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GB18306-20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实施中的若干问题解读 高孟潭 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委会 2016年4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GB18306-20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实施中的若干问题解读 高孟潭 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委会 2016年4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GB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实施中的若干问题解读 高孟潭 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委会 2016年4月

2 报告要点 GB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中国地震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编制,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2015年5月15日颁布,2016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依托科技进步、资料积累,改进了相关模型,提高了设防水平,取消了不设防区域。湘潭市全境纳入0.05g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 该标准依据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发展的需求,确定了包括与抗倒塌设计相关的罕遇地震作用参数在内的四级地震作用参数,全面落实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服务于城市规划、抗震设计和备灾工作。 该标准的实施将为防控地震风险,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 主要内容 1.新版区划图编制背景 2.新版区划图主要特点 3.相实施关法律法规问题 4.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

4 1. 新版地震区划图编制背景

5 背景A 地震高风险是基本国情 中国地震频发、分布范围广、灾害重 未来地震风险形势严峻 国际上普遍注重构造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的作用

6 中国地震活动与灾害 频度特点 空间分布特点 地震具有成组活动特征 地震灾害严重 频度高 大震频发 分布范围广 中东部地区与人口稠密重合
平均每年427次4级以上地震 大震频发 平均5年1次7.5级以上地震 平均10年1次8.0级以上地震 空间分布特点 分布范围广 三分之一国土具有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的可能 中东部地区与人口稠密重合 三分之一以上城镇可能遭受Ⅸ度地震影响 地震具有成组活动特征 地震灾害严重

7

8 康熙环 1679 1683 1709 1695 1668 1718 1654 1713

9 百年来死亡万人以上地震 >62万人死亡 2008 汶川地震 8.0 90,000 海原地震 8.5 240,000 1920
海原地震 ,000 1920 古浪地震 ,000 1927 通海地震 ,000 1970 唐山地震 ,000 1976 2008 汶川地震 8.0 90,000 >62万人死亡

10 中国地震风险飙升 快速城镇化与人口迁移 巨型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脆弱性 农村地震风险演化特征

11 典型城市震灾 1999年集集地震中的台北东星大楼,12层,87人死亡。 震级7.7,距离震中约150km,7度
2016年高雄美浓地震导致台南维冠金龙大楼倒塌,16层,115人死亡 震级6.6,当地加速度记录148gal ,七度强 1999年集集地震中的台北东星大楼,12层,87人死亡。 震级7.7,距离震中约150km,7度

12

13 一个社会理解、度量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主要区别
—伯恩斯坦

14 地震区划图防控风险作用 地震区划图 国土利用等规划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 老旧危房加固改造 应急备灾 地震保险 规避风险 控制新生风险
减少存量风险 应急备灾 应对余量风险 地震保险 转移风险

15 背景B 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 经济发展 快速城市化 农村变化巨大 公众需求: 经济总量 人均水平 抗震费用占购房费用的比例
人口集中:1990年来增加了约四亿城镇人口 财产集中 产业集中 农村变化巨大 农民工 农村房屋建设 公众需求: 生命安全意识提高、生活生计要求提高、财产保护新需求 区划图关乎十几亿人身家性命和幸福生活

16 汶川地震后,当地贫困人口比例增加50%,至今没有恢复到震前水平。

17

18

19

20 背景C 国家治理的需求 经济、安全、科技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公共安全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思考
习近平“529”讲话 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意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多元主体 基层 企业 社会组织 思考 区划图如何保护人的安全?提出建筑物抗倒塌原则?如何应对超设计基准的地震? 经济、安全、科技

21 “十三五”规划纲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安全发展,防控重大风险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加快地震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与应急体系建设

22 背景D 科技进步和资料积累 基础研究重大进展 关键技术发展 活动块体理论 地震构造模型 地震活动性模型 高震级潜源划分 潜源三级划分方法
大地震复发周期 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性模型与衰减关系

23 背景E 科技进步和资料积累 国家地震观测基础设施和基础性工作成效 11万多条地震统计样本 130条活动断层数据和161个断裂段古地震资料
1051个站点的GPS观测数据 1720条应力测量数据 1万条地震反应谱数据 1300个钻孔8769个波速测量数据

24 背景F 国际地震区划进展 美国率先提出建筑抗倒塌概念、提出功能保障概念、提出灾害弹性和全民备灾概念 日本率先构建规划避灾理念并付诸实践
国际上普遍注重构造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的作用

25 新版区划图编制背景 国家发展需求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观测系统建设 基础研究 科技发展 基础调查 技术研发 资料积累 重大工程安评 国际合作
灾难性地震教训 新版地震区划图

26 新版区划图实施重大意义 区划图实施 防控地震风险 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有序 社会经济安全发展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全面实现现代化

27 2. 新版区划图国标主要特点

28 编制基本原则 依托最新科技成果和积累的大量资料,着重考虑高震级潜源、大地震复发周期、衰减关系新成果以及土层调整新成果
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下,不低估罕遇地震作用,保障房屋建筑的抗倒塌能力。 具体技术操作:取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动参数与50年超越概率2%地震动参数/1.9的最大值。 Max (A10%/50Y, A2%/50Y/1.9)

29 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历史 暴雨+防洪+防震 科学概念与工程决策的统一 法律 科研成果 部门规章 强制性国家标准 1代图 2代图 3代图、4代图
5代图 最大地震烈度 百年最大地震烈度 475年重现期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四种重现期 四类场地 地震动参数 构造类比与地震重复 中长期地震预报 统计模型+中长期预测加权 地震构造模型+统计模型 法律 科研成果 部门规章 强制性国家标准 暴雨+防洪+防震 科学概念与工程决策的统一

30 中国地震局 震害防御司、政策法规司 编图办公室 顾问委员会 编委会 标准起草组 编图工作组 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 全国地震标准化委员会

31 新版区划图编制过程 新国标审批、颁布 安评委、顾问组论证 28个直属单位,200多名专家参与了编图工作 标准条文修订 征求地方意见
征求部门意见 科技支撑项目启动 科技支撑项目验收会 编图结果征求地方意见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06年 2007年 衰减关系验收会 地震参数验收会 土层影响验收会 编委会成立 编图原则咨询 技术思路咨询 潜在震源区划分验收会 汶川地震总结 安评委、顾问组论证 基础资料验收会 28个直属单位,200多名专家参与了编图工作 标准条文征求意见

32

33

34

35 两图:II场地基本地震动参数 乡镇所在地 参数列表 四级地震作用参数 (比例关系) 五类场地地震动参数 (双调整表)

36 新版地震区划图主要特点 三级防控体系 四级地震作用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五类场地土层地震动参数双调整 提升了基本地震动参数

37 ①三级防控体系 能避就避,不能避就抗, 扛不住则采取应急备灾措施 规划 设计、施工、运维 应急备灾 极罕遇地震作用 常遇、基本、罕遇作用
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作用 能避就避,不能避就抗, 扛不住则采取应急备灾措施

38 ①三级防控体系 规划防灾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 城市总体规划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环保规划 日本311地震重建规划 规避千年一遇海啸人员伤亡风险
高台移动、职住分离 多重防御体系 高风险土地国有化使用

39 ①三级防控体系 设计、施工、运维 抗震设计 质量控制 运维保障 2016年高雄美浓地震导致台南维冠金龙大楼倒塌,16层,115人死亡
震级6.6,当地加速度记录148gal

40 ①三级防控体系 极端事件 极罕遇地震作用 应急备灾措施 应急预案 应急设施 应急演练 交通网络 避难场所
0.05gx3=0.15g gx1.3 ≈0.20g

41 。 ②四级地震作用及其参数确定 基本地震动 相应于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

42 。 ②四级地震作用及其参数确定 多遇地震动 相应于50年超越概率63%的地震动

43 ②四级地震作用及其参数确定 罕遇地震动 相应于5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动

44 ②四级地震作用及其参数确定 极罕遇地震动 相应于年超越概率10-4的地震动

45 常遇地震动 基本设防地震动 罕遇地震动 极罕遇地震动

46 K1,K2,K3 定义

47

48 ②四级地震作用及其参数确定 Ⅱ类场地不同级别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确定 K1、K2、K3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震动加速度分区特征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49 有地震小区划等结果,可根据小区划结果确定比例系数;若无其它依据,建议使用平均值。可由地方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依据上述原则给定。

50 ③五类场地地震动参数双调整 五类场地 双调整 将现行国标基岩分为“硬基岩”和“软基岩” 四类场地调整为五类场地 调整特征周期值
调整峰值加速度

51 ③五类场地地震动参数双调整 区划图的两表

52 新的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的调整结果 0.05g 区

53 新的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的调整结果 0.10g 区

54 新的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的调整结果 0.15g 区

55 新的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的调整结果 0.20g 区

56 新的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的调整结果 0.30g

57 新的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的调整结果 ≥0.40g 区

58 ③五类场地地震动参数双调整 调整依据 实际震害经验 实际观测记录 数值计算结果 多数专家一致研究成果 美日欧等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

59 新西兰地震 2011年2月22日,6.3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破坏,240人死亡
地震造成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基督城毁坏,重建工作尚未完成,已经投入相当于两千多亿人民币的资金 新西兰房屋建筑选型和抗震能力高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

60 新西兰地震

61 台湾两次震害实例 1999年集集地震中的台北东星大楼,12层,87人死亡。 震级7.7,距离震中约150km
2016年高雄美浓地震导致台南维冠金龙大楼倒塌,16层,115人死亡 震级6.6,当地加速度记录148gal

62 ④提升了基本地震动参数 取消了小于0.05g区域,面积192万平方公里 大于等于010g分区面积增加了86万平方公里

63

64 设防水平提高原因 与GB 相比,修订版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在中强地震活动为主区域,地震动峰值有显著提升,取消了小于<0.05g区域。 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基于观测台网建设的资料补充 补充11万条中强地震记录统计样本 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性模型 利用现代地震学重新厘定b值 考虑历史地震资料遗失重新厘定地震发生率 中强地震活动区衰减关系模型 大量中强地震加速度记录 参照国际上新的研究成果

65 近百年地震死亡统计

66 2008年01月11日上午7时26分,吉首小溪口地带发生2.5级小地震,伴随着一声巨响,许多居民家发生了房屋开裂 。

67

68 2015年3月14日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发生4.3级地震,造成二人死亡,十余人受伤。

69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九江瑞昌发生5.7级地震,造成12人遇难,800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转移安置60余万人,280万人紧急避险
财产损失:倒塌房屋1.8万间,损坏房屋15万多间。

70 2014年美国Napa6.0级地震 10公里左右,加速度值接近或大于0.4g

71 新西兰地震

72 新版地震区划图主要特点 三级防控 四级地震作用 场地土层参数双调整 提升基本地震动参数 湘潭:人口密集 产业密集 暴露总量大
湘潭:基本地震动参数 土层双调整 四级地震作用 防控重大地震风险,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安全发展

73 3. 法律法规相关问题

74 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 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 区划图参数是最低要求 抗震设防=地震区划+强制性国家工程抗震设计标准
不同风险水准地震动参数+防御地震破坏的准则 地震区划图国家标准规定不同风险水准的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参数是最低要求 学校医院等强制性提高要求 依据重要性提高要求 依据地方法规提高要求 未达最低要求,违反强制性国标,违反相关法律

75 法律问题 法律条文延伸,违反标准即违法 基础性标准 法不溯及既往 标准化法 防震减灾法 建筑法 标准衔接 不得低于原则(安全原则)
刑事、民事责任追究

76 地震小区划与地震活断层探测 GB18306-2015实施与地震小区划 地震小区划和活动断层探测是GB18306-2015的细化和补充
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地震小区划图。地震小区划图与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审定。”经审定后的地震小区划结果可以代替当地地震区划结果,用于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 地震小区划和活动断层探测是GB 的细化和补充 细化 给出四级地震作用比例系数 给出场地土层影响系数 补充 活动断层分布 地震地质灾害

77 4. 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

78 地震区划图监管与公共服务 透明、可及、方便 国家地震区划图 GB18306-2015 监管服务平台 土地利用 地震区划图用户需求 抗震设计
抗震加固 国家地震区划图 GB 监管服务平台 地震保险 隐患排查 应急备灾 计算结果及基础资料 监测预警 透明、可及、方便

79

80

81 行政 法律 市县地震区划图监管服务系统 窗口行政许可(许可文件自动生成) 村镇服务抗震设防管理(行政变迁、边界线) 建设工程监管平台
抗震设防执法检查 公众咨询服务平台 行政 法律

82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规划+设防+备灾 安全+经济 新技术 市长认识到位

83 谢谢,请提出宝贵意见! 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委会


Download ppt "GB18306-20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实施中的若干问题解读 高孟潭 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委会 2016年4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