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方 西 济 学 经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裘 莹 TEL:
2
西方经济学 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Web Design Social Media
3
重要问题 对失业研究成果的概略说明 对通货膨胀研究成果的概略说明
4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原因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5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1、失业 (1)失业的概念 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按现行工资工作并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寻找过工作而又没有工作的人。
(2)失业的构成条件 劳动年龄人口 多数国家:16-64周岁;欧盟和加拿大:15-64周岁; 我国: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 不在劳动人口 有劳动能力但不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因病离职人员。 丧失劳动能力。 其他:现役军人、服刑人员和自愿失业者。 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减去不在劳动人口。 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减去就业人口。
6
附5:美国2000年劳动人口状况
7
2、失业率 衡量失业的最基本指标:失业率。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各国失业率的统计方法略有不同,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抽样调查或根据求职登记记录取得数据。
8
附2:中国2008年不在劳动人口
9
失业的数据 1953-2003美国的年失业率
10
附2:美国的失业率 美国2009年3月失业率为8.4%,创1983年以来最高记录。
11
附1:Unemployment Rate 资料来源: CIA(中情局)
12
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1、充分就业 (1)概念 在现有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工作的状态。 充分就业并不是不存在失业。
(2)充分就业的度量: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指劳动市场均衡时的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自然失业率就是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之和。 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13
2、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1)自然失业率的提出及其概念 1968年,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与菲尔普斯同时提出“自然失业率”理论。 衡量自然失业率的条件:寻找工作的人数等于失去工作的人数。 一般来说,实际失业率往往大于自然失业率,但也有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偶然情况。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1933-),美国经济学家,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4
(2)自然失业率的数学表达 设N表示劳动力,E表示就业数,U代表失业数,则有N=E+U,相应地,失业率为U/N。 劳动市场达到稳定状态的条件是:找到工作的人数=失去工作的人数。即: 其中:f—就职率,每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的比例 l—离职率,每月失去工作的就业者的比例 N=E+U
15
四、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劳动力市场出清 Nd表示:厂商雇佣一定量劳动,所愿支付的最高工资。
Ns W/P Nd表示:厂商雇佣一定量劳动,所愿支付的最高工资。 Ns表示:劳动者提供一定量的劳动,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 E (W/P)* Nd O N* N0 N 自愿失业 就业 自愿失业的原因: 立法原因、社会风俗习惯、工资福利的集体谈判不能达成协议、失业救济过高、过分挑选工作种类和条件、准备升学、贪图闲暇与安逸。
16
2、非自愿失业 在过高工资水平下,寻找工作的人数大于工作职位。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对劳动力时提出更为严格的技能要求。
17
二 失业的分类 1 摩擦性失业 2 结构性失业 3 周期性失业 三 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18
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1)摩擦性失业的表现 劳动力市场的新老交替。 放弃原工作,或被解雇,及转移到新地区,寻找新工作。 季节生产在转产中,工人要变换职业或岗位。 (2)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 (3)摩擦性失业的特征 属于非自愿失业。 期限短。 源于劳动供给方,即求职性失业(缺乏就业信息和知识)。
19
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1)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工资刚性 最低工资法 效率工资 工会垄断 (2)结构性失业的特征 结构性失业属于非自愿失业。 在性质上是长期的。 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20
(3)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的区别 劳动力的供求结构 摩擦性失业:劳动力供求结构是相吻合的;造成失业是源于信息不对称。 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求结构是不吻合的;造成失业是源于经济结构变化,表现为失业和空位的并存。 持续的期限 摩擦性失业:持续的时间较短。 结构性失业:持续的时间较长。
21
3、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1)原因 引致性: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衰退对物品和劳务需求减少,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 (2)周期性失业的特征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劳动力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愿意工作却无业可就,属非自愿失业。 长期性 经济处于最严峻的局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所恢复 。 对行业的影响 需求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越严重。 4、隐性失业(Hidden Unemployment) 当减少就业人员而产量没有下降时,就存在隐性失业。 发达国家:多发生在衰退时期,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即使未被解雇的工人也无法有效地使用,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
22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一 失业的影响
23
一、失业的影响 1、失业的经济影响 (1)社会角度 失业本身就是资源浪费 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不能移至下期使用,闲置就是资源永久性浪费。
失业导致生产设备开工不足、其他资源闲置 (2)个人角度 自愿失业:带来闲暇的享受。 非自愿失业: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 (3)政府角度 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 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24
2、失业的社会影响 (1)个人角度 失业提升了社会的犯罪率,影响了家庭的稳定,伤害个人的自尊和信心。 (2)社会角度
社会成本: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扩大。
25
二、奥肯定律 1、奥肯定律 2、奥肯定律的数学表达 y:实际产出; yf :潜在产出 3、奥肯定律的结论
奥肯定律认为,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 2、奥肯定律的数学表达 y:实际产出; yf :潜在产出 u:实际失业率; u*:自然失业率 α:大于零参数 :GDP缺口 3、奥肯定律的结论 奥肯定律的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如果想降低失业率,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26
附1:奥肯定律 资料来源: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27
附2:奥肯定律在中国的失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整理所得
28
三、促进就业的措施 1、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多种经济政策 2、建立多种就业服务机构,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
第一,鼓励和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企业发展。 第二,通过职业开发增加就业机会。 第三,以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及劳务输出等来促进本国就业岗位的增加。 第四,建立协商机制,劳、资、政三方面共同研究解决就业问题。 2、建立多种就业服务机构,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 对就业服务部门实行专业化管理,为失业者及时提供有效的求职信息,缓解摩擦性失业。 就业服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职业介绍、信息咨询、指导服务、职业培训等。
29
3、把职业培训作为减少失业的优先措施 4、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5、调整工资水平 6、改革失业制度,由消极救济变为积极就业
通过政府和各种非政府渠道,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使更多人有条接受教育。 4、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挖掘企业潜力,鼓励企业扩大对劳动的雇佣; 鼓励其自我就业; 缩短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制。 5、调整工资水平 政府利用收入政策直接或间接地调控工资水平。 这种政策有助于消除由实际工资过高引起的失业。 6、改革失业制度,由消极救济变为积极就业 严格失业保险领取条件、缩短救济时间、降低津贴金额,用压缩的经费建立具有促进再就业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从简单地保护失业者转为促进他们再就业。
30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1953-2003美国的通货膨胀
31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1、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率 美国1948-2000年CPI及GDP折算指数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是通货紧缩,它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下降。 2、通货膨胀率 描述通胀的工具:通货膨胀率(即价格上涨率)。 美国 年CPI及GDP折算指数 宏观经济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32
二 通货膨胀的衡量 通货膨胀率:
33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1、消费价格指数(CPI) 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3、GDP折算指数(GDP Deflator)
与公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直观反映消费者价格负担。 时效性强。 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PPI与CPI的关系—PPI向CPI传导 卖方市场 成本(能源、原料价格)上涨最终会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 买方市场 由于供大于求,PPI很难传递到CPI上,企业需通过压缩利润消化上涨的成本,结果为企业盈利减少。 3、GDP折算指数(GDP Deflator) 优点:覆盖面广,全面反映一国物价水平变动。 理论经济学中使用的物价指数一般都是GDP折算指数。
34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划分 2、 按照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 温和的通胀:10%以内。 奔腾的通胀:10%-100%。
超级的通胀:100%以上。 2、 按照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 需求拉上的通胀:总需求过度引起的。 成本推动的通胀,生产成本增加引起的。 混合型通胀:需求与供给共同作用引起的。 结构性通胀: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引起。
35
3、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 4、按照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划分 5、按照通货膨胀对价格的影响差别来划分
公开的通胀:以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形式表现。 隐蔽的通胀:没有在官方物价指数上升中表现。 4、按照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划分 完全预期的通胀:可正确地预期物价上涨率。 不完全预期的通胀:指公众无法正确地预期到。 5、按照通货膨胀对价格的影响差别来划分 平衡的通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的通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6
四、通货膨胀的成因 1.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造成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如下所示的交换方程: MV=Py
对上式取自然对数: 对上式求关于时间t的微分: 因此,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潜在的水平上,则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37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 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38
2、AD-AS分析 (1)需求拉上型通胀(Demand-pull Inflation)
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的、显著的上涨。 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 实际因素 IS右移,从而AD曲线右移。 IS右移的原因:净出口增加、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 货币因素 LM曲线右移,从而AD曲线右移。 LM右移的原因:货币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39
P AS P3 AD3 P2 P1 AD2 P0 AD1 AD0 O Y Y0 Y1 Yf
40
(2)成本推动型通胀(Cost-push Inflation)
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工资-价格螺旋(Wage-price Spiral) 原因:不完全竞争劳动市场(工会组织)。 结果: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工资提高引起成本提高,从而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工资-价格螺旋: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工资和价格形成了螺旋式上升。 利润推进型通胀(Profit-push Inflation) 原因: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垄断或市场势力) 。 结果:产品价格不取决于供求,而是由垄断者操纵的。 垄断行业是些关键部门(例如钢铁、汽车、石化等)。这些行业或在经济中十分重要,或是其他行业的原材料。 由这些行业产生的利润推进物价上涨,进而会使整个经济出现通货膨胀。
41
P P3 AS3 P2 AS2 P1 AS1 AD Y3 Y2 Y1 Y
42
(3) 供求混合型通胀(Hybrid Inflation) 西方学者认为应当同时从供求两个方面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来说明通货膨胀。
混合型通货膨胀指需求拉上与成本推进共同作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AS1 P P2 AS0 P0 AD1 AD0 Y Y0 Y2
43
3、结构型通胀(Structural Inflation)
(1)部门差异型通胀 英国经济学家萨沃特用部门间差异来解释结构性通胀。 产业部门生产率增长快于服务部门的增长,但两部门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相同,且货币工资增长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决定的,结果服务业的货币工资增长超过其生产率增长。 于是,劳动力从产业部门转移至服务业,导致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减少,产出下降。产业部门为维持正常经营,只好提高工人货币工资来吸引工人,导致成本上升。 工资刚性使服务业不因劳动力过多流入而下降,反而继续以超过其生产率的速度增长,进而导致产业部门生产进一步上升。 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升。
44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型通胀(Scandinavian Model)
挪威经济学家奥克鲁斯特将结构性通胀同开放经济部门结合起来分析,创立了“小国开放模型”。 小国:是指该国在世界市场上只是价格接受者,不能决定商品的国际价格。 将小国开放经济分为:一是开放部门,即产品和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部门;二是非开放部门,即产品和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 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开放部门的产品价格会随之上涨,开放部门的工资也相应上涨。一旦开放部门工资上涨后,非开放部门工资也向开放部门看齐,导致非开放部门成本上升,价格上涨。 从而导致“小国”全面的物价上涨,发生通胀。
45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3)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数学解释 假定有A、B两个部门: A部门:生产增长率为3.5%,工资增长率也是3.5%; B部门:生产增长率为0.5%,工资增长率也是3.5%(向A部门看齐); 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为: 全社会的生产增长率为: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46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4)结论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证明: 利润最大化条件:一阶导数为0,即: 上式对时间t进行微分得: 上式两边除以 ,则有: 从而有: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47
4、通胀惯性 通胀的惯性,来源于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一般价格水平一旦上涨,就会持续一定时间。这时,人们就会调整通胀预期,并预计价格上涨将在下期持续,从而在交易中把这一点考虑在内。 AS P P 超额需求 超额需求 P1 P1 AD2 E P0 P0 AS2 AD1 AD1 AD0 AS1 AD0 O yf y O yf y
48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一、再分配效应 二、产业效应
49
一、再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1)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利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
产品价格调整快于工资调整,引起实际工资减少,价格上升给利润收入者带来了好处。 (2)债权人与债务人—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在偿还期内发生通胀,意味着到期实际债务和利息减少了,债务人因此获得了利益。 (3)政府与公众—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通胀引起的名义收入增加,导致税收增加 政府的这种收入被认为是政府利用通胀对公众的掠夺。 这种收入的存在是政府控制通胀不力的原因。 消除这种影响的方法是实行税收指数化政策。 国债的净债务人 通货膨胀也有利于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
50
2、通货膨胀的财产分配效应 3、通货膨胀的资源配置效应 一般而言,财产的货币价值会因通胀而变化。有些升值而有些贬值。
债务则因通货膨胀而减少。 3、通货膨胀的资源配置效应 不平衡的通胀,改变了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就会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 价格快于成本上升的行业将得到扩张;而价格上升慢于成本上升的行业会相应收缩。
51
二、产业效应 1、蒙代尔-托宾效应 2、成本推动型通胀会引起失业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3、超级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崩溃
短期:非预期通胀使产品价格上涨快于货币工资上涨,实际工资降低,促使企业增雇工人、扩大产量。 长期:形成通胀预期,不会对就业和产出产生实质影响。 1、蒙代尔-托宾效应 温和的需求拉动型通胀→产品价格上涨先于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企业利润↑→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2、成本推动型通胀会引起失业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成本推动型通胀→总需求购买力↓→实际产出↓,失业↑ 3、超级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崩溃 价格持续上升→通胀预期→减少S和I→经济增长放慢 生活费用上升→加工资→成本↑→生产↓→经济增长↓ 通胀预期会鼓励企业投机,即“囤积居奇” 。 恶性通胀→丧失货币信心→正常经营无法进行→市场机制混乱
52
第五节 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 二、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53
一、菲利普斯曲线 1、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 年的统计资料,利用数理方法计算反映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的依存关系的曲线。 这就是后来被西方经济学家奉为替政府提供了“一张政策选择的菜单”的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该曲线描述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间存在的负相关关系。 其中, 表示t时期的货币工 资增长率,Ut表示t时期的失业 率。 P O U(%) P
54
2、新古典综合派修订的菲利普斯曲线 萨谬尔森把菲利浦斯曲线改造为失业与通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若劳动生产增长率为0,则通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因此,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替代关系。 π=-a(u-u*) π 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越高。 反之则反是。 a 10 b 8 PC O U 6
55
痛苦指数(Misery Index),等于通胀率与失业率之总和。 1970年代发表,代表令人不快的经济状况。
标准为:当指数超过20%时,表示经济处在“悲惨”状态;10-20%之间, 为“尚可”;如果小于10%,为“优异”。
56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 曲线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 曲线 三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π- πe) = -a(u-u*) π = πe-a(u-u*)
57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 曲线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 曲线 通货膨胀预期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58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 曲线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 曲线 美国自1961年以来的通货膨胀与失业
60
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失业和通胀之间的“替代关系” :用通胀率的增加来换取失业率的减少;用失业率的增加来换取通胀率的下降。
具体操作方法:确定一个社会“社会临界点”,即失业率和通胀率的社会可以接受程度。 通货膨胀率 社会临界点 安全区域 失业率
61
二、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960年代,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在对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中引入了适应性预期。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适应性预期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形成并调整对未来预期。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胀预期,预期通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胀率,使实际工资下降,厂商实际利润增加,刺激投资增加,失业率将下降。 此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在短期内扩张性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 π e<工人实际工资率低于预期工资率 I,Nd U 扩张性政策可以解决失业问题 PC1(πe=π1) O U* U
62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中,工人不断调整预期,致使长期中的实际通胀与工人的预期通胀达到一致。
工人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以保持实际工资不变,使通货膨胀无法起到降低失业率的作用。 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即无论通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总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63
u 长期中不断调整预期 发现实际工资率不变这样通胀不会减少失业这时LPC就是一条垂直线 在长期,它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PC3(πe=π3) PC2(πe=π2) u PC1(πe=π1) 自然 失业率
Similar presentations