那得清如許

121 三、對偶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122 六、閱讀多分─補充教材 〈登快閣〉 〈觀書有感〉之二 〈訴衷情〉 〈釵頭鳳〉 〈唐琬依韻和釵頭鳳〉

123 〈登快閣〉 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124 【語譯】   我這個痴兒辦完了公事,自由自在地靠在快閣的欄杆旁,目送著雨後的夕陽。遠遠近近的高山,樹葉已經落盡,天空顯得格外遠大空曠;月亮升起,銀光下一道清澈的贛江,分外明朗。知心朋友都飄零四方,我的琴早已不彈;只有見到了美酒,才使我喜悅若狂。什麼時候,讓我乘上小船,吹著笛子,返回故鄉?從此隱居煙水,只有那毫無機心的白鷗,與我作伴相傍。

125 〈觀書有感〉之二 朱 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釋】 艨艟:古時的戰艦,上面蒙著牛皮;也寫作「蒙衝」。 向來:從前、過去。 中流:猶言「江心」,河流當中。

126 【語譯】 昨天夜裡江邊春水大漲,那艘巨大的船艦隨水波漲高,就像一根羽毛那麼輕。從前浪費許多力氣也不能移動它,而今卻能在水中自在地移動。

127 〈訴衷情〉 陸 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128 【注釋】 梁州:古州名,今陝西省南鄭縣東。此處指南鄭地區。 關河:關塞與河防。 天山:指祁連山,在今新疆省維吾爾自治區內。《漢書‧霍去病傳》:「去病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顏師古注:「祁連山即天山,匈奴呼天為祁連。」這裡借指南宋與金對峙的西北前線。 滄洲:水邊之地,常代指隱士住的地方。此處是指賦閒家鄉。

129 【語譯】 當年我滿懷壯志,企盼為國效力,追求立功邊疆的封侯事業,並也確實騎馬遠去梁州,防守過前方。可是曾幾何時,從軍關塞與河防的夢破滅,往事竟無影蹤可尋覓,一身舊皮裘也在時光的流逝中塵封埃積,破舊不堪。敵國未滅,我人已老,對鏡只見兩鬢霜白,不禁淚落襟前,一切也只有空流苦淚而已了。這一生誰又能料想到。心在前線,魂繫國事,卻身在家鄉,賦閒終老呢!

130 〈釵頭鳳〉 陸 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131 【語譯】 紅潤白嫩的手,捧出黃封的酒,滿城蕩漾著春天的景色,宮牆裡搖曳著綠柳(喻唐琬禁宮裡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即)。東風多麼可惡,把我倆濃濃的歡情吹得那樣淡薄,滿懷的憂愁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回顧起來都是錯!錯!錯!  美麗的春色依舊,只是人兒卻因相思而消瘦,沾染著臉上胭脂的紅淚,把薄綢的手帕都溼透。滿園的桃花已經凋落,幽雅的池塘樓閣也已閒置,永遠相愛的誓言雖在,可是書信託誰帶去。莫(只好作罷)!莫!莫!

132 〈唐琬依韻和釵頭鳳〉 唐琬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133 【語譯】 世情是澆薄的,人情是險惡的,雨送走了黃昏,花兒容易凋落。天快亮了,曉風吹在臉上,可憐臉上還殘留著淚痕。想把心裡說的話寫出來(但不行),只能斜倚著欄杆獨自無語。難!難!難! 兩人各自分飛,今天的情景已不同昨日,我病弱的魂魄像秋千飄蕩。淒寒的號角聲,夜已深,怕他人尋問,只能吞下眼淚,妝扮好假作歡樂。瞞(著他人)!瞞!瞞!

134 七、大顯身手─隨堂評量 學測題 指考題

135 1.或謂「唐詩」和「宋詩」之別在於:唐詩重抒情,擅用以景托情的表現方式;宋詩則多寫日常生活,有「散文化」或「口語化」的傾向。若依據上述的分別,下列詩句,明顯具有「宋詩」風格的選項是?
(A)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B)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C)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 (D)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92.學測〕

136 答案:(C) 解析: (A)出自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B)出自唐溫庭筠〈碧澗繹曉思〉 (C)出自宋蘇軾〈戲子由〉。語譯:「宛丘先生身高像山丘般的高,學舍小得像小舟般。時常低著頭誦讀經書、史書,忽然打個哈欠,伸個腰,頭頂到屋頂。」從「長如丘」、「小如舟」、「常時低頭」、「忽然欠伸」、「屋打頭」等「散文化」與「口語化」的詞語可以明顯看出宋詩的特色 (D)出自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本題的測驗目標為重要國學及文化常識。宋詩的特色。

137 2.下列詩句均是文學史上名家詩篇的名句摘錄,請仔細閱讀,並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乙)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丙)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丁)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庚)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A)(乙)(戊)(己)都是宋詩 (B)(甲)(戊)(己)原詩皆為絕句 (C)(乙)(丁)(庚)都是對仗的詩句 (D)其中有三項是杜甫的名句 (E)(甲)(丙)(庚)都是李白的作品 〔98.指考〕

138 答案:(B) (C) (D) 解析: (A)(戊)(己)為宋詩 (乙)為唐詩 (B)(甲)(戊)(己)為絕句   (乙)(丁)(庚)為律詩   (丙)為古體詩 (C)(乙)(丁)(庚)皆為平仄相對,詞性相同的對仗句 (D)(乙)(丁)(庚)為杜甫的作品 (E)只有(丙)是李白的作品,出處:(甲)李商隱〈登樂遊原〉;(乙)杜甫〈春望〉;(丙)李白〈月下獨酌〉;(丁)杜甫〈客至〉;(戊)朱熹〈觀書有感〉;(己)蘇軾〈題西林壁〉;(庚)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39 語譯: (甲)這時候夕陽西下,景色無限美麗,可惜已經接近黃昏,轉眼間就要消失了。 (乙)感傷時勢,花兒也都落淚;悵恨別離,鳥兒也會驚心。 (丙)我只好舉杯邀請明月,對著月下自己的身影,合起來算是三個人吧。 (丁)長滿了花木的小徑,從來沒有因為客人來臨而打掃過;只有今天,為了你的到來,我才把這一扇簡陋的草門給打開。 (戊)如果問它怎麼這樣的清澈?因為有源頭的水不斷的注入所致。讀書想要能夠清明的領悟,也要長期不斷的開卷。 (己)有時,廬山的真實面目反而弄不清楚。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裡面。 (庚)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140 3.下列詩句表露詩人心中悠然自得的選項是? (A)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B)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C)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D)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鄰叟,談笑無還期 (E)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95.學測〕

141 答案:(A)(D) 解析: (A)語出宋程顥〈春日偶成〉。程顥此詩寫出輕鬆自在遊山玩水。全詩寫「在接近晌午時候,淡雲飄浮、清風徐來,我傍著路花岸柳漫步,繞過了前頭的溪流;世人不了解我心中追求淡泊的那分喜悅,只當作我想學那些少年郎,偷著閒暇去享受青春行樂的快意罷」。 (B)語出宋秦觀〈泗州東城晚望〉。此詩寫出夕照之景,因為有「渺渺」、「孤」等用詞,並不以悠然自得的情緒為主。全詩寫「孤城聳立於白水環繞的一方,傍晚時分才從停靠的船隻上隱隱傳出些許人語。遠遠林梢一抹如畫的青色,應該是淮水轉繞處山的地方吧」。

142 (C)語出唐.孟郊〈登科後〉。詩寫及登科後的得意與張狂,情境與「自得」差距甚遠。全詩寫「以前不如意的日子不值得一提,今日金榜題名,心中無拘無束,感覺無比暢快。我迎著春風,得意的騎著馬飛快的跑著,一天之內就把長安城內的花看遍了」。 (D)語出唐.王維〈終南別業〉。寫出王維晚年自得的情致。全詩寫「中年喜好佛理,晚年住在南山邊。一時興起就獨自往山中,體會山中的美景。走到水源盡頭,就坐下靜看白雲升起。偶爾遇到山中的老人,談天說笑竟然忘了回來」。 (E)語出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寫杜甫聽到官軍勝利的狂喜之情。

143 4.關於下列兩首王安石詩,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  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詠孟子〉)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黮闇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讀史〉)

144 (A)「何妨舉世嫌迂闊」二句,顯示了王安石自比孟子,目空一切的自傲心理
(B)「遺編一讀想風標」之情懷、語意與「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大抵近似 (C)「行藏」一詞,意指進退出處,語出《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D)〈讀史〉一詩,表達了王安石對史書記載及其論斷功過是否真切、允當的質疑 (E)二詩都流露出王安石的孤寂、無奈,也流露出自身理想、信念、行事、人格不被了解,缺少知音的感慨。 〔95.學測〕 答案:(B)(C)(D)(E)

145 解析: (A)顯示王安石認同孟子為個人理念而遭世人批判的勇氣。語譯:雖然孟子的魄魂早已逝去,難以招得,但從他的遺編我們仍能想見他的理想以及風範。即使全世界的人嫌我思想迂闊又有何妨?必定有如孟子這般的理想主義者可以安慰我寂寥不受他人認同的靈魂。(〈詠孟子〉)/自古而來,取得功名的路一樣的辛苦,至於「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應對方式,又有何人可以託付呢?即使處身當代,記事評論常常昏闇失誤,更不用提後代的人各種失當的解說,使得史事更失去真貌。當前所傳的史書只是史事的糟粕,談不上粹美;史書最難表現的就是古人的精神,少少文字哪能道盡前聖的高潔賢德呢?恐怕只是讓他們空在紙上蒙塵,獨守千年的寂寞。(〈讀史〉)

146 5.閱讀下列(甲)、(乙)二詩,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甲)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賈島〈三月晦日贈劉評事〉)(乙)節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A)二詩均藉由描寫景物的變化,具體呈現季節的交替、轉換 (B)二詩均藉由自己和他人態度的差異,深化面對春盡的感傷 (C)(甲)詩以「猶是春」表示只要心中有春,即令春去亦無須傷感 (D)(乙)詩以「何須恨」表示四季各有其美,當豁達迎接夏天到來。            〔98.學測〕

147 答案:(D) 解析: (A)只有(乙)詩寫出景物變化。 (B)只有(乙)詩有人我態度差異。且(乙)詩並無春盡的感傷。 (C)(甲)詩充塞惜春的傷感,努力把握最後的春光,要惜春到最後一秒鐘,然而此即是一種對春去的傷感。 語譯:(甲)三月三十日那一天,美好的春光終究要與我這耽溺於詩作的人告別。今夜我們一同不就寢,只因直到凌晨曉鐘響起之前,都還算是春季啊!(乙)節氣更迭之中,萬物相互催趕更換著,只有傻氣十足的痴心男女才會想要留住春季。其實芳香的春花即將停歇又何必有所憾恨呢?夏季美好的林木,那綠蔭不也宜人?

148 八、超速連結─網路資源 1.古雅臺語人—古趣盎然—黃庭堅
提供黃庭堅生平簡介、詩詞選。

149 2. 古雅臺語人—古趣盎然—朱熹 http://teacher. whsh. tc. edu
2.古雅臺語人—古趣盎然—朱熹 介紹朱熹的生平及其詩文創作。 3.古雅臺語人—古趣盎然—陸游 介紹陸游生平、詩詞選及賞析。

150 4.網路展書讀—中國文學網路研究室—宋詩、宋詞
提供宋代作者生平、讀音標注(注音符號及漢語拼音符號)、翻譯、註解、評註、典故出處等資料;檢索點包含作者、詩題、詩句、綜合資料、體裁分類等;檢索結果可以列出全文,並選擇標示相關之文字及多媒體資料。

151 5. 古雅臺語人—教學工坊—宋詞選 http://teacher. whsh. tc. edu
5.古雅臺語人—教學工坊—宋詞選 提供二十多首名家(如:陸游等人)宋詞資料,可供課外補充說明之用。


Download ppt "第十三課 宋詩選 〈寄黃幾復〉 黃庭堅〈觀書有感〉 朱 熹〈書 憤〉 陸 游 目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