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國思想史 第十四章 王充 主講人:胡順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國思想史 第十四章 王充 主講人:胡順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思想史 第十四章 王充 主講人:胡順萍

2 目次 一、影響王充的人物 二、天道自然觀 三、批評精神(一)疾虛妄 四、批評精神(二)評諸子 五、人性論

3 一、影響王充的人物之一 桓譚:著《新論》二十篇,是有骨氣之讀書人。 讖緯:西漢末年流行(劉秀與王莽皆靠此而興起) 形神論: 王充非常推崇桓譚
桓譚反迷信傾向。 形神論: 形-身體;神-靈魂 身體死,靈魂亦滅,故形神不離,亦可曰“神滅”。 王充<論死> 范縝<神滅論> 王充非常推崇桓譚 「桓譚之言得其實」「論文以察實」 「扶桓君山之書,富於猗頓之財」 為排佛,故提出「神滅」

4 一、影響王充的人物之二 揚雄: 恢復儒家真精神 具有批評精神 推崇揚雄 王充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 王充批評範圍更廣,內容更深入。
「子雲無世俗之論」 王充對揚雄《法言》特別推崇。 

5 二、天道自然觀之一 老子-天道自然 荀子-天人之分,天生人成 董仲舒-天人相應
王充-否定天人相應。承繼老子、荀子之觀念,攻擊董仲舒之天人相應。 轉化天的性質 「自然無為,天之道也」 「夫天道,自然也,無為。」 與董仲舒天會譴告人相對立。

6 二、天道自然觀之二 如何轉化 經驗上的論證 概念上的檢討 結論:「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隨行而應人」 人有口目,所以人是有為的;
天無口目,所以天是無為的。 故天是自然的。 概念上的檢討 天由雲煙構成的,雲煙是物質性的東西,物質性的東西是無為的,故天也是無為自然的。 結論:「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隨行而應人」 「天人不相應」 針對董仲舒而說

7 三、批評精神(一)疾虛妄之一 批評方法: 效之以事:視事情於論證上是否可以成立 考之以心(以心意議) 「事莫明於有效」 「論莫定於有證」
根據推理能力,判斷事物的是與非。 組織 推論 試驗 判斷 推論事物之過程稱為「以心意議」 相為因果而成立

8 三、批評精神(一)疾虛妄之二 批評之對象 迷信 災異說 神話、傳說 偽書 孔、孟 諸子 神仙

9 三、批評精神(一)疾虛妄之三 批評之實例 孔子與顏淵之故事
孔子與顏淵一起登泰山,孔子問回「是否看見吳國之昌門及白馬上之白練」回答:「看到了」顏淵回去後,頭髮白,而牙齒掉,鄰人皆以為回之工力不夠所致。 然王充反駁: 《論語》與其它書,皆沒有記載孔子視力極佳之事,其弟子亦無討論到此問題。 視力所及十里,然魯至吳國距千里。 人憂愁時才會頭髮白、牙齒落。

10 三、批評精神(一)疾虛妄之四 泗水卻流的問題 洙、泗為孔子之故鄉。
孔子墓在泗水旁,泗水不敢流經孔子之墓故卻流,後人皆以為此乃天意,是天尊崇孔子及封其後代所致。 然王充反駁: 為何不生前尊崇他,而排擠他。 封其後代,倒不如封孔子本人。 河水倒流是自然現象,時而有之,不足為奇。

11 三、批評精神(一)疾虛妄之五 關於“雷”的迷信 打雷是天發怒,天殺龍。 王充反駁: 結論:雷非天怒,是自然現象。言天怒此乃虛妄之言。
打雷是陰陽相擊。 雷是火,故打中房屋,房屋會燒焦。 故打中人,人會發黑。 結論:雷非天怒,是自然現象。言天怒此乃虛妄之言。

12 三、批評精神(一)疾虛妄之六 無鬼說 人死會成鬼害人 王充反駁: (以上1至3皆效之以事) (1)人是物,物死不能成鬼,故人亦不可成鬼。
(2)人是精氣造成,人死精氣即消滅,故人死即成糞土、 腐朽,怎會成鬼。 (3)思念才會產生鬼。 (以上1至3皆效之以事)

13 三、批評精神(一)疾虛妄之七 上古之人較長壽、美 今人較夭折、醜陋 王充反駁: 虛妄之言何以會流行 上古治人者是聖人 今人治人者是聖人
上古之天即現在之天(自然之天) 天不改變,故氣亦不變; 人皆受氣於天,故古今人皆相同。 虛妄之言何以會流行 世人悅虛妄之言,好奇怪之說。 真實之言不能感動人,虛妄之言才能驚動人心。 故「古今應同」

14 四、批評精神(二)-評諸子之一 孔子:<問孔> 淡泊名利 諸子之冠 宰予晝寢之事,王充批評如下:
晝寢是小事。 孔子責罵宰予之言太過份。 患小過責以大惡。 孔子見南子(淫蕩之女子),子路不悅,孔子曰:「有失禮處,則遭天殺」 王充反駁: 做壞事即遭天殺,天下之人少矣,故孔子之言不足信。

15 四、批評精神(二)-評諸子之二 孟子:<刺孟> 孟子見梁惠王之事,王充反駁如下: 孟子離開齊國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利有兩種 貨財之利
利有兩種  貨財之利 安吉之利(國家富強、太平) 孟子沒有考慮到梁惠王所問為何利,批評孟子過於衝動。 孟子離開齊國 孟子曾言:「不怨天,不尤人」,然孟子離開齊而不悅,其生問:「子曾言不怨天,不尤人。」孟子曰:「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王充反駁: 孟子仍是怨天尤人,言「不怨天,不尤人」非真言。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此乃無根據之言。 禹湯(約千年) 湯周(約千年) 皆不合孟子之言

16 四、批評精神(二)-評諸子之三 老子 墨家 王充之自然無為,道家思想。 孔子是聖人,老子是賢人。 《墨子‧明鬼》-厚其精(優待人之精氣)
《墨子‧節葬》-薄其尸(苛薄之人尸體) 王充批評墨家之明鬼、節葬兩者之關點互有矛盾之處,此乃王充之誤。 明鬼之目的,具有教化之目的。 「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以尊天事鬼」 借明鬼安定國家,有賞善罰惡之目的。 「國家貧則語之以節葬」此乃站在國家之利而言。 明鬼、節葬皆與當時社會有密切關係,然王充不能了解。

17 四、批評精神(二)-評諸子之四 法家 王充-治國之兩個要件。 韓非認為不仕之人該殺,故姜太公殺不仕之士,韓非讚成。 養德 養力
王充批評韓非只重“養力”,必有「無德之患」 韓非認為不仕之人該殺,故姜太公殺不仕之士,韓非讚成。 王充認為「不仕之人性廉寡欲」故應受表彰。 韓-功利主義者。 王-道德主義者。  (兩人所持觀點不同,故結論不同)。 以儒家心態來批評法家

18 五、人性論之一 對前賢人性論之批評: 孟子:「人幼小之時,無有不善」 荀子之性惡是「人生皆得惡性」 王充反駁: 再反駁:
紂王幼年,其叔叔微子啟即看出紂王有不善之性,故人之幼小,非無有不善。 羊舌食我出生時,叔姬即看出其有豺狼之性。 再反駁: 紂王之事僅是傳說,不可信。 叔姬之看法是主觀感覺,不具有普遍性,故不成立。 荀子之性惡是「人生皆得惡性」 此乃是王充把荀子之經驗論誤以為是先驗論。

19 五、人性論之二 人性論之提出: 受董仲舒影響,將人性分三等: 批評: 孟子之性善-中人以上 荀子之性惡-中人以下 揚雄之性善混-中人
歸納前人之人性論而得,非做廣泛性之調查而得。 孟子的性善-先驗 荀子的性惡-經驗 然王充將此混為一說,此乃誤也,故其人性論難以成立。 立論不在同一層次上

20 五、人性論之三 宿定的人性論: 人性之善惡是父母受氣之時,即已定矣,此無根據之言,竟出現在知性心態之王充身上。 「用氣為性,性成命定。」
性惡或性善惡混要靠「教化」、「輔保」而達到性善。


Download ppt "中國思想史 第十四章 王充 主講人:胡順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